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成长工程实践,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从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三个因素分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出建议:依托教师成长工程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完善与实施学院规章制度,建设校园学习文化,提供多种学习环境与情境,完善学生自我意识。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师执教能力;校园学习文化
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三大工程之一,教师成长工程项目下,为促进教学交流,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风、学风建设,按照《2014年教学工作要点》(日职院办字〔2014〕7号),以及《工商管理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听评课方案》的文件要求,听评了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工商企业管理等7个专业的全部专任教师的课程,共50人次;涉及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30门。
一、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一)课堂掌控能力
在教师成长工程的建设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表现在教师能有意识的控制课堂,课堂总体的掌控能力较好,但部分课程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其中的现象或原因如下:
1. 班级规模
当课堂人数超过70人,教学互动可操作性差,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专业课程,受到班级规模影响。
2. 专业学生
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区别。 个别班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参与度低。
3. 教师基本功
老师的语速、音量,影响学生听得是否清楚,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院校,一方面不太注意和重视教学基本功,没有意识到教学基本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之大。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的难与易、多与少上教师表现出两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种种问题,老师有去思考,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 ,也因为每个人的认识不同,见解也不同。
课程老师主要的观点不同在于:有的老师说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来,降低课程的难度,减少课程内容;有的老师认为给与一定的难度,学生才会成长。那么课程到底有谁来决定呢?要是学生基础差,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应当怎么做,是降低难度,还是想办法解决呢?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教师对互动、操作性的技能训练在课堂的实施中发现,要是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如下问题:
1. 要是学生积极性不高,任务驱动执行难,影响教学效果
2. 班级人数多,任务的执行、指导、修改、汇报,花费时间有时比上课还要多。因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是反复、螺旋上升的,需要老师课上课下随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指导,学生才能达到要求。
3. 当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跟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部分学生反馈课程压力大,部分学生反感。
(四)课程的考核
不可否认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行为的,特别是学生对老师一些本应当受到尊重的行为(课程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考核),反而很反感,得不到认可,评教分低。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存在种种问题,我们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通过教学教研活动中,发现存在某老师身上的现象和问题,是个人的,其实更是共同的,我们应当思考问题和现象背后的原因。试着去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找到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中涉及教师、学生、学习环境,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所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现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职业执教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教学理念和思想,这些都是教师职业技能要求,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具备教与研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讲:教师是编剧(内容的选取)、教师是导演(内容的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师是演员(教学实施)、教师还是裁判(教与学的效果评价)。那么这些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要求和技能要求,绝大数的老师对其中的某些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注重其中自己认为重要的,所以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好。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
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受老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影响。学生普遍存在:有用无用的利益观、人云亦云的思维,学生的思辨思想很差,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消极心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中提到,人在青年期(12岁~18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期,如果发展顺利,那么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如果发展出现障碍,那么人会觉得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高职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一直都是学校和家庭认为的失败者,在心理上很无助,破罐子破摔,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非常差,这些学生对班级的学习风气影响很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校园学习文化
组织文化: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
那么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个专业、一个学院、一个学校都逐渐形成了组织文化,那么学习文化是学生在处理学习时,通过学校的学生规章制度、通过学生口口相传的一些隐性的规则(考试监考、老师对出勤的处理、辅导员对学生管理的严与松等等)慢慢形成,新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对规则的试探,了解周围的学习文化,来对待自己的学习。校园学习文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影响时间长。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这个组织的学习文化,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体现了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学院的学生的学习氛围、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互动性、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三 、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如果你想你的学生拥有很强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很强的自尊和信心,以使他们能解决困难的问题,那么这些素质是不可能在毕业工作中突然实现的。必须把这些东西设计进学校的学习文化中——必须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事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的手段,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那么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提高教学老师的基本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一)依托教师成长工程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1. 取长补短,提高执教能力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就是要求老师具备教学环节中的沟通能力。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我们要通过具体的方法方式,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和执教能力。
一方面自己、同行、专家通过听课活动和讲课录像,分析执教过程中优点和缺点,通过专业训练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执教能力。
另一个方面通过说课比赛、示范课,查找差距,分析原因,通过同行、专家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另外依托教师成长工程的教师顶岗制度、培训制度、学习制度、业务要求、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 依据先进教育理念,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过程“听会忘了,看会记得、做会理解”,这一理念也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做”永远是学习最好的手段。
那么进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实施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的掌握。
就像企业员工一样,学生是通过做困难的事情并学习怎样做才有效这样一个过程来建立自尊的、掌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
在老师的教学困境中,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性差,另一方面是老师的任务设置过于大和笼统,或者指导学生不够细致,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把任务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同时在任务执行时要对学生进行 “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一步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教学。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材施教,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一步步获得技能,增进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过程是螺旋前进的,学生学习的进度也是不同的,在这里也许课堂教学看起来次序有点乱,课外辅导任务重,但是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重拾信心和自尊,不仅仅是技能的获得,也是心理满足和自我的认可,使得学生有能力面对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困难的工作任务。
(二)完善与实施学院规章制度,建设校园学习文化
制度是一种文化体现,思考学生、老师、学校的角色,设计合理的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教师教学制度、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同时老师学生评价、辅导员学生管理、学校管理是学生校园学习文化建设的主导者。我们要深思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执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造成深远影响。
跟学生学习有关的学校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会通过学生口口相传,形成新生对制度、规则、规矩的认知,根据认知去行为,就形成了一种学习文化。比如学院老师监考松,那么就算有制度制约,学生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形成一种风气。 所以从上到下,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是学习文化形成的主要过程,我们应当提高管理水平,践行学院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文化。
(三)提供多种学习环境与情境,完善学生自我意识
在毕业生反馈中调查发现中,学生只有到工作中才发现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老师有教授,但是当时觉得没用,不想学,没有动力学。我们精心设计的一些教学内容,因为学生自我意识差,参与性差,教学效果差。
部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低、无动力、学习的自我控制差。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控制,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环境,完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本质改善。
1.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实践课程体系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推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模式的建构思路和操作方法,提升我校学生的职业人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2.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建设不依托专业知识 、技能传授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通过活动、培训、讲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了解自我、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实现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主动性,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师生的良好的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的任何成长,都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提供的良好环境,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意识应当深入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
参考文献:
冯新广.高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师执教能力;校园学习文化
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三大工程之一,教师成长工程项目下,为促进教学交流,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风、学风建设,按照《2014年教学工作要点》(日职院办字〔2014〕7号),以及《工商管理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听评课方案》的文件要求,听评了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工商企业管理等7个专业的全部专任教师的课程,共50人次;涉及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30门。
一、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一)课堂掌控能力
在教师成长工程的建设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表现在教师能有意识的控制课堂,课堂总体的掌控能力较好,但部分课程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其中的现象或原因如下:
1. 班级规模
当课堂人数超过70人,教学互动可操作性差,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专业课程,受到班级规模影响。
2. 专业学生
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区别。 个别班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参与度低。
3. 教师基本功
老师的语速、音量,影响学生听得是否清楚,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院校,一方面不太注意和重视教学基本功,没有意识到教学基本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之大。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的难与易、多与少上教师表现出两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种种问题,老师有去思考,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 ,也因为每个人的认识不同,见解也不同。
课程老师主要的观点不同在于:有的老师说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来,降低课程的难度,减少课程内容;有的老师认为给与一定的难度,学生才会成长。那么课程到底有谁来决定呢?要是学生基础差,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应当怎么做,是降低难度,还是想办法解决呢?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教师对互动、操作性的技能训练在课堂的实施中发现,要是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如下问题:
1. 要是学生积极性不高,任务驱动执行难,影响教学效果
2. 班级人数多,任务的执行、指导、修改、汇报,花费时间有时比上课还要多。因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是反复、螺旋上升的,需要老师课上课下随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指导,学生才能达到要求。
3. 当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跟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部分学生反馈课程压力大,部分学生反感。
(四)课程的考核
不可否认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行为的,特别是学生对老师一些本应当受到尊重的行为(课程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考核),反而很反感,得不到认可,评教分低。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存在种种问题,我们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通过教学教研活动中,发现存在某老师身上的现象和问题,是个人的,其实更是共同的,我们应当思考问题和现象背后的原因。试着去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找到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中涉及教师、学生、学习环境,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所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现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职业执教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教学理念和思想,这些都是教师职业技能要求,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具备教与研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讲:教师是编剧(内容的选取)、教师是导演(内容的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师是演员(教学实施)、教师还是裁判(教与学的效果评价)。那么这些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要求和技能要求,绝大数的老师对其中的某些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注重其中自己认为重要的,所以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好。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
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受老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影响。学生普遍存在:有用无用的利益观、人云亦云的思维,学生的思辨思想很差,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消极心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中提到,人在青年期(12岁~18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期,如果发展顺利,那么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如果发展出现障碍,那么人会觉得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高职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一直都是学校和家庭认为的失败者,在心理上很无助,破罐子破摔,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非常差,这些学生对班级的学习风气影响很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校园学习文化
组织文化: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
那么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个专业、一个学院、一个学校都逐渐形成了组织文化,那么学习文化是学生在处理学习时,通过学校的学生规章制度、通过学生口口相传的一些隐性的规则(考试监考、老师对出勤的处理、辅导员对学生管理的严与松等等)慢慢形成,新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对规则的试探,了解周围的学习文化,来对待自己的学习。校园学习文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影响时间长。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这个组织的学习文化,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体现了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学院的学生的学习氛围、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互动性、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三 、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如果你想你的学生拥有很强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很强的自尊和信心,以使他们能解决困难的问题,那么这些素质是不可能在毕业工作中突然实现的。必须把这些东西设计进学校的学习文化中——必须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事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的手段,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养,那么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提高教学老师的基本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一)依托教师成长工程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1. 取长补短,提高执教能力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就是要求老师具备教学环节中的沟通能力。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我们要通过具体的方法方式,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和执教能力。
一方面自己、同行、专家通过听课活动和讲课录像,分析执教过程中优点和缺点,通过专业训练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执教能力。
另一个方面通过说课比赛、示范课,查找差距,分析原因,通过同行、专家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另外依托教师成长工程的教师顶岗制度、培训制度、学习制度、业务要求、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 依据先进教育理念,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过程“听会忘了,看会记得、做会理解”,这一理念也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做”永远是学习最好的手段。
那么进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实施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的掌握。
就像企业员工一样,学生是通过做困难的事情并学习怎样做才有效这样一个过程来建立自尊的、掌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
在老师的教学困境中,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性差,另一方面是老师的任务设置过于大和笼统,或者指导学生不够细致,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把任务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同时在任务执行时要对学生进行 “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一步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教学。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材施教,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一步步获得技能,增进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过程是螺旋前进的,学生学习的进度也是不同的,在这里也许课堂教学看起来次序有点乱,课外辅导任务重,但是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重拾信心和自尊,不仅仅是技能的获得,也是心理满足和自我的认可,使得学生有能力面对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困难的工作任务。
(二)完善与实施学院规章制度,建设校园学习文化
制度是一种文化体现,思考学生、老师、学校的角色,设计合理的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教师教学制度、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同时老师学生评价、辅导员学生管理、学校管理是学生校园学习文化建设的主导者。我们要深思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执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造成深远影响。
跟学生学习有关的学校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会通过学生口口相传,形成新生对制度、规则、规矩的认知,根据认知去行为,就形成了一种学习文化。比如学院老师监考松,那么就算有制度制约,学生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形成一种风气。 所以从上到下,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是学习文化形成的主要过程,我们应当提高管理水平,践行学院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文化。
(三)提供多种学习环境与情境,完善学生自我意识
在毕业生反馈中调查发现中,学生只有到工作中才发现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老师有教授,但是当时觉得没用,不想学,没有动力学。我们精心设计的一些教学内容,因为学生自我意识差,参与性差,教学效果差。
部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低、无动力、学习的自我控制差。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控制,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环境,完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本质改善。
1.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实践课程体系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推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模式的建构思路和操作方法,提升我校学生的职业人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2.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建设不依托专业知识 、技能传授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通过活动、培训、讲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了解自我、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实现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主动性,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师生的良好的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的任何成长,都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提供的良好环境,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意识应当深入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
参考文献:
冯新广.高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