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6年来,在借鉴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国际合作典范,呈现在世界面前。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一座人文与科技并蓄、产业与城市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市,在深度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园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了产城共荣发展态势。
亲商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消化吸收再创造
有人说,“园区的发展历程也是亲商服务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此话一点也不假,“亲商理念”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精髓。
早在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第一年,便确立了基础开发阶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产业方向,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加工制造型企业,在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初步建立了竞争优势。当时,“亲商服务”便是苏州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引进的重要软实力。
与国内其他开发区相比,园区起步并不算早。但苏州工业园区从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市场服务等方面,从新加坡系统“拷贝”了一整套成熟的“亲商”经验,并对这套经验不断地消化、吸收,吸引来了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各路大神级别的外企纷纷落户园区,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亲商经验,渐渐从纸上落实到地上,园区根据自身情况提炼出了新的发展思路。1995年,园区在国内率先针对落户企业开展窗口式集中服务;1999年,在江苏省内首创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审批事项的集中受理;2002年,开创了国内“授权审批”的先河,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以独立机构模式运行审批职能。2009年,园区挂牌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为针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核心服务机构。相关局办授权中心开展项目申报、人才服务、金融服务、高企申报等业务,方便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及时的服务。
2017年,根据发展需求,园区又调整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名称及机构设置,组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接受园区业务部门授权和委托,将服务对象扩展为规模以上工业、外资及现代服务业企业,服务企业数量达到数万家。
直至今日,“亲商经验”也一直在路上。
在合作共赢中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到了加速发展阶段,园区将原先集中精力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渐渐扩展到了创新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园区从战略层面确定并优化产业结构,渐渐布局和推动商业、商务、科研、金融、文化、物流、旅游等发展。在一系列战略规划指导下,园区又逐渐发展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以及生物医药等若干重点产业集群。
在不断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过程中,园区瞄准产业环境这个城市竞争的新焦点,通过集中力量、聚焦重点产业,打造良好产业生态,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园区人也培养起了合作共赢的基因,在产城融合,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不断进阶,亲商的理念,为产业的聚集和升级持续提供着进阶的动能。
经过了26年的发展,园区的发展模式早已从外向型经济向创新性经济转型,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一方面,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重点推动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以及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
26年的筚路蓝缕,园区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所培育出的基因中,提取出“共赢”的心态,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极大的战略耐心,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形成了“2+3+1”特色产业体系——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产城融合特色产业生态圈冉冉升起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及产品创造能力,重点构筑“中国生物医药看苏州”的鲜明品牌和全球性的产业地标。在合作共赢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构筑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体系。
如今的园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打造开放共赢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最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最优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最好的营商服务环境,打造最佳的产业发展环境,构建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产城融合,是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秘密武器”。以纳米产业为例,2010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便围绕纳米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大院大所、設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优化服务链,探索出“八个一”发展机制。
在推进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中,园区不断强化政、产、学、研、资、介的工作协同,构建良好的生态圈,这便是合作共赢的重要体现。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聚焦产业、分层分类的企业培育扶持体系,在组织保障上,建立由园区主要领导牵头,相关局办共同参加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自2011年起实施科技企业“扎根计划”,预留近万亩土地为规模化发展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扎根空间,引导区内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及重要项目集中、集约发展。实施企业上市苗圃工程,在土地资源、技术服务、融资信贷等方面对拟上市企业予以全方位支持。
全面系统中见诚意。以全方位的细节服务带动大提升,园区依托亲商服务工作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机制,实施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推行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形成决策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的快速反应机制,花大力气不断构建高效政府服务,让企业在产业环境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五星好评这有最舒心的营商环境
将亲商服务做到极致,以高质量的亲商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26年来,园区对标“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前茅”的新加坡老师,园区积极借鉴,深化社会治理,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升级政务服务,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最优的环境、最佳的服务。
今年5月15日,“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论坛”举行并发布第二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及排名。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长三角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园区第一,并获评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服务机构,这也是对此前园区不断付出的肯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围绕重点产业展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园区认真倾听企业心声,将园区 “亲商服务”送上门。
今年5月刚刚上线的“融驿站”是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服务外延,通过线下阵地的建设,将政务服务下沉到载体,实现企业就近服务。不仅如此,“融驿站”内还将配置园区“一网通办”二期品牌“融易办”自助终端,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
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米”,园区想方设法,将“亲商”做到极致。群众和企业办什么事烦、办什么事难,就将什么纳入改革范畴。所以,即便苏州城市规模可能比不上“北上广深”,但并不妨碍创业者喜爱苏州,愿意来苏州、留在苏州。
“园区的领导、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架子,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绞尽脑汁为我们谋福利,用自己的辛苦来换我们的幸福。这是一片来了就不想走的创新创业沃土。”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这里有舒心的营商环境。”五星好评的亲商理念在26年的时间长河中不断深化,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共生的良好生态。大大增加了苏州的城市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苏州的城市竞争力。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一座人文与科技并蓄、产业与城市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市,在深度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园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了产城共荣发展态势。
亲商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消化吸收再创造
有人说,“园区的发展历程也是亲商服务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此话一点也不假,“亲商理念”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精髓。
早在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第一年,便确立了基础开发阶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产业方向,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加工制造型企业,在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初步建立了竞争优势。当时,“亲商服务”便是苏州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引进的重要软实力。
与国内其他开发区相比,园区起步并不算早。但苏州工业园区从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市场服务等方面,从新加坡系统“拷贝”了一整套成熟的“亲商”经验,并对这套经验不断地消化、吸收,吸引来了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各路大神级别的外企纷纷落户园区,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亲商经验,渐渐从纸上落实到地上,园区根据自身情况提炼出了新的发展思路。1995年,园区在国内率先针对落户企业开展窗口式集中服务;1999年,在江苏省内首创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审批事项的集中受理;2002年,开创了国内“授权审批”的先河,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以独立机构模式运行审批职能。2009年,园区挂牌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为针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核心服务机构。相关局办授权中心开展项目申报、人才服务、金融服务、高企申报等业务,方便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及时的服务。
2017年,根据发展需求,园区又调整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名称及机构设置,组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接受园区业务部门授权和委托,将服务对象扩展为规模以上工业、外资及现代服务业企业,服务企业数量达到数万家。
直至今日,“亲商经验”也一直在路上。
在合作共赢中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到了加速发展阶段,园区将原先集中精力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渐渐扩展到了创新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园区从战略层面确定并优化产业结构,渐渐布局和推动商业、商务、科研、金融、文化、物流、旅游等发展。在一系列战略规划指导下,园区又逐渐发展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以及生物医药等若干重点产业集群。
在不断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过程中,园区瞄准产业环境这个城市竞争的新焦点,通过集中力量、聚焦重点产业,打造良好产业生态,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园区人也培养起了合作共赢的基因,在产城融合,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不断进阶,亲商的理念,为产业的聚集和升级持续提供着进阶的动能。
经过了26年的发展,园区的发展模式早已从外向型经济向创新性经济转型,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一方面,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重点推动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以及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
26年的筚路蓝缕,园区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所培育出的基因中,提取出“共赢”的心态,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极大的战略耐心,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形成了“2+3+1”特色产业体系——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产城融合特色产业生态圈冉冉升起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及产品创造能力,重点构筑“中国生物医药看苏州”的鲜明品牌和全球性的产业地标。在合作共赢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构筑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体系。
如今的园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打造开放共赢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最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最优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最好的营商服务环境,打造最佳的产业发展环境,构建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产城融合,是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秘密武器”。以纳米产业为例,2010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便围绕纳米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大院大所、設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优化服务链,探索出“八个一”发展机制。
在推进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中,园区不断强化政、产、学、研、资、介的工作协同,构建良好的生态圈,这便是合作共赢的重要体现。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聚焦产业、分层分类的企业培育扶持体系,在组织保障上,建立由园区主要领导牵头,相关局办共同参加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自2011年起实施科技企业“扎根计划”,预留近万亩土地为规模化发展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扎根空间,引导区内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及重要项目集中、集约发展。实施企业上市苗圃工程,在土地资源、技术服务、融资信贷等方面对拟上市企业予以全方位支持。
全面系统中见诚意。以全方位的细节服务带动大提升,园区依托亲商服务工作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机制,实施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推行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形成决策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的快速反应机制,花大力气不断构建高效政府服务,让企业在产业环境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五星好评这有最舒心的营商环境
将亲商服务做到极致,以高质量的亲商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26年来,园区对标“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前茅”的新加坡老师,园区积极借鉴,深化社会治理,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升级政务服务,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最优的环境、最佳的服务。
今年5月15日,“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论坛”举行并发布第二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及排名。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长三角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园区第一,并获评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服务机构,这也是对此前园区不断付出的肯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围绕重点产业展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园区认真倾听企业心声,将园区 “亲商服务”送上门。
今年5月刚刚上线的“融驿站”是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服务外延,通过线下阵地的建设,将政务服务下沉到载体,实现企业就近服务。不仅如此,“融驿站”内还将配置园区“一网通办”二期品牌“融易办”自助终端,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
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米”,园区想方设法,将“亲商”做到极致。群众和企业办什么事烦、办什么事难,就将什么纳入改革范畴。所以,即便苏州城市规模可能比不上“北上广深”,但并不妨碍创业者喜爱苏州,愿意来苏州、留在苏州。
“园区的领导、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架子,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绞尽脑汁为我们谋福利,用自己的辛苦来换我们的幸福。这是一片来了就不想走的创新创业沃土。”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这里有舒心的营商环境。”五星好评的亲商理念在26年的时间长河中不断深化,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共生的良好生态。大大增加了苏州的城市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苏州的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