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设计疆域拓展遐思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西方,众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举办灯光节的热潮,中国的北京、广州等城市业已加入这一潮流。在此背景下,探赜东西方古代灯火节日的历史传统,梳理现代灯光节日的样式流程,归纳现代灯光节日活动的舞台性特征,对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精粹,挖掘历史民俗宝藏,镜鉴现代灯光节创意设计,拓展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疆域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灯光节;节庆演艺;灯光;灯火;舞台灯光;舞台性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光与火,自人类远古时代即被视为一种可以沟通神与人的神奇介质,西方希腊神话和圣经典籍中常见光与火的崇拜传说和典故。人类走出远古之后,虽然没有了原始时代礼拜光明的隆重祭祀场面,但不同民族文化、各种文化载体中依然保留着礼赞光与火的伟大精神,这一原始精神在古代灯火节日和现代灯光节中得以延续和体现。
  古代灯火节和现代灯光节日活动,往往带有舞台活动的行动特征,具有很强的舞台性。所谓舞台性,本文是指灯光节日活动中呈现出舞台化的演出内容、形式和特点,具备了舞台演出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具体可以理解为“剧场性”。“舞台性”这一概念,首先见于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文中:“正确地说,只有对于视觉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才能有舞台性。”(1)歌德所说的“舞台性”,简言之,是舞台艺术对文学艺术所进行的可视化、形象化、直观化。现代意义上的“舞台性”(2)概念,在此内涵基础上扩展出演出活动的现场性、互动性和预演性等意义外延。
  现代西方欧美、亚洲和国内部分城市,譬如法国里昂、德国柏林、英国伦敦和亚洲的日本东京、札幌、新加坡等国家城市都兴起了灯光节热潮,国内的北京、广州等地也紧跟效仿,上海虽然没有灯光节,但是连续举办两年的上海外滩灯光秀,也具有了灯光节的雏形。实际上,考察东西方历史会发现,灯光节并非现代人首创,而是古已有之,这一传统同人类向往光明、渴望温暖的心理需求和灯火的原始崇拜精神有关。深入细究又会发现,无论古今还是中外,灯火节日中都离不开演艺活动,灯火节日往往是“灯光搭台,演艺唱戏”,反映出演艺活动与灯光节的内在姻缘关系。本文从演艺的视阈考察灯火节日历史,以灯火节日为例思考舞台灯光设计疆域命题,概略考察东西方灯光节日的起源,节面式的介绍现代灯光节活动形式,思考现代灯光节的举办方式和手段,畅想戏剧演艺舞台灯光设计的专业领域拓展。
  一、古代灯火节起源与现代灯光节略览
  1.古代灯光节起源
  古代文化中,东西方均有举行灯火节日的传统和习惯。灯光节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被称为“光的节日”和“光的庆典”(Festival of Lights or Celebration of Light)(3),欧洲有史可稽的灯火节日记载始自17世纪,法国里昂灯光节称为Fête des Lumières(法语),Lyon Festival of Lights(英语),Festa delle luci di Lione(意大利语),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人文气息的灯光节”(4),是西方现代灯光节的起源。1643年,里昂城发生鼠疫,人们祈求圣母保护,不久鼠疫消失。为表达对圣母玛利亚的感恩,里昂人重建大教堂钟楼,1852年完工后,原定9月8日(圣母诞生日)举办圣母玛利亚镀金铜雕像落成典礼,因为索恩(Sa?ne)河水泛滥而推迟到12月8日的纯洁圣母日举行。12月8日的特大暴雨终于在傍晚时停止,兴奋的里昂人在窗前点亮烛光,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满城烛光持续到次日天明。自此,12月8日成为里昂“灯光节”的开始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世界著名的节日。
  在犹太教中,灯火节被称为哈努卡节(Hanukkah)(5),也叫做光明节、光复节、净殿节、烛光节或灯节等。该节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说认为,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因反对在耶路撒冷犹太教神殿中供奉希腊神像而起义,为纪念神殿光复举行灯火庆祝。另一说认为,公元165年犹太人从叙利亚塞琉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手上夺回耶路撒冷,并重新将耶路撒冷第二圣殿献给上帝,燃点灯火作为“再献圣殿”的纪念。现代的哈努卡节举行时间,是犹太历12月25日之后的八天时间(公历12月4—12日),犹太人在会堂和家庭内点燃九杈灯台,寓意回顾犹太祖先的胜利与光荣。
  东方文化中,印度、泰国、塔吉克族和中国的汉族、藏族及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灯火节传统。印度的灯节,称为迪瓦里节(Diwali),也叫排灯节、万灯节、火明节。10中旬至11月中旬,家家户户点亮蜡烛或油灯,寄寓“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美好祈愿。泰国的灯节,称“水灯节”(6)(Loy Kra Thong),泰语Loy是“浮”的意思,Krathong是“水灯”,所以又称“放水灯节”或“放河灯节”。泰国水灯节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有“素可泰王朝说”、“暹罗公主说”和“答谢水神(MaeKongka)说”(7)等几种起源传说,均包含有水灯节酬神祛病的心愿。现代泰国,完整保留了每年泰历12月15日夜晚(公历11月),依例放河灯、飘水灯的习俗活动,其中的泰国清迈水灯节已经成为泰国非常重要的节庆活动。此外,东南亚的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亦有此习俗。
  塔吉克族灯节,称为“巴罗提阿依”(8)或“皮里克”(9),意即“灯”或“灯蕊”。时间在伊斯兰教历8月(巴拉提)14、15两日,故又称“八月节”。塔吉克族灯节与拜火教信仰有关,作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拜火教极其赞美、膜拜火,认为火具有灵魂,人通过仪式可以与火沟通,火可以为人驱除灾祸、带来幸福。八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按自家人口数制做小灯烛,节前一天傍晚,家人聚餐时按照年龄举行插点酥油灯仪式,油灯燃旺后,每人双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并做“都瓦”,祈祷安拉保佑。傍晚饭后,使用“卡乌日”草做成特大的火把,蘸酥油或羊油点燃,绑在木杆插上房顶,名叫“天灯”,然后全家人肃立房前,仰望火把祈祷。随后,房前点起驱鬼火堆,众人围绕篝火欢乐跳跃,通宵达旦。节后第二天,点燃三、五支酥油灯和一种招魂灯,举行扫墓仪式。   中国古代灯火节日传统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彝、白、纳西、哈尼、傈僳、拉祜等少数民族中的传统“火把节”。据华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推测,火把节源于原始时代的祭火及祈祀丰收习俗,由古彝族“星回节”演化而来,每年农历夏天6月24日或25日晚,家家门前燃松木火把,歌舞宴饮,通宵达旦。今天的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仍保留此风俗。
  藏族地区也有灯火节日。一为“燃灯节”,藏语“葛登阿曲”,又称“五公节”,在藏历10月25日举行。为纪念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逝世,凡属该教派的大小寺庙、村寨牧民,这一天的寺院神坛、家中经堂会点酥油灯,以为纪念。“燃灯节”的日期小有差异,拉萨地区燃灯节是藏历10月20日举行,藏东康区(昌都和四川甘孜、阿坝一带)比拉萨晚5天,是藏历10月25日过燃灯节,内蒙及内地一些黄教地区,则在农历的10月25日举行“燃灯节”。燃灯节传统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格鲁派兴起后,藏传佛教的其他派别如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信众也都过“燃灯节”。康定地区将“燃灯节”称之为“元根灯会”,是将当地盛产的一种元根(芜菁)中心剜空,插上灯蕊,倒入融酥,制成“元根灯”供佛,当地人又称“元根会”。藏族另一灯火节日,称为“酥油灯节”,藏语称为“坚阿曲巴”,意即“酥油花灯节”,也称“花灯节”,在藏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该节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摆酥油花灯纪念释迦牟尼降伏邪魔日所创立。此后人们沿袭这一做法,藏历元月十五日入夜后则满街搭起花架,摆置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像,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
  汉族地区古代灯火节日很多,譬如岁火、社火、上元灯节、中元灯节、地灯节、水灯节、菊灯节等等,灯火节的活动类型多样,有各种类型演出艺术的参与,并约定俗成一定的流程和习惯。中原地区存在历史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灯火节日是农历第一个月(元)的第十五夜(宵)的元宵节,全称“上元灯节”,简称“灯节”,也叫元夕、元夜、灯夕。除“上元灯节”外,汉族地区传统中还有好几个节日也会举行灯火活动,譬如:冬季农历正月前后的“岁火天灯”;夏季农历7月7日乞巧节的“九微火”;农历7月15日的中元灯节;农历7月30日的地灯节;秋季8月15日的中秋节;农历9月9日的重阳节,等等。
  古代灯火节在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与现代灯光节还不是延续意义上发展和传承关系。由于现代灯光节在灯光源的重大变革,造成了二者间的某种断代感,在节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不尽相同,在节日的活动的初衷方面也完全不同。
  2.现代灯光节巡览
  现代灯光节是在基于现代城市照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灯光节日。不同于古代传统的灯火节日缘于宗教纪念性质,现代灯光节始于法国里昂,最初是为了城市照明。1989年,里昂市政府实施“城市照明规划”,选定每年12月份的固定四天举行现代灯光节,以期发展城市公共照明规划、展示城市照明经验成果、搭建照明设备的设计者、生产者、建筑家的交流平台,同时带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节日期间,照亮城市里的古老桥梁、大教堂、剧院等城市景观,邀请世界各地照明专家和城市管理者举行主题研讨,邀请灯光师进行光影艺术创作和光效艺术演示。2002年,里昂市政府倡导成立“国际城市照明联合会”,吸引了包括布鲁塞尔、阿尔及尔和中国上海、广州在内的全球50多个城市加入。
  德国比较著名的灯光节有柏林灯光节、慕尼黑灯光节和法兰克福灯光节等。柏林灯光节号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灯光节,每年10月中旬举行。节日期间,灯光贯穿勃兰登堡门、柏林大教堂、柏林电视塔、御林广场等80多处标志建筑、街道和广场。
  英国举行灯饰灯光节的有伦敦、布莱克浦和达勒姆等城市。布莱克浦灯饰节(Blackpool Illuminations)成立于1879年,位于英国海滨度假胜地布莱克浦,被誉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自由灯光秀”。每年8月到11月的66天里,10公里长的城镇大道被成千上万的灯泡装饰,上演混合媒介的大型场景活动秀。达勒姆灯光节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达勒姆,每年11月举行。节日期间会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利用光线展示艺术作品,如达勒姆大教堂曾被装饰成为“灯光之冠”。
  加拿大温哥华灯光节叫做“灯光庆典节”(Celebration of Light),作为一年一度的音乐焰火竞赛,更偏重于焰火和音乐的结合。1990年7月25日至8月5日举行首届“交响乐焰火”,现已成为温哥华最大、最知名的一个庆典节日。
  阿姆斯特丹灯光节是荷兰近年开始举办的灯光节,探索“光与水”的神秘魅力,注重将城市夜景与水景融合。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期间,阿姆斯特丹的标志性文化场所和阿姆斯托河灯光大道、圣诞节运河带一一被灯光装点。
  日本灯光节有札幌灯光节、东京灯光节和长野灯光节等。其中,以日本札幌灯光节最为闻名,称为“白色灯树节”,是以冰雪为主题的户外灯光活动。该节始于昭和56年(1981)12月12日,往往在11月中旬左右开幕,圣诞元旦前后作为高潮,2月份“雪祭”前结束,至今已举办过27届。1981年,第一届白色灯饰节植物主题灯装饰会场,有北海道的铃兰、札幌市市花紫丁香、宇宙的领域、爱之树、针叶树以及光之森林等。
  韩国的灯节也称“燃灯节”,是为纪念佛祖诞辰(农历4月8日佛诞节)而设立。2008年(佛纪2552)5月2日至4日期间举办首届韩国燃灯节后,燃灯节连续几年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韩国传统文化庆典之一。燃灯节的重点活动是穿着传统服饰的提灯大游行,向游人展示塔灯、白大象灯、莲花灯、龙灯等数百盏华丽的象征灯和10万多盏灯火。同时,还会组织游客和外国人参加燃灯制作大赛,让游客展示和体验韩国独特的佛教文化。
  新加坡灯光节“照亮滨海湾”(I Light Marina Bay)被称为“灯光装饰节”,号称是全球唯一的生态灯光艺术节。作品通过公开甄选,注重使用节能灯光技术及再生材料,鼓励艺术家利用当地的人力与原料进行创作。   泰国曼谷市政府每年都举办盛大的水灯盛会,包括曼谷、清迈、素可泰及大城等各府县,纷纷推出“水灯节”项目。
  现代中国,每年会举行传统的灯会、灯节,这与世界意义上的现代灯光节还有差别,中国目前现代灯光节有北京灯光节和广州灯光节。2008年北京首届灯光节“蓝色港湾首届灯光节”自12月19日开幕,至2月10日结束,为期2个月,位于北京朝阳区公园6号的SOLANA蓝色港湾。首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于2011年9月26日至10月15日期间举办。开幕式结合舞台灯光、激光、光画、投影、行为舞蹈、焰火表演等,光影联动,以及配合大型交响乐表演和大型室外灯光秀(彩灯、皮影戏、手影戏、宫灯)等。
  二、现代灯光节活动的舞台性特征
  现代灯光节的活动内容很丰富,但有两个特征值得关注:一是灯光活动与演艺活动结合的特点,二是灯光节日活动所具有的舞台性特征。前者反映出灯光节活动与舞台演出艺术的关联性,后者表现为灯光节活动中的现场性、互动性、预演性、叙事性、幻觉性和奇观性等特点。灯光节日的这种舞台性特征不仅仅是古代灯火节日的特点,也是西方现代灯光节日的共通特点。
  1.现代灯光节与演艺活动的结合
  现代灯光节离不开表演活动,譬如里昂(Lyon)灯光节,举办十几年来,除了集中灯光领域的各门类视觉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和导演几乎参与整个灯光投影秀、视频秀、音乐剧、卡通形象的光影展示。泰国曼谷市政府每年举行的水灯盛会,活动都会包括燃放孔明灯、花车游行、水灯设计比赛、水灯小姐选美、歌唱比赛和传统“箜”剧及古典戏剧表演等。北京首届灯光节在继承传统灯光形式同时,节日期间贯穿街舞、中国鼓和激光灯表演,摆脱了传统的灯笼灯箱单一形式。
  实际上,灯光秀的魅力除了形式上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外,核心艺术魅力在于内容本身的戏剧思维,戏剧思维的核心是故事性和叙事性。譬如源于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Hayao Miazaki)作品《天空之城》(Un chteau dans le ciel)的圣尼济耶教堂(l’église Saint-Nizier)的投影秀,以光影叙事手法再现了教堂从古代开始的各个修建过程,再现了建筑内外的结构魅力。还有一件名为“温度之旅”(Jouons avec le temps)的灯光节作品,从史前冰雪覆盖到热量消融变化,形象的“说明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季节流动”,以四季的变化构成了完整的叙事性,使得灯光秀串联起来各种画面的形式。
  现代灯光节日活动强调观众的参与性,通过灯光景观与游客互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因而富于“地气”。里昂灯光节举行期间,有灯光装置的游行活动,有灯光迷宫之旅的体验环节。游客们在灯光师引领下,踏上充满灯光与焰火的旅程,受到一群奇怪居民——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机器人或者骑独轮脚踏车之人的接待,充满了异域的体验。泰国水灯节注重全民参与性,在宗教信仰文化中植入罗曼蒂克气氛,民众纷纷自发自造水灯点放,形成大小江河灯光点点的壮观景象。韩国燃灯节中,全面参与性的灯光活动是传统服饰的提灯游行,巡灯游行过程中,除了通过游行活动展示塔灯、白大象灯、莲花灯、龙灯等华丽的象征灯外,还形成数十万盏灯火游街穿巷的奇观。此外,各国灯光节还会采用临时灯光设施,辅助水幕、模拟烟火、音乐、人物表演等技术手段,将灯光动画、灯光秀、灯光图像和歌唱演出等串联起来创造多种灯光效果,组织游客和外国人参加燃灯制作大赛,邀请青年大学生参加创意设计,通过投影、灯光“盒子”或夜间舞台装置艺术展览来探索光效应艺术,使得观众既是欣赏者同时又成为参与者。
  2.现代灯光节灯光作品的舞台性
  现代灯光节活动的舞台性,表现为现场性、互动性、幻觉性和奇观性等特点,可以这样说,现代灯光节活动的舞台背景是整个城市文化,整个城市环境成为现代灯光节日的“大舞台”(图1)。2012年第二届新加坡灯光节,主办方邀请与集中了30余件海内外大型灯光装置作品点缀滨海湾濒水走道,并搭配高楼灯光秀,将整个滨海湾舞台化成为一个大型灯光秀场(图2)。2011年,景观艺术家 Damien Fontaine设计的“灯光弥撒”,是以圣·让大教堂(Saint Jean)为背景,以一只巨手塑造大教堂的戏剧叙事性结构手法演示了300多年来大教堂建造过程和历史(图3)。(10)日本札幌灯光节,贯穿了白色冰雪主题,从札幌站到大通公园一线的街道两旁树木,用灯泡和各式各样的主题灯装饰,暖色的灯光和冷调的冰雪银光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的分外灵动美丽的白雪城市图景(图4)。
  同时,现代灯光节致力于新科技运用于舞台现场性的探索。首届广州灯光节,曾经运用超大LED屏幕或建筑物墙面投影,邀请沙画和手影艺术家,以现代投影技术演出皮影戏或人影戏,倍增和放大了光影艺术的视觉感染力。现代灯光节,还借用镭射膜和全息投影手段,图映三维蝴蝶组光光影,投射地面熔岩流动效果,运用LED串灯铺成人行小路,探索现代科技营造现场感的手段。LED新型光源的运用,在广州灯光节的“灯光芦苇”作品中很有特点:人工湖里上千只不锈钢做成“灯光芦苇”灯杆,上万只做成芦苇造型的 LED灯泡形成了大片的“灯光芦苇”,在夜间成片在水中明暗交替闪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图5、6)。另有一件新光源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2013年,著名光线艺术家珍妮特·艾契曼(Janet Echelman)采用飞利浦ColorKinetics的“智能幻彩LED照明技术”,创作了光雕作品《阿姆斯特丹1.26》,以缤纷的色彩和幻妙的构型创造了视觉的惊奇感(图7、8、9)。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舞台灯光所追求的幻觉感、奇观性,在现代灯光节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三、西方舞台灯光发展历程及其疆域拓展
  舞台灯光设计是灯光照明艺术中的一个门类,相较于影视灯光、建筑灯光、展示灯光和环境艺术灯光等,舞台灯光往往被誉为灯光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回顾舞台灯光发展历史和舞台灯光设计发展历程,有助于充分认识舞台灯光与灯光节的内在渊源和关联。   西方舞台灯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制宜戏剧”(11),这时的舞台照明巧妙的利用黎明、黄昏等自然天光表达戏剧情境中的光色气氛,可以说是自然天光舞台照明的时代。中世纪时期,舞台灯光开始运用松香、木炭粉等制造烟火效果,利用教堂彩色玻璃窗透射天光以营造非生活化的艺术光线,人为灯光设计的因素增多。文艺复兴时期,舞台灯光开始作为戏剧演出的一个元素独立存在,夜晚演出的舞台上普遍使用油灯、蜡烛、火把和“篝灯”(12)等火光源进行照明,从此舞台灯光进入火光源时代。17世纪前后,剧场普遍的安装蜡烛、油灯、枝形吊灯以及观众厅两侧和后墙柱子上的火把照亮剧场,采用舞台台口台唇区排置蜡烛、油灯等台口脚光照亮舞台,舞台灯光进入重点照明舞台和灯光造型的时代。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戏剧家利昂纳·迪·索米(Leone di Somi)记述了剧场灯光在观众后方设置光源可防止眩光的一些设置做法和照明的规律,被认为是论述舞台灯光最早的记载。此时英国的路德堡,利用半透明背景幕,在幕后悬挂灯具,做出月亮升起、火山爆发、山雨欲来以及四季区别,早、午、晚自然光度的不同的效果。文艺复兴后期,舞台灯光的重心从剧场转移到舞台上,开始注重灯光的造型功能和舞台光位,从台口脚光发展出了舞台顶光、舞台侧光等照明光位,发现了有色液体透射色光和云母材料反射彩光,发明了升降的金属圆筒蜡烛罩控制灯光明暗,促进了舞台光区、光色、光亮等灯光设计造型元素的丰富。
  19世纪初,英国威廉·麦道克发明的瓦斯灯(煤气灯)被用于剧场,舞台光源和灯光亮度发生了革命,这种新型火光源以其高光效、强亮度、燃烧持续时间长和无需修剪灯芯等优点,大大提升了舞台照明的亮度和造型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通过煤气总管道和分管道阀门来控制灯光变化的系统,奠定了现代舞台灯光的树状控制理念。19世纪下半叶,德鲁蒙德“灰光灯”的发明,创造出有别于低色温火光源暖光的冷白光线效果,被用来制造太阳光和月光的照明效果。此后,透镜聚光技术与戴维爵士的“碳弧灯”光源的结合创造出的早期聚光灯,可以说是舞台灯具发展的里程碑,这一创造推动了舞台灯具进入光学运用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光源白炽灯泡,舞台灯光进入电光源照明时代。灯光控制将树状控制原理用于电光源的变阻变压调光技术,促成此后一百多年来现代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代舞台灯光设计,主要是在设计理念上和灯光设备上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经过戈登·克雷、阿皮亚、贝拉斯库斯、沃博达等舞台灯光大师的探索,灯光设计的理念已经在照明、染色、亮暗等视觉造型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控制提示演区、组织戏剧时间空间、强化节奏划分段落、模拟自然环境气氛、抒发戏剧情绪情感、营造心理造型空间等多重戏剧功能。在戏剧功能性的基础上,现代舞台灯光还具有了“以光代景”的装饰性、动态变化的音乐性和“象外之形”的象征性等美学功能。灯光设备方面,舞台光源经过了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LED光源三次电光源的技术革命,应用到舞台灯具上,先后发展出舞台常规灯、电脑灯、LED灯和数字灯等几大门类灯具,特别是伴随LED技术发展,灯光投影设备和灯光显示屏技术以及电脑灯与投影仪结合的数字灯诞生以来,舞台灯光技术的发展几乎是一日千里,具备了无限的可能性。
  当代舞台灯光设计,已经需要拓展成为广义上的“大舞台灯光”概念。实际上,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舞台”演出的范畴,从来没有、也绝不会局限于戏剧和剧场。舞台灯光的本质是现场性的、作用于观众直接视觉欣赏的演出艺术照明。“大舞台灯光”设计的工作疆域,事实上早已经走出传统剧场和舞台,拓展到大型文体演艺活动、演播录播活动、演唱会活动、展览展示活动、实景山水演出秀灯光及露天建筑投影灯光秀等广阔领域。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现场性质的、与演出艺术相关的活动秀,其灯光照明都无法离开舞台灯光设计者的参与。现代演艺活动使得剧场和舞台的范畴大大拓展,舞台灯光设计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大舞台”时代。
  结束语
  在舞台灯光设备大发展和大舞台灯光设计疆域拓展的情况下,也产生了两种危险的艺术创作倾向:一种危险的倾向是舞台灯光创作被舞台灯光技术“绑架”,出现了“技术流”喧宾夺主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束缚、僵化和掩盖了艺术的内容和本质;另一种倾向是固守小舞台灯光设计疆域,关门主义与堡垒观念,一方面不愿意开门接收新的艺术灯光设计门类进入舞台灯光设计领域,另一方面坚守戏剧灯光设计的堡垒之内进行深化和固化的工作,不愿走出门外探寻风景。破解舞台灯光专业发展的这两个问题,途径在于回归到戏剧和演艺本体,回归到剧场和舞台母体,一面回眸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和文化的生活,一面张望国外同行、它行的灯光动向。
  现代灯光节的窘境与发展困境,在于光污染、能源浪费和文化内涵的不足。具体而言,体现为活动举办过程中的活动形式模仿抄袭、单调单一,活动内容文化内涵不深及民族特色不足等问题。此外,现代灯光节的举办时间设计,也缺乏注意不同城市的时间错位,传统民俗文化延续和季节气候因素的考量。
  前瞻未来,后顾历史,往往会有所启发。在舞台艺术照明需要突围、演艺灯光专业需要拓展,灯光秀与灯光节需要创新,艺术灯光、光效应艺术需要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促进现代灯光节产业化的命题具有了现实价值。具体来说,现代灯光节的举办,在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带动城市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夜景照明、带动演艺产业发展、带动照明产业发展以及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等方面都有直接意义。
  反而观之,戏剧舞台灯光设计涉足现代灯光节,既是舞台灯光从剧场小舞台走入社会大天地,也是舞台灯光设计专业对于大戏剧观、大演艺观的实践和探索,这不仅不会将舞台灯光引入歧途,只会让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的疆域和发展路途更宽更坦。总而言之,用舞台灯光丰富现代灯光节的价值与意义,既有拉动相关经济产业的经济价值,又有繁荣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有丰富大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价值。   注释:
  (1)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参见《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292页。
  (2)姚文放: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2期,总第91期,第132—133页。
  (3)参见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estival_of_Lights。
  (4)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2/12/c_111237700.htm。
  (5)纪念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针对希腊-叙利亚王国发动的反对在耶路撒冷的犹太教神殿中供奉希腊神像的起义。节日期间人们每天要燃放一种特制的大型枝状烛台,犹太人家和犹太教会堂都要摆上九杈灯台节日的第一天点燃一只,以后每天增加一只,直到第8天全部点亮。最高的一杈或者是中间的一枝称为“shamash”,意为“仆人”,专门用于点亮其它蜡烛。最初的意义是纪念犹太历史上著名的玛喀比起义持续8天,人们每天都要在烛台上点燃一支蜡烛以示纪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节日。
  (6)参见百度百科:水灯节,网址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95934.htm。
  (7)“素可泰王朝说”相传八百多年前的素可泰王朝时代,在泰历十二月十五日月圆时节庆祝“灯节”,全城大放烟花,全民游河嬉水。皇室中有位贵妃为表达对佛祖和河神的感谢之情,就用香蕉叶折成莲花形灯船,点上香烛,放在水里,十分好看,国王后下令全民以此水灯为范例,形成泰历十二月十五日的水灯节;二说源于“暹罗公主”,相传暹罗一位体弱的公主,受佛祖启示,以佛历的十二月十一日月圆之夜,把自己的指甲碎和头发,放在一个莲花形的灯座里,点上蜡烛,入放河中,祛病消灾。这一传说流散开来,发展成水灯节;三说“答谢水神MaeKongka”,制造荷花型水灯,并在灯内焚香点烛,供祭米饭、米酒和钱币,然后放到河面上供奉水神。
  (8)参见百度百科:灯节词条,网址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93534.htm。
  (9)参见百度百科:“皮里克”词条,网址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211522.htm。
  (10)小愚:《科视闪耀里昂灯光节》,中国投影网投影机资讯,网址链接:http://www.ty360.com/2011/3/2011_7_39434.htm。
  (11)金长烈:《舞台灯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页。
  (12)朱光武 徐明:《舞台灯光设计教程》,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第2—3页。篝灯:1611年科特洛雷夫法文词典的解释是“用拧紧的绳子浸过树脂,放在小铁丝笼中做成”。
  参考文献:
  [1]中国照明网:http://www.lightingchina.com 。
  [2]中国投影网:http://www.ty360.com。
  [3]中国建筑装饰照明网:http://www.lighting-cbda.comhttp://news.163.com/08/1204/17/4SB844CF0001125P.html。
  [4]闭幕式2011广州国际灯光节——音乐喷泉表演(全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xODU2MjE2.html。
  [5]首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今晚开幕 可欣赏灯光秀
  http://gd.nfdaily.cn/content/2011-09/26
  /content_30429444.htm。
  作者简介:贤骥清,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讲师、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艺术的多种模式和原则中,“忠实性”原则是较为重要而普遍的,而在如何理解、运用“忠实性”原则上,国内通行的规则与英美影视界颇有差异,前者重“形”,后者重“神”,本文以《神探夏洛克》与新版《红楼梦》作对比,探讨两者的得失。  【关键词】 名著;改编;忠实性原则;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学名著并非天然是影视艺术的脚本,但影视艺术的最佳脚本往往来
期刊
【摘要】 在西方,中国当代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的原因,有后现代主义共同的艺术手法基础,有意识形态的差异引发的好奇,还有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艺术投资、收藏的巨大吸引力,甚至包括西方思想界开始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思潮。为具体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影响,本文以《艺术新闻》与《艺术论坛》为个案,具体考察西方对中国当代接受态度与方式,分析西方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三种价值尺度:市场价格、审美价
期刊
【摘要】 作为加缪前期的两部代表作,《误会》和《卡利古拉》集中表达了加缪的荒诞之思。《误会》初步表达了加缪对“荒诞”这一人类存在状态的发现与思考;《卡利古拉》则在表现荒诞的同时,更多地传达了“反抗荒诞”的意涵。加缪认为,人生的本相是荒诞的;面对荒诞,西西弗式的反抗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 加缪;荒诞;死亡;反抗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加缪集中关
期刊
【摘要】 徐克版和于正版的东方不败都脱身原著,把情感的地位升华为氛围建构,但对于受众选择而言,角色的非线性塑造和美学感觉,是两个重要条件。两个东方不败的大热,并非反复叙事的作用,而是文化的“拼贴”与迎合激活了主体间性,影像语言在受众那里获得了更有力的意义表达。没有受众与传者间的主体间性,没有网络新媒体的助力,这两次改编,难以构成当下如此丰富的应答状态。从文化“拼贴”到文化迎合,从中可窥一个时代的浮
期刊
【摘要】 1980年国内公映的《庐山恋》曾经获得巨大反响。时隔三十年后,影片主演张瑜2010年自导自演了《庐山恋2010》。两部影片具有时代的风向标、活标本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影片在商战的外层框架上,以“有良心”的资本家战胜“无原则”的敌手,显示了资本阶层对于自身伦理道德的自诩;在爱情片的内在内容中,以文化嬉皮士的“本真”爱情战胜“时尚金领”的“虚伪浪漫”,再度确证资本阶层文化上的精英意识的
期刊
【摘要】 作为著名的好莱坞导演,贾森·雷特曼虽然很年轻,但却拥有众多观众青睐。他的主要影片《感谢你抽烟》、《朱诺》、《在云端》、《青少年》等,无不富有个性,内蕴深厚。轻松的风格与不轻松的主题、出人意料之外的选材与视角,极大的包容性,广泛运用的旁白以及特色长镜头使贾森·雷特曼的电影时时透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迷人的艺术气质。  【关键词】 轻喜剧;独特选材;包容性;旁白;长镜头  [中图分类号]J90 [
期刊
【摘要】 庞薰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并且有别于同时期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家,他是一位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艺术家。本文以庞薰各时期的绘画作品为线索,勾勒出艺术家个人在中西融合艺术风格上的萌生、成长、连续、发展的变化,以期对我们今日绘画的发展与创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庞薰;绘画;中西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庞薰琹(1
期刊
【摘要】 本文以香港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为个案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存在的两种空间属性:一种是后现代手法的戏拟性的空间,它标志着香港类型电影空间表达的形式化和规范化;另外一种是对此时此地的陌生性空间的绘量与把握,这种空间既意味着影响在元语言的层面上拒绝类型化,也意味着90年代类型电影对空间表达存在的一定开放性和试探性。对两种空间的探讨为我们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电影对事件的呈现与电影的
期刊
【摘要】 作为日本最重要的中生代独立导演之一,是枝裕和凭借虽然为数不多然而震撼人心的电影作品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探究以及主要故事片作品的考察分析,挖掘其潜藏在朴实简化的电影手法之下的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敬畏与膜拜,探究其影像艺术的密钥。  【关键词】 是枝裕和;自然主义;生命膜拜是枝裕和;自然主义;生命膜拜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的是枝裕
期刊
【摘要】 历时三年之久,涵括了国画、油画、雕塑三种不同形式创作完成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近百件作品,于2009年起先后在国内几大城市展出,获得一致好评。其中20多幅以写意形式创作完成的中国画作品,不仅画面气势恢宏,而且与以往普遍认为在表现现实主义历史画创作方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油画相比,同样具有艺术魅力。由此看出,当代写实人物画创作在经历了由借鉴融合到拓新进取的这一道路上,已达到新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