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教学中,应该紧跟课改步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微笑 兴趣 合作 师生关系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更要注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互动需要。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请小朋友数出1000个五角星,大家都能独立完成;接着老师让小朋友数出更大的数,10000可以怎样数?这时,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五角星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这么多!”教室里充满了惊叹声。在这里,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同时由学习材料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0个五角星。合作学习,使学生开放了思维,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微笑 兴趣 合作 师生关系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更要注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互动需要。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请小朋友数出1000个五角星,大家都能独立完成;接着老师让小朋友数出更大的数,10000可以怎样数?这时,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五角星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这么多!”教室里充满了惊叹声。在这里,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同时由学习材料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0个五角星。合作学习,使学生开放了思维,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