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离奇的情节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v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将莫邪》选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干将莫邪》又是《搜神记》中的代表篇目。可以说当时小说还处在新生阶段,但《干将莫邪》却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完整而曲折起伏。下面具体分析它的曲折离奇的情节。
  小说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干将铸成宝剑反被王杀害。干将铸剑“三年乃成”,王“欲杀之”是开篇的第一个波澜处。宝剑一雌一雄的交代,为下文做了铺垫。“其妻重身当产”,为下文赤的出现及子报父仇的故事埋下伏笔。干将所铸之剑本来有雌雄两把,但他宁肯牺牲,而只拿雌剑去见楚王,这是一种不畏强暴的反抗行为。楚王见到干将后。由原先的“怒”发展到“大怒”,由“欲杀之”到“即杀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矛盾激化过程。文章通过“若生子是男”“雄不来”产交代做铺垫,造成了强烈的悬念:到底生女还是生男?雄剑的下落如何?仇报了没有?这些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小说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阶段。写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欲为父报仇。赤寻宝剑,“不见有山”,文章陡增波澜,接着用“但睹”一转,列出与隐语相合的现象,这层悬念便冰消雪融。父“作剑”,儿“得剑”,至此落下帷幕。下文的内容,自然是如何“用剑”的问题了,情节又向新的高度发展。故事张驰有度。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小说第三段写侠客愿替赤报仇,赤杀身相托。推动故事进一步发展。“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赤的相貌奇伟,以此映衬其为人之不俗和行事之勇烈,正合了俗语“奇人奇志做奇事”。赤逃入山中。无计可施,却遇侠客愿代其为父报仇。赤与客的对话快人快语,果断豪爽。客毫无赘言粉饰,开口就要赤的头和剑。如此大事,却写得平静自若,反而格外令人惊心动魄。客愿替赤报父仇,而赤大恩不言谢,只一声“幸甚”的感叹,胜过千言万语!赤立即割下自己的头,充分表现了他的坚毅、果断和对侠客的期望、依赖。赤死后,由于不放心,尸体“立僵”,放心后“乃仆”。这种夸张得近乎荒诞的情节,把赤对楚王仇恨之强烈、对侠客希望之深切的感情,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说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阶段。定侠客不负重托,巧妙设计,豁出生命杀死楚王,报仇成功。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从开水里跳了出来,瞪着眼,显出非常愤怒的样子。大胆的夸张,使故事情节离奇怪异,借以反衬出赤的仇恨之深、反抗之烈、未果之恨。“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已头,头复堕汤中。”赤、客、王同归于尽,这是故事震撼人心的高潮处。故事的结局写王与赤、客三人的头一起在开水锅里煮烂,不能分辨,说明王者之头并不比平民之头高贵。把汤肉分成三份埋葬,貌似写实,内含深意:把专制暴君和劳动人民与“王”放在了同等的地位,充分表现了作者崇尚侠义、赞颂抗暴勇士的思想感情。构思巧妙奇特,颇具匠心。
  综上所述,《干将莫邪》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是一篇典型的古代短篇小说。
其他文献
林芳的《老师,我爱你》是一篇反映当代校园生活、关注教育问题的小小说。作者用她那沉稳而又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今中学校园“特殊教育”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是校园师生常能见到而又尽力回避的话题。但是,作者敢于触及锋刃,揭示当今中学生青春萌动时期真实的心理感受和经历,教师怎样教育中学生抗拒心理与生理上的困扰,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青春期倾慕异性的心理和行为,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  作品以
期刊
析字联,是运用析拼法巧妙地将楹联中某些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制作成的联语。这种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富于趣味性。拆拼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 拆字    拆字,即化整为零,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拆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凤
期刊
计算日子,我不掰手指脚趾,也不撕日历,我总喜欢用月相作为衡量光阴的尺度。月,盈了又缺,缺了又盈,如此机械地周而复始。光滑的边缘被无止休地蚕食,而后又复原。它的命运好像早早就被安排好了,只是缺乏一种被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罢了。难怪总有人对月吟咏,对月感慨,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词如月,凉如水。明如镜。  总幻想自己就是天上的那个月亮,寂寞而迷惘。喜欢躲
期刊
我们已经忘记寻找  在异乡干渴的土地上  找不到一杯水的位置  我们失去了我们最初的语言  生命如泽,因此  我们注定迷恋沙洲上纷飞的荻花  思乡的佐料最好的就是月亮  我们只需要轻轻松松掉下几滴泪  而乡音遍体通明,缠绕不去  它在每个人的手腕清晰地游动  乡音作为故园的见证和原始居民  隆起于我们年轻而迷茫的额头  就着黄昏的路灯  掬一捧路过家乡的雨水  水在最初只是一截烟尘  风里来去的浪
期刊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作为汉乐府歌诗,这首《上邪》还是体现了民歌的典型特点,感情泼辣热烈,语言大胆率真。其别开生面的表达方式也历来为人称道。这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誓言。她指天为誓。要与心上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连举了五种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反转表达永不分离的决心,内心的感情像火山爆发,无可遏止。后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
期刊
中学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笔者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水平,情感教育的实施尤为重要。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好、反感、厌恶等情绪,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可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当然,
期刊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
期刊
教育部2009年初发布的工作要点提到,要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国新闻网1月3日),国内外有志于推广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行动呼吁要回归到语文“读”的本色教育中。“朗读可以最直接地品味到语言的美,朗读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和写作的勇气”(迟子建)。“朗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的好方法”(曹文轩)。《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各年段朗读的具体要求,朗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读”,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
期刊
望海潮  秦 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的词牌最早见于柳永的《乐章集》,最著名的要算柳永写钱塘的“东南形胜”一首。作为后来人的秦观,虽在词的整体特色
期刊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目前,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容量大、习题化等误区。事实上。语文导学案是课堂语文学习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拐杖,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充分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语文导学案应该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