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诸暨乡村空间重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诸暨乡村空间重组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其生态建设策略。
关键词:乡村空间;重组策略;生态文明
一、乡村空间重构的特征分析
1.乡村功能空间越来越多元化
诸暨的经济发展有着“浙江模式”的典型特征,以具有很强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家庭工业为起点。改革开放以来,诸暨已成为我国乡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诸暨传统乡村以农为主的单一功能空间结构已从根本上被解构,正向农业、工业、旅游等多元现代生产方式转变。迅速发展壮大的现代乡村工业空间、现代乡村住区空间、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农业生产服务空间等要素在乡村不断集聚,形成了多样化的新型空间结构,促进了乡村功能空间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此外,由于城市环境的恶化,乡村已成为区域的重要环境保障区,乡村的生态服务功能正不断凸显。
2.乡村聚落越来越集中
以农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诸暨乡村聚落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的均质空间布局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开始步入工业化进程,传统乡村聚落的农业一元结构被迅速扩散的非农产业打破。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组织原则,促进了乡村空间要素的集聚。在传统重城轻乡思想的影响下,乡村规划往往从属于城市规划,表现为压缩乡村空间让位于城市空间的拓展。2006年,诸暨在全市范围内对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调整,引导传统的分散性村庄居民点向城区、乡镇、中心村集中。根据诸暨市规划局村镇布局相关资料,原有的1301个村庄居民点被整合为501个。同时,诸暨大规模的造城运动挤压了乡村空间,乡村聚落的集中趋势进一步被强化。
3.乡村风貌越来越雷同
乡村风貌趋同是当前诸暨农村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是由于农民为改善居住条件而片面追求都市建筑风格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乡村规划的技术和经验不够完善。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现为:在“以城市为中心”向“城乡统筹”转变时,“城乡一体化”规划依然是站在“城市中心”立场上的规划,对乡村的认识和定位并未及时修正。由此导致的“千村一面”现象,往往伴随着乡村空间解构和重组的滞后性,乡村功能空间的不协调现象,诸如乡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破碎化、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等。
二、乡村空间重组中生态问题分析
1.乡村生态规划受到轻视
其一,“城市—乡村”生态循环网络还未形成。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空间,城市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并且生态问题的范围正逐步以城市为中心向乡村蔓延扩散,其污染的程度以及影响的范围在不断加大。在不平等的城乡关系中,乡村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使其自身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市—乡村”生态一体化规划迫在眉睫。其二,乡村生态规划缺失。乡村区域是自然生态与人工环境的综合体。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对自然生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接受自然本身的制约。这种不断的相互作用使得聚落空间逐步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相协调。然而,人类不断提高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无限制性开发与掠夺,正在轻易而迅速地打破这种和谐共生关系,急需进行专门的乡村生态规划来发挥卓有成效的指导作用。
2.乡村生态保护政策有待完善
表现有二:其一,乡村环境保护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被认为是污染的主源地,现行的大部分环保政策主要是针对城生态问题而建立的,对乡村环境问题的适用性、针对性有待提高。其二,目前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仍存在二元差别。与城市相比,乡村环境保护的管理还不够健全、力量还较薄弱、经费投入还存在差距。
三、生态建设的策略分析
1.构建“宏观-中观-微观”的生态规划实施路径
第一,建立"城市—乡村"生态一体化规划。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问题作为一个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将有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一定突破性进展。
第二,进行专门的乡村生态规划。相较于城市生态学,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远未整合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还停留在建筑、规划、景观、工程设计等领域各自为政的阶段。诸暨并未出台专门的乡村生态规划,仅在一些乡村旅游规划中有所涉及,这容易导致乡村生态建设偏离方向。当前,应整合现有的各类规划资源,进行乡村生态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最终实现乡村生态的改善。
第三,推广普及乡村生态建筑。乡村生态建设既要考虑与宏观的区域生态规划相衔接,也不能忽视同微观的建筑相融合。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迅速,技术也日趋完善,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农民参与不足
首先,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培育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从主观上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认同和积极参与的意愿。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态农业技能,从客观上提高农民践行生态保护的能力。其次,加强对乡村经济的扶持。①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构建乡村生态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路径。②帮扶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农业林业产业发展带动主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乡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培育绿色生态农业林业品牌。
3.完善乡村生态保护政策
不断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可依。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立足点,建立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城乡环境公平的保障机制,限制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同时,要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办事,规范执法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扩大民众参与度
参考文献:
[1]谌亚民.旅游电子商务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3):57.
[2]陈小卉.当前我国乡村空间的特征及重构要点[J].规划师,2007(8):203-207.
关键词:乡村空间;重组策略;生态文明
一、乡村空间重构的特征分析
1.乡村功能空间越来越多元化
诸暨的经济发展有着“浙江模式”的典型特征,以具有很强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家庭工业为起点。改革开放以来,诸暨已成为我国乡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诸暨传统乡村以农为主的单一功能空间结构已从根本上被解构,正向农业、工业、旅游等多元现代生产方式转变。迅速发展壮大的现代乡村工业空间、现代乡村住区空间、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农业生产服务空间等要素在乡村不断集聚,形成了多样化的新型空间结构,促进了乡村功能空间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此外,由于城市环境的恶化,乡村已成为区域的重要环境保障区,乡村的生态服务功能正不断凸显。
2.乡村聚落越来越集中
以农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诸暨乡村聚落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的均质空间布局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变,乡村开始步入工业化进程,传统乡村聚落的农业一元结构被迅速扩散的非农产业打破。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组织原则,促进了乡村空间要素的集聚。在传统重城轻乡思想的影响下,乡村规划往往从属于城市规划,表现为压缩乡村空间让位于城市空间的拓展。2006年,诸暨在全市范围内对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调整,引导传统的分散性村庄居民点向城区、乡镇、中心村集中。根据诸暨市规划局村镇布局相关资料,原有的1301个村庄居民点被整合为501个。同时,诸暨大规模的造城运动挤压了乡村空间,乡村聚落的集中趋势进一步被强化。
3.乡村风貌越来越雷同
乡村风貌趋同是当前诸暨农村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是由于农民为改善居住条件而片面追求都市建筑风格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乡村规划的技术和经验不够完善。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现为:在“以城市为中心”向“城乡统筹”转变时,“城乡一体化”规划依然是站在“城市中心”立场上的规划,对乡村的认识和定位并未及时修正。由此导致的“千村一面”现象,往往伴随着乡村空间解构和重组的滞后性,乡村功能空间的不协调现象,诸如乡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破碎化、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等。
二、乡村空间重组中生态问题分析
1.乡村生态规划受到轻视
其一,“城市—乡村”生态循环网络还未形成。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空间,城市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并且生态问题的范围正逐步以城市为中心向乡村蔓延扩散,其污染的程度以及影响的范围在不断加大。在不平等的城乡关系中,乡村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使其自身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市—乡村”生态一体化规划迫在眉睫。其二,乡村生态规划缺失。乡村区域是自然生态与人工环境的综合体。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对自然生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接受自然本身的制约。这种不断的相互作用使得聚落空间逐步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相协调。然而,人类不断提高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无限制性开发与掠夺,正在轻易而迅速地打破这种和谐共生关系,急需进行专门的乡村生态规划来发挥卓有成效的指导作用。
2.乡村生态保护政策有待完善
表现有二:其一,乡村环境保护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被认为是污染的主源地,现行的大部分环保政策主要是针对城生态问题而建立的,对乡村环境问题的适用性、针对性有待提高。其二,目前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仍存在二元差别。与城市相比,乡村环境保护的管理还不够健全、力量还较薄弱、经费投入还存在差距。
三、生态建设的策略分析
1.构建“宏观-中观-微观”的生态规划实施路径
第一,建立"城市—乡村"生态一体化规划。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问题作为一个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将有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一定突破性进展。
第二,进行专门的乡村生态规划。相较于城市生态学,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远未整合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还停留在建筑、规划、景观、工程设计等领域各自为政的阶段。诸暨并未出台专门的乡村生态规划,仅在一些乡村旅游规划中有所涉及,这容易导致乡村生态建设偏离方向。当前,应整合现有的各类规划资源,进行乡村生态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最终实现乡村生态的改善。
第三,推广普及乡村生态建筑。乡村生态建设既要考虑与宏观的区域生态规划相衔接,也不能忽视同微观的建筑相融合。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迅速,技术也日趋完善,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农民参与不足
首先,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培育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从主观上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认同和积极参与的意愿。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态农业技能,从客观上提高农民践行生态保护的能力。其次,加强对乡村经济的扶持。①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构建乡村生态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路径。②帮扶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农业林业产业发展带动主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乡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培育绿色生态农业林业品牌。
3.完善乡村生态保护政策
不断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可依。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立足点,建立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城乡环境公平的保障机制,限制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同时,要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办事,规范执法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扩大民众参与度
参考文献:
[1]谌亚民.旅游电子商务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3):57.
[2]陈小卉.当前我国乡村空间的特征及重构要点[J].规划师,2007(8):20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