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届奥运会:借奥运契机促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20世纪中期以来,奥运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从往届奥运会来看,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赵弘: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经验来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奥运会主办城市都把筹办奥运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借助奥运契机为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奥运引起的直接与间接需求从总体上拉动主办城市与主办国的经济增长。比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景气”使日本GNP由奥运会前的每年增长10.3%跃到26.1%。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筹办与奥运会结束后的1985年至1990年间,仅奥运工程就直接带来了33.6万个就业岗位,韩国的人均GDP也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
二是促进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前,巴塞罗那市企业规模小,没有明显的支柱产业,通过举办奥运会,在拉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旅游、电子、通信等行业也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巴塞罗那市的支柱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一批企业产品也通过奥运会成为世界名牌,比如东京奥运会使“精工”、“西铁城”,汉城奥运会使“LG”、“三星”成功走向世界。
三是促进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投入运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亚特兰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进,包括改建国际机场和兴建新的电信基础设施等,城市竞争力大为提高,使其后来成为美国第二大通信发达城市,并吸引了大批技术公司。
四是有利于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区域品牌的塑造。悉尼奥运会以绿色奥运为旗帜,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巴塞罗那也充分利用奥运契机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并且吸引很多企业将总部设在巴塞罗那。
2008年奥运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城市经济》:北京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而北京筹办奥运会也强调了“科技奥运”的建设理念,那么您认为2008年奥运会,特别是“科技奥运”对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什么影响呢?
赵弘: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芬兰等都把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奥运主办城市与主办国也纷纷借奥运契机,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在助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北京在申奥中首次提出“科技奥运”的理念,更加突出了科技在奥运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总结奥运筹备建设的实践与经验,目前对科技奥运理念及内涵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科技奥运”就是以科学思想统领奥运战略,有效继承满足奥运需求的科技资源,为“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先进、可靠、适用的技术保障;通过奥林匹克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奥运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供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并惠及社会的平台,达到“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的目的。
科技奥运理念从本质上切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其对北京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城市经济》:那么具体来看,奥运建设是如何在北京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作用的呢?
赵弘:奥运建设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奥运建设产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尤其在奥运场馆建设中,作为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工程的国家主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设都集中体现和反应了我国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鸟巢”全部自主研制的Q460E高强度钢,打破了这种钢材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水立方”是世界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也是唯一把膜作为功能性外维护结构的建筑。
二是奥运建设带动了建筑、环保、信息、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这种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奥运建设需求、核心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关联带动等方面得以体现。比如,绿色奥运建设使奥运对环保技术的需求很大,在这一强大需求的拉动下,通过研究开发能源节约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以及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等,出现了大量开始产业化的项目,比如清洁汽车、清洁能源等。
三是奥运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奥运会相关设施建设不仅为奥运会赛事及各项活动提供保障,而且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实践。借助奥运,带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与管理水平。比如,奥运场馆作为奥运会举办的重要载体,在奥运比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奥运会后部分场馆可以改造为公共活动中心,为公众提供多种服务,满足人们对公共娱乐休闲设施的需求。再比如智能交通建设既确保奥运期间的交通安全、高效运行,而且对奥运会后城市交通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四是相关奥运宣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由于文化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而围绕北京奥运的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全面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养,并对创新人才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直接为北京乃至全国的自主创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北京“后奥运”:经济仍会持续增长
《中国城市经济》:一些奥运会主办城市,比如悉尼、雅典等,在奥运会结束后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经济疲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赵弘:奥运会后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历届奥运会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历史上主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既出现过“奥运景气”,比如汉城(首尔)和东京;也出现过“奥运低谷”,比如蒙特利尔,甚至悉尼。
虽然奥运后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衰退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奥运因素,但一般来看,出现这种“奥运经济低谷”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投资需求的大幅下降。从历史经验来看,围绕奥运需求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对主办城市乃至主办国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大,而奥运会后投资忽然大幅度下降,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悉尼奥运会赛后投资不仅大幅下滑,还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后才逐渐恢复。其次,相关产业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衰退。这类产业主要包括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比如,旅游业是希腊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希腊旅游管理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办以来,前往该国观光的游客明显减少,而不是如预期的增加,个别地方的旅游人数下降超过33%,当然这与希腊有关部门未制定旅游营销计划有一定关系。而房地产业增速放缓多是由于其前期投资过热,进而影响了奥运会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场馆闲置带来的大规模维护、保养费用成为城市的财政负担。比如雅典、悉尼、汉城(首尔)在赛后场馆的利用与维护方面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政府投资并管理的大量的场馆设施赛后利用情况不太理想,并且高额的建筑和维护费用成了一笔不小的财政负担。
《中国城市经济》:那么您对北京的“后奥运经济”怎么看,北京经济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吗?
赵弘:我认为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经济仍会持续稳定增长。虽然北京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中,围绕奥运筹办形成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北京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的拉动作用。比如有关研究测算,2008年奥运因素将带动北京当年GDP增长260.58亿元,多拉动GDP增长0.85个百分点。但是,北京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趋势与特征主要是由北京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对于北京未来,尤其是“后奥运经济”的经济增长情况的判断,既要考虑奥运因素,更要准确把握首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北京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人均GDP将由2006年的6000美元达到2012年的10000根据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的相关研究等的相关研究,人均GDP在6000-10000美元之间,城市将完成工业化阶段而进入到发达经济阶段的前期。未来北京正好处于这样的转型期,其经济社会呈现如下四大特征:一是产业向高端化推进。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文化密集、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链也逐步由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向研发、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高端总部环节推进,总部经济成为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二是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文化活跃、创新成果丰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三是居民消费需求从物质消费为主向精神消费为主转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从满足生存需要为主的物质消费,逐步向娱乐、休闲、文化、旅游等精神消费转变。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可持续发展。四是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民生问题更加受到社会关注。由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低收入阶层的就业与生活,以及外来人口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难题的解决更加迫切,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突出。
从北京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呈现的几大特征来看,未来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以下几个方面将为北京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创意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和科技经济将成为北京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通过将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转变为具有产业价值的创意产品和服务,构建强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北京创意经济的发展将得到大力推动;充分发挥企业总部聚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通过总部经济链条把首都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战略资源向周边城市和区域辐射,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立足于首都“四个服务”的功能定位,金融、法律、会计、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中关村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北京科技经济会更加蓬勃发展。
二是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呈加速发展的势头,为北京相关产业国际化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动力和机遇。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都为其承接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创造了条件与可能。而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也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逐步占据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提供了机遇,也加快了北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未来北京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滨海新区建设的启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北京通过发挥其在科技服务、研发以及总部经济等方面的高端优势,加强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参与滨海新区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北京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和首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北京的区域品牌效应以及在北京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强劲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支撑了北京经济增长。从首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奥运会后北京在住房、汽车、数字产品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仍将保持扩张趋势,需求增长依然强劲。另外,北京作为一个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外来人口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以房地产业为例,有关数据显示北京35%左右的住房的购买者为外地人,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高档住宅楼。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北京这座城市对外地人员吸引力的不断增大,强大的消费需求仍将持续,并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奥运会后北京依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另外,在奥运场馆会后利用的问题上,北京在场馆规划时即已考虑了此问题,比如“水立方”的规划建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再加上北京在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在奥运会后仍会保持相当的规模和比较快的水平,这些也都为北京奥运会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