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现代媒体教学 提升高中美术文化课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新理念,发掘新资源,探索和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有效合理运用现代媒体积极开展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就如何運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努力提升高中美术文化课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的一系列探索。
  【关键词】新理念;新资源;新方法;高中;美术教育
  近年来,运用新的理念,发掘新的教学资源,探索和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极积开展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积累和反思教学过程和经验,其方法,为我们今后的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有效的借鉴,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和各类信息资源在努力提升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品质上发挥着积极的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不断带着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在当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和实践。
  关注生活,增强美术学习热情-----民俗民间美术走进课堂
  我市地处闽中,三明境域传统剪纸艺术在汉唐就有流传。清流县城乡善于剪纸的妇女,为人们剪新房窗花,如:《寒鹊争梅》、《并蒂莲》、《荷花双喜》、《合仙望莲》、《双鲤戏水》、《凤凰比翼》、《桃李争艳》、《双鹊争春》(在讲授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课时适时运用多媒体展示部分历史文物图片,以加强图像视觉效果)。窗花多为正方形,也有四角花三角形(插述图案中哪些是单独纹样,哪些是连续纹样)。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家家户户大门和房间门均要贴上雄鸡啄蜈蚣的剪纸。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和扶持剪纸艺术,各县(市、区)文化馆在春节、元宵等节日均有组织剪纸创作,举办剪纸艺术展览。(多媒体展示部分从文史馆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以激发同学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1953年的永安县贡川聂增长先生创作的纸塑像《八仙过海》、《水浒传》送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参展,获三等奖。(多媒体展示其中一幅珍贵图片,并说明解放后的三等奖实属来之不易)1987年的清流县首届农民剪纸艺术展览,参展作品340件,有《春耕图》、《秋收场上》、《妇女支前队》和《刺绣图案》等(多媒体展示其中几幅珍贵图片,描述改革开放后前后的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之差异)。1990年元宵的尤溪团结镇大型剪纸作品展,提出要把团结镇建为“剪纸艺术之乡” (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1996年春节的三明市艺术馆举办迎春“民间优秀剪纸作品展”( 多媒体图片展示)。2003年6月的三明市首届中小学民间剪纸艺术比赛暨展览(多媒体展示比赛现场的图片及获奖作品照片)。同年,还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剪纸精品展”。( 多媒体展示数十幅剪纸作品照片,激发和提升同学的热情和认知度)接着介绍我校上一届涂占晗同学的剪纸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仪实物展示)
  通过大量的传统与现代的剪纸艺术精品展示,同学已普遍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此时,同学对剪纸的历史与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再从学理上阐述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妇女,她们不仅把它作为装饰生活、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它还承载着一个民族对生活和未来的憧憬和怀想。全国除少数两、三个省外各地都有丰富的剪纸艺术遗存,这些都只能通过史料、典籍了解到一点,我们通过课堂列举身边的剪纸艺术作品有利于拉近同学与剪纸艺术的距离,使他们能够更真实的认识剪纸艺术、了解和实践剪纸艺术,使同学们深切体会到“艺术就在你身边”,“美”就在你手里,进而极大地鼓舞和激发同学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通过课堂剪纸制作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构图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再不断通过综合材料和特殊技法在剪纸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让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激发学习热情。
  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人文与自然景观提升课堂
  福建省三明市列入国家和省级民间艺术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无数:沙县肩膀戏、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与傩舞等民间戏曲;永安桃源洞摩崖石刻;泰宁尚书第、永安槐南乡安贞堡古建筑艺术;宁化客家风情、将乐擂茶表演;永安吉山乡抗战遗址等。以及三明境域抗战时期反映当时特定条件下的历史与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作为福建省临时政府的永安,其文化特征在整个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通过多媒体播放对地方历史的回顾,让同学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的发展史,为承传和探索先进文化奠定基础)
  结合地方文化,详细介绍身边的民族民间建筑艺术遗存及历史文化遗存。
  永安安贞堡:福建省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 位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的安贞堡,又名池贵城,为当地乡绅池占瑞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建造,历时14年完工。该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多幅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
  堡内建筑分为二进,左右对称,穿斗与抬梁式结构相结合,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城堡的木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全堡共有房间350间,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内墙四壁布有射击孔180个、眺望窗90个。堡内装饰华丽,飞禽走兽、牡丹吐艳、孔雀开屏、腊梅迎春等壁画和屋檐上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故事的浮雕人物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同学们忽然发现经常在典籍中出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就在自己身边,无形中激发了同学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与认同,学习与求知的热情明显高涨起来)
  永安市内仅存的明代木建筑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土木结构,梁架简洁,重檐之间木饰件为如意斗拱和象鼻昂。殿内有多种石质柱础,如鼓镜式、履盆式等,上面雕有莲花纹、龙纹及如意云纹等美妙无比。殿前有台基,双踏步之间有一石雕大盘龙,造型生动,鳞爪分明。(通过多媒体图片对比分析发现它的斗拱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斗拱极为相似,充分反映了它的风格与精神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还有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永安贡川古城墙及建于明末,成于清初的“会清桥” ;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沙县城隍庙;桃源洞的磨崖石刻;青水畲族乡的民俗与文化;以及地处永安城区西南郊文川溪畔,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景色宜人,自古重文兴教,人文荟萃,清代共出举人、进士、贡生、秀才292人,有较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在抗日战争时期又作为福建省政府所在地7年之久的历史文化名乡吉山乡等等,充分反映了传统艺术与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血肉关系。(多媒体展示系列图片)   通过以上大量身边事例,启发同学对历史的了解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通过课堂同学们开始认识到“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藝术的价值”也“较为全面地了解到了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用通俗的方式走进课堂,用自然与人文提升课堂。
  结合东南抗战文化,提升美术文化教育
  闽中山城永安,抗日战争时期是福建的临时省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今天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永安的美丽风光,回首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永安的惨烈情景,激发同学对侵华日军的无比痛恨)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随着上海、南京失陷,东南沿海亦已遭敌蹂躏。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于一九三八年五月被迫内迁永安。(多媒体展示一九三八年时期的永安老城)
  抗日救国是当时的主旋律,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有利时机下,共产党员、先进人士、爱国人士纷纷聚集永安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合成了一股同仇敌忾的洪流,迸发出冲天热情,他们办报纸、出刊物,印书籍、建学校,上演戏剧,习武参军,一切都围绕抗日这个主题,开展抗战文化活动。据统计,当时永安有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编辑单位近20个,出版社近30家,印刷所19家,出版各处报纸13种,杂志129种,各类专著700多种,丛书丛刊近40套。这些宣传抗战的报纸、杂志、书籍远销省内外,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士气。(多媒体展示从市博物馆、文化馆、抗战纪念馆等地收集的出版物图片资料,以增强同学对抗战历史资料的视觉文化认知)
  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也为革命的新文艺开辟了阵地、训练了队伍。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许多骨干,以后便成为永安进步文化活动的骨干。如卢茅居、谢怀丹、赵家欣、陈启肃、林舒谦、蒲风、童晴岚、许文辛等,都是永安进步刊物的主编或主要撰稿人。文化界进步人士人士黎烈文、许钦文、董秋芳、王西彦、卢茅居、邵荃麟、葛琴、章靳以、羊枣、王亚南、谷斯范等很快汇集成一支较强的抗日文化队伍,形成了永安进步文化界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的情况下,巧妙利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官办或半官办的文化阵地,开展各种抗日文化活动,繁荣进步文化事业。(多媒体展示从各地收集到的主编、主要撰稿人、文化界进步人士的生前照片图片资料,以增强同学对历史文化名人的了解和认知)
  抗战时期,永安出版发行事业十分兴旺。先后有改进出版社、东南出版社、歌林出版社、建国出版社、战时中国出版社、胜利出版社、点滴出版社、新阵地图书社、商务印书馆联合编译社等大小出版社三十余家;在永安先后出版发行的有《老百姓》、《民主报》、《中央日报》(福建版)、《建设导报》等十种报纸;有《改进》、《现代青年》、《现代文艺》、《战时民众》、《国际时事研究》、《社会科学》等八十种左右的期刊,编辑出版各类书籍三百余种。
  永安出版物成为东南各省乃至新疆、上海等地的畅销读物。当时巴金、郭沫若、千家驹、戈宝权、方敬、艾青、夏衍等一百多个在全国较为著名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永安出版过专著、评著,发表过论文和文学作品,因而大大地提高了报刊的声誉和质量,扩大了影响。(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所熟悉的主要人物:如巴金、郭沫若、艾青、司马文森、夏衍等重要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永安出版过专著、评著,发表过论文和文学作品,有力说明了抗战时期永安作为东南抗战文化中心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了同学对永安山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和认知)
  从一九三八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十月,前后七年多时间,隐蔽战斗在永安的共产党员,在中共南方局和福建省委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进步文化活动,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和繁荣东南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战时木刻画报》,她是东南抗战时期的一份重要刊物,于1940年2月10日创刊,始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萨一佛、宋秉恒任主编。《战时木刻画报》以抗战为主要题材,内容通俗生动、颇具特色,称之谓改进社【改进出版社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初,社长兼发行人黎烈文是三十年代左翼作家、翻译家】的“最新贡献”。刊物发表作品有故事画、漫画、连环画、木刻等。如萨一佛的木刻《日本鬼子已到了山穷水尽》、《三年反正的伪军团长》,朱鸣岗的木刻《不要有一刻疏忽了监视敌人的任务》;弗人的木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掉向枪头打鬼子》等,在群众中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九四三年十月,萨一佛主持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在永安展出,参展的闽、浙、赣、湘、粤、渝等地五十四家,二百三十余幅作品,并有木刻连环画七套,民间复制木刻二百一十七幅,古代复制木刻五十幅,美、英、苏、德、法等国作家名作近百幅。在展出期间还举行了鲁迅先生提倡木刻运动十周年纪念活动,萨一佛在电台作了“鲁迅与中国木刻”的讲演。(通过多媒体大量展示《战时木刻画报》、《日本鬼子已到了山穷水尽》等美术作品,增强同学对抗战木刻创作和绘画创作的了解和认知,逐步增强同学对美术作品和美术文化的关联和理解)
  通过对上述《战时木刻画报》的了解及对版画家萨一佛、陈庭诗、朱鸣岗等版画创作品介绍以及结合战时永安作为临时省会产生的诸多文化背景,同学们得出这样一个答案:抗战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所释放出的是一种战胜物质困难、不畏生死的精神能量,由于这样的背景,在抗日历史上创造出一个个文化奇迹。因此我们立刻就会产生一种思考,高中美术课教育应更多的从历史的角度和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去考虑,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思维、在生活的境域中去发现,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逐步学会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思考文化现象,它即可以提升美术学科的内涵,还能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充分体现“美术课程是人文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传播和弘扬永安抗战进步文化的同时,把美术文化教育与抗战文化精神相结合,运用到当前的美术教育和文艺创作活动中去,对提升今天的社会主义大文化建设将起着核心作用,毕竟东南抗战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东南抗战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就标志着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我深信,美术文化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络、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创新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把美术课上成美术文化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学术命题。
  有效合理地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努力提升高中美术文化课是我们今后长期一段时间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乔晓光《交流与协作》西苑出版社,2003
  [2] 乔晓光《活态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侯令《美术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少儿美术》,2005.4
  [5] 抗战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概述(讨论稿),1986(钢板撰刻印刷稿)
  [6] 李力加教授谈高中美术课,网络文章,2007、9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整合语文学科并体现在信息技术中更显得突出,本文旨在探索语文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的地位、作用、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素质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也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新课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扩大知识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为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己势在必行,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合理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使信息技术真正促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有
期刊
【摘 要】(计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贯彻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始终。在小学数学当中,计算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让学生拥有计算能力,计算的快,计算的准,计算的好,是老师能够有效教好小学数学,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计算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考验着学生的各个方面,它与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有着重要关联。在二十一世纪,我们比以前更加需要纯熟的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在研究变化、结构、数量以及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提倡合作、体验、自主的学习方式,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变教法为学法,根据课本的编排,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听、说、读、词汇、语法和写的策略,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交际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优良学习策略,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实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策略;探索  使学生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让学生走进阅读、快乐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感知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观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提出了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的具体标准。然而时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网络
期刊
在新课改中,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不再呆板、程式化?如何让语文课堂灵动飞扬,不再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具体讲,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把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转换成对掌握语文知识内在规律性的探索,把语文学习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理性认识,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现在英语教学逐步由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 要】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教学  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逐步由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如今却处于尴尬的地位。部分学校认为生物是“副科”,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随之下降。如何使高中生物改变目前的困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关键字】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1 课题的提出  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
期刊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与以往大不相同。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