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探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逐渐重视素质教育,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我国家在这几年采取了各种方式多方位地来评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并且根据评估内容进行体质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而学生的心肺能力和耐力占据下降前榜。本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其体质健康的建议和措施,完善改进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校园;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追求的生活也更加精致,对自身身体健康也逐渐重视起来。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备受关注,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值得人们探究的。目前,虽然各校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检测结果来看,依旧存在问题,如学校设置的体育课在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受的體育教育方式,增强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积极性、自律性和主动性,把锻炼当作生活中的必修课,才能让大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一、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意义
  青年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实行国民健身大业的重中之重。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就业压力增加,各级毕业生的压力全方面增大,这也对大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因为大学生体质的提高仅通过体育课是难有效果的。大学的体育课时长短暂,仅能作为提升技能、培养兴趣的主要方法,只有将体育课和课外生活中的体育锻炼结合起来才可能有效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维持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体育健身习惯,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1]。
  二、当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一)身体形态
  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是一个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评价的指标,测评过程中将结合个人的身高、体重以及身体综合素质来确定。从目前的学生身体指标来看,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处于不平衡状态,其中因为过度饮食、不积极参加运动健身导致的身体肥胖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的肥胖率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因为追求好身材而过度减肥引起的身体瘦弱是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另一个问题,不恰当的减肥方法会给学生的生长发育等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人们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身体。
  (二)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含身体的各方面,是一项综合指标,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等方面,因此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也要从不同的方面寻找原因。其中速度以及爆发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这两项可以通过50米或者100米短道运动来提高,耐力可以通过长跑来锻炼提升。总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呈下降趋势,学校要通过相应的运动锻炼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方面的指标以及素质都不达标,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缺少运动精神、缺乏体育锻炼,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学校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
  三、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
  (一)大学的不良生活习惯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了严格的管束,就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部分大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打游戏、看电影等,这样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长期下去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的饮食不规律,有些大学生不按时间吃饭,经常点外卖,吃一些油炸类的垃圾食品,还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而减少吃饭的量甚至根本不吃饭。诸如此类的饮食会导致学生的身体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综合以上因素再加之当代大学生的运动时间缩减就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二)大学校园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虽说人们一直在说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当今社会对于德、智的追求远远高于体育。大学之前学生的体育锻炼可能仅限于学校的体育课,而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安排是一周一节,每天的课间运动也是应付了事,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变多了,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等条件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学校体育社团人数少、规模小,无法积极开展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调动大学生的运动热情。此外大部分大学都没有组织课间跑步等环节,也没有组织相应的体育锻炼,因此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下降。
  (三)体育教师没能对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进行很好地激发
  大学期间的体育课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由于学校对体育课还不够重视,因此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甚至还有的教师在课上消极应付。目前大学体育课都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基础教学,这对学生来说并没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反而会使其丧失对此类运动的兴趣。因此大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授课,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改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互联网、App等方式规范锻炼指标
  大学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价值体系与建设意识,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未成熟,当面对一些没有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时,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性,有时需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来监督他们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提升[1]。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等来设计科学的运动规范,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学科成绩甚至是毕业学分直接关联。例如,利用手机上的定位功能,在App上设计相应的长跑路程,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定的公里数跑步锻炼,监督学生每天进行运动。一旦学生没能在学期末完成运动项目,经核实后会使其体育科目不合格。如此一来,学生的身体锻炼直接与体育成绩挂钩,能很大程度上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运动竞赛
  一般而言,大规模体育赛事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整个校园的体育训练气氛急速高涨。但是这种大型的校园运动会需要学校多方面配合才能顺利开展。此外,还需要投入大量财务资金与人员设备等,如果对质量要求高的话,更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准备。因此,大多高校校运动会只是一年举办一次,在这种频率下,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让校园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运动达到标准。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多种小型的运动赛事,在校运动会举办的空白期,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煉的需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更多不同主题的运动乐趣[1],让校园文化生活更加多元。
  (三)专项训练结合体质素质培养
  专项训练是针对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运动兴趣开展的特别项目训练,这种体育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之余找到生活的更多乐趣,同时也让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学习工作效率紧密相关,因此,在确保学生按照健康教育要求的体育锻炼上增加专项培养项目,能够让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得到深化,训练出具备更高体能素质的学生。从长远来看,学生在校的体质训练,能够影响其终身健康,专项训练的意义十分重大。
  (四)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寻求助力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按照理论上的结构大致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制度管理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师生心理文化。首先,在构建基础设备文化时,需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在涉及体育锻炼方面,多设置一些宣传标语与海报,为体育运动项目多建设场地与用具。在制度文化构建方面,以国外体育大学为例,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强调人性发展的核心,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让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能够在行动上去监督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的体质发展与知识积累成正比。在心理文化建设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关的。多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仅能够拥有健康的体质,在生活中也能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因此,要强化运动对思想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体质健康都能够得到保障。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在校园时期会面临各种压力,这只是向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训练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多种方式作用。首先需要良好的运动环境,让学生在强烈的运动氛围中生活,有可能激发其锻炼积极性。其次,需要拥有合理的体育运动规范,让学生接触到科学的运动方法,保证身体健康。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就必须采取一些强制措施,让一部分疲于运动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张二伟.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路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8):205-206.
  (责任编辑:董维)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进入世界视野。许多译者试图将这块文化瑰宝翻译成英文作品。如何将这种特别的文化“源语言”转化为恰当而又得体的英语“目标语”,是需要译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学家Ronald W.Langacker的认知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滇西北秘境》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语料,探讨其翻译策略的可行性,为中国文化能够有效地“走出去”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思路。
风格是作家和艺术家的艺术特色,也是作家和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具有多样性、模糊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一篇译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再现原作风格。本文以风格标记理论为指导,以张白桦《初秋》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个维度探究译文对原文的风格还原和再现。
摘 要: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两者的融合使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综合发展成为可能,使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保持稳定发展。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在音乐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虽然这两门学科的特点非常明确,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以及把控能力,就必须将这两门学科的教学渗透到实践教育中。
摘 要:针对当前“向己”型或功利型的外语人才培养问题,在国家倡导下各大高校纷纷进行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三平台、四教师、五课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新型路径。  关键词:跨界;融合;实践路径;课程思政;商务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9.3;F7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 要: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中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为了促进中国教育的更好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大学教育管理中,通过活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率,还能确保教育质量,实现大学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促使教育资源做出更加科学、妥当地分配和利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服饰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源于生活的服饰感悟和认知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本文以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词语为例,来分析探讨汉英服饰类词汇异同的文化内涵,为跨文化交际和中国文化外宣研究提供翔实素材。  关键词:中英服饰;词汇;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136.4;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体育研学旅行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课的补充,在实施过程中是将探究实践活动以旅行的方式开展,将体育活动和教育活动相结合。但是目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研学的认识不够充分,体育研学旅行没有官方的文件指导,导致研学目的不明确,也缺乏专业的体育研学导师,研学的安全机制也不完善。因此,体育研学旅行发展需要学校加强重视、家庭主动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共同协助。本文分析了当前体育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利用好大楼据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大数据思维,将有力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本文基于当下高校利用大数据的现实情况,结合高校治理对大数据的需求,分析二者契合的可能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大数据治理方案。高校需在更新观念、优化平台、注重分析,不断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9.2;TP311.1
摘 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及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应用,是当前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聯系,应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建设[1]。双语导游词讲解是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为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开设得一门新课,促进学生中英文导游职业素养的提升。本文探讨了双语导游词讲解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
研究区内芒硝、湖盐矿层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之中,位于湖区中部化学沉积区.芒硝矿层2层,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水平,长250m~3010m,宽170m~2950m,厚度0.10m~1.34m,平均厚0.32m.湖盐矿层1层,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水平,长3250m,宽1870m,厚度0.20m~1.34m,平均厚0.4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