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仍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发现和解决,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如怎样检验食盐是否加碘?尽可能多地找出制氧气的方法?可做喷泉实验的气体有哪些?CO2的溶解度不很大,CO2可否作喷泉实验?等。
开放性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突破学生思维的僵化和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改变演示实验的单一模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教师边讲边实验,让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二是将实验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做“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当实验现象明显时,要及时停止反应,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提出很多方法,最后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用一根铜丝代替铜片,其中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伸入试管底部与浓硝酸接触,另一端伸出试管的外部,如果要使反应停止,只要将铜丝拉出即可。
三、开设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
活动课要坚持学生主动探索、教师科学指导的原则。例如在学完原电池以后,教师可提出解剖干电池的活动课课题。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干电池的结构,讨论干电池随意丢弃的危害、综合利用的价值以及解剖方案的设计等。活动课完成以后,再组织学生反思每个方案的长处与短处,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从而形成更优化的方案。
(作者单位:425300湖南省道县第五中学)
一、恰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发现和解决,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如怎样检验食盐是否加碘?尽可能多地找出制氧气的方法?可做喷泉实验的气体有哪些?CO2的溶解度不很大,CO2可否作喷泉实验?等。
开放性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突破学生思维的僵化和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改变演示实验的单一模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教师边讲边实验,让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二是将实验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做“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当实验现象明显时,要及时停止反应,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提出很多方法,最后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用一根铜丝代替铜片,其中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伸入试管底部与浓硝酸接触,另一端伸出试管的外部,如果要使反应停止,只要将铜丝拉出即可。
三、开设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
活动课要坚持学生主动探索、教师科学指导的原则。例如在学完原电池以后,教师可提出解剖干电池的活动课课题。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干电池的结构,讨论干电池随意丢弃的危害、综合利用的价值以及解剖方案的设计等。活动课完成以后,再组织学生反思每个方案的长处与短处,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从而形成更优化的方案。
(作者单位:425300湖南省道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