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文化与宗教盛行于东南亚的原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度文化的传播是印度与东南亚频繁贸易的结果。由于他们间的关系理论的建立是基于印度人而非东南亚人起主导作用。通过贸易交往才产生重要的接触,这些接触都产生于宫廷范围,印度文化的传播者是朝廷官员而不是传教士。印度对东南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突出表现为宗教的影响,这是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决定的,这也是印度宗教文化能广泛盛行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印度文化;宗教;影响
  一、印度文化传播的原因
  东南亚传播的印度文化,究竟来自印度的什么地方?这也是一个众说多云的问题。印度文化的传播是公元初年印度和东南亚贸易关系加强的结果,在东南亚各港口建立起来的印度商业居留点能够传播印度文化。这是由统治者和贵族在对外贸易中的统治地位而产生的。对于这样一种文化来说,它不仅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发展它,与人们的方方面面相协调。而这种文化是从上至下传播的,是受到皇冠贵族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从而东南亚形成了宗教信仰的聚集地。东南亚居民经过很长一段历史把传入的佛教和印度教成分吸收到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并且使之适应于自己的特殊需要和观点。在与当地文化取得相协调的发展下,输入的宗教不得不在显著的程度上改变它的性质,与之相适应发展。
  印度文化的传播是贸易所导致的,他们间的贸易往来是双向性的,这样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东南亚地区的早期国家因此而建立起来。
  二、印度宗教盛行于东南亚的原因
  (一)宗教的影响
  印度对东南亚的影响,特别表现在宗教的影响,这也是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决定的。而古代印度文明显著的特征是宗教的繁荣与发展。印度史上的政治、社会、文化无处没有宗教的色彩。东南亚早期流行多种多样的原始宗教,印度传入的新的宗教容纳和融合当地原有的古老信仰和习俗,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
  宗教是东南亚地区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与东南亚各国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宗教作为东南亚的核心,参与了整个东南亚文化的形成并贯穿着东南亚文化发展的始终。
  (二)印度宗教盛行的原因
  由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造就了印度文明、汉儒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在这里汇合碰撞,更有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和各种原始宗教交会并存。在东南亚地区,原始宗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历史现象,宗教与其他人类社会文化形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产生、发展、兴盛、衰亡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总之,万物有灵崇拜乃是一切宗教的源泉。
  东南亚宗教信仰发展是由外来宗教的传入。从宗教传播和影响来看,它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影响和互相交流的结果,即印度文化和东南亚文化之间互相汇集与融合。印度教的等级观念和繁文缛节的祭祀仪式又符合古代东南亚土著贵族的需要。宣扬罪恶轮回、普度众生的佛教思想则更容易吸引东南亚的农民。
  可以说,婆罗门教和佛教是印度文化传播的媒介。他们与其他宗教几乎同时传入东南亚的,互不排斥,和平共处。在东南亚各地不同阶段都有不同教派盛衰。或有所交替,或共同共生,或出现变革。印度人来到东南亚各地从事商业时,多数信仰婆罗门教,甚至有婆罗门传教士同行,商业所到之处,印度文化和婆罗门教信徒就被带进了。特别是佛教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最大的。佛教开始传入东南亚的时候,正是印度本土佛教处于部派佛教时期,外传的佛教各派均有,开始传入半岛南部即印度古称之为“金地”地区的教派中,无疑上座部是占据主要地位的[1]。在半岛地区,大部分国家呈现信仰小乘佛教化态势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形成的。从宗教教义上看,南传上座部佛教较为严格地遵循了原始佛教的教义,其基本思想和教义相互紧密联系。符合当地百姓信仰的宗教,也能更好的融入其中,以及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由于历代君王积极扶持佛教的发展,大兴土木、修建寺院佛塔,供养僧侣。虽然这期间战争不断,国家统一受到威胁,但是上座部佛教却被历代统治者所传承,并发展成为了各国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从而促進了各国社会文化的统一,并且佛教在这些国家中一直处于“独尊”的地位。佛教与当地信仰的融合,更好的适应了当地的文化,使佛教更容易被本土居民所接受。
  三、其它方面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方面的影響
  在中南半岛地区,许多国家都是佛教与王权相结合的统治,在沦为殖民地的半个多世纪里,佛教是中南半岛地区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独立后,又成为全体国民的精神寄托和传统文化核心的标志。一种文化(小乘佛教)的产生,让中南半岛地区发展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这种文化侵入人们的心中,而且全心全意的拥护它,还结合了自身特点来发展它。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包含了他们的精神、文化与政治认同。泰国佛教经过千年发展与适应社会的变迁,可以说佛教在泰国已经完全社会化和世俗化了,与社会政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
  (二)法律方面的影响
  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不仅给各地方的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而且也给这个地区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成果。泰国在1923年以来的各部宪法都承认信仰各种总教的自由和上座部佛教的国教地位,规定国王必须是虔诚的佛教徒。泰国1997年宪法虽然未规定佛教是国家,但写明“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国家、宗教和国王神圣不可侵犯”。泰国宪法的前言是用佛教界使用的语言——巴利文撰写,全国通行佛历[2]。这说明了佛教的使用已经运用到国家的法律中了,但是僧侣的活动受到国家的控制,不能脱离国王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所以佛教融入半岛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促使国家的发展。
  (三)文化方面的影响
  印度宗教文化传入东南亚地区,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学、建筑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节日大多于佛教有关,是围绕释迦牟尼的一生而产生和形成的。在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家,都使用佛教中的巴利语,并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对各国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佛教的传入的巴利语文学和梵语文学是东南亚各国古代和近代文学的源泉,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思想、理论和形式上对各国的文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的音乐舞蹈,无论题材或者形式均受到佛教的影响。除了音乐舞蹈以外,戏剧也广泛受到佛本生经故事的影响。
  结语:
  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国家至今,因为印度文化中的佛教教义与各国政体相结合发展,适应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佛教始终是影响国家与社会的重要因素。佛教是构成各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基石与主要内容。历史表明,佛教在东南亚永久流传,离不开王权的推动、护持与改革。宗教依靠政权的庇护,政权寻求宗教的支撑。
  注释:
  [1]李谋:《缅甸与东南亚》,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15年(第2次印刷),第143页。
  [2]祁广谋、钟智翔:《东南亚概论》,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年,第93页。
  参考文献:
  [1][法]G.赛代斯: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8.
  [2][英]D.G.E霍尔:东南亚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2.
  [3]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4][英]丹.乔.艾.霍尔:东南亚史(古代部分)[M].云南;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979.
  [5]姜永仁、傅增有等著:东南亚宗教与社会[M].北京:国际出版社,2012.
  [6]王东梅.关于印度宗教文化传入东南亚的渠道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5(12):77——79.
其他文献
【摘要】:自从事广播电视傣语新闻翻译与播音以来,作者对傣族语言及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研究傣族文字的由来及演变,对傣族贝叶文化的研究更加浓厚。作为一个傣族学者,内心有着让傣族文字能够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所以就从自己内心来谈谈傣族贝叶文化认识。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 ,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它与西双版纳文化历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贝叶文化对研究和传承傣族文化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充实、深化
期刊
【摘要】: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正不断的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然而中國画却始终延续自己的发展规律。中国画已被“儒、道、佛”的思想影响数千百年,追求的是一种境界。什么是中国画,以东方美学为核心,以笔墨为主要表现语言具有生命意味的绘画形式,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博大精深以神写形、以形媚道。主要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类型。  中国人物工笔画的装饰性,是指作者在艺术作品的塑造过程中采用装饰图
期刊
、汉越语言中成语的概述成语是汉语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在语句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直接使用。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汉语中的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大多数成语都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
期刊
【摘要】:在中泰的文化风俗、社会规范与民族文化的表现里,都有一种语言即委婉语。委婉语(..................)意思为“悦耳的词语”,这是一种不明说的、含糊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表达方式,以此来代替具有让人听后不愉悦或着感觉到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在所有的委婉语中, “死亡”的委婉表达最为典型。所以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特殊的语言现象进一步研究分析,然后讨论它产生的原因。  有一些死亡的委婉表达
期刊
【摘要】: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概述其展示的文化现象,继而对《舌尖》进行人类学解读,揭示该纪录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现象;民族志;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对于饮食是颇有讲究的,要求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獨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与情调优雅。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气候带来丰富多彩、风格
期刊
【摘要】:山水写生在画家的艺术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画家深入的感悟自然,找到自然与自己情感的交汇,最终表达画家心中的“意象”。笔墨作为山水画意象的根本表现方法,在山水写生中就要找到合适的笔墨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意境”。  【关键词】:山水写生;笔墨;意像表现;意境  “写生”一词由西方传播过来,写生是西方传统绘画关于观察和表现的最为基本的训练方法。19世纪上半期,西方绘画开始倡导自然主义,画
期刊
【摘要】: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得非常巧妙,本文选取鲁迅小说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分析其在刻画人物形象、描摹人物心理的修辞作用,以及语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省略号;修辞艺术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的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它的常规用法具有明确的语法作用,但是突
期刊
【摘要】:本文就针对桐乡方言中的程度副词,选取了其中有着较高使用频率、地域特色较为浓厚、在桐乡方言程度副词体系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程度副词“忒”和“危险”,分别从词汇意义、语法功能、句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做了浅析,从而对桐乡方言程度副词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桐乡方言;程度副词;忒;危险;语言体系  〇、绪论  桐乡方言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语言一般分为语音
期刊
龙州地处中越边境,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明清时期曾是中越商贸重镇。如今,龙州是中越边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之一,拥有最多的跨境人口,是具有较高中越地缘生态研究价值的地区。  一、龍州当地地缘生态的现状  第一,地缘交流频繁。2013年8月8日,龙州举办了异国风琴文艺晚会,邀请越南高平、越南谅山等地的乡民参加。还曾牵头举办天琴文化艺术节,在2015年举办了中越跨境合作研讨会大型文艺演出。政策上,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其中文化的发展也相对较快。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其逐渐融入大众文化,并且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傣族文化传统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其算作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当前社会的一个缩影,大众传播环境对于傣族文化传统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就当前来说,傣族文化传统在大众传播之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文化记忆的传统载体以及传承方式,随着学校教育与大众传播方式的发展逐渐衰退。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