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加上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高效进行。本人认为,可以从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三个步骤一步一步推进,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 初中 历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文试以自己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从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三个方面谈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面带微笑,亲近学生。有一种语言是世界通用的,那就是微笑。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给学生,这就是现代教师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微笑是我们教师应具有的一种素质。适时的微笑,能够帮助老师建立良好的班级课堂秩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激情幽默,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作为中学历史课教师,我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影视情境、角色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我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总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仅仅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更多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样的课堂效益能高吗?所以,必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发言、讨论、辩论、竞赛、板演和测试等多种方式,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去落实。只有当学生出现卡壳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定印象深刻,收获颇多,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如此。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即把对学生的读书训练纳入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
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題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
5.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总之,提高课堂效益是我们目前必须要面临的课题,但我们对它的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真正一步一步做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三点,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能提高。
【关键词】课堂效率 初中 历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文试以自己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从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三个方面谈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面带微笑,亲近学生。有一种语言是世界通用的,那就是微笑。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给学生,这就是现代教师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微笑是我们教师应具有的一种素质。适时的微笑,能够帮助老师建立良好的班级课堂秩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激情幽默,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作为中学历史课教师,我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影视情境、角色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我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总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仅仅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更多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样的课堂效益能高吗?所以,必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发言、讨论、辩论、竞赛、板演和测试等多种方式,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去落实。只有当学生出现卡壳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定印象深刻,收获颇多,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应如此。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即把对学生的读书训练纳入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标准式、批注式、摘录式、概要式、选读式、速读式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思考。
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題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和分析思考。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
5.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它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总之,提高课堂效益是我们目前必须要面临的课题,但我们对它的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真正一步一步做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三点,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