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列为会计之两大分支,地位理应同等重要,但在教学环节中,两者并非同等,管理会计往往处于次要。因教学原因导致管理会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员不能适应社会等等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些许拙见,以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本应相扣,相互融合,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学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所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普通存在共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编排不尽合理,多数缺乏前瞻性学术问题介绍。目前,各类教材其内容涵盖无非都是讲述成本性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基础理论,这些内容基本属于早期及近代管理会计部分,而对于战略管理会计部分介绍过少。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集团公司、跨国企业更注重战略管理,而现有教材内容的缺憾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2.教材忽略了实践应用。大多管理会计教材的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往往侧重于介绍理论,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的教材必然使得教师讲课枯燥,学生学习乏味、吃力,均难有愉悦之感。如今,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巨大挑战,很多管理者也认识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某控股公司就提出这样的理念: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3.管理会计课程所讲述方法的问题。管理会计是一门不是会计的会计,是一种方法论,它往往涉及到大量计算。就此,笔者以为,管理会计所讲述的各种计算方法中,有些仅供研究使用,属于纯理论性的探讨,而不适应于现实工作,如回归直线法;有些方法又过于极端,难以代表全部个体的平均水平,如高低点法;有些方法又过于追求理想,以为使用者所需数据均可轻易获得而忽略了现实存在的各种变数和不可预测性,如成本性态分析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相当)多品种法下进行的保本、保利分析等等。
4.多数教材缺乏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管理会计基本是靠数据说话的学问,但它又过于灵活,讲究以不同的逻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因而计算量大、计算复杂、甚至计算结果不严格要求精确是其一大特点。纵观现有教材,为解决计算问题而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的太少,其中令人尴尬的局面是,本应对经济数据敏感的会计人员在处理数据时却要靠手工或计算器帮助,不会应用更加简捷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应该说管理会计距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尚太远,与各类教材配套甚至通用的管理会计相关软件尚属匮乏。因此,多数学生及初学者都有这样的感觉:管理会计是一种变相的数学,是一种太绕的计算,难以对它“感冒”。
(二)教师的问题
1.乏有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校从事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是依靠理论来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其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中会计专业的固定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被招聘或引入的,其教学必然是从理论到理论,而具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多是客座、兼职、顾问、名誉教师之类,因此加强管理会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也是一大问题。高校教师现在有年轻化、无经验化、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但高学历并非代表其高素质。基于会计专业理论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完善,成为“双历型”教师理应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项硬性要求。目前,年轻教师甚至有些老教师只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而并不具备中高级专业职业素养,这样势必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2.缺乏具备管理会计师职称或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执业资格的教师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评价机制中没有专门针对性的管理会计师和注册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考评机制,但从企业高管到政府官员都已认识到了管理会计事业在我国发展应用中的重要性,也体味到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深度、广度等方面的差距,这也说明目前我国承担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在这方面更存在不足,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便需从教师这个层面开始解决问题。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问题
管理会计的一大特色便是计算量大、例题长甚至个别计算复杂,因此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根本难以满足实际状况。多媒体教学现在已被大多数高校所采用,但其在教学环节仍旧难以给教师、学生“身临其境”的会计管理的感觉。因此,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而又常常被忽略的“情景教学法”便成了一个重大问题,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真实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
(四)教学效果评价问题
各高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几乎都是采用期末考试、以纸质、AB试卷、闭卷或开卷方式进行,任课教师阅卷、评卷,最终以成绩说明教师教的状况、学生学的效果。笔者以为,该评价方式下存在弊端且缺乏创新,也缺乏管理会计课程与其它会计专业课程的协调,难以改变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以财务会计为主要知识技能的现状,管理会计教学也难以有本质的提高。
二、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以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社会单位等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革教材
教材对于教师而言仅为参考书,而对于学习者而言,则是一切,因此需克服现有大多数教材的不足。本人以为,凡教材的编写者须站在学生及初学者的角度,内容编排上必须考虑大学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内容的界定,合理调整现有管理会计教材涵盖的知识体系,可适当介绍本课程涉及的有争议的、有前沿性的内容;编者须充分考虑管理会计的应用性及会计的电算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现状,教材中所引用例题应当是现实中典型的成功或不成功的企事业单位实际案例;编者所依托单位也应当根据条件,自主开发或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代为开发管理会计相关配套软件,以期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信息共享的信息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采用多样性、灵活性公方式进行。首先,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便是加强校企合作办专业,高校可经常性邀请企业中有丰富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到学校讲学、作报告、答疑等,高校也须持开放态度,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甚至主动创造条件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走出校院,到企业一线学习、交流、锻炼,通过互动,各有所长,各有所赢。其次,加强校校合作办专业、促进人才交流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各高校间可加强资金、人才、技术交流,互派教师“取经”,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再者,与专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事务所、会计管理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经常选派相关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尤其是管理会计方面的培训、观摩、研讨等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会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然,高校也须注重教师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的行为,并力求尽最大可能地为相关人员提供无区别地帮助或优待,如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家属安置等,这样,即可稳定人才,又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前已述及,传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法存在较多弊端。因此,笔者设计了情景考核模式,譬如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统计》、《普通话》、《礼仪》等几门课程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均设计几个问题或专业操作项目,相关任课教师同时坐在“考试专用房间(或情景房间)”内,请应试学生先后入内一 一应试。各教师自学生敲门、入内、坐下、抽考题目、回答问题、板书、起立、离席等环节分别评判其普通话水平、书法、礼仪细节、专业课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然后合议给出综合分值。需要辅以试卷的,试卷应设计为亲情试卷,试卷分数纳入综合分值。这种创新模式将几门“风马牛不相及”的几门课程联系起来,可以考查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考查其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值得探讨。
当然,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望求与同仁学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王宏,《浅议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科技资讯,2010(05)。
[3]国秀芹,《管理会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5.1。
[4]赵沙沙,《关于管理会计课程及教学改革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本应相扣,相互融合,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学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所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普通存在共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编排不尽合理,多数缺乏前瞻性学术问题介绍。目前,各类教材其内容涵盖无非都是讲述成本性态分析、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基础理论,这些内容基本属于早期及近代管理会计部分,而对于战略管理会计部分介绍过少。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集团公司、跨国企业更注重战略管理,而现有教材内容的缺憾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2.教材忽略了实践应用。大多管理会计教材的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往往侧重于介绍理论,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的教材必然使得教师讲课枯燥,学生学习乏味、吃力,均难有愉悦之感。如今,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巨大挑战,很多管理者也认识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某控股公司就提出这样的理念: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3.管理会计课程所讲述方法的问题。管理会计是一门不是会计的会计,是一种方法论,它往往涉及到大量计算。就此,笔者以为,管理会计所讲述的各种计算方法中,有些仅供研究使用,属于纯理论性的探讨,而不适应于现实工作,如回归直线法;有些方法又过于极端,难以代表全部个体的平均水平,如高低点法;有些方法又过于追求理想,以为使用者所需数据均可轻易获得而忽略了现实存在的各种变数和不可预测性,如成本性态分析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相当)多品种法下进行的保本、保利分析等等。
4.多数教材缺乏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管理会计基本是靠数据说话的学问,但它又过于灵活,讲究以不同的逻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因而计算量大、计算复杂、甚至计算结果不严格要求精确是其一大特点。纵观现有教材,为解决计算问题而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的太少,其中令人尴尬的局面是,本应对经济数据敏感的会计人员在处理数据时却要靠手工或计算器帮助,不会应用更加简捷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应该说管理会计距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尚太远,与各类教材配套甚至通用的管理会计相关软件尚属匮乏。因此,多数学生及初学者都有这样的感觉:管理会计是一种变相的数学,是一种太绕的计算,难以对它“感冒”。
(二)教师的问题
1.乏有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校从事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是依靠理论来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其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中会计专业的固定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被招聘或引入的,其教学必然是从理论到理论,而具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多是客座、兼职、顾问、名誉教师之类,因此加强管理会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也是一大问题。高校教师现在有年轻化、无经验化、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但高学历并非代表其高素质。基于会计专业理论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完善,成为“双历型”教师理应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项硬性要求。目前,年轻教师甚至有些老教师只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而并不具备中高级专业职业素养,这样势必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2.缺乏具备管理会计师职称或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执业资格的教师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评价机制中没有专门针对性的管理会计师和注册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考评机制,但从企业高管到政府官员都已认识到了管理会计事业在我国发展应用中的重要性,也体味到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深度、广度等方面的差距,这也说明目前我国承担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在这方面更存在不足,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便需从教师这个层面开始解决问题。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问题
管理会计的一大特色便是计算量大、例题长甚至个别计算复杂,因此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根本难以满足实际状况。多媒体教学现在已被大多数高校所采用,但其在教学环节仍旧难以给教师、学生“身临其境”的会计管理的感觉。因此,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而又常常被忽略的“情景教学法”便成了一个重大问题,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真实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
(四)教学效果评价问题
各高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几乎都是采用期末考试、以纸质、AB试卷、闭卷或开卷方式进行,任课教师阅卷、评卷,最终以成绩说明教师教的状况、学生学的效果。笔者以为,该评价方式下存在弊端且缺乏创新,也缺乏管理会计课程与其它会计专业课程的协调,难以改变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以财务会计为主要知识技能的现状,管理会计教学也难以有本质的提高。
二、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以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社会单位等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革教材
教材对于教师而言仅为参考书,而对于学习者而言,则是一切,因此需克服现有大多数教材的不足。本人以为,凡教材的编写者须站在学生及初学者的角度,内容编排上必须考虑大学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内容的界定,合理调整现有管理会计教材涵盖的知识体系,可适当介绍本课程涉及的有争议的、有前沿性的内容;编者须充分考虑管理会计的应用性及会计的电算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现状,教材中所引用例题应当是现实中典型的成功或不成功的企事业单位实际案例;编者所依托单位也应当根据条件,自主开发或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代为开发管理会计相关配套软件,以期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信息共享的信息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采用多样性、灵活性公方式进行。首先,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便是加强校企合作办专业,高校可经常性邀请企业中有丰富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到学校讲学、作报告、答疑等,高校也须持开放态度,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甚至主动创造条件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走出校院,到企业一线学习、交流、锻炼,通过互动,各有所长,各有所赢。其次,加强校校合作办专业、促进人才交流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各高校间可加强资金、人才、技术交流,互派教师“取经”,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再者,与专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事务所、会计管理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经常选派相关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尤其是管理会计方面的培训、观摩、研讨等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会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然,高校也须注重教师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的行为,并力求尽最大可能地为相关人员提供无区别地帮助或优待,如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家属安置等,这样,即可稳定人才,又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模式
前已述及,传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法存在较多弊端。因此,笔者设计了情景考核模式,譬如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统计》、《普通话》、《礼仪》等几门课程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均设计几个问题或专业操作项目,相关任课教师同时坐在“考试专用房间(或情景房间)”内,请应试学生先后入内一 一应试。各教师自学生敲门、入内、坐下、抽考题目、回答问题、板书、起立、离席等环节分别评判其普通话水平、书法、礼仪细节、专业课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然后合议给出综合分值。需要辅以试卷的,试卷应设计为亲情试卷,试卷分数纳入综合分值。这种创新模式将几门“风马牛不相及”的几门课程联系起来,可以考查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考查其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值得探讨。
当然,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望求与同仁学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王宏,《浅议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科技资讯,2010(05)。
[3]国秀芹,《管理会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5.1。
[4]赵沙沙,《关于管理会计课程及教学改革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