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亲挠背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回家,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我和母亲总有说不完的体己话,就把父亲撂在了一边。父亲也不恼,只傻呵呵的看着我乐。忽然父亲说,闺女,给爸挠挠背。母亲在一旁嗔怪,你真是爱作怪,不是给你买了个“万事不求人”嘛!父亲嘿嘿笑着辩解,那东西挠着怪别扭的。
  我笑着说,难得回来一趟,给爸挠挠背,也算是我的孝心了。我不轻不重地挠着,父亲眯着眼睛,似乎很享受。我忽然有些鼻酸,有多久没有和父亲这样亲近了呢?
  说实话,从小我就不爱和父亲亲近。也许襁褓中的我,曾被父亲抱在怀中逗弄:也许两三岁的我,曾骑在父亲肩头到处游走:也许四五岁的我。曾被父亲抱在怀里用胡子扎脸蛋。但在我长大后的记忆里。这些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印象中,父亲对我虽不算冷漠,却也不算亲热。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总得起早贪黑地忙。早上五点钟他就起床了,忙着干地里的农活,还要割一大背篮草给牛吃;七点吃过了早饭,他就去上班了。也许是因为他太忙了,所以很少有时间关注我的生活。往往只有吃饭的时候,我才能跟父亲说上会儿话。
  父亲是比较传统的人。总喜欢趁着吃饭的那点时间教训我。比如女孩子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再比如,要能文能武,光会看书不行,还得会干农活;还喜欢忆苦思甜,感叹说现在的小孩生活太好了,他小的时候如何如何……话讲三遍不好听,他说的多了,我只当是耳旁风。幸好父亲并不重男轻女,看我成绩优异,不顾邻居的非议,一直支持我读书。后来我考上大学,又在外面安了家。难得回家一趟,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改善。
  我所能记得的和父亲最亲近的时刻,是为他挠背的时候。父亲工作辛苦,每天在外日晒雨淋,身上总爱长些痘痘痱子什么的。于是晚饭后的那一小段时光,他最爱让我给他挠背。他总是笑着说,我闺女给我挠背,就是舒服。我却有点讨厌,父亲出一身的汗,又没洗澡。挠起来指甲缝里厚厚一层黑垢,脏得很。
  现在再给父亲挠背,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了。父亲的背很瘦,可以摸到硬硬的两块肩胛骨,皮肤松弛而干燥。我心想,父亲是真的老了。
  父亲这一辈子,为这个家辛苦操劳,但从没有为自己要求过什么。而我这个女儿,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了父亲。有时候甚至借口工作忙,一个月也懒得打一个电话回来。但一碰到重大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父亲。而父亲,也会第一时间为我排忧解难。父亲对我的爱,虽然隐忍。却从不缺席。
  也许父亲永远都学不会表达他对我的爱,可是那份爱,一直在我身边,伴我成长。不管怎样,父亲总是儿女心中永远的支柱。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能为父亲挠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其他文献
计算日子,我不掰手指脚趾,也不撕日历,我总喜欢用月相作为衡量光阴的尺度。月,盈了又缺,缺了又盈,如此机械地周而复始。光滑的边缘被无止休地蚕食,而后又复原。它的命运好像早早就被安排好了,只是缺乏一种被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罢了。难怪总有人对月吟咏,对月感慨,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词如月,凉如水。明如镜。  总幻想自己就是天上的那个月亮,寂寞而迷惘。喜欢躲
期刊
我们已经忘记寻找  在异乡干渴的土地上  找不到一杯水的位置  我们失去了我们最初的语言  生命如泽,因此  我们注定迷恋沙洲上纷飞的荻花  思乡的佐料最好的就是月亮  我们只需要轻轻松松掉下几滴泪  而乡音遍体通明,缠绕不去  它在每个人的手腕清晰地游动  乡音作为故园的见证和原始居民  隆起于我们年轻而迷茫的额头  就着黄昏的路灯  掬一捧路过家乡的雨水  水在最初只是一截烟尘  风里来去的浪
期刊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作为汉乐府歌诗,这首《上邪》还是体现了民歌的典型特点,感情泼辣热烈,语言大胆率真。其别开生面的表达方式也历来为人称道。这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誓言。她指天为誓。要与心上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连举了五种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反转表达永不分离的决心,内心的感情像火山爆发,无可遏止。后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
期刊
中学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笔者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水平,情感教育的实施尤为重要。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好、反感、厌恶等情绪,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可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当然,
期刊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
期刊
教育部2009年初发布的工作要点提到,要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国新闻网1月3日),国内外有志于推广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行动呼吁要回归到语文“读”的本色教育中。“朗读可以最直接地品味到语言的美,朗读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和写作的勇气”(迟子建)。“朗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的好方法”(曹文轩)。《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各年段朗读的具体要求,朗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读”,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
期刊
望海潮  秦 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的词牌最早见于柳永的《乐章集》,最著名的要算柳永写钱塘的“东南形胜”一首。作为后来人的秦观,虽在词的整体特色
期刊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目前,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容量大、习题化等误区。事实上。语文导学案是课堂语文学习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拐杖,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充分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语文导学案应该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其
期刊
《干将莫邪》选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干将莫邪》又是《搜神记》中的代表篇目。可以说当时小说还处在新生阶段,但《干将莫邪》却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完整而曲折起伏。下面具体分析它的曲折离奇的情节。  小说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干将铸成宝剑反被王杀害。干将铸剑“三年乃成”,王“欲杀之”是开篇的第一个波澜处。宝剑一雌一雄的交
期刊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叙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人物传记如果不善驾驭,容易写得平铺直叙,失去可读性。《斜塔上的实验》虽是节选,受到篇幅限制,但作者能出色地运用侧面烘托艺术,使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具有引人一读的魅力。    一、“正”主“侧”辅,初现性格    文章第1部分运用倒叙手法,叙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展现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