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现代新诗著名流派的新月派代表诗人的徐志摩,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超然的想象力,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作出了大量经典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意境优雅风格婉约,想象丰富,字句圆润,彰显音乐之美,神韵飘逸多变,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辉。这些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价值诗歌,在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徐志摩诗歌;艺术特性
  作者简介:刘妍(1983.12-),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本科,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1
  一、引言
  我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最早出现的诗经,到楚辞、汉朝乐府民歌,再到唐诗、宋词、再到“五四”以后兴起的新诗,可以说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诗人名家辈出的诗的国度里,作为我国现代新诗新月派代表诗人的徐志摩,他以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手法,及其超然的想象力,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作出了大量经典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意境优雅风格婉约,想象丰富,字句圆润,彰显音乐之美,神韵飘逸而多变,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辉。这些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价值诗歌,在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徐志摩生平概况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1月15日,浙江省海宁市人。于1931年11月19日因所乘飞机失事坠落,不幸罹难。35岁的生命旅程,十年文学创作生涯,虽然短暂,却成就了徐志摩传奇的一生与其卓尔不凡的诗歌成就。可以说,他辉煌的诗歌创作成就,除了他本人积极地诗歌创作态度和天赋才情外之外,还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他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徐申如开办有各种实业,是当地硖石商会会长, 在当地声名显赫。徐志摩生活优越富足,高中时代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为徐志摩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徐志摩赴美留学,随后于1920年留学英国。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期间,广泛地阅读拜伦、雪莱等人的大量诗歌作品,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影响,开始了诗歌创作,也就是在这一时间期,奠定了其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
  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归国。他先是于1923發起成立新月社,随后于1924年参与泰戈尔访华事件,之后又与陆小曼在饱受社会舆论压力下热恋,这些繁杂事件给其身心带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后来的诗歌创作中,由于徐志摩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形成了其独特诗歌创作风格。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浪漫的一生,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人生经历对一位诗人的创作和诗歌风格的形成具重要的作用。
  三、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性
  徐志摩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不得不说地一位才情卓越的诗人,其一生虽然短暂, 但其诗歌作所独有的艺术特性却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他的诗歌所独有的 艺术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想象丰富,构建唯美意境。诗源于想象,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瑰丽的诗篇流传。他善于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新颖的比喻串把毫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构建意境优雅的美学图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把人们带入一个瑰丽的想象空间。例如《沙扬娜拉》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人善于发现形象,准确地捕捉到了日本姑娘与友人道别时一瞬间神态特点,把握这充满离情别绪的一瞬,借丰富的想象和新颖的比喻,把风中水莲来和日本姑娘的温柔、娇羞关联在一起,使得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把那种东方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勾勒成一副形象地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第二,字句圆润流畅,彰显音乐之美。诗之所以动人心扉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在于它内容里丰富饱满的情感,还在于它的字句圆润流畅,合乎与音律,彰显音乐之美。徐志摩一直倡导新诗格律,追求音乐之美。正如他所说的“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诗的真正的趣味”。所以,徐志摩一直力求诗歌既保持外形整齐,排列上整体的协调,又注重到内在的旋律和节奏,从而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之美。例如徐志摩的经典名篇《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柔和、清新,形式精莹圆润平仄声交替,换韵自然,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流畅,为我们演奏出诗人对留学经历感情升华这一华美音乐篇章。
  第三,散发着理想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光辉。诗歌是诗人灵魂的吟唱。徐志摩的诗歌都是情真意切抒发,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自己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想和追求。例如徐志摩的《为要寻一颗明星》中诗人为了追求光明与理想的境界,一往直前,死而不悔,《婴儿》一诗中,作者希望产妇最后能够生产出“一个完全美丽的婴儿”,诗人在用“一个完全美丽的婴儿”暗指“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由此,也不难看出徐志摩的诗歌中更多的是表达对理想追求,其中闪耀无法遮挡的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辉。
  四、结语
  总之,徐志摩其诗歌以 意境优雅,想象丰富,字句圆润流畅,富有音乐之美,神韵飘逸多变,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辉而著称于世。他融汇诸多艺术特性而自成一家,倡导并积极实践新诗格律,用自己方式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思考。
  参考文献:
  [1]华言实.《徐志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2]孙小兵.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M].哈尔滨:哈尔滨 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都市”是萧红小说中与乡村小城相对并立的一个叙述元素,既沉淀着萧红对于人生的感悟,也凸显了一个面向人类愚昧写作的作家在战火纷飞的现代中国对于现代化的思考。  关键词:萧红小说;“都市”描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  小说中各个空间的描绘呈现往往承载着作家的良苦用心和时代的深刻印记。现代女作家萧红从《生死
摘 要:加缪在《西西弗神话》[1]中认为,荒诞既是无可避免的,又是极具理性的,荒诞和反抗是共生的,荒诞的价值在于证明证明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加缪;西西弗神话;荒诞;理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热闹之后的沉寂,终究还是让理性善后,这恐怕是历史的宿命。我们可以勉强地把浑浑噩噩的心理状态的总和交给荒诞去处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  科幻小说可以说一直处在文学的边缘,从未成为主流,尤其是在中国更是如此,但仍有一大批“科幻迷”积极探索,力求为科幻小说争得一席之地。从19世纪末开始,儒勒·凡尔纳那种对科技一厢情愿地歌颂开始走向衰微[1],以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创作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科幻创作为标志,主流创作家就反思科学、揭
摘 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动物文化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国的文化也自然产生许多差异。例如,中日两国对于狐狸都抱有特殊的感情,狐狸经常作为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的素材出现,它与鬼神不同,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存在。在中国文化中,狐狸一般作为负面形象出现,提到狐狸几乎是“狡猾”“奸诈”的代名词;在日本文化中,狐狸则被视作神灵,拥有独特的神力。作为一个
摘 要: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多学者、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以物喻人、以物讽世等手法,通过对物的描写,将对世俗、对人的情感进行表达。在以物喻人、以物讽世的文学风格创作中,王蒙是较为突出的一位文学创作者。从中外文学进行分析,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狐是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动物,以狐喻人,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惯用手法,在王蒙的《青狐》中,将社会、世俗、家庭、伦理、欲望、诱惑等等结合在一起,对
摘 要:《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小说家青山七惠所著中篇小说。该作品讲述一个20岁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生活的故事。小说中透露出的那份孤独的情怀耐人寻味,并引起了很多青年读者们的共鸣。本文将围绕小说主人公知寿的经历来分析其孤独的内心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现代年轻人感到孤独的原因。  关键词:《一个人的好天气》;知寿;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北方民族大学一般科研项目《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德罗斯特作品解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WYKY05。  摘 要:本文使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德国19世纪上半叶作家德罗斯特的诗歌《在塔楼边》进行分析,关注作品中女性外在和内心的解放,挖掘女性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分析诗歌中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以及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作品构建和谐生态女性社会的内涵。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徐婷婷(1992.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2  众所周知,沈从文具有“文体作家”之称,他的文体不拘常例,结构自由,随物赋形。在对文体纷繁的探索中,小说的散文化是沈从文收获颇丰的一块园地。小说散文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越,要求淡化故事情节
摘 要:周国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将哲学思想大量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使作品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不仅是用文学语言来描绘哲学思想,在作品的语言风格上,同样独具一格。对周国平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与文章的语言风格,都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只有将作者的思想读懂,才会更有利于我们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文章中所蕴含的财富。  关键词:哲理;美学;周国平;解读  作者简介:崔森林
摘 要:在爱伦坡的创作观中,整体效果始终是其坚守奉行的原则。在《丽吉娅》中,开篇的题记、美人意象的隐喻、场景作为内心世界的外化以及最关键的借尸还魂的情节设置,都可视为爱伦坡为了实现其整体效果而做出的精心安排。并且通过对关键线索的串联和联系,可以发现意志是小说在极力表现的关键词,通过意志的力量与失去意志会出现的可怕情境,让读者同样在恐怖感中生发出对意志力量的关注。  关键词:《丽吉娅》;意志;整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