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凉。
找个想发呆的下午,趁天光正好,走进一家只需动动手指的店铺,倾心为可爱的家人或好友制作件礼物,一针一线,一粘一合,一个动作,一缕情愫……手作,就是午后闲暇之佳选。若是疲于外出,哪怕只是溜进厨房mix一杯综合水果饮或是自研一道新菜,也值得为摒弃饮料香精和外卖APP的自己鼓鼓掌。
放眼身边,人们已无时不刻在享受各类智能科技产品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与省力。也许,让双手触摸有温度、有感情的物品,静心感受材质纹理反映到内心的柔软记忆,才是如今快节奏时代难能可贵的。
每件手工制品的完成都有种全新的满足感。抽个闲,尝试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静静地亲手做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享受着简简单单的幸福。
八零先生金工坊
谢谢你,让我们参与你们的故事
左边连贯呈现的图片,就是一把银质勺子的手工锻造过程。路小五是金属工艺设计师,也是这些照片的摄影师。他和同是八零后的合伙人郭靖经营着工作坊,没有店名,公司的注册名叫“八零先生”。
路小五本职工作是新锐摄影师,每个月2/3的时间都在影棚接拍商业宣传片,或是跟着杂志编辑按不同类别选题组图,工作中心灵的感触在灯光闪回中瞬间迸发;而在其余1/3的时间里,路小五全情沉浸于金工手作,把匠心灵感源源不断地释放在一件件精密的银器之中。
有一次小五把刚完成的鹿角戒指发在朋友圈,好友看到后恳请他帮忙,为即将过生日的妻子定制一款有纪念意义的手工制品,因为好友刚巧开了家烘焙店,小五就决定锻造一把咖啡勺,既实用又符合预算。开工前小五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勺子的寓意:异性之间相赠代表爱慕之情、白头偕老,同性朋友相赠代表甘苦与共。小五和工匠师郭靖画好了设计稿,因身为摄影师记录的习惯,把勺子的制作步骤都拍了下来。几天时间,勺子做好,小五考虑到勺子直接置于礼盒中过于单薄,便用几个依次大小的盒子相套,夹层里插上制作过程的照片,这样看起来礼盒不失简约又浓情满溢。最后,小五把手书着漂亮字迹的卡片放进盒盖里,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应您先生之约定制了这份礼物,希望能用我们拙劣的手工来表达他对您的这份爱意;勺子和设计图并非分毫不差,手作自身就带着不期而遇和遗憾之美……很感谢你们邀请我们,参与到你们人生中这一段小插曲。”
从此之后,小五出品的每一款勺子都有不同款的配饰,比如勺心窝藏一粒珍珠的戒指,巧妙不失素雅;还有小蜥蜴勺子款式的胸针、小鸟落枝头勺子款式的耳坠……定制的朋友越来越多,有些人执意要一模一样的勺子,小五不希望同样的款式变成批量生产,便在制作过程中时常会颠覆设计稿,迸发出更美妙的灵感。
手作有非常精细的步骤,所谓技术要求的难度只是在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时间。比如基础的砂纸打磨,不需要过多的高科技,从粗到细需要六种砂纸,一遍一遍地打磨,才能完成,结果顶多是新人磨得没有老师傅磨出的细致而已。小五说:“当别人能看出你一遍遍潜心打磨的痕迹,尽管没能亲眼所见到操作工序,也能理解匠人的用心,足矣。”
如果说摄影是帮朋友和客户完成愿望和需求,在工作范畴内帮别人表达情感,那手作则是让小五表达自己感恩之心的最佳渠道——时间可以用来打磨,感情的温度用手作传播。
如果想跟着小五他们学习金工课,添加公众号‘从一克’(金工课堂的名字)咨询即可。课程分为长期和体验:体验课是制作当天能完成的物品,比如姓名戒指或者小盘,一般在4至5小时内就能完成;长期课就会把金工技艺完全地讲述一遍,边学边做,60小时课时,随着内容循序渐进。
花前植物工作室
日式池坊花道美学传承
花束早已不局限于异性之间的馈赠,捧一束鲜花犒劳自己,算得上是一天愉悦心情的最佳打开方式。就算懂得如何将不同种类的花朵修枝剪叶,然后错落有致地插入瓶口,那你了解尽量保留花枝原生姿态,让它们自然详坐花瓶内的技巧吗?这类立花造型的插花法,其实来自日式传统花道“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距今已有554年的历史。如果你想学点不一样的,不必飞去日本,来到望京的“花前植物工作室”就能习得与花有关的一切。
植物在花器前自由地展露姿态,随意而美好。花道起源于中国的佛教活动,但因历史原因在中国消亡了,日本在隋唐时期效仿,之后又很好的保存和流传下来。工作室导师陈鹳潼自幼喜爱植物和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终于寻到将两件爱好结合之道,开始研习花道至今,希望能有机会让更多同样喜欢植物的人们了解“池坊”:日本著名的遣隋使小野妹子(隋朝时日本外交官,虽名为妹子,但实际是男性)回到日本京都,就在现今的紫云山顶法寺驻扎下来,修建了六角堂,在六角堂挖出的水池边建造 “僧僚”(让全国赶来学习先进佛法和知识文化的人住宿的屋子),在那里花道随着佛前供花一并传播。之后天皇赐予小野妹子家族姓氏为“池坊”,从此小野家族一直在传承花道流派,如今人们学到的佛前供花的流派“池坊”,英文名称是“Ikenbana”,作为日本花道的统称流传于世。陈鹳潼跟随日本老师研习至今,每年都要往返日本继续深造。
知名画家蒋勋曾说:“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陈老师的插花课就是在引导人们能静下心来享受悟道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单棵作品里补叶和前后空间落差都有讲求。层叠之间错落有致,让空气感流动其间,完成后在器中欣赏它从繁茂到枯败的过程,“池坊”是一种静谧的生命探索。在日本京都学习花道的成绩讲求段位,年数和段位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申请当老师,如今网络上插花教学鳞次栉比,选择课程是切要了解清楚教师资历才是对自己所学负责。
在花前植物工作室学习花道,手机是要保持关机或静音的。课程是一对一的言传身教,让想来学习花道的男学员全然不会尴尬和避讳,而且男学员一旦入门,会设计出与女学员完全不同的花态,非常有趣。关注公众号“花前植物工作室”提前三天找陈老师预约,试着用三个小时与外界隔绝,还能抱走一盆自己设计的漂亮花束,何乐而不为。
末那Models工作室
悟不出就做不出
末那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中认为人的意识有八种,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是第七种,前六种是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在佛教中,它是与前六种意识有着明显区别的,末那识是意识的本身,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末那原型师、主理人、创始人之一的四季老师说:“‘末那’是‘我执之根本’,也就是执着,我本人也很喜欢7这个数字,因此为工作室取了‘末那’这个名字。”
2010年成立以来,末那工作室的手办从最初的纯原创到现在的与游戏、电影、动画的合作,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它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末那的手办与欧美以及日本的手办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倾向,从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东方古典文化的气息。四季说:“其实,末那最早的作品风格就是冰山(合伙人之一)和我的风格。而我们俩的风格又非常像,我的风格有点偏宗教,而冰山是偏神话。”
团队成员都身怀绝技。严格地说,第一件手办完成的时候,末那工作室还没有成立。当时,四季从之前的公司辞职,自己在家里做了第一件手办,做完之后,把作品上传到博客。在相关标签中,他发现了“同道中人”,于是才认识了末那的合伙人大鹏、茶。因为志趣相投,几个人逐渐萌生了成立工作室的想法。
四季在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手办,当时欧美的手办看得比较多,比方加拿大的麦克法兰,他设计的《蜘蛛侠》原画让四季很有感触。刚开始四季只是喜欢买,虽然心里觉得三、五百块钱买一个手办很贵,但是根本停不下来,觉得买再多也不够。让四季下定决心做手办其实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天,他在国内的一本杂志上看到竹谷隆之的作品,当时就被震到了,这些作品超乎他所有的想象。四季特别想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当时国内做手办的比较少,什么参照物都没有。对工作、材料、技法、流程一概不了解的我,把能买到的材料都买了一遍,一个一个试,这个不行就换一个,还不行再换一个。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慢慢琢磨出该怎么做手办。”
手办的制作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第二步是做原型,也就是雕出来;第三步是把雕好的泥质雕塑版翻成树脂的;第四步是上颜色,也就是涂装。之后,如果需要批量生产的话,就会进行工厂的一系列制作工艺了。
四季一直强调,兴趣是他做所有这些事情的前提,“真心喜欢,才会对这个行业执着的投入。”如今,末那工作室每季度不定期为喜欢手办的朋友们开设“手办全技能研修班”,主题每期不同,关注“末那Models”微博就能看到最新招生讯息。喜欢动漫,干嘛不试着亲手把喜欢的角色呈现?
DIDO工作坊
爱宠之心跃然身间
DIDO,是以动物为主题设计的原创手工制品。
设计师大朵把每一款精致的限量模型都赋予新的生命。她用“偏执、任性”形容自己惟妙惟肖又不失可爱的作品——偏执:执着地追求完美和精致细节,每一款新的作品都经过她反复调整,假如没有合适的配件或是匹配的颜色,她便会一直寻找,直至搭配上对的感觉;任性:不做不美的设计,DIDO接受定制,但不接受指手画脚,如果客人的定制恰巧给了大朵新的灵感,她就会把这款作品免费送给客人,并且定制的款式是不会出现在市场销售的。”
朋友们亲切地管她叫大朵儿,因为她笑起来的眼睛像花骨朵一样俏皮,她便给自己的品牌叫DIDO,音译法语的发音,涵义是轻松自由无拘无束。
大朵之前是平面设计师,通宵熬夜是常态。凌晨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到家时天已蒙蒙亮。疲惫压抑了各种想法,总是在工作中循环却找不到自我。宝宝的到来打破了乏味的循环,大朵交接了工作就立即辞职。有一次她在朋友的咖啡馆随手做了款动物系列发箍,瞬间激发了她的灵感。初期只是制作完不同的款式送给身边的朋友,在参加复古市集时大受欢迎,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生活也忙碌起来。放弃了高薪工作,拣起喜欢的手工艺,大朵形容那时的自己看天空都是湛蓝的,眼里也都是大家的笑脸。看着自己的作品佩戴在大家身上,那种快乐会传染。“我没有多么励志煽情的故事让人落泪,只是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找到了热爱的工作并且坚持下来。” 喜欢DIDO并支持原创手工的朋友越来越多,大朵听取新老朋友的建议,除了原有的基本种类,还会创新出更多的周边产品。只要是试戴的朋友,镜子里欢喜的笑脸就代表了一切,大家购买就证明认可了这份快乐。对了,很多人都不用“买”这个词,他们都说“这款是我的了”。
DIDO的课程除了教会大家一些制作方法以外,更多是激发内心的畅想与独特的创意。手作课其实没有那么一板一眼,只要开动想象,把心里的东西用双手呈现出来就是最美的。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添加公众号“DIDO-handmade”就能找到大朵,每次的课程她都会精心准备,大家的材料包都会各有不同,呈现出最独一无二的手作才是DIDO的宗旨。
睦野画舍
在珍奇屋里潜心做个画匠
六年前的北京并没有类似睦野画舍这样的独立绘画空间,更没有如今的互联网创业潮和新媒体推广,起初踏进画舍的人,不是闲逛路过,就是靠朋友之间口口相传才得知这里的。但就是这样偶然的前来,睦野画舍便用自身魅力,给到访之人留下弥足珍贵的愉悦感观,以及触动心灵的创意空间。
睦野,即“和睦自由”。
创始人大龙从小生活在胡同里。他说自己不喜欢楼房,按他的话讲,脑袋上顶着别人、脚底下踩着别人,一出门还得经过通道再搭电梯,忒不敞亮。“我喜欢一推门就能到室外,能仰天能望地的感觉。”
相较冰冷机械的白房子,隐匿在净土胡同里的睦野画舍更像一栋琳琅满目的‘珍奇屋’,温馨而充满艺术生活情趣。画舍有书有画,有石膏有标本,还有溜达进屋午睡的猫咪。笔尖与纸的摩擦声如夏雨滴石似的安静;柔润的颜色、松节油独特的味道让人觉得一切都变得虚幻。
然而这些并非是前期设计规划而来——画舍是跟着大龙以及过往的学生们一起慢慢成长起来的,经历年月才有了如今的样貌。当初这里只是净土胡同里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房,大龙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和几个好兄弟一起动手做好了基础装修,然后借着旅游的机会,隔三岔五从世界各地带回艺术装饰品,往画室里“添肉”,于是就有了睦野画舍现在的模样。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形容作画“不只是白日做梦,它首先是一种创作技巧”。睦野就是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美术教学的画室,不为考学,只为兴趣。每个小伙伴都可以踏实学习技法,把个人视角与技术表达完美结合,自由创作,挥洒写意,让白日梦变现。
来来去去在睦野学习绘画的已有两千多人,年龄最大的有七十岁。大龙平时也会亲自授课,他希望自己成为学生们手里的那块“绘画敲门砖”,为感兴趣但零基础的学员指点迷津。
大龙说,开办画室的初衷单纯是因为自己是绘画老师,如今随着场地扩建,画室不仅已按绘画类别分区,还腾置出一间多功能室——睦野空间,定期举办展览、跨界工作坊、独立电影放映等活动,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实践者协作,让艺术介入邻里与公共场域,回归日常生活。
睦野现在的课程有素描、色彩、油画,均为长期课程,一直都有且随时开课,老师会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进度独立。在画室开放时间内来试课,与老师沟通,报名即可,无需预约。当然也有专为初学者准备的单次体验课程,画室提供所需的画材和亚麻画布,画完即可带回家。3个小时完成一幅简单的油画作品,或者使用水彩、彩铅、油画棒等不同材料,老师会提供技术指导。睦野还时常推出不同主题的体验课,比如缠绕画、油画棒下的梵高、雪松木上的山川湖泊、四季主题的风景……如果依旧不知道该画什么,也有画稿供参考,从经典的印象派到简约风格的当代插画,总有一款会让人称心。
100种小生活单车复合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00种小生活,没错,就是字面理解的意思——她们要推荐的生活方式,不止一百种。
创始人知知的性格,也像店名一样坦诚、爽朗、不受约束,平时能骑车的时候绝不选择别的出行工具,既环保,又益身,她的两条长腿就能说明一切。生活就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起来的,知知希望以城市单车的形式发散开来,去追求城市生活的品质与美感。
有八年媒体从业经验的知知,虽然经常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群和探索有趣的地方,但类似于重复劳动的高强度采编工作已令她疲倦。旅行中,知知对于一个美好城市的记忆多数停留在街上那些漂亮的自行车上,借着每年自助旅行的机会,和朋友开始做城市通勤自行车的经营和推广,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来的岗位。不过和传统意义上的车行不一样,店里不光进货那种欧洲街头漂亮的自行车,还搭配车灯、背包、护目镜等周边用品,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家城市自行车买手店,关于自行车,也关于和自行车这种乐活的城市生活方式相通的一切。
北京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是需要骑车才能发现的。其实骑车这件事是知知从学生时代就感觉美好的回忆,北京孩子骑车上下学再正常不过。但从上大学开始,马路逐渐开始拥挤,自行车道也常被汽车占用。“如果你从来没有对于一个城市产生过感情,你就不会懂,自行车应该重新回到北京。”坐拥单车店创始人和爱好者双重身份,知知推出了“骑车救北京”的概念,还和朋友策划了6条骑行路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末叫上三五好友,身处林荫大道吹吹自然风,路过几处北京隐蔽的胡同古建,光想着都想立即动身出发了。
慢慢的,大家对于进自行车买手店有了更多的诸如吃、喝、聊、休息、读书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现在在100种小生活单车店旁边的100种小生活聚乐部,聚乐部二层的功能就是工作坊。
很多人到访者常问知知,为什么会叫做“100种小生活”。“如果你听卢广仲,你就会哼唱‘无边的星球有我要的生活,有100种’。”
人们总说那些不值钱的技能才是让你领悟生活本身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刻一枚橡皮章,做一本护照夹,画一幅彩色铅笔画,缝一只毛毡动物……小课堂已经做成这里的副线,二层的墙上就标注着本月的课表,关注公众号“100种小生活”,随时有更多新奇的惊喜课程。和少数同类一起吃着专属下午茶,学一门不值钱的手艺,乐趣在过程中,成就感在成果上,开不开心都由你。
找个想发呆的下午,趁天光正好,走进一家只需动动手指的店铺,倾心为可爱的家人或好友制作件礼物,一针一线,一粘一合,一个动作,一缕情愫……手作,就是午后闲暇之佳选。若是疲于外出,哪怕只是溜进厨房mix一杯综合水果饮或是自研一道新菜,也值得为摒弃饮料香精和外卖APP的自己鼓鼓掌。
放眼身边,人们已无时不刻在享受各类智能科技产品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与省力。也许,让双手触摸有温度、有感情的物品,静心感受材质纹理反映到内心的柔软记忆,才是如今快节奏时代难能可贵的。
每件手工制品的完成都有种全新的满足感。抽个闲,尝试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静静地亲手做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享受着简简单单的幸福。
八零先生金工坊
谢谢你,让我们参与你们的故事
左边连贯呈现的图片,就是一把银质勺子的手工锻造过程。路小五是金属工艺设计师,也是这些照片的摄影师。他和同是八零后的合伙人郭靖经营着工作坊,没有店名,公司的注册名叫“八零先生”。
路小五本职工作是新锐摄影师,每个月2/3的时间都在影棚接拍商业宣传片,或是跟着杂志编辑按不同类别选题组图,工作中心灵的感触在灯光闪回中瞬间迸发;而在其余1/3的时间里,路小五全情沉浸于金工手作,把匠心灵感源源不断地释放在一件件精密的银器之中。
有一次小五把刚完成的鹿角戒指发在朋友圈,好友看到后恳请他帮忙,为即将过生日的妻子定制一款有纪念意义的手工制品,因为好友刚巧开了家烘焙店,小五就决定锻造一把咖啡勺,既实用又符合预算。开工前小五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勺子的寓意:异性之间相赠代表爱慕之情、白头偕老,同性朋友相赠代表甘苦与共。小五和工匠师郭靖画好了设计稿,因身为摄影师记录的习惯,把勺子的制作步骤都拍了下来。几天时间,勺子做好,小五考虑到勺子直接置于礼盒中过于单薄,便用几个依次大小的盒子相套,夹层里插上制作过程的照片,这样看起来礼盒不失简约又浓情满溢。最后,小五把手书着漂亮字迹的卡片放进盒盖里,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应您先生之约定制了这份礼物,希望能用我们拙劣的手工来表达他对您的这份爱意;勺子和设计图并非分毫不差,手作自身就带着不期而遇和遗憾之美……很感谢你们邀请我们,参与到你们人生中这一段小插曲。”
从此之后,小五出品的每一款勺子都有不同款的配饰,比如勺心窝藏一粒珍珠的戒指,巧妙不失素雅;还有小蜥蜴勺子款式的胸针、小鸟落枝头勺子款式的耳坠……定制的朋友越来越多,有些人执意要一模一样的勺子,小五不希望同样的款式变成批量生产,便在制作过程中时常会颠覆设计稿,迸发出更美妙的灵感。
手作有非常精细的步骤,所谓技术要求的难度只是在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时间。比如基础的砂纸打磨,不需要过多的高科技,从粗到细需要六种砂纸,一遍一遍地打磨,才能完成,结果顶多是新人磨得没有老师傅磨出的细致而已。小五说:“当别人能看出你一遍遍潜心打磨的痕迹,尽管没能亲眼所见到操作工序,也能理解匠人的用心,足矣。”
如果说摄影是帮朋友和客户完成愿望和需求,在工作范畴内帮别人表达情感,那手作则是让小五表达自己感恩之心的最佳渠道——时间可以用来打磨,感情的温度用手作传播。
如果想跟着小五他们学习金工课,添加公众号‘从一克’(金工课堂的名字)咨询即可。课程分为长期和体验:体验课是制作当天能完成的物品,比如姓名戒指或者小盘,一般在4至5小时内就能完成;长期课就会把金工技艺完全地讲述一遍,边学边做,60小时课时,随着内容循序渐进。
花前植物工作室
日式池坊花道美学传承
花束早已不局限于异性之间的馈赠,捧一束鲜花犒劳自己,算得上是一天愉悦心情的最佳打开方式。就算懂得如何将不同种类的花朵修枝剪叶,然后错落有致地插入瓶口,那你了解尽量保留花枝原生姿态,让它们自然详坐花瓶内的技巧吗?这类立花造型的插花法,其实来自日式传统花道“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距今已有554年的历史。如果你想学点不一样的,不必飞去日本,来到望京的“花前植物工作室”就能习得与花有关的一切。
植物在花器前自由地展露姿态,随意而美好。花道起源于中国的佛教活动,但因历史原因在中国消亡了,日本在隋唐时期效仿,之后又很好的保存和流传下来。工作室导师陈鹳潼自幼喜爱植物和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终于寻到将两件爱好结合之道,开始研习花道至今,希望能有机会让更多同样喜欢植物的人们了解“池坊”:日本著名的遣隋使小野妹子(隋朝时日本外交官,虽名为妹子,但实际是男性)回到日本京都,就在现今的紫云山顶法寺驻扎下来,修建了六角堂,在六角堂挖出的水池边建造 “僧僚”(让全国赶来学习先进佛法和知识文化的人住宿的屋子),在那里花道随着佛前供花一并传播。之后天皇赐予小野妹子家族姓氏为“池坊”,从此小野家族一直在传承花道流派,如今人们学到的佛前供花的流派“池坊”,英文名称是“Ikenbana”,作为日本花道的统称流传于世。陈鹳潼跟随日本老师研习至今,每年都要往返日本继续深造。
知名画家蒋勋曾说:“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陈老师的插花课就是在引导人们能静下心来享受悟道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单棵作品里补叶和前后空间落差都有讲求。层叠之间错落有致,让空气感流动其间,完成后在器中欣赏它从繁茂到枯败的过程,“池坊”是一种静谧的生命探索。在日本京都学习花道的成绩讲求段位,年数和段位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申请当老师,如今网络上插花教学鳞次栉比,选择课程是切要了解清楚教师资历才是对自己所学负责。
在花前植物工作室学习花道,手机是要保持关机或静音的。课程是一对一的言传身教,让想来学习花道的男学员全然不会尴尬和避讳,而且男学员一旦入门,会设计出与女学员完全不同的花态,非常有趣。关注公众号“花前植物工作室”提前三天找陈老师预约,试着用三个小时与外界隔绝,还能抱走一盆自己设计的漂亮花束,何乐而不为。
末那Models工作室
悟不出就做不出
末那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中认为人的意识有八种,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是第七种,前六种是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在佛教中,它是与前六种意识有着明显区别的,末那识是意识的本身,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末那原型师、主理人、创始人之一的四季老师说:“‘末那’是‘我执之根本’,也就是执着,我本人也很喜欢7这个数字,因此为工作室取了‘末那’这个名字。”
2010年成立以来,末那工作室的手办从最初的纯原创到现在的与游戏、电影、动画的合作,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它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末那的手办与欧美以及日本的手办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倾向,从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东方古典文化的气息。四季说:“其实,末那最早的作品风格就是冰山(合伙人之一)和我的风格。而我们俩的风格又非常像,我的风格有点偏宗教,而冰山是偏神话。”
团队成员都身怀绝技。严格地说,第一件手办完成的时候,末那工作室还没有成立。当时,四季从之前的公司辞职,自己在家里做了第一件手办,做完之后,把作品上传到博客。在相关标签中,他发现了“同道中人”,于是才认识了末那的合伙人大鹏、茶。因为志趣相投,几个人逐渐萌生了成立工作室的想法。
四季在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手办,当时欧美的手办看得比较多,比方加拿大的麦克法兰,他设计的《蜘蛛侠》原画让四季很有感触。刚开始四季只是喜欢买,虽然心里觉得三、五百块钱买一个手办很贵,但是根本停不下来,觉得买再多也不够。让四季下定决心做手办其实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天,他在国内的一本杂志上看到竹谷隆之的作品,当时就被震到了,这些作品超乎他所有的想象。四季特别想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当时国内做手办的比较少,什么参照物都没有。对工作、材料、技法、流程一概不了解的我,把能买到的材料都买了一遍,一个一个试,这个不行就换一个,还不行再换一个。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慢慢琢磨出该怎么做手办。”
手办的制作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第二步是做原型,也就是雕出来;第三步是把雕好的泥质雕塑版翻成树脂的;第四步是上颜色,也就是涂装。之后,如果需要批量生产的话,就会进行工厂的一系列制作工艺了。
四季一直强调,兴趣是他做所有这些事情的前提,“真心喜欢,才会对这个行业执着的投入。”如今,末那工作室每季度不定期为喜欢手办的朋友们开设“手办全技能研修班”,主题每期不同,关注“末那Models”微博就能看到最新招生讯息。喜欢动漫,干嘛不试着亲手把喜欢的角色呈现?
DIDO工作坊
爱宠之心跃然身间
DIDO,是以动物为主题设计的原创手工制品。
设计师大朵把每一款精致的限量模型都赋予新的生命。她用“偏执、任性”形容自己惟妙惟肖又不失可爱的作品——偏执:执着地追求完美和精致细节,每一款新的作品都经过她反复调整,假如没有合适的配件或是匹配的颜色,她便会一直寻找,直至搭配上对的感觉;任性:不做不美的设计,DIDO接受定制,但不接受指手画脚,如果客人的定制恰巧给了大朵新的灵感,她就会把这款作品免费送给客人,并且定制的款式是不会出现在市场销售的。”
朋友们亲切地管她叫大朵儿,因为她笑起来的眼睛像花骨朵一样俏皮,她便给自己的品牌叫DIDO,音译法语的发音,涵义是轻松自由无拘无束。
大朵之前是平面设计师,通宵熬夜是常态。凌晨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到家时天已蒙蒙亮。疲惫压抑了各种想法,总是在工作中循环却找不到自我。宝宝的到来打破了乏味的循环,大朵交接了工作就立即辞职。有一次她在朋友的咖啡馆随手做了款动物系列发箍,瞬间激发了她的灵感。初期只是制作完不同的款式送给身边的朋友,在参加复古市集时大受欢迎,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生活也忙碌起来。放弃了高薪工作,拣起喜欢的手工艺,大朵形容那时的自己看天空都是湛蓝的,眼里也都是大家的笑脸。看着自己的作品佩戴在大家身上,那种快乐会传染。“我没有多么励志煽情的故事让人落泪,只是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找到了热爱的工作并且坚持下来。” 喜欢DIDO并支持原创手工的朋友越来越多,大朵听取新老朋友的建议,除了原有的基本种类,还会创新出更多的周边产品。只要是试戴的朋友,镜子里欢喜的笑脸就代表了一切,大家购买就证明认可了这份快乐。对了,很多人都不用“买”这个词,他们都说“这款是我的了”。
DIDO的课程除了教会大家一些制作方法以外,更多是激发内心的畅想与独特的创意。手作课其实没有那么一板一眼,只要开动想象,把心里的东西用双手呈现出来就是最美的。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添加公众号“DIDO-handmade”就能找到大朵,每次的课程她都会精心准备,大家的材料包都会各有不同,呈现出最独一无二的手作才是DIDO的宗旨。
睦野画舍
在珍奇屋里潜心做个画匠
六年前的北京并没有类似睦野画舍这样的独立绘画空间,更没有如今的互联网创业潮和新媒体推广,起初踏进画舍的人,不是闲逛路过,就是靠朋友之间口口相传才得知这里的。但就是这样偶然的前来,睦野画舍便用自身魅力,给到访之人留下弥足珍贵的愉悦感观,以及触动心灵的创意空间。
睦野,即“和睦自由”。
创始人大龙从小生活在胡同里。他说自己不喜欢楼房,按他的话讲,脑袋上顶着别人、脚底下踩着别人,一出门还得经过通道再搭电梯,忒不敞亮。“我喜欢一推门就能到室外,能仰天能望地的感觉。”
相较冰冷机械的白房子,隐匿在净土胡同里的睦野画舍更像一栋琳琅满目的‘珍奇屋’,温馨而充满艺术生活情趣。画舍有书有画,有石膏有标本,还有溜达进屋午睡的猫咪。笔尖与纸的摩擦声如夏雨滴石似的安静;柔润的颜色、松节油独特的味道让人觉得一切都变得虚幻。
然而这些并非是前期设计规划而来——画舍是跟着大龙以及过往的学生们一起慢慢成长起来的,经历年月才有了如今的样貌。当初这里只是净土胡同里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房,大龙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和几个好兄弟一起动手做好了基础装修,然后借着旅游的机会,隔三岔五从世界各地带回艺术装饰品,往画室里“添肉”,于是就有了睦野画舍现在的模样。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形容作画“不只是白日做梦,它首先是一种创作技巧”。睦野就是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美术教学的画室,不为考学,只为兴趣。每个小伙伴都可以踏实学习技法,把个人视角与技术表达完美结合,自由创作,挥洒写意,让白日梦变现。
来来去去在睦野学习绘画的已有两千多人,年龄最大的有七十岁。大龙平时也会亲自授课,他希望自己成为学生们手里的那块“绘画敲门砖”,为感兴趣但零基础的学员指点迷津。
大龙说,开办画室的初衷单纯是因为自己是绘画老师,如今随着场地扩建,画室不仅已按绘画类别分区,还腾置出一间多功能室——睦野空间,定期举办展览、跨界工作坊、独立电影放映等活动,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实践者协作,让艺术介入邻里与公共场域,回归日常生活。
睦野现在的课程有素描、色彩、油画,均为长期课程,一直都有且随时开课,老师会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进度独立。在画室开放时间内来试课,与老师沟通,报名即可,无需预约。当然也有专为初学者准备的单次体验课程,画室提供所需的画材和亚麻画布,画完即可带回家。3个小时完成一幅简单的油画作品,或者使用水彩、彩铅、油画棒等不同材料,老师会提供技术指导。睦野还时常推出不同主题的体验课,比如缠绕画、油画棒下的梵高、雪松木上的山川湖泊、四季主题的风景……如果依旧不知道该画什么,也有画稿供参考,从经典的印象派到简约风格的当代插画,总有一款会让人称心。
100种小生活单车复合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00种小生活,没错,就是字面理解的意思——她们要推荐的生活方式,不止一百种。
创始人知知的性格,也像店名一样坦诚、爽朗、不受约束,平时能骑车的时候绝不选择别的出行工具,既环保,又益身,她的两条长腿就能说明一切。生活就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起来的,知知希望以城市单车的形式发散开来,去追求城市生活的品质与美感。
有八年媒体从业经验的知知,虽然经常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群和探索有趣的地方,但类似于重复劳动的高强度采编工作已令她疲倦。旅行中,知知对于一个美好城市的记忆多数停留在街上那些漂亮的自行车上,借着每年自助旅行的机会,和朋友开始做城市通勤自行车的经营和推广,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来的岗位。不过和传统意义上的车行不一样,店里不光进货那种欧洲街头漂亮的自行车,还搭配车灯、背包、护目镜等周边用品,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家城市自行车买手店,关于自行车,也关于和自行车这种乐活的城市生活方式相通的一切。
北京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是需要骑车才能发现的。其实骑车这件事是知知从学生时代就感觉美好的回忆,北京孩子骑车上下学再正常不过。但从上大学开始,马路逐渐开始拥挤,自行车道也常被汽车占用。“如果你从来没有对于一个城市产生过感情,你就不会懂,自行车应该重新回到北京。”坐拥单车店创始人和爱好者双重身份,知知推出了“骑车救北京”的概念,还和朋友策划了6条骑行路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末叫上三五好友,身处林荫大道吹吹自然风,路过几处北京隐蔽的胡同古建,光想着都想立即动身出发了。
慢慢的,大家对于进自行车买手店有了更多的诸如吃、喝、聊、休息、读书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现在在100种小生活单车店旁边的100种小生活聚乐部,聚乐部二层的功能就是工作坊。
很多人到访者常问知知,为什么会叫做“100种小生活”。“如果你听卢广仲,你就会哼唱‘无边的星球有我要的生活,有100种’。”
人们总说那些不值钱的技能才是让你领悟生活本身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刻一枚橡皮章,做一本护照夹,画一幅彩色铅笔画,缝一只毛毡动物……小课堂已经做成这里的副线,二层的墙上就标注着本月的课表,关注公众号“100种小生活”,随时有更多新奇的惊喜课程。和少数同类一起吃着专属下午茶,学一门不值钱的手艺,乐趣在过程中,成就感在成果上,开不开心都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