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现在是我最好的时候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宁静是那个年代里耀眼的美女,她的美极具个性,充满着狂野与魅惑,与任何人都无相似之处。在那个电影作品少而精的年代,女演员的数量屈指可数,宁静的自成一派也是必然。尽管后来她因结婚生子,逐渐从大银屏淡出,但她的独特又很难让人忘记。
  早年宁静的影迷,形容她最多的是“美”而非“漂亮”,是能够震慑人心的那种,美得张扬、霸道。多年后,很多人唏嘘,宁静这些年几乎就没怎么变过,像是从上个世纪穿越而来,那份独特也被保护得很好。
  在真人秀《花儿与少年》第二季中,宁静真实到不懂得掩饰,真性情表露无疑,观众的槽点也纷至沓来。在《偶像来了》中,宁静如同讲段子般的幽默,又让观众舍不得把视线从她身上移开,对她的喜爱也与日俱增。虽然制造话题非宁静本意,但将个性挥洒得淋漓尽致的人往往是看点频现的那一个。


  宁可饿死也不要郁闷死
  当第二季《花儿与少年》一开播,宁静就迅速成为“话题”人物,并被冠以“消音女王”、“不去姐”、“退出姐”等标签。尤其在节目里。宁静的火爆脾气一上来,可以不分场合不给任何人面子,直率和真性情一览无余。
  在看到《花儿与少年》第二季的嘉宾名单时,宁静便问经纪人,“毛阿敏和许晴我知道,郑爽、井柏然、陈意涵、杨洋是谁?”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去年《超级访问》节目里,当主持人李静,兴致勃勃说起当红韩星李敏镐时。宁静却一脸茫然的问道:李敏镐是准?为此,宁静常说自己“土鳖”。
  参加《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显然,宁静并没做好准备。一向神经大条的她,以为只是个“吃喝玩乐”的节目,突然一下子变成“疯狂的旅行”了,她一下子就“炸”了。以至于在拍临行准备的那段视频时,宁静表现出各种找茬。
  先是收到“导游”郑爽来信说“旅途中自备毛巾、拖鞋,住宿不提供”时,她彻底爆发,“不提供住宿?不去!”工作人员只好解释,是酒店不提供毛巾和拖鞋。没说不提供住宿。接下来,当节目组告知英国的天气阴冷,旅途中既不能确定住哪儿,也不能确定吃啥时,宁静就搬出了“我有肺炎”的理由,并对导演表态“不去,坚决不去”,表现出各种担心。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总导演廖珂认为:“宁静在旅途刚开始时表现出的强硬态度,是内心慌乱时的一种防御姿势。她对这个节目似懂非懂,所以我们说什么她都很容易紧张。”
  郑爽在采访时曾说:“静姐真的是最难搞的一个。”事实上,宁静也知道自己是最难搞定的那一个。她曾自曝:“我这个人属于‘大条’和‘矫情’的混合体,‘大条’的时候居多,可‘矫情’起来就不好弄了。”
  划船比赛那期,宁静穿得像要去参加时装周,手拎Birkin包、长风衣、蹬双粉色高跟鞋就来了。而且非常自如。这身打扮和准备比赛的众人,完全是两个画风。后来宁静解释说:“我穿成那个样子,并不是我要和大家抬杠。而是我做好了不参加的准备。我是穿着一副要当啦啦队的嘴脸去的。”
  虽然嘴上喊着各种不去参加。但后来哪一个又都没落下。宁静所谓的“不去”,只是要给自己一个能够接受的缓冲时间。有人天生就容易紧张。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反弹会比较大。宁静就属于这一种,但当她了解以后,就会欣然享受其中了。
  而加在宁静身上的“难搞”标签。也只不过是看起来比较难搞。宁静自认为是:吃软不吃硬的人。也有人说,宁静的个性,如果了解了她,就很容易和她相处。
  井柏然就摸到了宁静的脉门。在一个访谈节目里,井柏然说:我后来发现,静姐每天下午两三点时,心情会特别好,所以我都会挑那个时候,用很好的口气和她说事情,她都会接受;或者她比较情绪化的时候,我都会躲得很远,不在这个时候打扰她。
  对于宁静的真性情和不掩饰,通常会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说她自私、作、耍大牌、不合群……然而也有很多人支持她,说她敢于做自己。显然,本色人生是需要很大成本的。对此,宁静的态度是:“在我看来,宁可饿死也不要郁闷死。”她就是这种不压抑个性的人。
  “不做作”也是明眼的观众在她身上发现的另一特质。《花儿与少年》第二季里有一个画面,井柏然在吃力地搬很重的行李,宁静站得远远的看着,一点帮忙的意思也没有。许多观众看到这一幕时说她冷漠。宁静说:“我是那种真的不会秀的人,既然搬不动就该站得远一点,在那边挡来挡去有用吗?但是会让人家感觉我很冷漠。”这样的她,很不像是演艺圈的人。
  曾经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曾说:“宁静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这种美很有侵略性。她很独特。独特到什么人都不相似。”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姜文还只是个演员,他领着剧组辗转于北京,着手准备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在导演这条路上,他自己也是个新人,没人看好这部片子的前景。那年,宁静才21岁,影片中让人惊艳的她。却并不是饰演米兰的第一人选。
  一次姜文在食堂吃饭,远远地看到宁静,穿着白色T恤,一顶棒球帽压在头上的样子,漂亮得扎眼,无法让人忽视她的存在。在姜文心里,米兰就是要尽情的漂亮,是看见第一眼就能扎到心里的那个人。
  制片人文隽初见宁静时这样形容她:“那天中午,我刚到摄制组住的招待所,在大堂正门的沙发上,看见一个胖嘟嘟、笑容甜美的女孩,晒得很黑,臂膊粗壮。有种健康野性的味道。”
  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镜头里的宁静,青春、健康,光彩夺目。圆圆的苹果脸,被顾长卫的广角镜头直接拍出来“萝卜”一样粗的小腿,丰乳肥臀,恣意着青春,性感极了,美得像颗炸弹。网友们感叹:“米兰只属于一个没有邪念的年代,在我们的青春岁月”。
  若干年后,宁静回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曾坦言。其实那时根本无法接受镜头里自己的样子。她从不看自己演的任何作品,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是被导演逼着看的,还一度认为自己在电影里的样子很奇怪,就尖叫着跑出电影院,周围人都给惊着了,她也因这事被笑了很长时间。   《阳光灿烂的日子》使宁静一夜成名,但她却一直认为,在米兰的这个角色上是有损失的:“那个戏,我完全谈不上发挥。我脑子里想的全是北京话怎么说,最后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了,有一阵儿就很别扭。其实《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遗憾。”尽管如此,宁静仍不得不承认,“这个片子真的很牛”。
  1995年,这部片子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的“国际十佳片”。宁静也因此收到了柏林、戛纳等各大电影节的邀请去走红毯。这种别人求也求不到的机会,只因为剧组不放人,她就没再进一步争取。连姜文都骂她傻。
  那个年代,宁静是不缺机会的。每一个机会的降临,于她来说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当时除了巩俐就是她了。“我二十三、四岁的时候,很多好电影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在演。当然巩俐非常有名,但她基本没拍别人的电影,拍的都是张艺谋的电影。”在这样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年代,宁静也算生逢其时了。
  多年以后,宁静接拍了很多电视剧,其中不乏《孝庄秘史》这样的经典之作。但对于接拍电影宁静却始终持谨慎的态度。“现在电影这么烂,说句狠一点的话,我所有的电影,几乎都能让大家记住,干嘛去糟蹋它?我是不敢去伤害观众的,别人敢,我不敢。他们捞一把就跑了。我们跑不掉的。”对于电影,宁静是存有敬畏之心的,电影成就了现在的她。她经历过电影的纯真年代。
  也有人说,宁静不走国际路线太过可惜。她的“美”是具有国际性的,更何况她有这个机会和条件。只是她太过随性,对自己的外表和事业,并未过分看重,也未刻意规划。如果她能再多一点的野心,可能大红大紫的一代影后中会留下她的名字。
  青春诚然美好。但宁静却并不留恋。她认为,女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现在是她最好的时候。


  [职女问答时间]
  我不习惯和女人聊天
  CR:听说你的“闺蜜”都是男性?
  我不习惯和女人聊天,尤其是那些没有太多脑子的女人,所以也没什么女性闺蜜。我的很多闺蜜都是男性,可能因为我的个性太过直爽,只有跟男人交往才会不得罪对方。不过这些男性闺蜜都不是演艺圈的,因为演员和演员之间,无论性别是否相同,还是会争高下。所以我的闺蜜大都是商界、广告圈的。
  CR:《花少2》中由之前的不配合到后来玩得很嗨,是怎样一个转变过程?
  节目组一开始就是整人嘛。第一天就这么辛苦,太累了,比做演员不知累多少倍,原来秀自己有这么累的,经常是一夜一夜的没有睡,所以早上起来就挫着火,各种瞌睡疯的表情都出来了:“别他妈跟我讲话,讲话我就急了”,就会是那种。尤其是如果对我有要求的时候,因为我又装不出来。别人可能会忍着说“好呀”,心里面一定不晓得在骂什么,可能骂得比我还凶。然后我就会直接说:“我不需要,不参加。”直接就会这样,心里面是不接受的。一直到七八天以后,我的参与感才出来,觉得开始有意思了,身体也过了疲劳期,突然间觉得,我没有一天比一天疲劳,而且感觉肌肉也不那么酸痛了,随之我的情绪也开始好了。
  CR:这种性格不会很吃亏吗?
  有很多人说,你这样的性格会很吃亏。但我说我不会吃亏,因为我很简单,你和我相处不需要动脑子。我这么简单的一个人,你为什么要来对付我,不需要对付我你已经把我打败了,因为你已经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了。他们不吃力,我就不会吃什么亏。
  CR:你曾说自己是“怪癖充满全身”的人,为什么?
  我在家的时候,可以不听音乐不看书,什么都不做,窝在那几个小时,自己不知道。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能跟人交流的人。在幼儿园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和小朋友交流过,我那时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就自己呆着。即使到现在,我还仍然愿意自己呆着。
  上学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个喜剧老师,他讲的是贵州话。当他讲到一些句子的时候,别的同学就使劲的乐,我就说,这有什么乐的,我就一点都不乐。当他说到一个别人都不乐的地方时,我就哇一声使劲乐,所有人都看着我,他也看我,他都惊着了,因为在这个点没有人笑过。我就发现我有一些各色的东西。
  还有我的衣服,虽然别人都说很漂亮,但我穿一会儿,就会说我不要穿了,因为我烦了。但我对人就很难这样,尤其对“爱的人”有惯性,有一个人在身边,我会看不见比他更强大的人,或者假装看不见。
  CR:一直是不化妆不出门吗?
  我并不是一个天生“爱捯饬”的人。放在十年前的话,我经常会穿得乱七八糟的就出门。不洗脸也没有人看出来,但现在不可以。我觉得人年纪越大,越应该注意一下形象,要优雅一点。因为你的言行是很难控制的,如果你穿衣服再不注意,就真的完蛋了。
其他文献
闻名世界的法国设计师多集中在时装和珠宝设计领域之中,Coco Chanel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引领着时尚潮流,Christian Dior和Yves Saint Laurent延续并创造了更多让法国成为时尚中心的理由。事实上,除了时装和珠宝领域,法国的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创意产品设计师、可穿戴设备设计师也在用新颖的视角和浪漫的情怀,使得法国人在任何商业模式下都时刻保持着对于生活品味的不断追
期刊
一部经典舞台剧作品总是经久不衰,一演就是若干年,而每年新作品却也层出不穷,焕发着新的生命力。虽然新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还有待时间考验,但先声者与后来者总能相得益彰、各自精彩。  《夏洛特烦恼》  上榜理由:温暖京城一整年  2015年这个秋天,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火爆也让更多观众了解到,这部电影其实是由《开心麻花》2015贺岁舞台剧《夏洛特烦恼》改编而成。这部舞台剧也被称为“温暖北京城一整年的舞台剧”
期刊
和话剧导演孙家一的谈话过程异常轻松,一口京腔的他谈到小剧场话剧便开启了“嘴炮”模式,偶尔带出一些俗话甚至粗话,让听者只觉得形象逗趣。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在他的话剧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2011年12月剧团成立后,互动喜剧《别跟我来这套》系列至今已有7部作品,公演数百场,老孙既是总导演也是编剧。这位北大法律系毕业的80后导演,带着几个80后的演员,演绎着80后年轻一代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观众哈
期刊
娱乐圈不只在屏幕上为我们造梦,还会时不时制造出一些真人版“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来满足每一个平凡人的梦想,比如柳岩。当年,为了挣一万块奖金给妈妈治病,这个小护士报名去参加选秀,成绩并不出色,但也算获得了娱乐圈的入场券。此后她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北京,在一次次被击倒又爬起的过程中化蛹为蝶,不仅女神光环加身,更收获了丰富精彩的人生。她给每个邻家女孩儿都树立了一个榜样:哪怕你毫无背景,不够美丽,但只要你有坚持不
期刊
我们心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到西方后像是失焦的照片,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中国戏剧仅仅是一张张脸谱;由于版权、翻译等问题的阻碍,国内话剧舞台上极少出现西方的经典剧作品,国人缺少一条了解西方舞台剧的途径。而张南在无意中成为了一座承载着东西方戏剧文化交流的桥。作为全美知名的女子文理学院Smith College的戏剧系讲师,她把中国的传统戏剧融进了课程中;作为话剧导演,她坚持着把西方经典作品搬上
期刊
1920年8月,降生了一位中国歌坛巨星。直到今天,很多歌手仍乐此不疲地翻唱她的歌曲,她就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周璇。今年8月,正是这位巨星诞辰九十六周年。  在审视周璇的生命历程时,总有一种无名的漂浮之感,突然就不知该怎样去解读人生了。周璇是二十世纪艺坛的一个天才,她和几乎所有的天才一样,她的性格,她的故事都萦系着疑点和谜团。  她的歌声甜美嘹亮到可以洞穿时代,她的影像鲜活明媚得甚至不受当时笨拙
期刊
我们坐在观众席上,欣赏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我们看到的只有台前飚演技的演员们。或许在进场前,偶尔会了解一下制片人和导演;或许演出后,能去后台称赞演员;但没有幕后那些同样努力却不露面的人们,演出便不复存在。事实上,他们都在舞台上。  道具师  道具制作者。道具有租有制作,道具师负责舞台上所有穿的戴的拿的用的,没有道具演员只能空比划。  导演  把剧本文字搬上舞台的灵魂人物,一人分饰三角。导演是团队
期刊
孙东旭的作品分为三部分:油画、雕塑、艺术人偶,内容大都是卡通女孩子的形象。油画和雕塑作品见证了她毕业后从迷惘质疑走向平和坚强。艺术人偶则是经历了十年的精雕细琢,于2014年正式发售。  Elfish Baby,自己内心的守护精灵  孙东旭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壁画系。她最初尝试使用卡通形象就是在毕业创作中,而广美壁画系是以漆画、陶艺、水墨、岩彩为主的传统绘画教学,所以,她做出了两个决定:坚持
期刊
何谓古着?它的最大魅力在于不可复刻的美。旧物身上的痕迹和经典元素,穿越万千光阴,沉淀下来,只等再次闪耀世间。尤其限量版古着,它流行于某一个时期,在时间的长河里,几次辗转,承载着无法言说的历史;它早已超越二手衣的概念,无论面料、细节剪裁乃至用途,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有着特殊的魅力与价值。  某种程度上,了解古着,拥有古着,是具有品位的一种象征。而古着的特殊性,注定了会买古着的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
期刊
Vintage是“博物馆”和“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穿着的是历史,不是旧衣服。  CR:古着文化历史起源是怎样的?  古着,在英文里不是Old Clothes,也不是Secondhand Clothing,而是Vintage Clothes。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日本,指那些超过30年历史、具备所属年代特征、仍然具备审美价值的旧衣物。Vintage又是来自于酿酒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经过30年后的陈酿(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