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实践概况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高校博物馆作为将大学科研成果展示给社会的场所之一,长年肩负着社会寄予的“社会教育”责任。它作为大学的一个附属机构,收藏品多为学术资料或捐赠品等,拥有独家收藏品的多样性、广揽单领域专业性的同时又兼容跨学科的学际性特点。本文通过介绍一群活跃在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IMT)的学生志愿者,以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导览活动“学术探险”探讨学生志愿者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与成长以及该教育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一、IMT展馆
  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作为日本最古老的高校博物馆之一,建于1964年,所藏资料来自不同学院,众多领域不同专业的资料“共处一室”的陈列方式,即是馆名“综合”二字的含义所在。该馆不但在资料整理和馆内导览工作上,积极投入高校学生志愿者,还凭借志愿者的力量开展了面向儿童的教育项目,获得前来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该馆将项目的进行主导权完全交与学生志愿者的运作方式,对今后更好地开启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活用,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现在,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的藏品分列3处展出。除本乡总馆、小石川分馆外,于2013年投入运行的“IMT展馆”地处东京火车站前,备受瞩目。馆名原文“intermediatheque”,可直译为“架构媒介实验馆”,取“架构多样媒介,创造崭新文化”之意。
  IMT展馆由日本邮政公司与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协议运营,展品皆由东京大学提供,特别展的研究部门人员也由东京大学工作人员充任,因此可将该展馆看作高校博物馆的成员之一。无论在展览手法还是教育项目的开展方面,它都非常具有特色,其中很突出的一项教育活动是“学术探险”(Academic Adventure)。
  二、“学术探险”教育活动的开展
  IMT展馆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活动,皆可看作大学生与来馆者“互受教育活动”的一环,即大学生通过向来馆者进行展览的介绍等活动,不但为来馆者提供教育服务,自己也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锻炼,受到教育。在这里,专职馆员为了让学生志愿者更好地成长为活动带头人,自觉地扮演后援的角色。这些教育特点在“学术探险”活动的开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术探险”是由高校学生志愿者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开展的免费馆内导览讲解活动的称呼,带队进行讲解的学生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媒介中间人”(Intermediate)。参加该活动的孩子将由一名或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领队,获得一次时长40分钟的馆内参观。特别强调的是,此处负责带领青少年进行馆内参观的不是专职馆员,而是大学生志愿者。其实,在其他的一般博物馆中,许多志愿者作为业务帮手获得招募后,被允许负责的工作内容十分有限。虽然这是出于博物馆资料过于贵重的考虑,但同时也为人员活用带来阻碍,甚至有的博物馆因为专职馆员工作繁忙,担心不能给予志愿者到位的指导或害怕培训工作的繁杂,竟然干脆不招志愿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能像“学术探险”活动这样,充分尊重志愿者的自主性,授权其自由决定要介绍的馆内展品,自由决定讲解内容与方式,自由决定导览目标等细节规定,非常稀少。
  负责“学术探险”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每周三上午在IMT展馆聚会3个小时,这期间,互相协助其他人完成馆内解说计划——“我的学术探险故事”。这些学生不但来自东京大学,也有的来自早稻田大学、日本大学等私立学校。虽然专业不同,有生物学、地球科学、考古学、社会心理学等,但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对博物馆抱有浓厚兴趣。正是这些专业各异的大学生,用他们各自的“学术探险”故事实现了青少年与展览之间的媒介作用。
  每周三开馆前,志愿者在馆内一边思考导览路线和内容,一边环绕馆内进行实际练习,根据需要翻阅馆内研究资料,查找讲解展品的故事,组织解说内容。如果当天刚好安排学校来参观,则会带领孩子在馆内进行“学术探险”体验。若无学校团体的接待安排,则各自投入“我的学术探险故事”的思考创作中。整个活动过程中,决定给青少年学生讲何种“学术探险”故事,全部由大学生志愿者计划。但是从零开始构思讲解故事的大学生“媒介”,在构思“我的探险故事”过程中都意识了哪些方面,这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为此,我们对3名志愿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和采访调查,简述如下。
  “媒介”志愿者意识调查概要
  调查手法:第一次问卷调查,第二次访问。
  调查对象:A.研究生,2013年4起开始参加该活动
  B.大四学生,2013年6月开始参加该活动
  C.大四学生,2013年9月开始参加该活动
  构思我的“探险故事”时,最重视什么,并说明重视理由。
  A.第一,不刻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难易度限定讲解内容,这可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感受学习新知识的可能性。这也符合IMT展馆理念,希望来馆者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可能性与世界的可能性。第二,力求讲解浅显易懂,提高相互的沟通。因为我希望孩子们参加完“学术探险”后能够理解内容,获得充实感。第三,自己构思的故事首先要能陶醉自己,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带领学生进行探险前,如果不能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解说计划,就算是好的内容也不能打动别人。
  B.我比较注重的是,对馆内众多资料进行讲解时,注意持有一贯的主题及明晰的讲解重点。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希望孩子们参加完我的“学术探险”后,还想来博物馆。为此,我总是努力地传达给孩子们“博物馆原来这样有趣!”的观点。另外,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实际观摩思考的乐趣,比较注重多让他们思考。
  C.让孩子们通过“比较”的方式享受这个过程。进行比较,是研究事物的第一步,所以不单单结束于观察,还要通过比较,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在大学,我经常使用分析或比较的手法进行研究,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够至少在进入高中前,有机会体验 “比较”的乐趣。
  上述被访者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构思冒险故事,竭力希望丰富青少年在博物馆的探险经历。尽管他们被赋予任意选定解说展品的自由,但他们不是无谓地随性选定,而是站在听众的立场,从容易理解的角度对展品进行取舍。
  三、“学术探险”活动的积极意义
  具体来说,第一,赋予大学生新的学习机会,这是最值得一提的。在选择“学术探险”馆内探险路线及选定介绍展品的这一构思、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会学到许多知识。此外,在活动中,大学生有机会带团导览非自己专业领域的主题展览,通过实际行动在为中小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例如,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讲解鸟的标本制作,文学部学生介绍非洲乐器等。每一次的讲解,都会让志愿者在非专业领域完成一场“自我探索”,在交叉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学到新知。
  第二,高校博物馆作为连接高校和社会的“窗口”,开展的“学术探险”教育活动可以向青少年提供教育机会。孩子借助学校的“实地调研”或“全校外出旅行”的活动机会来到博物馆,接触真正的展览品,加深认知,为他们带来新鲜感。例如,志愿者会请孩子们对自己喜爱的鸟儿标本进行解说,说明喜欢的缘由和鸟儿的特点等。通过向儿童提问这种开放式问题,加深孩子对展品的认知,进一步带动儿童日后在学校的学习兴趣。
  第三,减轻博物馆专职馆员的工作量。实际上,工作人员不必亲自带领孩子们参观,从入馆到退馆的一系列工作,以及馆内的讲解工作也都由大学生志愿者代理。每次活动时,只要有5~10名的“媒介中间人”,即使40人的班级,也不会陡然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
  IMT展馆的活动实践与其他场馆相比较,在对志愿者人力资源利用这一点上,十分成功。“学术探险”教育活动自2013年开始启动,虽然还在路上,但已经得到各学校的良好评价,尤其是受到和孩子们及一起参观的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好评,暂可看作成绩斐然。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希望能够为日本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和“学术探险”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1.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学研究科 2.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综合科学学术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其他文献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在创建特色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一所硬件环境、生源素质均不突出的学校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本着这样的思考,河沙小学立足生源实际,依托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致力于打造“励志·立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质,使学生学会立志于学、成志于行,并懂得感恩。  一、构建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办学  河沙小学历来重视对学生
这是一堂两个小时的音乐课,但师生的交往和缘分一直在延续着;这是一堂高墙内的音乐课,但室内的课堂已经延伸到了高墙之外遥远的地方。这是我在美国访学时收获的一次特殊教学经历,令我欣慰的是:在美国高墙内的某一个音乐课堂里,我展现了一位中国教师的应有形象。  受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安德烈·夸德罗斯教授的邀请,2015年3月19日,正在美国访学的我与波士顿大学的几位教师一道,走进了波士顿郊区一所美国男子监狱(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学校的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一场关于学校组织的变革正在发生。在始于2014年的综合改革中,北京史家小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承担多项改革任务,形成一校多址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集团化办学冲击着每一个集团人的工作方式。相比以往,集团化建设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文化认同问题。成员构成复杂了,亟须理念的共通化;改革形势迫切了,亟须定位的明确化
2015年9月,我被聘任为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因为这个年级开始的选课走班改革,我从一名班主任变成了一名稚嫩的导师,又成为由8名导师组成的“导师团团长”。此“团长”非彼团长,我这个“团长”,不仅对我自己“导”的16个学生不再有以前班主任的权威,而且对团里的其他成员也是只有沟通、协商的份儿。导师团,更像是一个联盟,每个导师都独立培育各自的16个学生。导师新角色、团长新使命,让我尝尽了其中的苦辣酸甜…… 
本刊在2011年6月下半期曾经刊载《加强教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 提高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一文,文中分析了教师人群亚健康现象严重的原因和大力开展教师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最近,本刊对教师体育锻炼给予了进一步的关注。调查发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中小学教师亚健康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现实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究竟面临哪些实际困难?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去看待发展中小学教师
名师案例往往是其生活实然形态的鲜明剪影,更是其漫长的教学追求和发展历程的深刻浓缩。其间,往往蕴藏着一种坚执的教育信念、一种品味无穷的人生精神。因此,面对被应试教育视作“思想异端”“教学另类”的特殊案例,我们需要付出的是自觉的清醒和深刻的反思——从而将其内蕴的思想资源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财富。    一、“思想异端”王栋生     我国当代兼具思想家气质和评论家才情的语文特级教师当首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年来,该市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精致淮北建设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精致淮北建设中,该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超常规发展,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实施,奏响淮北教育改革发展最强音。  一、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个孩子  1. 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
纵观国内外学校发展经验,一所学校只有形成鲜明的主题文化,这所学校才会形成办学特色,才会形成持久生命力和办学活力。因此,办什么样的学校,确立什么样的主题文化,是每个办学者要深入思索的问题。邢台市爱凡杰教育集团以“爱的文化”为引领,促进了集团学校的长足发展。  一、为什么要把爱的文化作为学校主题文化  爱的文化是指以爱的价值取向为引领,使用各种表意符号构建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爱的文化建设主体是师生员工
苏虹,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教师:随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文化越来越显性化,您是如何看待学校文化的?  苏虹: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并被师生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通常是指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
编者按  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与教师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教师哪些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引领并协助他们学习,这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1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以“教师教育质量与学习”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有众多知名学者做了发言,共同探讨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本期专题特选此次峰会的精彩内容,以期和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