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商量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2019年,备受诟病的文山会海精简瘦身,过多过滥的督查检查明显减少,跑偏走歪的痕迹管理大大收敛。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各地、各级党组织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力促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取得了显著效果。
  应该正视的是,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依然习惯于依靠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制定出台的不少政策举措脱离基层实际,违背群众意愿,不仅让广大基层干部在执行时进退两难,更招致广大群众吐槽抵制。
  过去一段时间,基层治理的奇葩政策和粗暴指令时见披露。为不影响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部某县城管部门竟要求“农妇70亩小麦必须用手割”;有的地方为迎接环保督察,强制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餐馆、洗车店全部关闭;一些城市不顾生态实际,不遵循科学规律,大搞所谓“森林城市”建设,闹出“农田造林”的笑话,逼得政府前脚种农民后脚拔……
  乱象种种,深究其因,仍为官僚主义。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依然“官本位”思想严重,仍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为惯用手段,热衷于以长官意志、强制摊派来达成施政目标。从本质上来说,以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推动工作,是一种粗放落后、效能低下的治理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政策赢得基层普遍认可赞誉。“全面二孩政策”“房住不炒政策”以及持续深入的政府“放管服”改革等等,在正式出台之前无一不是经过慎重研究、反复酝酿,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大量发轫于基层的治理新举,之所以让群众获得感倍增,也因其本身往往来自群众集思广益。一些地方在推动改革时,创造性运用“屋场夜话”“乡贤恳谈会”“邻里帮帮团”等协商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实践证明,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在重大决策中多问问干部群众“行不行”“好不好”,是减少矛盾阻力,实现基层善治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各级党组织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各级党组织思想和行动。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坚决杜绝独断专行和个人专权,自觉抵制“家长制”和“一言堂”。
  其次,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面对復杂多变的社会形势,过去由党委政府唱“独角戏”、大包大揽的基层治理模式早已难以为继。要引导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乡贤等多元主体,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协商民主平台,为办好家事、国事、天下事、身边事贡献智慧。
  再次,重视民意分量,提升治理质量。发展成色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改革能否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是否支持至关重要。在基层治理中,要高度重视群众意见这个重要变量,不断尝试探索“把话筒交给群众”“把阅卷权交给群众”,提高公共决策、政策执行、干部考评、项目实施的群众参与度。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浸入日常生活的程度日益加深,最大限度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已经成为可能。要充分运用技术赋能带来的历史机遇,不断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建议、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
  当前,基层社情民意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各级党委政府在决策时,尤其要充分考虑基层情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广泛听取民声,尽力汇聚民意,用心凝聚民智。在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更要时刻为基层群众打开商量的门,推开交流的窗,在建设性的沟通协商中求得上下精诚协作、各方志同心齐,才能告别贫困,圆梦小康。
  摘自《半月谈》2020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日前,武汉发布通告,对因离汉通道管控滞留在武汉、生活存在困难的外地人员,由所在区政府及有关方面提供救助服务。这一通告回应了舆论关切,更直面了一些困难群体的艰难困境。日前,滞留武汉的外地人“露宿街头捡食剩饭”“睡在地下通道,被子行李被冲湿”的消息传出,令人感叹。   疫情凶猛而残忍,对全社会构成强烈冲击,影响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对困难群体而言,他们抗风险能力、自救能力不强,更容易举步维艰,陷入困境。
期刊
徐庶的母亲曾问曹操:“刘备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   曹操说刘备妄称“皇叔”,就如同赵太爷说阿Q:“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其实,刘备并非妄称“皇叔”,早在曹操刘备联军于下邳吊杀吕布之后,曹操就把刘备带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表奏刘备军功,引刘备去见汉献帝。   汉献帝问:“卿祖何人?”刘备说:“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
期刊
即使不戴着口罩,往日里的武汉人也是面目模糊的。   相比精致的海派、麻辣的巴蜀人,武汉人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中庸得似乎刚好被你遗忘。   两江分三镇,水岸皆人家,武汉充满了烟火气。大武汉,小市民。可小市民的面孔谁记得住呢。这次疫情,武汉人被整个世界打量,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   这场围观,不可谓不悲壮。比如,汉口医院在这个行业内不太出名,但疫情初期,他们每开一个病区,一夜就住满,他
期刊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很难隐藏,一个是“贫穷”,一个是“情绪”。我们时常教育别人“不要情绪化,要冷静要理性”,但很多时候情绪像根弹簧,一味压抑往往适得其反。包容情绪宣泄,正视情绪背后的真正诉求,才是我们与情绪和解的更优路径。   正如这次的疫情中,让我们走出阴霾的,不是对阴霾的遮蔽,而是一线医护人员的付出,是真实客观的报道,是越来越多地区病例清零,是15座方舱医院“关门大吉”——是那些每天从武汉、湖
期刊
驰援前线的医护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但有一些媒体渲染的细节和画面,让人感动之余,也不免感到揪心——之前,有怀孕9个月的护士还要穿着隔离服救护病人,也有医护人员刚刚经历流产,转瞬就站上一线岗位。这几天一则视频,拍摄了几位女性医护人员上前线前被集体剃成光头的画面,也引发了舆论争议。  这些事迹,是医护们的真实意愿吗?从有限的新闻素材中,似乎还不能断言。但其引起的议论多少表明,以这样的角度渲染医护
期刊
近日,中国留学生吴芃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英国的疫情数据增长图表,获得了众多英国民众的感谢,也受到了国内许多网民的关注。最近留学生群体遭遇不公平的非议较多,而吴芃得到的关注和好评,无疑是另一种声音。   据国新办发布会数据,目前境外输入病例中40%为留学生,渐长的境外输入病例数据让很多人对留学生避之不及,對于留学生回国网上也存在不少排斥言论,认为留学生自私利己、左右逢源,“国内疫情发生后留在国外不回
期刊
抗疫一个多月了,全民努力终于让疫情有所好转。当然,诸种生活不便产生了一些情绪,尤其是在武汉,困在家中的种种憋闷可想而知,有人说“憋家里快憋疯了”。前段时间武汉一位嫂子彪悍的“汉骂”,引爆网络,便是这种憋闷情绪的体现。排山倒海的泼辣气场,中气十足的大嗓门,指向禁足后社区和商场在服务上的种种问题,不合理的套餐、物资供应不上、官僚主义,等等,被称为“十级汉骂”。报道说,当地有关领导听到这段汉骂后,赶紧约
期刊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位武汉抗疫前线的护士龙巧玲(笔名弱水吟)的诗歌之夜吧!她是甘肃省作家协会的会员,更是甘肃省山丹县人民医院的护士,起先奋战在本县疫情防控第一线,后来主动请缨,随医疗队奔赴武汉,来到某方舱医院。她的写作只能发生在午夜或者凌晨回到住所之后,此时她早已疲惫不堪,“十几个小时要在防护服里拢紧身体/只好上班前少吃不喝”,终于,“踩着一次性拖鞋回去/高于56℃的水冲澡半小时后才能吃口东西”。她
期刊
老胡今天说说“方方日记”现象。中国的抗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武汉今天首次实现双零。在出了初期的那么大问题之后,由于全国的倾力帮助,武汉正在走出可怕的疫情,迎来曙光。当我们逐渐看到世界出现一个又一个武汉、甚至更糟糕的情况时,我们对事情的认识在发生变化,我们越来越对中国在疫情发生后的整体表现有了更多的肯定,我们庆幸因为这个国家的强有力作为,疫情后来的发展避免了更坏情况。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有
期刊
最近,网上对“钟南山儿子用爱马仕皮带”议论纷纷。原来,在多年前播出的一档记录钟南山院士工作生活的电视节目中,其子钟惟德佩戴了一条爱马仕皮带接受采访。一些网友说,这条爱马仕皮带与钟家形象“格格不入”。  怎么就“格格不入”了呢?查阅资料可见,钟惟德也是一名医生,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获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