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到”读书法在中职语文阅读中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中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学生学习和求知的重要性,但是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却殊非易事。国家教育部对于中高考改革都加大了对语文阅读的重视,有“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的论断。
  南宋思想大师朱熹在《训学斋归》中曾经论述过读书方法,提出了“三到”读书法,即“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是朱熹在长期的读书治学教育中总结出来的读书良法,无疑是古人经过实践检验的一种有用读书方法,若能古为今用,对当下语文阅读具有极强且有效的实际意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和信息的爆炸、阅读手段的更新,学习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突出阅读在中学生学习和考试中的比重,所以有效研究和借鉴朱熹读书法,并结合今天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一条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
  笔者在朱熹的读书法基础上,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大量实践,重新阐释并进一步探索发展“四到”读书法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期为语文阅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眼到——观其大略
  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首先是视觉活动,是通过眼睛传入大脑来完成的,这是阅读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读书时,要让学生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书本,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阅读中,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重要句子、段落大意、推论赏析等多个关注点,这也是培养学生专注力、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第一个认知阶段。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三心二意,如纪昌学射,“心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分散,游移于课文之外,是无法进入阅读的世界的,也是无法掌握文本的内涵和获取所需要的知识的,这也是学习成绩优劣分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注意力集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会在这一阶段很快掌握课文重要信息,而注意力分散、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则被排斥在课堂之外,丧失了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提升机会。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其他人采用精读细读的方法,读书的广度受到局限,而诸葛亮却采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视野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视野更开阔,了解问题更全面。所以,学生要通过课内阅读的眼力阅读训练,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就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精读和泛读的区分,对于重要课文要采用精读精思、反复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而对于课外读物如杂志、散文、小说乃至浏览网上重要信息,筛选有用信息,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毛泽东精读《资治通鉴》17遍,边读边思考,里面的历史典故、前世兴衰、古今得失都了然于心,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种精读方法。著名企业家俞敏洪大学4年读了800多本书,这些书中的智慧和经验为他以后的成功提供了基础。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节奏加快的时代,网上的电子图书、新闻资讯铺天盖地,较高的阅读能力能够让我们通过纸质和电子媒体获得更多的知识,打开我们的阅读视野,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丰富和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引导学生在闲暇时间、碎片时间、晚自修和周末时间,通过眼到读书法最大限度寻找课外阅读材料,观其大略,专心阅读,提升眼力,积累和储备知识。
  二、口到——字正腔圆
  俗语道“拳不离口,曲不离口”“三天不念口生”。口到在古代是吟诵法,今天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朗读法。朱熹要求学生,每个字都要读得响亮,不能读错、漏读、多读、误读、错行等,要忠实于文本的本来面貌,一点不差。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阅读的基本目标要求。只要读得多了,读得熟了,自然而然可以掌握其中的文义和内涵了。
  我们看到古人读书采用吟诵的方法才能读出平仄韵律,读书人摇头晃脑,字正腔圆,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表现出读书人的自信和风度,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这种读书法在今天已经失传。今天这种读书法演化成朗读法,学生正襟危坐,通过读书的发声运动,带动口腔、气管、腹腔、心肺等综合活动,读出诗文的美感,也使学生心平气和,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中来。具体来说,正确的朗读法不仅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还要求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文义和作者的情感思想,特别是在朗读中要注意重音、停顿、语体色彩、语调升降、語速快慢等很多技巧,这需要长期的朗读、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
  学校开设的普通话朗读课,对于学生掌握这些语言朗读技巧至关重要,郎读是进入阅读的一把钥匙,对于散文、诗歌的教学至关重要。所以,笔者在讲授诗文单元时,让学生反复听名家名作朗读,不断地模仿训练,注意诗文中重要信息,包括环境、人物、事件、主旨、情感、志向等,从而把握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让他们鲜活跳动起来,这种朗读法在《将进酒》《念奴娇》《琵琶行》《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诸多经典诗歌散文教学时应用广泛,效果较好。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训练朗读,我们主编了一本《中职生经典晨读》,精选了100首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每天早读课大声朗读,反复训练,深刻领会,体会到文字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更好地传承中华诗词文化,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三、心到——笃志虚心
  俗语道“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心到就是说读书的专注力,即笃志虚心去读。庄子在寓言故事中提到梓庆削木的故事,说的是古代的一位工匠做鐻常常达到静养心思、抛弃杂念,达到心神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他做出的鐻天下无双,疑为鬼神所为。朱熹也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朗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出了古人读书专心致志的正确态度,其实他说的“会意”就是我们说的“心到”“心无旁骛”。   在读书中,心到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聚精会神地阅读,书不能读到心里,即使读百遍千遍也是毫无头绪,清代诗人袁枚也说“读书好时心先觉”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在学生读书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读到心里,可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释惑解疑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熟读而精思,更好地提升阅读效果。
  四、手到——能力物化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通过动笔,可以将读到、学到和悟到的书本知识进行思考提炼加工,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抄写经典课文,甚至进行圈点、画段、批注,进而写读后感、读书心得等,最后是文学创作。特别是圈点读书法是古代读书人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边阅读边圈点一些重要精彩的段落信息,在空白处写疑惑、注解和批语,甚至写出作者体悟,写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都是非常高效的读书方法。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儿子要看、读、写、作四者皆备,不可缺一,强调动手读书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把在阅读中獲取的信息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不断磨练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对于经典的课文、诗词要让学生至少要抄写一遍,动手动脑,加深印象,体会涵泳,抄书是一种诚意正心、领悟大义的极好方法。读写结合若能长期坚持,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质变,这也是杜甫所强调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到”读书法,各有侧重,但又互相勾连,不可分割,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取舍,为我所用。通过“四到”读书法的介绍,我们的学生基本可以找到针对不同阅读材料的读书方法,从而循序渐进,逐步进入阅读的世界,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这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育的意义所在。
  [课题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湾区背景下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DZZJG2020356)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欧肖萍。]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意思维是其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就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由学生完成的作品大多构思简单,存在单方面模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尚未形成创意思维,无法将其应用到设计中,为设计带来新颖的创意和深刻的内涵。基于此,当下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
中职学校作为初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以为社会提供很多有潜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然而就目前来看,社会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如果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技能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可能会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当今社会各类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其他的一些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同经济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等相结合的趋势,为了让学生毕业之后在现代
STEM理念是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校提升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本文在介绍STEM教育的发展、概念和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学校开展基于STEM理念素质教育的意义,并以“高效通行智能交通灯”项目为例,探究中职学校在STEM理念下开展素质教育的路径模式,为中职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应用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关于STEM教育理念  (一)STEM教育发展  虽然我国STEM教育起步较晚,但自教育
一、引言  面向“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我国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面面临的一个最大的课题就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体制改革,将我国从“教育大国”转型升级为“教育强国”。高职教育在“十四五”时期将面临空前的转型与改革机遇,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通过)所提到的那样,我们的高职教育在“十四五”时期要“加强创
一、前言  “双师型”职教师资被提出的时间并不算长久,学界对于“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认识不一,尚未达成较一致的理解,同时,对“双师型”职教师资梳理的研究较为匮乏,不利于学界对“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深入探索。由此,立足于“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提出背景,对我国“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理论与创新实践进行梳理十分必要。此外,梳理“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探索路径也是服务于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有之
一、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的教育类型,重视培养技能人才,追求更高的就业率。但随着中职学生升学占比的不断扩大,电子商务技术技能竞赛成绩作为学生升学最直接的敲门砖,竞赛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为学生赢得追求更高大专学府的条件。因此,在辅导竞赛过程中可以以此作为推动培训顺利进行的核心力量,促使学生赛出真实水平,取得优异成绩。本文结合笔者6年竞赛辅导经验,从竞赛方案撰写、规程解读、选手
一、背景  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起始于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2018年调整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这个引擎的带动下,各级各类的教学能力比赛不断涌现。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一项重要赛事,而教学设计是比赛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注意到,在参赛作品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教师把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职教改革的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由于两个阶段教育存在的一些差异,衔接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招生、教育、教学等。  以英语为例,由于中职、高职的英语教材、教学模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断层情况。据教育部于2020年上半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中职阶段英语教学重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明确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指导中要教会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注重创意”“条理清楚”“感情真实”“语言凝练”,要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表达,个性化地写作”;在“语
我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在《再创作与翻译风格》一文中提出:“再创的译法就是原作者用译语的创作或者说,译者设身处地,假如自己是原作者会怎么用译语来写,自己就怎么译,这就是再创作。”这就要求译者需要换位到作者所处的环境、情境、语境和心境中去深刻地体会诗词的内涵与表达的情感,再结合译语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丰富的语言中选择最贴切的表达进行再写。“再写”需要重分发挥译语的优势。许渊冲于1981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