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历史的“符码转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詹姆逊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注重明确的叙事,而且注重的是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因此他认为文学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文本本身恢复“充分的言语”,所以詹姆逊的视野是很开阔的,并且作为一个标榜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在接受广泛的文论思想的同时采取的是一种批判的吸收和辩证的借鉴,并在文类批评中提出了“符码转换”的思想,可以说为我们在文学研究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詹姆逊;政治无意识;文本解读;文类批评
  作者简介:史晓宇(1991-),女,汉族,山西人,在读研究生,现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跨文化文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中可以说给我们在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评方式上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视界,他站在社会历史的角度,提出了对文本的历史化解读,认为文学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这样的思想,无疑给我们在进行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开辟了新的方向。
  詹姆逊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注重明确的叙事,而且注重的是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因此他认为文学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文本本身恢复“充分的言语”,所以詹姆逊的视野是很开阔的,并且作为一个标榜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在接受广泛的文论思想的同时采取的是一种批判的吸收和辩证的借鉴,在詹姆逊关于文类批评的解读中,他肯定了文类批评的积极意义,并借弗莱对传奇的历史化解释再一次渗透了“文学是社会象征性行为”:“传奇以其强有力的原始形式可以理解为是对这一实际矛盾的想象‘解决’,是对我的敌人何以能被认为是邪恶的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的一种象征回答,……传奇通过产生一种新的叙事,即通过生产某个类似因素蒸发沉淀之类的‘故事’,来‘解决’这种概念上的两难状况。” 同时,詹姆逊却指出传统的文类批评,如普洛普的“结构”方法的文类批评实践,存在着简单类型化的缺陷。文类划分将简单的叙事简化成一种功能,从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简化出各种文学的意义。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这是种低层次的简化,必然忽略了叙述的历史性本身,詹姆逊也提出了这种文类批评太过重视共时性而轻视历时性的问题,他认为无论将理论多么的抽象化,都不可能与具体文本相契合,都会有一定的偏离。为了将文类批评更具有实际意义,詹姆逊提出了“符码转换”的思想,“换句话说,当我们探讨替代的符码和素材时,一种传奇作为方式的历史就可能出现;而在因分拣主义衰落而形成的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的世界上,这些符码和素材被强迫用于代替那些现已变成许多死亡语言的旧的他性的魔力范畴”。这里的“符码”相当于中介的作用,即将现今的符码放到传统的传奇中寻找意义,并通过挖掘出一定的历史相关性,来解读当今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这样又突破了文学文本的限制,引入到文化及社会分析中,并着力解决社会问题。可见詹姆逊的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完整性。
  詹姆逊认为,生产方式的符码化是解读历史的关键,历史叙事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在不同的语境下,一个文类,也会以不同的文本为单位,出现不同的象征信息,所以,文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象征的信息,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深刻地理解詹姆逊提出的对文类的“X光”透视的含义:文类批评不是仅仅为了文类而批评,而是为了在文本和文类的张力结构中,透视出社会象征性信息,冲突单一的历史语境,通过恢复人对具体历史语境的感知来解读和解决当下的社会文化和矛盾。批评恰恰是作为中介,在不同历史语境的文本中起着调和的作用。从历史到文本,从文本到历史,可以看出詹姆逊还是提倡将文学研究转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可以看到,詹姆逊将文学文本的分析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拉康、马克思主义等结合,着重还是强调了文本潜在的历时性和政治性。他始终致力于突破文学文本的局限而将其引入到整个社会历史中,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都是对社会矛盾的想象性乌托邦式的解决。但是,是否所有文学文本都是社会矛盾的想象性解决?如果放眼整个世界文学史,各国文学都能在社会历史中找到潜在的因果律吗?文学是有很大的功用性,但是也不乏个别作家“自言自语”式的浅吟低唱。当一个作家单纯是为了自我思想的释放而写作,写出的作品无意识中带有作家本身的一点个人社会历史色彩,就说其作品是社会象征性行為致力于对社会矛盾的想象性解决,那不免会有“莫须有”的嫌疑。当我们读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原文“古池や蛙飞びこむ水の音”,取译文其一),还有泰戈尔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ops for a moment
  Nods to me and goes……
  今晨我坐在窗前,
  世界如一位路人似的,
  停留了一会儿,
  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
  ——这首诗,能感受到什么社会历史的关系呢?除了诗歌,包括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似乎也不大能够找出如同巴尔扎克或传奇那样鲜明的政治或历史特征。的确,文学史上中不乏有像詹姆逊所说的具有社会隐喻功能的作品,但有的时候,文学可能和绘画、音乐一样,有像《自由引导人民》或《义勇军进行曲》那样反映社会现实历史的作品或潮流,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具有一种美学价值,给人以审美的体验。我们可以将詹姆逊的理论作为理解和解读文本的一个全新和深刻的视角,但是似乎也不应当将之奉为圭臬,因为这个理论本身可能还是有一些不足和模糊的地方。
其他文献
摘 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动物文化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国的文化也自然产生许多差异。例如,中日两国对于狐狸都抱有特殊的感情,狐狸经常作为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素材出现,它与鬼神不同,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存在。在中国文化中,狐狸一般作为负面形象出现,提到狐狸几乎是“狡猾”“奸诈”的代名词;在日本文化中,狐狸则被视作神灵,拥有独特的神力。作为一个
摘 要: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多学者、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以物喻人、以物讽世等手法,通过对物的描写,将对世俗、对人的情感进行表达。在以物喻人、以物讽世的文学风格创作中,王蒙是较为突出的一位文学创作者。从中外文学进行分析,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狐是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动物,以狐喻人,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惯用手法,在王蒙的《青狐》中,将社会、世俗、家庭、伦理、欲望、诱惑等等结合在一起,对
摘 要:《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小说家青山七惠所著中篇小说。该作品讲述一个20岁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生活的故事。小说中透露出的那份孤独的情怀耐人寻味,并引起了很多青年读者们的共鸣。本文将围绕小说主人公知寿的经历来分析其孤独的内心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现代年轻人感到孤独的原因。  关键词:《一个人的好天气》;知寿;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北方民族大学一般科研项目《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德罗斯特作品解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WYKY05。  摘 要:本文使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德国19世纪上半叶作家德罗斯特的诗歌《在塔楼边》进行分析,关注作品中女性外在和内心的解放,挖掘女性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分析诗歌中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以及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作品构建和谐生态女性社会的内涵。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徐婷婷(1992.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2  众所周知,沈从文具有“文体作家”之称,他的文体不拘常例,结构自由,随物赋形。在对文体纷繁的探索中,小说的散文化是沈从文收获颇丰的一块园地。小说散文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越,要求淡化故事情节
摘 要:周国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将哲学思想大量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使作品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不仅是用文学语言来描绘哲学思想,在作品的语言风格上,同样独具一格。对周国平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与文章的语言风格,都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只有将作者的思想读懂,才会更有利于我们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文章中所蕴含的财富。  关键词:哲理;美学;周国平;解读  作者简介:崔森林
摘 要:在爱伦坡的创作观中,整体效果始终是其坚守奉行的原则。在《丽吉娅》中,开篇的题记、美人意象的隐喻、场景作为内心世界的外化以及最关键的借尸还魂的情节设置,都可视为爱伦坡为了实现其整体效果而做出的精心安排。并且通过对关键线索的串联和联系,可以发现意志是小说在极力表现的关键词,通过意志的力量与失去意志会出现的可怕情境,让读者同样在恐怖感中生发出对意志力量的关注。  关键词:《丽吉娅》;意志;整体效
摘 要:作为我国现代新诗著名流派的新月派代表诗人的徐志摩,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超然的想象力,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作出了大量经典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意境优雅风格婉约,想象丰富,字句圆润,彰显音乐之美,神韵飘逸多变,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辉。这些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价值诗歌,在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徐志摩诗歌;艺术特性  作者简介:刘妍(1983.
摘 要:《西线无战事》是由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战争题材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以保罗·博伊默尔为代表的德国士兵,在严酷的战争中出现种种异化的现象,并且对战争的意义产生了质疑。本文从弗洛姆的观点分析《西线无战事》异化的士兵形象,主要从三部分论述异化的士兵形象。首先,从外在环境的角度论述士兵异化的起因;其次,从内在精神的角度展现士兵异化过程;最后,士兵是“边缘人”异化结果。  关键词:《西
摘 要:黄宾虹先生作为传统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其绘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金石书法用笔风格的融入。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揉入了金石碑学的用笔,在流畅的画笔运行中,加入金石刻文的迟涩和凝重,营造出“内美静中参”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黄“金石入画”的特点由来进行阐述,结合金石古文的风格来对黄作品中“金石入画”的力与美进行赏析,提出黄宾虹将中国画的笔墨提炼推进到极致,作为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建树的大师,其称号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