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课程的一门必修科目。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强调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索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92-02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學生从少年儿童逐渐迈入青春的门槛,他们的心中既新奇又迷茫,既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又常常陷于无能为力的矛盾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叛逆自我,缺乏对生活和自身行为的理性思考,而且心里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有可能萎靡不振。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创新促进道德与法制教学能效的提高。
  一、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联系实际激发教学活力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侧重于采取理论灌输形式,为学生讲道理、摆事实,这些空洞的理论灌输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产生“老生常谈、枯燥无趣”的想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精神,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充分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进而激发教学活力,提高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憧憬美好集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构建“美好的集体”需要哪些因素,怎样才能让集体更加和谐美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关注集体利益、具有共同的目标、善于合作、有团队精神”等,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点内容让学生来举例说明,可以是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例,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建设美好集体中能做什么,以后该怎么做,从而建立起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行为指导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学中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避免学生由于空洞的理论灌输而产生学习倦怠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青春时光”的教学主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成长回放”情境,利用幻灯片为学生播放一个人的成长印记,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走进幼儿园到上小学;从小学到初中……这样的成长历程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自己的变化,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
  三、道德与法制教学要贴近生活,突出时代特征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教学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是从真实生活中提炼出的典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学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的法律”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法律意识和普法宣传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如:今天小李负责普法宣传,但是,宣传讲座中碰到了两个比较棘手的人物,一个是老爷爷,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学习法律还有什么用?一个是老爷爷的孙子,他说自己才十岁,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学法也没用?一个中年人则说自己本分老实,不会犯法,所以法律和自己没关系。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会从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中找到说服他们的办法,这一过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的主人翁责任感。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开展,需要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建立起知识理论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为学生营造更切实、更具趣味性和引导性的学习环境,尤其需要将法制道德培养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2]周容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吉林教育.2016(48)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惠安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重点课题《初中“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编号:HA1351-5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4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建构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广大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科学合理、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针对音乐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音乐艺术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强化,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音乐艺术类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思想品德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基础学科,其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渠道,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相对深奥和抽象,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心理,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阶段 思想品德 教学模式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58-01  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历史教材的结构体系、整体内容和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材从原先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变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材可以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进行必要的整合。除课标外,历史教科书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历史教学资源的核心,要求历史教师要从怎样实现课程目标的目的出发,对初中阶段
期刊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优化 课堂主人 动机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5-01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老师如何将教学中各种复杂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艺术的组合在一起,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权在老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信息技术的大变革、大整合,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管理手段、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的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教育价值导向,以精准教育供给思维方式,牢固树立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发展观,满足以学生为主题的需求侧基础上,注重供给侧自身必须具备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和各种大数据的中流砥柱。他们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知识容量面大,学生们容易感到枯燥厌烦,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懒惰情绪,使得授课教学效果差,成绩难以提升。而微课以多段微视频的形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不仅可以线上教学,还可以随机测验,更加多样化、丰富化、趣味化,让同学们分段学习,实现自主支配时间,缓解厌学的情绪,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微课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并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阅读是语文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基础课程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
期刊
【摘要】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在低年级(一、二年级)这一目标称为“写话”。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唤醒童真,由易到难;二、发现童趣,拓宽写话内容;三、丰富阅读,促进写话;四、鼓励为主,及时讲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记录下他们童年中的点点滴滴,使他们乐于表达,无拘无束地倾诉内心世界,用美
期刊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终达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课堂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82-0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