从场地到场所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玛利亚别墅与钱江时代住宅进行分析,从场所精神的视角,论述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并对营造场所感的设计手法进行分析、思考与总结,以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启示。
  关键词:场所精神;居住建筑;玛利亚别墅;钱江时代住宅
  一般而言,场地(site)是指物理层面的环境所在地,而场所(place)则是人、建筑、场地三者组成的综合体。本质上,场地与场所的关系,是理性与感性、客观与主观、标准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筑作为建立秩序的要素,是连接场地与场所的纽带。而建筑如何介入场地,激活场所感,是当代建筑师重点探索的方向之一。
  本文选取玛利亚别墅与钱江时代住宅两个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原因如下:它们都是居住建筑,有对比参考价值;二者的建筑师均以地域主义风格著称,值得借鉴思考。
  一、玛利亚别墅
  玛利亚别墅建于1938年,是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1898-1976年)的代表作。二战后的西方建筑,大多采用钢、混凝土等工业材料,遵循功能至上原则,通过建筑技术的支持,呈现出理性、标准化的快速建造现象。在这种主流时代背景之下,阿尔托设计的玛利亚别墅,并未采用主流的标准化制造理念,而是将北欧传统风格融入建筑,使之呈现芬兰地域性,成为自然界有机生长的延续,营造出独特的场所感。
  (一)建筑介入场地
  基地位于芬兰马库镇,在长满松树的山顶,周边丛林密布,给人一种幽深的静谧感。
  在场地布局层面,建筑主体部分的“L”型、浴室与游泳池组成的“L”型,共同拼成“U”型的半围合形态(图1)。三面封闭,一面开敞,中间围合出庭院,建筑与室外场地分区明确。一方面,有利于北欧房子的保暖,另一方面,建筑群体与周边环境没有完全割裂,而是形成独立且融合的关系。
  在建筑形态层面,阿尔托并未拘泥于现代主义标志性的几何形式,而是加入了曲线造型元素。曲线的灵动之感,很容易唤醒人们对当地独特地理环境的联想。芬兰西南濒临罗德海和芬兰海,海岸线长1100km,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童年时期的阿尔托常常帮助从事护林测量工作的父亲描绘地形图,优美蜿蜒的弧形湖岸线,给其留下深刻印象。在他后期多个建筑作品中,经常见到几何形与曲线的碰撞,体现出现代风格的理性与民族地域的浪漫。而在玛利亚别墅中,曲线元素主要用在入口雨棚、曲面画室与室外泳池,这三个功能区,都与室外庭院产生关联。局部曲线形态到整体几何造型,不仅给人舒适、闲散的感觉,还体现着阿尔托亲近自然、人情化设计的宗旨。
  在建筑细部层面,构件装饰与传统材料巧妙结合,形成细腻、丰富的视觉效果。建筑立面的木材饰面、清水砖墙、未经打磨的碎石楼梯、“L”型毛石墙等,自然材质的选用与色调冷暖的对比,弱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使二者呈现出有机生长的交融态势。芬兰林业发达,森林覆盖率极高,是欧洲最大的木材生产国。自然丛林的竖向生长意向,通过手法上的转译重构,表现为柱子上的形态变化。例如,支撑入口雨棚的四个柱子,通过云杉杆件疏密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形态(图2)。包围在室内楼梯周围的竖向细柱,呈现出场地周边森林意向(图3)。
  (二)从场地到场所
  在玛利亚别墅中,建筑与场地的交融延续,是营造场所感的主要出发点。建筑师阿尔托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采用“弱化模糊”的手法,将场地的自然要素引入建筑,弱化几何形体的严肃呆板感,加入曲线自由灵动的形态,模糊建筑体量对场地的破坏;弱化墙体颜色饱和度,模糊白墙与天空界限感,使之消融于自然;弱化柱子和窗户的统一性,使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腻变化,模糊标准化带来的理性冰冷,丰富空间与视觉体验。其二,通过建筑,体现使用者的诉求与行为习惯,使之具有人情味与归属感。业主古利申夫妇对工业与艺术都有兴趣,而设置画室、安排具有悠久历史的芬兰蒸汽浴室以及玛利亚别墅中呈现出的理性与感性碰撞交织,都很好回应了使用者的需求。
  二、钱江时代住宅
  在我国当前快速化的城镇建设中,“千城一面”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建筑设计层面,具有地域多样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与普适性的国际现代风格相处?尤其是作为陌生人共同居住的集合住宅,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中国建筑师王澍在钱江时代住宅项目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建筑介入场地
  基地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北岸,东面临接钱塘江滨江大道与钱江三桥,西北以新塘河为界,南面紧邻天福花园、临江风帆两个居住区。与玛利亚别墅所在的自然场地不同,钱江时代项目的场地本身为城市建设用地。
  在场地布局层面,6栋25-28层的高层建筑沿场地均匀分布(图4)。其中,四栋点式住宅,两栋板式住宅。板式与点式的结合,顺应场地,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与钱江三桥相对平行。基地北侧为地形高差8m左右的室外景观部分,通过建筑群底部6m高的架空设计,场地与建筑的关系更加自然和谐。
  在建筑空间层面,王澍对传统居住空间与场地的关系重新进行阐释。在传统的合院居住空间中,院落是核心,通过院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量的扩充,形成集体居住模式。院落与土地是紧密相连的关系,院落空间与使用者的生活交往行为更是息息相关。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网络与风土人情,往往会演变成当地的文脉,使居民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具有场所精神。简言之,在传统建筑中,通过提供院落空间,讓使用者产生邻里交往行为,营造场所感。而在钱江时代住宅项目,王澍将传统水平方向展开的居住单元模式变换方向,竖向叠加,形成“垂直院宅”的空间组织(图5)。每个基本构造单元(长21m,宽15m,高6m)都有院落,本质上依旧保留着院落与场地的关系,只是这个“场地”是通过楼板的形式具体呈现。
  (二)从场地到场所
  在钱江时代住宅项目中,从场地到场所,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体现:其一,重塑住宅单元模式。通过垂直院落的方式,将空间类型与生活相结合,唤起居民的归属感。其二,赋予居住者自发建造的权利。在每个居住单元中保留部分空间,引导使用者自主补充建造,尊重其多样性需求,唤起居民的认同感。其三,在集体社会中保留个体差异。从住宅场地到生活场所,作为提供居住行为空间的建筑,还需要具备社会意义。
  三、结语
  综上,玛利亚别墅是从建筑语汇的角度,融入场地,营造场所感;钱江时代住宅则是从使用者居住模式的角度,重塑邻里关系,营造场所感。在这两个案例中,从场地到场所,建筑作为联系的纽带,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思路。一方面,挖掘当地传统文脉,延续场所的地域性。从场地布局、建筑形态、空间处理与材质运用等角度出发,引入场地的自然人文地域特征,使得建筑与场地产生对话,形成场所氛围。另一方面,创造自发性交往空间,激活场所的归属感。将使用者行为模式与空间设计相结合,通过交往行为产生精神共鸣,同样能够形成场所氛围,营造场所精神。
  激活场所感,绝不是简单地改造场地地形,更包括了对基地环境、历史人文、社会网络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从场地到场所,从看得见的形态到看不见的场域,从物质层面的相同性到精神层面的多样性,建筑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做出回应,引发思考。因此,建筑设计是多维度的,只有充分与场地产生对话,营造场所,建筑才能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WESTON R.Alvar Aalto [M].London:Phaidon Press Limited,1995.
  [2]王澍,陈卓.“中国式住宅”的可能性:王澍和他的研究生们的对话[J].时代建筑,2006(3).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众的旅游意识和消费观念逐渐觉醒,传统的旅游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游客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了。游客们开始追求带有更多主题性、开放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体验式旅游模式的应运而生,迎合了人们的体验式旅游的需要,实现了人们各种感官的亲身体验的旅游感受。试图通过对常州恐龙园的研究,来探究体验式旅游模式主要特点。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广府宗祠建筑艺术。通过岭南民居宗祠建筑发展历史与传承,探索地域文化与广府民居的关系。以花都区为范围,具体分析宗祠的选址、命名和分布状况以及祠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从而以花都为地域背景深入探究广府的宗祠建筑特色。  关键词:地域文化;广府宗祠;广州花都;建筑特色  一、广府地域文化的来源  广府区域的文化,是岭南地区文化的首要组成,“广府文化首先是一种移民文化”,
期刊
摘 要:滴水兽原为西方建筑屋顶作为排水系统出现,多见于中世纪西方教堂。闽南地区作为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同时受到侨乡的扶持,番仔楼渐渐出现,而滴水兽便进入了国人视线。闽南的滴水兽独具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章从美学角度进一步剖析滴水兽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建筑;美学;滴水兽  一、滴水兽的中式蜕变——闽南滴水兽  滴水嘴兽,即滴水兽,又名雨漏,是建筑输水
期刊
摘 要: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其设计不仅事关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和文明的延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因地处南北方交界之处,浸染了南北园林设计风格。虽为袖珍型建筑,但设计精巧、妙趣横生。通过对十笏园造园景观与建筑设计的分析,汲取景观建筑之灵感,思考当下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日后的公园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园;十笏园;造园景观;思考借
期刊
摘 要:居住环境是为所居住的居民提供休息,放松压力和促进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占居住环境设计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更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对设计者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对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诸多理论研究,探索人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首先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然后从人的心理、行为出
期刊
摘 要:在清末民初的浪潮下,国家在经历经济、社会、文化的革新时,内陆城市成都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程度的改变,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成都茶馆来研究当时的成都的城市文化变迁,以及背后的政治经济变迁。  关键词:成都;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作为成都的一个典型公共空间,茶馆是观察人们日常生活的窗口。茶馆是成都小商业的代表,不仅是各个社会阶层闲谈、娱乐的空间,也是各种各样人群的工作场所,还是一些人参与公共政治的地
期刊
摘 要:时至今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斗争活动正在步履稳健地前进,在一个越来越进步的世界中,她们的呼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予以支持。但是在那段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时光中,事情又是怎样一个面目呢?文章拟从西欧中世纪晚期之前的那段时光里人们的女性观入手,通过对彼时人们观念的了解,对比出今日女性取得了何等令人惊叹的成就。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女性观;性别差异  一、研究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受到思维与环境上的局限,农村建筑设计仍然缺乏对空间与能源的有效利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文章探析农村住宅的空间功能设计与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關键词:农村住宅;空间功能设计;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实
期刊
摘 要: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探讨其对研究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常德城头山文化遗产资源为例,提出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策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可从哪入手,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城头山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影响着每个城市的不同特色,其文化特色越强,城市的影响力越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随之
期刊
摘 要: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物质载体,也是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平台。但近年来历史地段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以及高端商业休闲空间的跟风引进,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居住空间的剥夺、圈层的隔离、原住民的边缘化、城市建设同质化等。文章以开封市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为例,尝试从日常生活的视角探索一条新型更新路径,使城市建设回归民生的价值本源,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  关键词:日常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