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陌上桑》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千百年来传颂不绝。《陌上桑》的艺术美,有两点需提及。一是此诗注有“三解”。“解”本是音乐专名,即是“章”;“章”是“音、十”,即乐曲终止的意思。据郭茂倩《乐府诗集》、陈玚《乐书》等探知,“解”是乐府诗中的一种音乐情调性处理,其特点是“变”——强弱,浓淡,缓促,虚实,时空等。《陌上桑》正是借助“三解”、“变”的作用,使全诗不断变换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二是两汉诗已具光感,而《陌上桑》是运用光感十分精妙十分成功的一首诗。
  《陌上桑》一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与愚蠢。而“解”与“光感”的巧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其第一段关于罗敷容貌之美的刻画,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既有夸张、排比等修辞的合理运用,又有正面、侧面描写的搭配,各种手段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水乳交融,自然天成,极大地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特别鲜明丰满。主要的描写有四方面:美好景物的烘托,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描绘,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这些描写,除了美丽服饰的描绘属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外,其余属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其中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表现刻画中心人物,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再辅以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其效果很好,特别成功。总之,在写作上,可探究和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本文仅在“侧面描写”的学习上作一探讨,并就此谈谈怎样设置课堂片断写作练习,以期实现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在学习中,学生确实体会到了“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表现刻画中心人物”这种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学生兴致很高,跃跃欲试。所以我见缝插针,安排了片断写作练习。
  篮球赛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体育项目,我便以“一场篮球赛”为题,草拟了下面一段文字:
  双方运动员穿着红蓝不同的服装,在球场上往来穿梭,好像金鱼戏水,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勇似猛虎,有的捷如猿猴,高矮胖瘦各得其所。
  突然,歘(chuā)的一声,嗬!好精彩的一个球,是大个子王远距离投篮准了,周围顿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欢呼声,激荡在整个球场上空。站在前排的观众已经顶不住来自身后的压力,不得不蚕食着球场。没有挤进前排的小个子真是不走运,被围在人群中间的 ①;而那些处在外围的更可怜,②。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球赛的经验展开联想,完成两处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动作情态等来表现这场球赛的精彩。学生情绪高涨,几分钟后我便让学生读他们的习作。
  生甲:①“竭力踮起他们的脚跟,伸长他们的脖子,好像空中有几只无形的大手在扯住了他们的头发往上提似的。”②“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跑。”
  生乙:①“索性借着别人的力量,或垫着前面人的脊背,或撑着两边人的肩膀,两腿蜷缩着,将整个身子托起来,随着人群晃荡。但无论手脚怎样活动,眼睛始终直勾勾盯着球场,生怕一转眼,一件什么宝贝会从视野里消失似的。”②“他们一会儿围着人群的外围转圈子,企图找到一个缝隙钻进去;一会儿又在一个地方跳起来,瞥上一眼。”
  学生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写作不再有难以下笔的苦恼,他们妙笔生花,洋洋洒洒,片刻之间,一朵朵奇葩绽放,满教室馨香四溢。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能够把在“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写”的训练中对相关知识的理性认识。读是前提和基础,写是巩固和发展,写反作用于读,提高了读的水平,读和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呢?课堂阅读中适时安排“片断写作练习”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词、句、段分别是构成文章的点、线、面,词是一个一个点,句子是由词这样的点构成的线,段是由句子构成的面。一个段就是一个“板块”,将这些板块拼合在一起,即成文章,所谓“千古文章一大套”。这里的“拼合”绝不是乱拼乱凑,漏洞百出,而是天衣无缝,一线(中心)贯之。“段”在文章中的地位已显而易见。虽然“片断”并不等于“段”,但“片断”是“段”的组合,一个“片断”可以有一个“段”也可以有几个“段”,依写作中的需要而定。因此,“片断写作练习”对于初中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那些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很适宜很重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所以这样说,还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训练不被课节分解、打乱,为了更好地实现读与写“结合”,简洁明快、容易驾驭、便于操作的“片断写作练习”就成为最理想的选择。
  课堂安排“片断写作练习”,宜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
  (1)见缝插针,找准训练的切入点。
  (2)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3)有的放矢,创设学生构思的情境。
  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点”,不错过练笔的机会。这“知识点”要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那么这“知识点”就是写作练习的“切入点”。如《陌上桑》中的侧面描写。找到切入点后,要激发起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训练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对认识对象产生了兴趣,就会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一种同中求异的发散思维过程。这时候,教师要“异中求同”,适时地树起一个训练的“靶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回来,汇聚到一个目标,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放出自己的模仿之箭,兴趣之箭,思维之箭。上面我安排的“球赛”训练即是一个很好的“靶子”。
  这种训练过程可图示如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师唱生和,读写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了读和写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后要强调两点:一是这种练习宜安排在各种文体写作训练的初期,特别适宜于那些写作基本功不扎实、作文能力偏低的学生和班级。二是这种训练宜精不宜滥,宜循序渐进,忌超越学生实际,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其他文献
摘 要: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指教师机智地抓住眼前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巧妙利用,即兴发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具体分析“即兴”教学艺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即兴 化学教学 教学艺术 应用  一、化学课堂需要“即兴”教学艺术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
引言: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探究性的、自主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写真:《爱如茉莉》第三段教学片段  师:课文的第三段,作者着重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细细体会,并作适当批注。  师:可以抓住细节描写中的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即爸妈的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备好课,才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但以往英语教师的备课,很多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抄教案式的备课,且存在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创设符合英语课堂学科特色的有利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体系,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每一位英语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进行研究性备课。  一、什么是研究性备课 
【教学片段】  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在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豆豆这一动画形象。在大屏幕上蹦跳着的活泼可爱的小豆豆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们。这时,小豆豆用十分有趣的语调和同学们打着招呼,并提出了问题:“大家好啊。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你能够写正确吗?”接着,大屏幕展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部分新词
[课堂实录]  镜头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  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高高地举起手,并大声嚷道:“老师,我知道,让我来……”“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可一连几个孩子的意见和刚发表完意见的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  镜头二:“老师,我来,我来!”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问后,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或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
摘 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质,需要每个老师耐心教育。师生应该成为朋友,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沟通 耐心 爱  九月,我满怀着憧憬和期待迎来了新的一届一年级的小学生。比起第一次做班主任,带一年级,自我感觉已经从容了许多。可几个孩子很快就进入了我的视线,给了我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  学前教育是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和体验小学生活而特别设立的。我按
一、引言  江南三大古楼之一的岳阳楼历来都是文人居士聚会,把酒吟诗,抒情画意的场所。它在被诗人墨客以诗寄托情思的同时,因诗而闻名遐迩,成为湖湘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随着外国游客的纷纷到访,将岳阳楼作为外国人初步了解湖湘文化的窗口之一已十分必要。而岳阳楼上历代文人所创作品多以对联形式悬于岳阳楼景区各处,对其中部分主要对联英译,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文化的软实力进一步推动旅游形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两阙《如梦令》一直为后人所喜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只选取了一次郊游中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心情,让人不禁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朴素的文字,朴素的情感,却像一杯酒,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醇厚。在欢快、清新之余,又让人读出文字背后一些历史的沧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开始了思考——这首词李清照写
摘要:新“脑体倒挂”现象是指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起薪低、甚至低于许多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指出了该现象的正面意义。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脑体倒挂”现象;素质教育  “脑体倒挂”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脑力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当时有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
摘 要: 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早期语文教学专家是非常重视的,曾有过“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本位的定位。但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了随心所欲解读文本的现象。对此,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提出了“文本也是‘主体’”的论断,这对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 阅读 文本 主体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读”在语文能力中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