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及其关系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贯穿马克思理论的一条核心线索,完整准确地理解它对于我们掌握和应用马克思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要有三中论述,下面按照它们在马克思著作中出现的大致先后顺序对其含义进行简要阐释。
  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是马克思批判地研究黑格尔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成果。在这部作品中,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人的类本质是在生命活动中呈现出的自由自觉性。
  马克思指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所需依赖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人同其他类一样,都要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人是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在马克思看来,人并非像动物一样与自然物具有直接的同一性。这是因为人维持自身生命存在的活動方式及其特点有别于其他物种,人能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动物和自己的生命。。。(书20页)”
  同时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社会的活动。人的种活动也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所在,动物只能依靠外界条件被动的适应自然界而生存,人却能够有意识的主动创造和生产为我所用的物品。“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书20页)”
  总之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使人有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使人在保持自然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社会性、能动性。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但是,《手稿》毕竟是未完成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来说,都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也存在着缺陷,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其他作品中得到了纠正和补充。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极为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划清了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后界限,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此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心脏与灵魂。
  在《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人本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命题: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首先想要表明,人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的,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本质只有在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确证,人并不是抽象物,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存在价值,每个人都是具体的、现实的人。
  其次,马克思指出研究人的本质不能离开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性,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恰恰使得人的现实本质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本质,社会现实性中的人是具体的。不管是劳动或其他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的,人们的一切交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人既在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在这些交往活动中又要受到诸如自然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制约更为关键,因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能通过社会关系来完成。
  最后,马克思认为应该运用实践观,在现实社会中考察人的本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人的实践性是认识人和解决人的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虽说人们无法穷尽具体人的本质,但并非是无法找到具体人的本质。只要我们认真地从“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去考察和分析,就可以寻找到具体人的本质所在或正确答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马克思从方法论上给我们作出了一个研究和说明人的本质的原则:既不要抽象地去了解人的本质,而应用人的社会属性去说明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同人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在实践中、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中考察人,这种人是具体的、现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这种规定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它不仅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而且还把人与人区别开来。
  总之,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自然的共性特征,而是具体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并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熟。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的本质问题的时候,指出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马克思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这一前提出,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现实的人和物质资料生产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一方面,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产条件是现实人的重要因素,人作为现实存在,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从事一定活动,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中存在的。另一方面,离开了现实的人,谈不上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了从事物质生产的“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也无从谈起。凡是现实的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因而其本质在于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此意义上,人是一个丰富的动态的具体,而离开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来研究人的本质则会脱离人的社会关系考察人,则人的本质和人的历史发展都将会是虚假的。   然后,马克思强调,人是现实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同时离不开历史发展过程的人,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人。“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在这里,“现实的人”既不是纯粹的“意识主体”,也不是作为单纯的生物个体的生命存在,而是以感性活动为根基的在世界中存在的人。由于历史是发展的,那么处在现实历史中的人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是一尘不变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对人的本质的探求必须把研究对象转向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不能像历史唯心主义那样停留在概念、范畴、自我意识以及绝对理念等等的逻辑运演过程之中。
  最后,现实的人是处在历史发展中的人,虽然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形态是既定的,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都是具有个体特性的人,正如马克思说到:“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得总体而存在一样。”
  总之,在《形态》中,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是处在历史进程中的具体的人、是具有个性的人。马克思从对物质生产进行探究出发,进而考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把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上。由此,马克思是基于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基础之上来阐释人的本质,也不是无根据的凭空谈论,而是从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来揭示“现实的人。”
  三种表述的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首先,马克思用劳动的观点闡述了人的类本质的内涵及特点,这为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从劳动实践中分析人的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的最基本的本质是劳动实践,因为只有在劳动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离开了劳动实践,动物和人就没有了区别,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然后,马克思尝试着用新的范畴来诠释人的本质,并进一步关注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从实践观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劳动实践而连结起来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由于人总是处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同时,社会也不能脱离人而存在,只有在对象性的社会关系中,才能把握人的本质。最后,马克思明确地把人们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看做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现实的人考察得出的结论,这就说明社会关系与现实的人不是相互对立的。马克思又进一步论述和明确了《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观点,并且详细说明了“人”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是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关系的总和。《形态》使得《提纲》中构建的框架变得丰满起来,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的系统的哲学世界观。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是一个一脉相承,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只有在彼此参照和相互诠释下才能被正确定位和理解,否则会伤害和瓦解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完整性。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为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当前全国扶贫工作创新了方法。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作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进入新时代迎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应该强化党中央的领导,让人民当家做主进一步做深踩实。同时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完善和发展,坚持积极、稳妥地推进,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经验进行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全方位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依
期刊
摘要: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惯常的工作模式也在逐渐得以改变,大家越来越强调把工作做好、做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实施与开展。这种精细化管理在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对党建工作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处理,不但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为党建工作质量保驾护航,切实推进其他各项党建工作。  关键词: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党组织  精细化管理是隶属于科学管理的一种文化
期刊
摘要:职务侵占在刑法上可以解释为工作人员凭着自己工作上或职位上的条件,去偷盗、私吞、欺骗本单位的财务这一类非法行为。一般做出这一类的行为定型应依照“综合手段说”和“业务便利肯定说”。但由于部分案件因为情节较轻,与司法规定的判罪相差较大,使得这一些情况无法判罪。因此,在本文中,着重于职务侵占的刑法解释及其法理,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职务侵占的刑法解释及其法理。  关键词: 职务侵占;综合手段说;法条竞合
期刊
摘要:自从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来适应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各个企业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工会是企业设置的一个重要结构,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带头模范作用,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更好促进我国工会工作的开展。  关键
期刊
摘要:虽然很多学者认为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已经是一种历史理论,必须不断地改变才能使批判理论具有生命力,马尔库塞的理论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马尔库塞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向我们揭示了很多受压抑的事物没有改变这一事实。本文的目的是在当代社会政治背景下,重新审视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试图通过研究马尔库塞对《爱欲与文明》中爱欲压抑的解释,思考人所在的现实环境和在这个社会中人性的作用。  关键词:爱欲
期刊
摘要:篮球是我国青少年较为热爱的体育运动,在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进行科学性的引导和创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学生在篮球锻炼当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篮球学习较为被动,难以提高篮球教学效率。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篮球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以及改善策略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篮球,体育教学,现状 策略  引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老年化加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基本体育休闲需求出现喷井,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体育+旅游”的产业模式成为全民健身的新时尚,在体育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小镇应运而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体育小镇和环巢湖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的有关文章,分析了我国体育小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针对体育小镇评价标准的研究比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2、对于体育小镇开发模
期刊
摘要:工伤保险作为五险一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发挥着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时予以救济和补偿的重要作用。而工伤认定是整个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环节,也是其核心之处;同时由于就业人口的不断上升,工伤事故频发且复杂,工伤认定工作也成了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的难点所在。  关键词:工伤认定;代工行为;超期认定;工伤保险制度  一、工伤认定的概念  从工伤认定主体出发,邱旭梅学者认为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
期刊
摘要:受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影响,现阶段我企业业退休人员管理正逐渐向社会化管理过渡,为保证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较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企业稳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必须得到重视,由此可见本文围绕做好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关键词:退休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定期走访  一、创新活动载体  为提升企业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亲情化、个性化、细致化”原则必须得到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