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体特点 巧施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特征定位上的最大亮点: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与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基于这一认识,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比重不大的科普类说明文,指向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更不能忽视。这类课文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 教学时根据其介绍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为主的文本特点,除了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中从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解读文本,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文本的解读策略
  1、解读文本的内容——感受科学知识的神奇美妙。科普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知识性强是它的首要特点。解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明白介绍的内容,本课《大自然的文字》中,提及的神秘的星空、多姿的云朵和各式各样的石块,以及课后的科普知识拓展,就是作者要介绍的内容,这些知识美妙绮丽、魅力十足,教学时可以很好地激起孩子的探究兴趣。
  2、解读文本的结构——发现谋篇布局的匠心独具。解读文本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感悟作者选材的合理,构思的精妙,对阅读能力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从全文看,本文按照说明文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展开。第一部分先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第二部分从天上、地上两方面有顺序地介绍具体了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和花岗石四中文字,最后一小节又告诉我们怎样去阅读大自然的文字。全文就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引导学生读明白,体会到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
  3、解读文本的语言——领悟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作为一篇科普文,它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又极富逻辑性,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效果。本文的题目《大自然的文字》就是那样的充满趣味,引人入胜;“漂砾”、“地壳运动”、“冰川”等诸多深奥的科学知识,被作者描述得那样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而又生动有趣。形象严谨的语言表达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4、解读表达的方法——习得表情达意的能力。本文也和一般的科普文一样表达时依托了丰富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据、摹状貌等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然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者伊林具体介绍大自然四种大自然的文字时,表达方法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
  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孩子进行细细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会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5、解读有效的拓展——实现语文生活的和谐统一。由于篇幅的限制,科普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适度的拓展是需要的。?教学这篇课文时,可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呈现另外一些信息——如: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文字,出示小诗的《大自然的语言》,农民朋友积累的农谚,出示一些农谚阅读,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完后,教师还可布置给学生课外搜集阅读更多有关大自然文字的资料,这样的适度拓展,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厚,实现了课内外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
  1、重视读——在读中走进文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本文的教学中,也以读为主,通过朗读首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问这一个个问题的时候,把读者的好奇心全部勾起来了,体会设问增强课文的趣味性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2、巧妙写——在写中超越文本。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会因为通过文本阅读便可直接获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在充满语文味的写、说课堂中轻松穿行,自然是兴趣高涨、兴致盎然。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科普说明性文章大多语言直白,浅显易懂,在教学时不妨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练笔实践,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有效议——在议中升华文本。议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一方面实实在在地于具体的思辩情境中锻炼了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在议中读,在读中议。既不游离于文本本身,又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升华了文本。实际上这就是《新课标》里一直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这样的阅读也正是借助于议的手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了文本的学习质量。正如教学小结时,教师引出话题:这是我在读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所感所想,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一起共同分享这些胜利的果实吧!组织学生议议,在你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如: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等),品悟出这不仅是一种人性美更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现在许多学校都在谈素质教育,据编者看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势力过于强大,真正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凤毛麟角,至于长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学校尤其少见。   苏州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底蕴深厚,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各路英才。编者曾有幸数次探访该校,其象棋特色令人眼前一亮。校长高全荣年轻有闯劲,有敢为的魄力,有能为的动力,有巧为的智力(慧),正如他的名
“循序渐进”是教学原则,但是如何真正从科研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母语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得失,却很少有人细致地给予关注。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科学原则,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会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同时利用这一理念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利于我们准确地运作一堂语文课堂教学的尺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去年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古诗示范课,我
“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下面就以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我们认识的数》、《假日小队》、《有趣的拼搭》和《小小的商店》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产生亲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
语文课具有别的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我们常常发现为什么经过了小学六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却还是不尽人意?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课堂教学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由课改前对工具性的过分关注走向了人文性的大力弘扬,认识上的弊端,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二、过多地进行每篇课文的理解教学,忽视对文本表达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改革作文教学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强烈。怎样让孩子成为作文的主体?怎样解决孩子在作文过程中“无内容可写”等难点?怎样提高作文评改交流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式作文”是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中所指的“小组合作式作文”,就是将班级中的学生根据小组整体作文能力均衡的原则分成以4—5个人为一组的若干个异质小组(定期流动),然后以一周为单位时间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而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这一方式又是如何促进了课堂教学呢?笔者尝试通过对有关教学案例的剖析,分析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效能。  一、唤醒学生主体性思维  激励性评价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
《生命的壮歌》中有两则故事,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读来震人心魄、扣人心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是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自然界中
研究背景:  “做中学”课程作为一项教改实践,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历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中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做中学” 课程正是培养学生“用事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要结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方法吸收了多方面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是可以广泛应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课堂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