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日标呢?长期以来,广大教师都在不停地探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但是,要使新课程理念变为实际行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然而,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就不能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出来,也就不能进入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就不能产生互动,教学活动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还原到传统模式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
  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观察分为全面观察和仔细观察。全面观察是指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构成的每个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仔细观察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点的重要部分,集中注意、仔细观察。观察是否全面、仔细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全面而仔细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牢牢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二、分析能力的培养
  
  分析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突破对例题作一般的指导,应培学生独立分析、得出结果,知道哪些信息是明显的、哪些信息是隐藏的、哪些信息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哪些信息具有迷惑性、还有哪些信息对问题的解决根本没有帮助。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出各种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从而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在教学活动当中,对许多新知识的教学,都是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逐步推导而获得的。因此,加强对学生推导能力的培养,能为学生找到学习新知识的途径,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十六份,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将剪下的部分摆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半径的关系(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而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这样,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归纳概括是对认知过程的升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建立探究或合作交流后,对一些计算的方法、分析的描述、推理的结论、发现的规律等都要进行初步的概括。如果学生不具备归纳概括的能力,就不能使认知的结果形成法则、定律、公式、概念等。学生的思维就会滞留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诱导、启发等方式,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只有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才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是认知过程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讨论、归纳概括、成果汇报都需要用语言来进行表达。语言表达流畅能说明道理,使别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反之,就会含混不清,让人听不明白、弄不清楚。因此,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充分展示学习所取得的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只注重以上几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还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计算、记忆、抽象、创意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各多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才能充分发挥、体现出来。
  总之,在教学活动当中,各种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自成一体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对教学活动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从而真正实现把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新的教改和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
期刊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在升学考试中,多数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也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对究竟什么是文学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现在有人说文学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现实;有人说文学是游戏,给人带来娱乐;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审美,倡导为艺术的文学。其实,上述种种说法,涉及的内容都不是文学的本质,而是功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课文的文学性,仅仅是采用传统的“庖丁解牛”式的讲课方式,不是进行文学教育,仅仅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语法分析等等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期刊
在当前的各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思想性”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1、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
期刊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深感不易,不知究竟如何去发掘,才能体现出德育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去,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对低年级学生要有故事性。”它给数学教学的育“德”实践指明了方向。  德育落实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重
期刊
日前,由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越来越难教,班主任越来越难当。因而一部分老师认为,不当班主任可以少很多麻烦,上了课可以“溜之大吉”,责任小,蛮舒服。我认为,其实不然。  班主任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一面光彩夺目
期刊
国家教育部在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作出了明确批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数量。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呢?通过多年来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内容要科学,突出时效性  设计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学
期刊
圆锥曲线方程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分值总在2 2分左右,要想把这一专题的高考分数拿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人想在这里对圆锥曲线方程的复习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立足大纲,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我们在对《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精心深入研究后,要立足本专题的基础知识(如定义、方程、性质和图象、位置关系等)和基本方法(如定义法、相关点法、交轨法等)的复习,深化对基本概念、性质和基本
期刊
“望、闻、问、切”是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创造的诊断病人病情的方法,使用它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上述四法,就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望”  “望”就是观察学生,对学生察言悦色,调节好课堂教学氛围。  1、通过“看”学生来组织教学。如:有学生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时,用眼睛盯着她(他),她(他)就会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