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杯奶茶想到的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期末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欣然接受我的口頭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额外提出了一个要求——连续一周每天喝一杯奶茶。女儿的这个要求让我很为难。
  这个要求看起来并不过分,而且也不算高,但我对于她的要求,我犹豫再三:难道因为她考得不错,我就可以打破自己定下的规矩吗?如果我答应她,岂不是与我当初对她的教导背道而驰?如果不答应,会不会显得我太过严苛了?我思前想后,迟迟不知如何决定。
  奶茶不是洪水猛兽,但确实不是值得推崇的饮品,甚至可能还会危害健康。媒体对奶茶行业的内幕做了很多报道,爆出奶茶无奶也无茶,且糖分高得惊人,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把喝奶茶当成一种时尚,且风靡全国,奶茶的消费群体日益庞大,品牌店层出不穷,引得越来越多人追捧,尤其以在校学生和上班族为主。不得不感叹,现在年轻人的世界,真是让人看不懂。
  回到女儿提出的要求。我对女儿说,奶茶无奶也无茶这你也知道,喝奶茶对健康没有什么好处,不是说好不喝奶茶了吗。女儿反驳说,你说的那些我都认可,但我现在很想喝,既然你提出要奖赏我,这就是我想要的奖赏。我懂得奶茶的不好之处,却看不懂女儿的心思。我很想了解女儿这个诉求的根源,于是做出了一个权宜之计: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但这奶茶,得由我去买。女儿很是兴奋,把曾经喝过的、好喝的奶茶店列出来,再把喝过的、好喝的奶茶口味列出来,然后又一项一项地从列表中划掉。奶茶店那么多,不同口味的奶茶那么多,但她只有七杯的奖励。经过一番缜密而纠结的对比,女儿最后锁定了不同奶茶店的七款奶茶单品。
  想了解孩子,就从孩子喜欢的人或东西切入。为此,我这个老父亲不得不亲自去买一杯奶茶。买奶茶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因为奶茶店排队的人还真不少。价目表上,各种口味的奶茶应有尽有,每杯售价少则十几元,多则二三十元。这么贵的奶茶,消费主力都是学生或年轻上班族,我不禁为他们担心:他们把钱花在这样无关紧要的消费上,哪里还剩下什么积蓄。更让人担忧的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党,他们哪来那么多钱买奶茶?
  我是排队买奶茶的人里面年纪最大的。我看着价目表,觉得除了价格之外,看不出这些不同名目的奶茶能有什么区别。
  不知不觉中,排到我前面的一对小情侣了,女的看着男的,男的看着女的,刚刚还是惠风和畅,突然就乌云密布了,气氛开始突变,女的打破了尴尬,对男的说:“买单啊,看着我干吗?”男孩一脸无辜地说:“我的花呗和信用卡都透支了,这次你来吧。”女孩有些气愤地说:“我下个月信用卡要还很多钱的。”他们僵持着,最后还是女孩用微信买了单,然后怏怏地离开,原本牵着的手也放开了,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若有所思,为了两杯奶茶,一对小情侣差点分道扬镳。受这对小情侣的刺激,原本只打算给女儿买一杯的我,决定也给自己买一杯。我买的是与小情侣同款的奶茶。奶茶店服务员麻利地帮我打包好两杯奶茶,末了还问奶茶要加冰块吗,我不知道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就反问服务员说,加冰好喝还是不加好喝。服务员甩出一句话:“看你喜欢咯。” 我对奶茶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最后我也学那对小情侣加了冰块。
  奶茶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就吸一口,没有期待的那么好喝,只是炎炎夏日喝上一口,有种难以言表的畅快,但喝过后,也没有什么可回味的。
  要说奶茶好喝,真谈不上。喜欢喝奶茶的人,大概并不是因为奶茶好喝,或许只是喜欢喝奶茶的那种感觉,喜欢拿着一杯奶茶四处游走的时尚街头文化。追逐时尚,是年轻人的天性,放下那杯奶茶,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意味着跟不上潮流,跟不上潮流,就意味着认输,而他们还年轻,年轻是不会认输的。
  青春、活泼、时尚、新潮、勇敢、不服输,是年轻人应有的特点,但超前消费和过度透支,不良风气正在吞噬着年轻人,比如没时间读书却有时间刷手机,睡眠总是不足却又总是熬夜,每月收入三四千却要过三四万的生活……也许,这些年轻人应该放下的,远不止手中的这一杯奶茶。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一颗渴求健康长寿的心。历史上,关于“长生不老” 的传说更是层出不穷,炼丹说、寻求不死仙药說、得道成仙说,林林总总。但在广西永福县的百寿镇,健康长寿可不是传说。  今天的中国有八十个长寿之乡,其中二十五个落户广西,遍布八桂的东、南、西、北、中。其中以“寿” 字命名的,却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永福县百寿镇。  百寿镇,曾名永宁州、永宁县,后因“百寿图”石刻更名为
期刊
第七章 神犬黄豆  1  初冬的早上,晨雾还未消散,薄薄地罩在田野上,地里小麦已经有半寸高,笔直的地垄纵横交错,给荒凉的冬日涂上了一层墨绿的色彩。地面上覆着一层白霜,路旁的野草枯枝挂着晶莹的霜花,平添了几分雅致。  五月停下了脚步,田野里四处望不到人影,小路上只有自己踩出的一溜脚印儿,她跳了跳,活动一下双腿。这已经是她出来锻炼的第五天了,为了八百米跑能及格,她也是狠狠地下了决心,每天逼着自己早起半
期刊
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我读了《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代康乾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来清代儒生贾存仁将其修订和改编,并将书名改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中的“学而篇”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一共三百六十句。其核心思想是孔子的“孝”“悌”“仁”“爱”,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和外出时的言行举
期刊
千百年来,兴安灵渠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评价,历史上素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说,足见灵渠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论年代,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论功能,灵渠作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对秦朝统一中国,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堪称“北与古长城国宝并辉,西与都江堰名气同高。”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全长37公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位
期刊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西街名气甲阳朔。  有人说,去桂林不游漓江,等于没去桂林;到阳朔不逛西街,等于没到阳朔。阳朔西街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以至于让这么多人魂牵梦绕?  阳朔西街位于阳朔古镇中心,道路并不是很宽阔,约八米有余,从东头走到西尽头,长度也不过八百米,它东起滨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间与县前街、城中路交会。就是这样一条说长不长说宽也不宽的老街,却历经一千四百多年风雨,依然引人入胜。它
期刊
一九六一年,电影《刘三姐》将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文化推向了高潮,影片中秀丽的桂林山水、智慧的刘三姐、动听的山歌迅速风靡全国及东南亚。从此,前来桂林寻访刘三姐、聆听山歌,便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其实,刘三姐的故乡不在桂林,而是在河池市宜州区的刘三姐镇。由于无法磨灭少年时代观影的美好记忆,我也踏上了探访刘三姐故里的旅途。  从南宁一路驱车往北二百多公里,便来到刘三姐故里。此地位于广西石灰岩地区,奇峰
期刊
到过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村寨游玩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座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风雨桥。它们好像一道道彩虹横跨溪河两岸,供人们往来交通。据说,在秀美的三江大地上,总共有一百多座风雨桥, 游走侗族村寨,不经意间抬头就会看到一座宏伟的风雨桥。  三江侗乡风雨桥长短不一、姿态万千,背后的故事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出名的当数程阳风雨桥和岜团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盘龙桥,位于三江县林溪镇,是广西众多风
期刊
我每年都组织一次下乡慰问贫困户的活动。一次我们来到一个村庄,慰问五户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已搬离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住进了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平房,但由于没有钱装修,房子依然是毛坯,屋内空荡荡的。  五家困难户的硬件条件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只住着两个老人的贫困户。老人家都是六十多岁的年纪,男主人常年卧病,老妇身体也很羸弱,他们养育有一双儿女,女儿早已远嫁他乡,儿子为了挣
期刊
夏天的记忆流过秋天的河流,时光就这样匆匆地、不着痕迹地把人带入另一个季节。还来不及整理夏天的记忆,各种秋的韵味就开始喷涌而出,满眼都是秋天的景和在秋季里忙着收获的人,心里想念的都是秋天里结识的朋友,和在秋天里发生的故事。  我在夏热未消的初秋走过人潮涌动的老街,即将下山的太阳依然释放着十分的热情,那光线鲜红耀眼,而且带着几分燥热,斜映在老街沿街铺面的遮阳棚上,反射出橘黄柔和的光。那军绿色的遮阳棚年
期刊
那是二〇一八年六月十八日,中午时分,我自绿城出发,约两小时的路程后,抵达南昌。  此刻,南昌的天空有些阴沉,不久,阴云密布,大雨倾盆。我的心也同样变得沉重。江西于我来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曾历经南昌起义、中华苏维埃政权、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它见证了腥风血雨,枪林弹雨,我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我自小便崇拜英雄,他们给我奋斗的力量,给我人格的尊严,给我学习的榜样,予我前进的方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