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建构的文学史价值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工人形象建构的过程进行梳理,一方面在于厘清过去,客观还原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原貌。另一方面,通过对工人形象演变的回溯也在于指向未来,为今后工人形象的建构明确方向。
  关键词:形象建构 工人形象 文学史价值
  一、解放区至十七年时期的创作高潮
  解放区时期的工人形象大多数是“带有原始野性和强悍性格的个人奋斗型的流浪型工人形象”。①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十七年时期,工人成为时代的“主角”,工人小说迎来创作的高峰期。小说的主要内容为表现工人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代表的作品有草明的《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艾芜的《百炼成钢》,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周立波的《铁水奔流》,白朗的《为了幸福的明天》等。
  其中成就较高的有草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表的《原动力》。王燎荧指出:“《原动力》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的成绩是意料之外的好的,是成功的。”②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的是,《原动力》在整体上比较接近20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风格,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建设和生产的力作,不仅在对工人形象的塑造方式上与20世纪30年代相接近,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与展开上也有着相似的模式。
  二、改革初期工人形象回归日常
  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工业题材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应该是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这是第一部反映改革初期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改革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为故事的主线,开始了一场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复杂斗争。在题材的选取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政治感,同时也是工业文学在现代文学时期的一次重大转变,赋予工业文学以改革的时代内涵。虽然获得“茅盾文学奖”使《沉重的翅膀》声名大噪,但是“改革难,写改革也难”,③中国的工业文学创作依旧在路上。
  同时,在改革的浪潮下,作家由普通工人的“烦恼”人生取代了对工人群像的展示。集中表现了对在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的正面人物的讴歌。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三千万》《花园街五号》等作品。于文夫则认为中国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审美嬗变在主题价值上是从“阶级赞美诗”到“世俗化生存”,人物形象是从“英雄阶级”到“凡俗个体”。可以说,“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工人们逐渐褪去了计划经济赋予他们的光鲜亮丽。”工人的地位在经历了改革时期的短暂辉煌之后,被请下神坛。
  三、新世纪之后工人形象重回“底层”
  新世纪之后,阶层分化以及工人身份的重新定位,使工人重新成为城市的“底层者”。刘华的《车头爹,车厢娘》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入手,以工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为主线,使小说的叙事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进行。时代在改变,工人的生活以及面对的问题与苦难依旧大同小异,作家的叙述方式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为“小说叙事是一种想象性的虚拟行为,也是建构性的主观行为。作家的创作往往积淀着相对稳定的思考方式和意义建构方式”。
  在新世纪文学中关注“底层”的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无正式职业的社会边缘人生活的小说创作被视作为底层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曹征路,在中篇小说《那儿》《霓虹》《豆选事件》《问苍茫》中都有着对工人的描写。
  总之,工人形象建构的价值体现在文学层面上,首先在于它所蕴含的经验与教训对文学史研究和发展起着范式与借鉴的作用。同时,20世纪30年代工人形象的建構不仅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又与此后以及当下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工人形象的变迁能够集中体现出作家对现实的关注与表现,所以,对工人形象建构价值的探讨对认识和观照当代社会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注释:
  ①徐倩:《“十七年”小说中工人形象的“英雄化”倾向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37页。
  ②王燎荧:《读原动力》,《华北文艺》第5期,1949年。
  ③张光年:《<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序言》,文艺报,1984年第9期,第12-13页。
  参考文献:
  [1]陈霖东: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工人形象流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于文夫.现代化进程与当代工业题材小说[J].文艺争鸣,2011(07).
  [3]胡玉伟.身体的浮沉与历史的映现——解读李铁的“女工系列”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6(03).
  (作者简介:龚峤雪,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象话)
其他文献
摘要:满族刺绣是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基于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以“克东满绣”为主的刺绣,被誉为最正宗的满绣,在清朝时期达到了艺术顶峰,有“中国清朝皇族刺绣”之称。它蕴含着满族博大的文化精髓,体现了满族的智慧、民俗风情和宗教观念,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克东 满绣 艺术特点
期刊
摘要: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曾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男性的形象也是栩栩如生。本文运用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分析《群芳亭》中的男性形象,从新的视角赏析赛珍珠的作品。  关键词:男性气质 《群芳亭》 男女平等  《群芳亭》(1946)是美国女性作家赛珍珠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出版的又一力作。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小说进行了分析。郭英剑的《寻求女性个体生命的意义》(2000)赞扬了该小说“对男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宗家庄木版年画的调研,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宗家庄木版年画对外的传播情况,旨在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 对外传播力 传统文化  一、宗家庄木版年画在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匮乏  年画曾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一样年货。以前在平度宗家庄,一个村里有很多家做年画生意,但
期刊
摘要:2016年4月,宜昌市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其中,秭归县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创建任务异常繁重。涉及设施、管理、人员、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秭归县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例,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  关键词:公共文化 体系 建设  秭归县,地处三峡库区第一县,全县总人口38.1万人,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427平方公里。从硬件上来说,全县拥有1个国
期刊
摘要:《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具有深刻意蕴的女性形象——驹子和叶子,她们如同空中飘落的两片雪花,洁白无瑕却又各自不同,完美叠合下形成了一个理想中女性形象的实体,体现了川端康成在“物哀”和虚无主义下的对女性最真诚的赞颂。  關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驹子 叶子 女性美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其作品有着“近代日本抒情文学的古典”的美誉。作
期刊
曾经的同窗共读,  若要问我们来自哪里?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家庭,  一样的目标,  不一样的追求。  这是求学业的过程,  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后来的各就各位,  若要问我们去向何方?  相同的教导,  不同的梦想,  一样背起知识的行囊,  追逐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这是干事业的过程,  更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如今的叙新忆旧,  若要问我们现在怎样?  相同的时代,  不同的经历,
期刊
荷叶杯·题扇  记得那时年少,同校。彩扇拿来描。画风凝笑脸娇娇,眯睸不时飘。 伏案小心初稿,询好?巧答轻轻唠。如今一别异乡熬,难见了春桃。  忆江南·赏秋(新韵)  飞雁字,动柳是秋风,恍若云霞扶日月,实来枫叶吐羞红。入眼就情浓。 今谢你,杯底已成空,镜里修眉轻润笔,湖边观月醉芙蓉,约定再重逢。  浣溪沙·背影(為木子网友题照)  目送君行暗自伤,青松碍日眼前茫。穿林渡水路何方?  花盛无声春作泪
期刊
摘要:“未知生,焉知死”“齐生死,等祸福”,或是将死亡置于一边,简单地回避生死,抑或是对死亡保持着一种达观的态度。而鲁迅的伟大之处则是构建出“向死而生”的深刻框架,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启蒙思想上的独特的死亡意识。  关键词:鲁迅 隐秘力量 启蒙思想  鲁迅的小说正如他在《南腔北调集》中说的那样,是为了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则针砭时弊,有着“时代的眉目”,极具战斗性。这两者更多是在“为别人”写。
期刊
摘要:《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他搜集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故事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幽默的叙述告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影响极为深远。本文着重对《狼来了》《狐狸与葡萄》《农夫与蛇》三则寓言分析,揭示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伊索寓言》 追述 分析 当代意义  随着一个人
期刊
摘要:公元前138年,汉博望侯张骞从丝绸之路归来,为中原地区带来了横笛乐器和在龟兹地区流传的乐曲《摩诃兜勒》,推动了汉朝乐曲与诗歌的融合发展。同时,《摩诃兜勒》对“横吹曲辞”产生及发展的启迪,横笛于“横吹曲辞”中的应用,都使得汉乐府及乐府诗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摩诃兜勒》 龟兹乐 横吹曲辞 乐府诗歌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不仅给人民带来了商贸上的便利,也为文化的交流碰撞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