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观鲸记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2451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学雷锋日,我随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登涠洲岛,参加海岛环保分会成立仪式和植树活动。下午,广西北部湾海洋哺乳动物联合研究组陈默博士说,有船出海观鲸群,植树活动结束后我便和他一起去了码头。
  跳上可乘坐六七个人的快艇时,我看了一下手机:4点10分。我不止一次坐过这种被当地人叫作“艇仔”的小船从涠洲岛到斜阳岛。这两个岛相距9海里,30多年前就声名鹊起,有“大小蓬莱”之称。记得有一次在教师节前我到斜阳岛采访执教近30年的程霖,正好遇上一个从涠洲岛前往斜阳岛的豪华钓鱼团,我便蹭了他们租的一艘艇仔。船一出海,西南浪一浪高过一浪,艇仔像一匹马被扎了屁股,拼命地尥蹶子,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抖得移了位。同行有个大汉,光着肩膀,身上文着花花绿绿的游龙,像九龙壁。他在途中脸色苍白,差点哭出声来。由于舱里养鱼箱的塞子掉了,水漫到脚下,他以为是船漏了,用大冷天牙齿打架一般颤抖的声音说: “进……水……了!”
  我现在回想起他当时那种哭腔还想笑,他讓我知道一些表面强悍的人实际比一般人还脆弱。不过那一次真的挺恐怖的。人们常说“狂风恶浪”,其实海上最可怕的不是浪,而是涌。特别是当海面出现白色的浪花时,从岸上看去像是莲花朵朵,煞是美丽。但在渔民眼里,这种“白头浪”能躲则躲。浪尽管白了头,却并没有衰老,只是一个老奸巨猾的魔鬼戴着一项“假发套”。记得当时的浪涌像连绵的山脉,一个接着一个压过来,我们一船人都阒寂无声,陷入听天由命的沉默中。人类离开海洋已亿万斯年,重新身陷不知深浅的茫茫大海中,则完全失去了对命运的主宰。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人本质上的那种无助与孤独。
  而这回的浪远没有那一次大,艇仔也比那一次小。刚过猪仔岭,就进入了“荡秋千”模式,浪涌像一头蛮牛调戏着艇仔,将它顶起又放下,船底嘭嘭作响,让人不由得担心它会不会散架,这把第一次乘坐艇仔的人吓得够呛。
  我们直接驶往斜阳岛东侧海域,把船停在那儿。船像一片叶子在海面漂浮,附近还有几片同样的“叶子”,开船的邓师傅说那是钓鱼船。
  海面轻波荡漾,四面无边无际的蓝色,一时间我有一种天幕倒悬的不真实感。我幻想自己可以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铁掌帮帮主裘千仞那样在水上如履平地,健步如飞。今天真的能见到鲸鱼吗?它可不是谁家豢养着的牛。茫茫大海,这是它的天地,它可以逍遥自在,自由往来,它能满足我们见到它的欲望吗?毕竟我们的目的性太强了。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某件不好的事要发生,那它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还在当记者时,我曾听合浦沙田的老渔民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去捕捉现在已经绝迹的美人鱼(学名“儒艮”),要是事先说出来,次日一定会一无所获。我们事先嚷着去看鲸鱼,如果鲸鱼还真的现身,那它也太讲义气了。
  但鲸鱼真的就这么讲义气,或许知道我们求见心切,它很快就现身了。我们停下来不到10分钟,在侧前方约两三百米的水面,一个黑色的尾巴从水里探出,有人惊叫起来。
  我兴奋得浑身发抖。陈默博士说鲸鱼的叫声属于低频,人们不能直接听到,而它是不是能听到人说话,如今还不能确认。我们还是压低了声音,用手机、相机、摄像机一通狂拍,但估计没有几个人拍到,因为它“惊鸿一现”就没了踪影。
  我们像在丛林中发现了虎迹,高度“警觉”。我单手端着手机,像持着一柄随时要扣动扳机的手枪,瞄准鲸鱼出现的地方,另一只手揽住斜拉着艇仔顶篷的绳子。要是绳子断了,我一准会掉到海里葬身鲸腹。陈默博士说鲸鱼不会吃人的,它只吃鱼。那我应该首先是葬身鱼腹,然后才间接地葬身鲸腹。不承想,一向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在茫茫大海中,变成了食物链的末端。
  我们盯着的地方没有动静,离它几百米靠西的方向,却有一个鲸背露出了水面。这回每个人都看清了!大家又是一通狂拍。我来不及查看手机的画面,只管不停地点击按键,我相信自己拍着了。除了在电视和电影里,我没有在海里见过活鲸,只见过死鲸。2004年2月24日,一条超过10米的布氏鲸搁浅在冠头岭西北的沙滩上,据说是渔民从琼州海峡拖回来的。工人们在那儿连续作业一个多星期,剥开它的皮,用汽车将巨大的骨架拉走。当时做记者的我每天都跑到臭气冲天的现场问这问那。现在想想,它也许就是这些在涠洲岛、斜阳岛附近海域出没的鲸鱼们的前辈。
  我绷紧神经盯着海面。鲸鱼像是与我们捉着迷藏一般,它不时在前面出现,又在左边出现,又在右边出现,在我们的侧后方出现。天啊,我们被鲸鱼包围了!鲸鱼像一群顽童,从不同的地方浮起,刚在这边看到一个镰刀状的背鳍,另一边又有一条像潜水艇一般浮出水面,喷着水柱,散开漫天雾气。每次听到“哗啦”一声巨响,伴随着水牛擤鼻似的声音,回过头准能看到出水的鲸鱼。
  艇仔不停地摇晃,我试图蹲下来保持平衡,后来干脆双膝跪下。陈默博士说鲸鱼觅食的时候,会先把鱼群驱赶到一块,然后大快朵颐。海鸟显然知道这个秘密,成群的海鸥追逐着鲸鱼,发出像集市一样吵闹的喈喈声。我看到两条鲸鱼冲着天空张开巨嘴,露出白色的腹部,海鸥翔集,从鲸鱼的巨口中夺食。动物之间常常有这种“相依为命”的现象,比如,有一种“燕千鸟”会飞到鳄鱼嘴里帮它剔牙;成群的鬣狗总是跟在狮子后面,等待狮子猎杀羚羊时分一杯羹。那是一种血腥的惨象,不像海鸥与鲸鱼之间这么和谐美好。陈默博士说,这个季节鲸鱼常做露出白色肚子的求偶动作。
  下午五点半归航时,我们两次被鲸鱼“剪径”,它们先后几次出现在快艇右侧两三百米处,似乎存心要逗留我们到天黑。陈默博士说,鲸鱼对于人类来说,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它们与白海豚谁的智商更高?它们在夜间怎样摄食?他所在的广西北部湾海洋哺乳动物联合研究组已观察识别到超过20头布氏鲸在这片海域觅食,这片海域也是我国己知的唯一一个大型须鲸的摄食场所,通俗地说,就是它们的“食堂”。鲸群逗留的时间段为每年9月到次年5月,至于其他时间段它们去了哪里不得而知。

  就在我们观察到鲸鱼的当天,在同一片海域,有人目击了一群白海豚在波光粼粼的海面追逐嬉戏。这些像“大人物”的海洋哺乳动物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兴趣。陈默博士说,观鲸作为必要的科研活动,要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持续的打扰会严重影响它们的捕食、休息和育幼。把鲸鱼的生活习性放在首位,才能让它们更愿意留在附近,才能观察到更多有趣的自然行为。我不无滑稽地想到,人们到动物园观赏动物,都是“反客为主”,动物们被关在笼里,接受人们的评头品足,而在这里,鲸却是理所当然的主人。这里原本就是它们的家园,而我们才是闯入它们领地的侵略者。
其他文献
清明时节,我们又相聚在爸爸的墓前,怀着沉痛的心情为爸爸扫墓。十年前生离死别的场景又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耳边仿佛又传来爸爸依依惜别的话语,疼痛的心灵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去到了遥远的天国。  爸爸,您还记得吗?在十年前那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五月,死神却偷偷光顾了我们家,面对即将终结的生命,您说要休息了!您竟然如此轻松自如,平静且有尊严地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您对待生命的态度,令我动容,却留给了我们满腹的
期刊
摘要:《阿Q正傳》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结合其西班牙语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评析言内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及翻译的得失,从而揭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学经典翻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关键词:《阿Q正传》译本;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
期刊
福神祭祀大典现场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从田东县驱车前往百色市城区,途经祥周镇祥周街时,目光被道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居民建筑吸引住了。这些仿古建筑在LED彩燈的映照下显得古朴典雅,美轮美奂。车子穿行其间,恍若驶进一座古城,回到千百年前的“圩署”。2018年参加“祥周·岭南商旅福神文化节”活动的情景顿时浮现在我眼前……  “祥周歌圩年年开,年年赶圩年年唱。山歌好比右江水,年年歌唱好春光……”农历三月
期刊
我们走进奔腾的右江,走进这片古老的红土地,走进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的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记忆。在这片英雄的红土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倾听这里“绝地脱贫攻坚,迈步新时代”的壮美歌谣。这里脱贫攻坚的故事,鲜亮于山峰、江河、田地、门牌……  一个响亮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之四。所集录为其器具用品、称谓类词汇。  关键词:宜昌市;方言词汇;器具用品;称谓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23-06  八、器具  (1)一般家具  家具t?ia55 t?y35  柜子kuei35 · ts?  穿衣柜tshuan55 i55 kuei35  竖柜su35 kuei35  立
期刊
摘 要:在追求“最全的”、“最真的”、“最好懂的”楚辞文献集成研究之路上,《楚辞文献丛考》在目前“最全的”《楚辞文献丛刊》基础上,考索出了“最真的”楚辞文献。《丛考》总字数约计一百八十万字,先有类别之“综论”,后为各版刻之“分述”,提炼出了两千余年来关于《楚辞》版本传承的两个轴心,考索了《楚辞》文献版本六大谱系,同类文献之继承与变迁,明晰可辨。而对首次面世的日本、韩国及美国所藏《楚辞》孤本的版本考
期刊
一  端午,是否从古泪罗江畔,摘来一些词汇,豢养年少时的白马。  借祖先的骨头,敲响酒樽,斟满,烈焰兑雄黄,半盏入愁肠,半盏祭过往。  一声叹息穿越内心的暗流,在江面荡开骨质的韵律;一滴水,在离歌里破碎又重聚。  诗人着青衫,从彼岸涉江而来,露出尘世的双足。  倒影是谁?怀揣古老的诗句,打开五月的泪行。  低吟。骨白的月光再次照亮楚辞里的河流,魂兮归来!  二  屈子!一个永恒的名字从泪罗江飘摇而
期刊
摘 要:十七年文学中追求历史的本质并以“真实”作为衡量小说的社会价值的重要尺度的红色经典,就会以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储存于莫言对史诗性的理解和感悟之中,作为一种衡量文学思想和艺术标高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文学创作的时空布局、情节选择、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内在的肌理方面。这在洪水创业神话、革命英雄传奇、百年历史的谱系寻踪中都有比较鲜明的表现。  关键词:莫言;八九十年代;小说;史诗性;反史诗性;还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框架之下的医学人类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转型的角度重新理解疾病治理背后的国家视角,以及国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进行疾病治理所面临的困境。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从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角度介绍这本民族志研究的主要内容,呈现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将医疗放入国家发展话语体系之中,分析国家视角与疾病治理的关系;通过萨林斯的并接结构概念探讨地方性知识遭遇外部疾病时的
期刊
經受几阵暖风的吹拂  经历几场春雨的沐浴  芒乡红城又披上了花裳  那是芒花绣成的锦缎  田东——中国芒乡巧笑嫣然  她们  没有牡丹的娇艳  没有玫瑰的妩媚  看着毫不起眼  但是  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芬芳  一团团  一簇簇  站在街头向路人顾盼  立在巷尾悄然暗香  从坡脚向山顶铺展灿烂  芒乡的容颜似巧手梳妆  尽显别样的风姿和浪漫  你说不迷恋牡丹的夸张  也不喜欢玫瑰的张扬  在暖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