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快乐中求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曾经说:“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孩子们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的情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在快乐中求知,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语文学科重在强调“文以载道”,能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绝对不是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所能产生效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他们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上课时用生动的语言感染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打动他们,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热爱祖国语言,学会欣赏,学会应用。让他们领略祖国语言拥有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乐在其中,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诚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但“教是为了学”,教育家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不是给他们已投入了劳动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砖砌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而当前有许多语文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学习,不会思考,不会独立去解决问题,这一现状告诉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喧宾夺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原先的“注入式”变为现在的“讨论式”“发现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一、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文以载道 ”,根据课文的内容在导入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抓住学生的心,就是抓住了课堂,整节课学生都会很用心地思考、体会、感悟,会不由自主地结合自我做一些比较,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所以说,课前精心的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会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孔乙己》的时候,围绕文章的题目,就可以从别出心裁的人名入手,引发学生对这个人物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分析起人物来就得心应手,就水到渠成地将与人物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就分析得头头是道。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兴趣的培养,只是单纯地、带有目的性地、功利性地让学生去学习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语文课堂也就显示不出独特的魅力。
  二、要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朗读,重视富有创意的朗读
  朗读,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在很长的时间内,大面积的教学很难看到朗读的可爱的景象。学习母语不让学生去读而让学生长期听教师讲析,是语文课堂上习以为常的现象。语文课标中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默读、浏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现在的很多课堂,明明知道读的重要性,却不让学生去读,读得不到位,没有读的过程,学生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给学生简短的时间去品位语言,肯定会有很大的难度。很多时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说明了读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知课文,朗读课文,就不用教师煞费苦心地去讲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三、适当地让学生背诵一些文段,用微笑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很多优美的文章大多不要求学生背诵了,学生也慢慢变得懒惰起来,一要求背诵就非常怵头,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是死记硬背,所以他们背起来很困难,很痛苦。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尝试着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了,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价值千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意味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心情愉悦,信心十足。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微笑洋溢在脸上,学生会有安全感、轻松感、愉悦感、享受感。教师应该面带微笑走进课堂,面带微笑走向学生,面带微笑启发提问,教师的微笑可能会成为一缕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它的柔和。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一名低段语文老师,如何抓住孩子好动,识字量少,表现欲强,想象丰富等这些特点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减少唱读、拖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用朗朗书声表达童真,童趣。前几天听学校一位老师上《小熊住山洞》,第二天我也上了《小熊住山洞》对这篇阅读课文有一些反思
期刊
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故事及富有童趣的练习,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让他们爱不释手,一遍遍翻阅,一行行认读。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实践,才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
期刊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要使议论文论证深刻有力,需要充实的论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中就有“论据充实”的要求。论据的选用反映出考生知识面的宽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篇议论文的质量。  一、论据选择  (一)选择论据必须贴切  在议论文写作中,在选择论据时,首先考虑的是我们所选择的论据是否贴切。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必须“贴近”话题或论
期刊
中学生怕作文,农村学生更怕写作文,不少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阅历、经验均有限,课外阅读又几乎是零,可以用于作文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所以作文很难写好。其实农村学生并不缺少写作的素材,只是缺少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一、平时要求和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或周记,为作文积累充足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
期刊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最为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孔子主张在自学的基础上施教,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叶圣陶说:“教就是为了达到将来的不需要教,要求达到疑难自决,是非自辩,斗争自奋,高精自探的境界。”叶老几十年身体力行,为我们语文教师树立了典范。  一、自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成功的教
期刊
很多高中生认为现在生活单调,写作文时素材陈旧、单调,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一写作文就犯愁,即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新鲜的素材,结果往往词不达意,作文成了无病呻吟。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将以作文题“回家”为示例,从立意和选材两个角度谈一谈推陈出新的具体做法。  一、立意角度——旧题新意:分析文题,发散思维  初见文题“回家”,很多学生会迅速想到写自己放假回乡下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老家老屋,写自
期刊
深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与高效学习。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最大的实效。然而,一堂课40分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整堂课都保持高度热情的。其实,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语文课堂中乐写、乐说、乐读、乐学。  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课,有效保证课堂
期刊
语文课的活力源于她呼唤真情。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以她独特的学科魅力焕发出耀眼的光彩。那么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呢?对此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优美的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一堂语文课的成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创设出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期刊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重视朗读。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除了教学模式呆板、教学缺乏艺术性以外,与师生不重视朗读有关。到了中学阶段,要学的文章长了,要理解的内容深刻了,需要背诵的增多了,学生厌烦嚷嚷:“哎,又要背诵!”再加上知识点多,教师不讲不放心,担心讲的时间不够,常常以分析代替朗读,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五分钟,朗读往往被当成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一、创造情境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