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引导学生在诗意的精华之中游走,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在教学中以经典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破解了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了一条快乐阅读之路。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
  1.造成气氛,激发兴趣。课前10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整理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的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了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在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的目的。
  3.陶冶情操,端正品行。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将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必将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二、诵读经典的内容
  在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中,要做到读有所依、读有所序、读有所据。读书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求数量不谈质量,而是要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并逐步积累、层层上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每学年给每位学生定出最低要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教师在选择诵读文本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人文性。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2.艺术性。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如情境吟诵、配乐吟唱就是经典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3.生活性。生活是學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诵读,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如,当教师提醒大家看书要有思考时,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此来为教师总结。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
  三、诵读经典的方法
  1.化整为零,步步为营。有些文章较长,同学们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了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
  2.以写助读,感官兼用。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如果诵读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这样就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这种方法还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游戏诵读,寓教于乐。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一边玩一边读,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诵读诗文的兴趣。
  4.按图索“意”,读图背文。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造书香校园,浸润学生心田。倘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诵读,学生诵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再能加以融会贯通地运用,日积月累,学生说起话来一定会妙语连珠,作起文来一定会妙笔生花!
其他文献
我国的小学数学,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来说,对计算题教学是重视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加之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不尽合理,教学的方法不尽适当,以致花的力量很大,收的效果较小。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新教材中的计算练习量与老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下降,难度也降低了不少,不过感到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下降了不少,
期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能说会写。阅读与写作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字词句  写作是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只有不斷地吸收和充分地积累才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
期刊
摘 要:简便运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之后对这一知识的综合运用。简便计算是计算的一种类型,让计算变得更简便,而怎样做好简便运算对于一些同学来讲却是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运算 运算方法  简便运算——这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年级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到了四年级简便运算则作为独立的题型正式出现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综合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都要“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指导”的理解存在偏差 
期刊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为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
期刊
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则是用一种方法来教五十个学生。  ——题记  一、引子  两年前的春天,一名身着戎装、英气逼人的军人来校看望我,我仔细辩认了半天,才认出了这位教过三年的学生。我与他开着玩笑:“你当年跟着我读书时可没有今天这么帅。我只记得你那时一天到晚总是有气无力地窝在课桌上,怪可怜的。”“谁说不是哩。那时都怪我学习不争气,老考不及格,弄得我是同学不亲老师不爱。没办法,只有
期刊
在初中阶段,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沿用班级授课制。其实,这是由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但是,我们在肯定这一模式优点的同时,也要认识它存在的局限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好、中、差”学生都被编入同一班级。显然,如果再像原来那样,对全体学生采用统一教材、同一要求、统一方法来授课,就不会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进行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两个过程”,即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逻辑的)和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的有机融合。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为这一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寻求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初中语文的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 初中语文 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关于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总是会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抱怨“当语文教师太辛苦了”、“语文的教学时间太少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增加语文的教学时间和作业量,成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于语言交流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听”与“读”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等的吸收,是内敛的指向人内心的思维过程,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声音的博大情怀。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创造多来源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充分地倾听与阅读。  一、提倡人文教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