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GHQ)占领日本,开启了日本现代化国家进程,这是日本从近代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GHQ对日本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改革,实现了日本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主要对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政治改革进行了初探,对政经关系进行了浅析,通过回顾历史、窥视改革细节,以期能对日本现代政治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战后;日本;政治改革
1945年8月15日,随着昭和天皇发表无条件投降声明,GHQ占领日本,标志着日本步入现代社会。GHQ的改革,重构了日本政治架构,这是现代日本政坛影响最大的事件。
一、政党政治的复活
政党政治有了法律保障。GHQ占领日本后,解散了大日本政治会等战时御用政治团体,开始了日本的民主改革。通过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的《日本宪法》,开启了日本的政治制度改革。新宪法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重组日本国家议会体制,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废除了贵族制度,采用三权分立制度,设立众议院与参议院,代表民众利益的国会议员经国民普选产生并对国会负责,为结社和言论自由等提供了法律保障。1950年5月,《公职选举法》的颁布,使战后日本的政治权力掌握于选举产生的议员手中,实现了日本选举政治的现代化。
各类政党纷纷成立。战后各种政治改革举措给日本施行政党政治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新宪法的颁布,此前被禁止的政党有了继续发展的环境,纷纷复活,新政党也迅速组建。战后各个政党的相继成立,使得日本初步形成了宪政民主政治基础上的现代政党制度。在战前和战时各种政治团体担任要职的政治家,为了在新生的议会政治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以期掌握主动权,纷纷再建、成立政党,日本政坛一时十分活跃。到1945年底,经过分化合并,日本社会党、自由党、日本进步党、日本协同党、日本共产党等主要政党相继重建和成立。
政坛不断分化并迅速稳定。1946年5月22日,保守的自由党和进步党联合组成第一次吉田内阁,实现了民主选举,诞生了政党内阁,标志着日本政治重返政党政治。但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坛十分活跃,前五任内阁执政时间均不超过一年,并且五任内阁首相分别来自于皇族、日本进步党、自由党、日本社会党、日本民主党等五个不同的政治势力。在战后民主改革进程中,各种政治势力相继登上政治舞台,而这些政治势力主要有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保守政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革新政党组成。随着美国主导的GHQ占领政策的变化,日本政坛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分化。政坛的天平开始倾斜,保守政党逐渐在政坛占据了优势地位,打破了各政党势均力敌的局面。1955年11月,为了应对来自日益强大的革新政党的挑战,克服频繁解散、重组内阁带来的困扰和掣肘,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合并,拥有299名众议院、118名参议院的自由民主党,成为国會第一大党,确立了日本政治的“五五体制”。
二、经济基础关系的延续
经济主体得以保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领域的改革对政治改革具有重要影响。战后初期,GHQ解散了战时形成的财阀等经济界巨头,但出于稳定日本社会、加快恢复经济建设的需求,考虑到了日本社会的现实情况,基本保留了日本原有的经济基础关系。对于战时形成的垄断财阀,着重打破它们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将其拆分为若干公司,去除为军国主义服务的性质,继续服务于战后日本经济建设。普通民众的社会职业基本上稳定的保留了下来,继续从事自身熟悉的工作。这使得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整体上得到了延续,促进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稳定。这种经济关系的延续,投射到政治领域,也就使得战后日本政治在经济文化层面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促进了战后日本政治的快速发展。
日式经营继续维持。我们熟悉的日本大企业,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川崎、铃木等,大多是明治维新前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经过战后初期改革和世界经济的提速飞跃,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并逐渐成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支柱。此外,在微观层面,日本的歌舞伎、手工艺者、杂货铺老板、小食店等个体经营的小单位,有许多都经过了自身家族几百年的传承。后代在父母年老或去世后,便会全面继承家族相关的技艺和产业,大多是原样继承并传承发展至今。这是日式经营的显著特点,代表了日本民众的鲜明性格。
三、政治改革的影响
构建了日本现代政治的主体架构。战后,为消除日本对世界的威胁并使日本在政治理念上从属于西方,GHQ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改革,改造进程较为完备并符合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主流做法。在政治领域,主要通过修改宪法、惩治战犯、驱除战时政治家、促进政党政治的复活等改革举措,清除了帝国主义毒素,构建了现代日本政治架构的雏形,特别是选举制度的不断调整,强有力的引导着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方向,对日本现代政治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也深远地影响着日本社会。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稳定。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业待兴,急需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GHQ在尊重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社会现实和改革需要,对日本进行了全面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使日本治国理念向“贸易立国”转变,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为日本社会的快速稳定提供了良好环境。通过战后初期政治改革,时至今日,在日本选举中,候选人多采取“候选人本位”的选举战略。同时,为确保经济快速发展,日本战后在企业中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这些为日本政治的稳步发展和经济基础的稳定提供了良好制度和社会环境保证。
奠定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政治基础。“五五体制”的确立,自民党长期超稳定执政,掌握着日本政坛的走向,营造了日本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这使得日本有精力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专注于经济建设,紧跟技术革命浪潮,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和服务等产业,使得日本摆脱了资源贫瘠、灾害频发等自然环境困扰,克服了战后初期通货膨胀严重、能源和粮食奇缺等现实困难,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区域转移,世界贸易激增、油价低迷等有利环境,掀起工业化建设高潮,迅速从战争废墟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作者简介
汪波,1988年2月出生,男,汉族,安徽无为人,本科、硕士,现在32036部队工作,主要研究日本政治、国情。
(作者单位:32036部队 401121)
关键词:战后;日本;政治改革
1945年8月15日,随着昭和天皇发表无条件投降声明,GHQ占领日本,标志着日本步入现代社会。GHQ的改革,重构了日本政治架构,这是现代日本政坛影响最大的事件。
一、政党政治的复活
政党政治有了法律保障。GHQ占领日本后,解散了大日本政治会等战时御用政治团体,开始了日本的民主改革。通过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的《日本宪法》,开启了日本的政治制度改革。新宪法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重组日本国家议会体制,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废除了贵族制度,采用三权分立制度,设立众议院与参议院,代表民众利益的国会议员经国民普选产生并对国会负责,为结社和言论自由等提供了法律保障。1950年5月,《公职选举法》的颁布,使战后日本的政治权力掌握于选举产生的议员手中,实现了日本选举政治的现代化。
各类政党纷纷成立。战后各种政治改革举措给日本施行政党政治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新宪法的颁布,此前被禁止的政党有了继续发展的环境,纷纷复活,新政党也迅速组建。战后各个政党的相继成立,使得日本初步形成了宪政民主政治基础上的现代政党制度。在战前和战时各种政治团体担任要职的政治家,为了在新生的议会政治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以期掌握主动权,纷纷再建、成立政党,日本政坛一时十分活跃。到1945年底,经过分化合并,日本社会党、自由党、日本进步党、日本协同党、日本共产党等主要政党相继重建和成立。
政坛不断分化并迅速稳定。1946年5月22日,保守的自由党和进步党联合组成第一次吉田内阁,实现了民主选举,诞生了政党内阁,标志着日本政治重返政党政治。但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坛十分活跃,前五任内阁执政时间均不超过一年,并且五任内阁首相分别来自于皇族、日本进步党、自由党、日本社会党、日本民主党等五个不同的政治势力。在战后民主改革进程中,各种政治势力相继登上政治舞台,而这些政治势力主要有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保守政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革新政党组成。随着美国主导的GHQ占领政策的变化,日本政坛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分化。政坛的天平开始倾斜,保守政党逐渐在政坛占据了优势地位,打破了各政党势均力敌的局面。1955年11月,为了应对来自日益强大的革新政党的挑战,克服频繁解散、重组内阁带来的困扰和掣肘,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合并,拥有299名众议院、118名参议院的自由民主党,成为国會第一大党,确立了日本政治的“五五体制”。
二、经济基础关系的延续
经济主体得以保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领域的改革对政治改革具有重要影响。战后初期,GHQ解散了战时形成的财阀等经济界巨头,但出于稳定日本社会、加快恢复经济建设的需求,考虑到了日本社会的现实情况,基本保留了日本原有的经济基础关系。对于战时形成的垄断财阀,着重打破它们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将其拆分为若干公司,去除为军国主义服务的性质,继续服务于战后日本经济建设。普通民众的社会职业基本上稳定的保留了下来,继续从事自身熟悉的工作。这使得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整体上得到了延续,促进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稳定。这种经济关系的延续,投射到政治领域,也就使得战后日本政治在经济文化层面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促进了战后日本政治的快速发展。
日式经营继续维持。我们熟悉的日本大企业,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川崎、铃木等,大多是明治维新前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商业、重工业和财阀,经过战后初期改革和世界经济的提速飞跃,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并逐渐成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支柱。此外,在微观层面,日本的歌舞伎、手工艺者、杂货铺老板、小食店等个体经营的小单位,有许多都经过了自身家族几百年的传承。后代在父母年老或去世后,便会全面继承家族相关的技艺和产业,大多是原样继承并传承发展至今。这是日式经营的显著特点,代表了日本民众的鲜明性格。
三、政治改革的影响
构建了日本现代政治的主体架构。战后,为消除日本对世界的威胁并使日本在政治理念上从属于西方,GHQ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改革,改造进程较为完备并符合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主流做法。在政治领域,主要通过修改宪法、惩治战犯、驱除战时政治家、促进政党政治的复活等改革举措,清除了帝国主义毒素,构建了现代日本政治架构的雏形,特别是选举制度的不断调整,强有力的引导着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方向,对日本现代政治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也深远地影响着日本社会。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稳定。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业待兴,急需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GHQ在尊重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社会现实和改革需要,对日本进行了全面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使日本治国理念向“贸易立国”转变,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为日本社会的快速稳定提供了良好环境。通过战后初期政治改革,时至今日,在日本选举中,候选人多采取“候选人本位”的选举战略。同时,为确保经济快速发展,日本战后在企业中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这些为日本政治的稳步发展和经济基础的稳定提供了良好制度和社会环境保证。
奠定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政治基础。“五五体制”的确立,自民党长期超稳定执政,掌握着日本政坛的走向,营造了日本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这使得日本有精力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专注于经济建设,紧跟技术革命浪潮,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和服务等产业,使得日本摆脱了资源贫瘠、灾害频发等自然环境困扰,克服了战后初期通货膨胀严重、能源和粮食奇缺等现实困难,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区域转移,世界贸易激增、油价低迷等有利环境,掀起工业化建设高潮,迅速从战争废墟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作者简介
汪波,1988年2月出生,男,汉族,安徽无为人,本科、硕士,现在32036部队工作,主要研究日本政治、国情。
(作者单位:32036部队 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