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锋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思维活跃,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工作已被提到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成为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那么,高等教育阶段,我们要如何立德?怎样树人呢?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大学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立德树人的好路径。辅导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德育工作者应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过程中起到先锋作用。
  一、在高校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而非专家学者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换为具体形象的能够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运用的理论的过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大众化,而且包括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等理论成果大众化。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将决定着我国未来的走向和国家性质。具体说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三点意义:第一,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逻辑思辨力。大学生的思想要引导,遇问题要懂得研判,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实现。第三,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凝心聚力。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自觉抵御错误思潮,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自觉投身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二、为什么说高校辅导员是助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根本上说是要透过多种有效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更广泛认识并掌握。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高校任课教师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把相关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以后步入社会或在学科内深造打下的基础。辅导员主要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事务管理等工作,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能深深地影响一批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辅导员是和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我们说辅导员是高校中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锋,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第一,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正确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辅导员运用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长期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是其他教师所不能比拟的,因为辅导员工作在一线,真实地处于一个先锋的位置。第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主要不是通过课堂讲授,而是通过各种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辅导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没有任何教师具有这样彻底的实践性。第三,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还要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的角色就涉及一个朋辈辅导的概念,辅导员利用自身年龄优势和阅历优势,以朋友身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这一点上看,辅导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体现。辅导员在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可通过以下方法:第一,利用班级和党团组织进行班会活动和党团活动。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会活动是班级成员交流思想的好形式。辅导员可通过策划班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把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传递给学生。党团组织是高校的先进组织,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辅导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但能提升组织成员的政治素质,而且能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通过他们在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实施隐性教育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隐性思政教育是一种在心理上未觉察的教育,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隐性教育是辅导员应掌握的本领。在隐性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辅导员要善于树立典型,开展贴近实际的榜样教育,还应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组织、参与活动,与大学生增进感情。须知“亲其师,信其道”,亲近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利用网络阵地创新工作载体。当前,网络在高校已实现覆盖,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各种网络载体的纷纷出现,这使网络阵地争夺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综上,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要想让群众掌握就必须去除神秘面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是要使朴素真理为大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内在信念从而指导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辅导员应致力于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事业中当好先锋。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到《汉堡规则》和《鹿特丹规则》,可以看出承运人责任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其中展现出的规律更是表明以完全过失责任为基础的责任制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明晰这一基础的发展与变化便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国际货物运输;责任基础;发展趋势  国际货物运输法律关系就是指托运人,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一法律关系主要内容便是当运输途中的货物出现货物灭失或损害时
期刊
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一贯信守、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应该把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批评质量作为首选切入点。通过对10个基层党支部的抽样调查,尤其是针对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总体感到党内批评质量不高的问题
期刊
本文的写作起于笔者参与刑事审判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审判公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现行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程序和制度。从法官和当事人的选择权角度看,法律没有赋予法官和当事人选择是否公开的权利,这在个案中不仅剥夺了当事人的部分私权,甚至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  本文先对刑事审判公开制度进行了解析,在把握其内涵的
期刊
摘 要:国际经济法是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求诚实信用原则等很多理念都是自然法要求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国际经济法中的平等理念进行分析,梳理自然法理论的发展脉络,阐述自然法的理论框架,以自然法的角度进而对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平等理念的关系进行论述,主要说明平等理
期刊
摘 要:本文就诸暨乡村空间重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诸暨乡村空间重组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其生态建设策略。  关键词:乡村空间;重组策略;生态文明  一、乡村空间重构的特征分析  1.乡村功能空间越来越多元化  诸暨的经济发展有着“浙江模式”的典型特征,以具有很强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家庭工业为起点。改革开放以来,诸暨已成为我国乡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先行
期刊
2015年5月5日,最高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問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异议复议规定》),这次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被执行人“一处住房”执行问题作出了进一步规定。该解释第二十条主要明确了“一处住房”的可处分性。  一、“一处住房”可处分性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中明确了对超过被执行人以及其所扶养家
期刊
摘要:法律人是以法律的研究、运用为职业的人,他们所具备的法治良知、法律素养与法律方法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更是法治社会是否能够建成并且合理、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而规则与公平意识是法律人最重要的两项法律素养,是法律人能够深入细致地进行法律价值考量、理性评判地适用法律规则、客观准确地分析案件事实、恰当准确地运用法律的前提,是法律人能够产生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和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的保障。  关
期刊
摘要:梁慧星教授在《民法总论》一文中对民法的整个体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与阐释。梁老师的《民法总论》体系上,总共有七章,包括导论,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自然人,民事主体——法人、非法人团体,民事权利客体,法律行为,代理;概念上,几乎囊括民法总论所有基本概念。学界对民法中各种问题进行争论的过程中,对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的争论尤为激烈。本文通过对梁慧星教授的观点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进而为我国
期刊
摘要: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作为民事诉讼中的救济程序,其在维护司法权威,纠正生效判决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角度出发,应当严格限制再审程序的启动。民事诉讼法将案件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同时规定为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的弊端在于其严重影响当事人诉权的实现。本文以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为视角,对完善我國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西方法律思想史历经2500多年,其间涌现出一大批学者,提出过形形色色的思想理论。仔细梳理这些思想理论,我们会发现感性与理性是西方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题。感性法律思想以古希腊古罗马为源头,历经古典自然法与现代自然法;理性法律思想以注释法学为源头,历经早期分析法学和现代分析法学。两大法律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了解,并最终走向了相互融合的道路。  关键词: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思想;法哲学;法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