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 战场老兵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永图似乎永远在路上奔跑着。
  年过七十,他抛离了那些沉甸甸的官样头衔,
  却依然过着如陀螺般忙碌打转的生活。
  白岩松说,他就是一个优雅执著的老兵,永远不会从战场上退出。
  龙永图 前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贵州卫视《论道》节目嘉宾主持。
  1994年3月,中央电视台首次派人到中国复关入世谈判最前线日内瓦采访。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参加了这次历史性的采访。那是白岩松人生中第一次公差出国。而在那次谈判中,时任中国入世谈判代表的龙永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员。
  这次采访,让龙永图的工作通过电视屏幕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也是这次采访,促成了龙永图和白岩松的多年情谊。至今,两人认识整整20年,算是不折不扣的忘年之交。虽然年纪相差整整两轮,不算是一代人,但经历过很多相同的事,也都吃过很多苦,很多一样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常常产生共鸣。
  离开前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的位置之后,龙永图并未停下脚步。他成为博鳌论坛的秘书长,又做了许多与 20 国集团相关的工作。2007年,龙永图故乡贵州的电视台办了一个对话栏目《论道》,邀来龙永图做嘉宾主持。节目中,龙永图请来了各路高人,和自己一起“论发展之道,论和谐之道”。
  各路高人里,当然少不了龙永图口中的“岩松”。借着龙永图和白岩松的多年交情,节目制作人屡次把白岩松请到节目中和龙永图对话,白岩松也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在节目中和老友侃侃而谈,“评家议国观天下,说理论道察人心”。
  聊信仰、聊创业、聊蜗居、聊经济、聊足球……《论道》这个节目做了整整七年,而两人在节目中的对话,也成为了精彩的亮点,2014年更被收录成册,出版为《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一书。
  Mr.long
  见到龙永图,是在北京国贸一期的一间办公室里。连日来的活动奔波,这位71岁的老人却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丝毫不见疲态。尽管声音略微沙哑,但清晰的思路、细节丰富的讲述使得交流依然高效、顺畅。
  他也保持着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一丝不苟的习惯,在拍照前用最快速度换上了西装,并整理好自己。龙永图说,因为从小家里很穷,所以对自己要求很高,也很容易满足。“我平时大大咧咧,也不是注重生活细节的人,所以对吃穿也不讲究。只要有一点吃的就很高兴,什么都吃。衣服呢,现在有十几二十套的西装,但是穿来穿去还是那两三套,很多的西装都没有上过身。以前穷,没有西装没怕了,但是现在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还能穿多少年西装呢。”
  尽管年过古稀,龙永图还是习惯于忙碌,有选择性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太多休息时间。采访前的一周里,他参加了各种会议,有和国际友人的见面交流,也有门户网站的经济论坛,还到大学去做了一堂演讲。“只要你愿意做,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我希望我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精力,直到老去。”
  龙永图的英文姓氏是Mr.long。“所以外国人说,可能你做的事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命定般的“漫长”,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无论是他的出身和生活,还是后来的入世谈判。
  “我和岩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似之处,我们都是从非常遥远的小地方来的。岩松是从呼伦贝尔一个小镇过来的,我是从贵州的山里面走出来的。我们一定都受过很多委屈,受过很多‘歧视’,这可能激发了我们以双倍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龙永图说,自己从非常遥远的小地方来到北京,最后取得一定的成功,这里头是有一种自豪感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1965年,龙永图被分配到北京,他的同事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外语学院、北京外语学院。得知龙永图是从贵州来的,同事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们那边挺不错的,风景挺漂亮”。回忆至此,龙永图笑说,“我想他一定是把贵州和桂林搞混了。”
  这个从贵州山沟里走出的青年,一步步走到今天,得益于两次偶然。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于翻译已经下班,龙永图被临时拉去给对外经委主任约见的外宾做翻译。“如果要排队,是绝对排不到我的。”虽然是第一次给部长做翻译,但龙永图的出色表现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偶然发生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署长访问中国期间。由于署长是美国得克萨斯人,口音非常重,一般英文翻译很难听懂。刚从美国纽约归来的龙永图又临危受命,担任了署长的翻译。两个月后,龙永图被调到经贸部最重要的国际司当司长,任贸易谈判代表。也是因为这次翻译,几年后龙永图有了出任中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的机会。
  所以至今,小地方出身的底层人群,“也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这些人”,要怎么走向成功,一直是龙永图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自己的经历告诉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努力坚持。”
  妥协
  在白岩松看来,谈判是妥协的艺术。龙永图还专门写过文章,论述幸福与妥协之间的关系,在他的生活中,“妥协”是个很重要的词。
  “不善于妥协的人就不成熟—他的包容性不够。妥协需要一定的度量,需要一定的判断。有的时候不能做无原则的妥协,一些基本的底线还是要守住的。如果你的人生境界比较高,你的底线会很清楚,而且你这个底线会比较不容易触及,你回旋的余地很大,妥协的空间很大,这样你就会和更多的人做朋友,也不会引起家庭的矛盾。”龙永图觉得,一个善于妥协的人,是包容的人,有气量的人,也是一个成熟的人。“而且他的格局很大,可以看到很大的共同的利益。有一些人妥协的余地很少,回旋的余地很少,说明这个人底气不够,就很难妥协。”
  虽然包容和妥协是龙永图的人生哲学,但对自己,他却是无限的严苛。龙永图的节约,连自家保姆都看不惯。手纸擦完嘴以后,还用来擦桌子;一旦走出房间,就一定要把灯关了,他的秘书也随之养成了习惯“这些东西也许是从小形成的,要改起来也很难。我女儿也说我何苦这么省,有时候我也觉得应该改一改,但是好像想大方都大方不起来。”龙永图说。   “摆架子是一个人不自信的表现”,所以龙永图总是将周围的司机、秘书、保姆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那么多年来,龙永图家里的保姆已经换了十多个,但每个保姆走的时候,都特别依依不舍。“我并没有刻意地对她们多好,但她们从心里感觉我把她们当亲人一样对待。一个人能够做到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特别好,而且不是刻意的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我在书里面也提到,我考察干部,特别看他对待那些比他地位低、有求于他的人是什么态度。”
  中国龙
  白岩松在新书里回忆起龙永图多年前在日内瓦大会上的发言,“原本空荡荡的会场,会立刻挤满了人,因为外国朋友常常对同伴说:中国龙,去听听!”
  “中国龙”的这种魅力似乎是天生的。刚到联合国的时候,龙永图给中国驻联合国的大使担任翻译,心态就很平和—即使见到基辛格,他也并未有紧张的情绪。“他们觉得我是能够经得住大场面的人。所以我后来到英国、美国,比如说英国的皇家学会,到美国的哈佛大学演讲,我一点都不紧张,而且就那些课题、话题,我的了解比他们更多。”
  这种淡定延续到了龙永图与媒体的交流上。“很多记者提各种各样问题,但他们绝对问不倒我。谈世贸组织、谈国际贸易体制,他们提的都是小儿科的问题,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龙永图将气场强大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比较有信心,不太会被一些大的场面把自己给压住”。
  虽然在工作上挥斥方遒,但龙永图私下的生活非常平淡。在公事上,他接触了太多的人;私底下,自己却没有太多朋友。“我在当部长的时候,下面的司长、处长到办公室来,我从来不和他们讲工作以外的事。从来不跟他们谈天气,也不谈其他。这也是我的缺点,我是特别讲效率的人,那个时候也很忙。”
  “结交的朋友大都是因为工作待在一起的。也许这样简单一些。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现在我觉得还没有很孤单,也许到八十岁的时候,我会感到孤单。”
  而难得与他保持了二十年交情的老友白岩松,在描述龙永图的时候是这么说的:“龙永图先生如同一个老兵,永远不会退出战场,只会优雅而执著地老去。”
  [对话龙永图]
  我这一辈子特别忙
  记者:如何做到面对别人时不卑不亢?
  龙永图:人与人之间的智商都差不多,并不会因为他是北京来的、上海来的,他的智商就比小地方来的我更高,所以我有相当的自信。我人生中抓住过两次偶然的机会,证明了自己。我觉得我有跟他们平起平坐的能力,只要给我这个机会。从那以后,一般来讲,任何大场面,我都不太紧张。
  记者:你很少有私人吃饭的机会,都是商务场合的聚会吗?
  龙永图:都是正式的宴请。这些年来,我交代过秘书,基本上不接受任何人的宴请,我觉得是浪费时间。过去没有办法,外国人的宴请,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交际活动,必须出席。现在不同了,可以推,所以能推就都推掉。
  记者:除了工作场合,你很少私交的朋友?
  龙永图:我这一辈子特别忙,所以也没有时间讲感情上的话,空话、套话。有时候我也很好奇,看到一帮人聚会聊天聊得很高兴,我都不知道他们能聊什么。特别是老外,一杯啤酒可以喝那么久,讲那么多的话。我不会喝酒,不会抽烟,也不会打麻将、打扑克,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爱好。没有这些可以用于交际的工具,也许是我没什么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我也挺后悔的。他们喝酒喝得醉醺醺的,一定非常高兴,那种感觉我一次都没有过。
  记者:甚至没有一次那样的经历吗?
  龙永图:没有。我弟弟喜欢喝酒,每次喝完酒,他都高兴得要命。我觉得他肯定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我丢掉的东西。我想这都是很矛盾的东西。朋友多了自己会很累,但没有朋友你又很孤单;不喝酒感到没有意思,喝了酒又伤身体。所以人生是很复杂的。
其他文献
路易十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支持源于其长期以来对于法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守护,正如路易十三问世的140多年历史中对于传统酿酒工艺守护的贯彻始终,最终成就“干邑之王”的盛赞。  2014年年尾,路易十三正式宣布作为首席荣誉赞助商,倾力支持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发起的《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通过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该计划首年,三位国内外知
期刊
梁漱溟的身上被人们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标签:  国学大师、 哲学家、教育家、 新儒家开山鼻祖、中国最有骨气的人、最后的儒家等等……  梁钦宁却一直在试图发现这些标签背后的一个被掩盖、被埋没了真实的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的—梁漱溟先生生平图片展”在重庆上清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开展,这是梁钦宁第四次到重庆,“第一次来是2011年,我陪同崔健来到重庆,在人民大礼堂嗨了一场摇滚乐。演出期间,我去了一趟
期刊
“他突然间获得了一种全世界范围的荣誉。但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都是那个两鬓斑白的失明诗人,被一位很像安提戈涅的年轻貌美的女子搀扶着,在一片安静中从人群间走过。”  《时光的味道》  作者:[法]让·端木松  译者:于珺 张琴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让·端木松(Jean d'Ormesson)  1925年出生于巴黎,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2010年获颁罗马尼
期刊
对那多而言,家意味着一个安定、放松的空间,是隔绝于外界的、自己的小世界。  那多  原名赵延,《萌芽》主编赵长天之子。著名悬疑小说作家,代表作有《那多三国事件簿》《百年诅咒》《甲骨碎》《一路去死》等。  上海,从一处不起眼的居民小区往深处走去,是作家那多的家。来探访时正是雨天,阴冷天气中,这处由厂房改造的庭院显得格外清幽。  五年前,那多买下了这所房子。买下房子后,那多发挥了写作时常有的想象力,将
期刊
王石、郑渊洁、王小鲁、陈可辛梦想三十年  1984,已被证明是个神奇的密码,日后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均诞生在这一年,日后很多声名卓著的人物都在这一年留下辉煌第一笔。三十年风云,弹指一挥间,对企业而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产业大变革前夜,移动互联网正席卷一切;对国家而言,正站在深化改革的路口。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噩梦。2008年汶川地震,我捐了200万,但一下子陷入一个负面的舆论漩涡,这是我和万科公关
期刊
来自法兰西的猕猴桃品牌Oscar在上海法式西餐厅雅克红房子,举办了一场品鉴会。知名综艺节目《顶级厨师》人气选手钱芸娜,受邀成为此次活动嘉宾主厨,与大家一起分享创意Oscar猕猴桃菜谱。Oscar猕猴桃的总经理Jean Baptiste Pinel和商务经理John Piper先生代表品牌商出席了活动。
期刊
岭南创业投资俱乐部的开放之魅  选择创投,就是选择了风险,也是选择了一个圈子,更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年度创投界最具影响力赛事的举办方,岭南创业投资俱乐部要将自己打造成华南地区的“黑马营”,让创业者与投资人在这个平台上共舞!  10月25日,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2014中国岭创大赛迎来了四方宾朋。结合创业、创新和创造这三大关键词,岭南创业投资俱乐部携手21世纪商业评论、道和集团主办了2014中
期刊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  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  随着国内茶文化的兴起,日本茶道具中的铁壶、银壶、金壶慢慢流入中国,数量很大,且比一般茶文化爱好者想象的还要多。尤其在北京、上海有很多的专业藏家收藏日本金银壶,同时当地古玩市场也开有很多专门的日
期刊
廉价石油时代可能再次到来,对产油国以外的国家形成利好。有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形成,廉价能源取代廉价劳动力成为新的全球竞争重点,它将重塑投资格局,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油价持续五个月下跌,自2014年6月以来已下挫40%。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新表态不予减产,这意味着油价很可能将持续下跌。  不同经济体的不同影响  影响企业运营乃至经济发展的成本因素,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人力成本,资源成本,资金成本
期刊
随着雾霾天气的备受关注,“PM2.5”这一曾经陌生又抽象的名词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人们对于新鲜空气的渴望如此地强烈!在环境整治的同时,例如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正推动着“雾霾经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商品。车载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  由于户外空气污染严重,在城市中车主们很多时候都是关紧车窗,所以汽车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空间,车内空气流通不畅,加上汽车装置本身散发的有毒物质,汽车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