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eg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梁文道先生《我的灵魂我的书》后,我生发出许多思考。知晓梁文道先生的大名,是看到儿子拿回家的一份语文试卷上选用过他的一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名为《台北书市的没落》。出于好奇,我便上网搜索关于梁文道先生的资料,获取他的众多信息,开始喜欢阅读他的文章,收集并整理出他的许多语录,并将这些精要语句和学生一同分享。例如,“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有不懂的事情,很努力地想要提升自己,所以他走进书店,拿起一本书。这个动作,就是一个很感人的动作”。“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当代人不读书,根本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幸福的人都沉默,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这些语句是否富有哲理?
  对于《我的灵魂我的书》,静下心来,我阅读过数遍,每次都有收获。
  一是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灵魂的再现。这无可厚非,也应该是每个读书人能形成的共识。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作者灵魂的再现,这灵魂来自思想、情感,来自生活、工作,来自自然、社会……作者把自己的灵魂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纸上,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和情感,将心灵世界与现实社会巧妙地融合,寻找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
  二是每一本好书本身就是有灵魂的。我们知道,能吸引读者,让人百读不厌,能给人教益的好书,其内容丰富生动、故事情节曲折感人、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这其实是书的灵魂。这灵魂包括作者的,更涵盖作者笔下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他们的灵魂融合在一起,就会对读者产生强大的感染力,给予熏陶和教育。莫泊桑、欧·亨利、雨果、鲁迅、史铁生、路遥的书是有灵魂的,“四书五经”是有灵魂的,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也是有灵魂的。有灵魂的书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更有生命力,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梁文道先生也这么认为,所以他说,“莎士比亚的书绝对不能够和玛娄的书放在一起”“韩寒跟洪峰的书就绝对不能放在一块”……其实,这是说书是有灵魂的,观点不相同、个性不相投、思想不相容、情感不相通的作者,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和隔阂,将带有作者灵魂的书放在一起,这些书也会吵架,闹别扭,闹矛盾。这其实也是梁文道先生内心对作者、对作品尊重态度的流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从古到今,文人相轻的例子还真不少。例如,傅毅与班固、沈从文与刘文典、老舍和梁实秋、陈独秀和黄侃等,相互间都有纠结,就连一代文豪鲁迅和郭沫若在文学观上也有分歧。读梁文道先生的文章,我不仅知道书有灵魂,而且在对书籍进行收藏分类和摆放时,会尊重作者以及他的著作的灵魂。
  三是阅读好书可以改变灵魂。梁文道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讲述了墨西哥一个的城市政府,为了改变警察身上聚赌、喝酒、贪污等“混账”行为,开展警察读书计划—每个警察要好好阅读几本书。不曾料想,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不仅文明执法,还会严格守法。这就是阅读的力量,是阅读具有的强大教育功能。作为教师,应该更加重视阅读,大力提倡和推行读书活动。这也是许多有远见的人对阅读所持的态度与观点。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们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亟须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一个人爱阅读,会阅读,坚持阅读,且有是非观和健康的人生观与信仰,通过阅读定会改变他的思想认识、习惯行为,进而改变他的人格品德和内在灵魂。
  四是带着灵魂阅读每一本书。书是作者灵魂的再现,它也是有灵魂的,而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灵魂,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带着灵魂阅读,才能真正成为读书人,真正成为受益于读书的人。每个读书人都知道,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之间、读者与作品人物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同一作品的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而这种对话必须是真正心灵间的真诚对话。我们阅读的是一个个的文字,其实入脑的是作者笔下人物的生活、情感与心灵,入心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所包含的内容、情节,这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和启迪。只有带着大脑和灵魂的阅读,才是真心阅读,才是灵魂与灵魂之间最真诚、最纯真的对话交流。
  不管是教书人,还是钟情教育之人,抑或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之人,都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种方式。我相信,阅读这一灵魂间的对话,这种可以重塑灵魂的行为,必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拥有别样的幸福与精彩。
  阅读,是灵魂之间的对话—与书的灵魂、与作者的灵魂、与作者笔下人物的灵魂、与自己灵魂之间的真情对话!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池县柔远初中)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纵观国内外学校发展经验,一所学校只有形成鲜明的主题文化,这所学校才会形成办学特色,才会形成持久生命力和办学活力。因此,办什么样的学校,确立什么样的主题文化,是每个办学者要深入思索的问题。邢台市爱凡杰教育集团以“爱的文化”为引领,促进了集团学校的长足发展。  一、为什么要把爱的文化作为学校主题文化  爱的文化是指以爱的价值取向为引领,使用各种表意符号构建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爱的文化建设主体是师生员工
苏虹,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教师:随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文化越来越显性化,您是如何看待学校文化的?  苏虹: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并被师生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通常是指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
编者按  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与教师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教师哪些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引领并协助他们学习,这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1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以“教师教育质量与学习”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有众多知名学者做了发言,共同探讨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本期专题特选此次峰会的精彩内容,以期和广大
在日本,高校博物馆作为将大学科研成果展示给社会的场所之一,长年肩负着社会寄予的“社会教育”责任。它作为大学的一个附属机构,收藏品多为学术资料或捐赠品等,拥有独家收藏品的多样性、广揽单领域专业性的同时又兼容跨学科的学际性特点。本文通过介绍一群活跃在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IMT)的学生志愿者,以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导览活动“学术探险”探讨学生志愿者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与成长以及该教育活动是如何
2016年2月底,史家小学诞生了117家由3~6年级学生自主创办的“商业公司”,公司的任务是在3个月的时间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为现实生活设计一款“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自造品”,并在5月底的“MAKER创意商业挑战赛”上进行展示。最终1家公司获得成就奖,9家公司获得智慧奖,22家公司获得创意奖,85家公司获得潜力奖,奖励覆盖了所有参赛公司。这个比赛不产生获胜者,也不产生失败者,却放飞了一颗颗心灵,引
我国农村学校如何发展,农村教育该何去何从?2016年9月21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都观察和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联合主办的“农村教育何处去”沙龙举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间教育智库REAP负责人张林秀,原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美丽中国”教育总监康健,原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刘伟同众多关心、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
中国教师:林教授,您好!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被提升到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上。您一直在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问题,那您是如何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的?  林崇德: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质是对“面向未
职业成功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积极的心理上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1]。职业成功观是对职业选择、发展及职业成果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和决定,对个人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职业的发展,传统的线性职业生涯结构逐渐被打破,跨组织、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地变换岗位和职业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人们逐渐认识到客观评价标准和人的主观感受有时是不
“什么才是探索意义的课程”[1],玛克辛·格林正是围绕这个问题建构起她毕生的事业。格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美国教育哲学家,她一直坚持站在存在主义的立场,面对社会上不断出现的紧迫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把我们生活的西方世界拖入漫长一天之后的黯淡薄暮之中,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西方启蒙运动的社会理性改革梦想发展成为政治对抗的噩梦,社会的动荡不安与斗争,以及损害危及教育者思想独立与专业操守的教育论争
2013年,陈树洪调至济南市第37中学(以下简称“37中”)担任校长一职。济南37中是济南市首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之一,也是一所传统的城郊薄弱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学困生比例极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到37中,面对学校当时的种种复杂困境,陈校长没有冒进,他决定先深入访谈,全面了解学校情况。走访一圈下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几乎全校所有教师都对学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