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87版电视连续剧林黛玉的饰演者、后皈依佛门法号妙真的陈晓旭病逝,年仅41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电影加画报时代,男青年的梦中情人往往是电影中的当红主角——同时,她们也是《大众电影》等杂志的封面人物。“文革”结束后,银幕上出现的娇媚活泼的女影星,成为一代男青年的女神,如刘晓庆、陈冲、张瑜、龚雪等等。
但晓庆阿姨这代影星当红时,我还懵懵懂懂,只觉得这些女人好看,而无情窦初开少年被异性美冲撞后的心旌摇曳。《红楼梦》在央视播出时,我刚读高二,对异性有了朦胧的向往。初三时就将《红楼梦》仔细读过的我,也曾无数次想象过林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究竟是何等模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不安全感,究竟造成林妹妹怎样的举止?
陈晓旭出场,一下抓住了我的心!那份带着尖刻的聪慧,那种纯真又多疑的少女情怀,那“刀子嘴豆腐心”的仁厚,完全符合我对黛玉的想象。那年暑假,我沉浸在对林黛玉命运的伤感中——尽管早就知晓“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悲惨结局,但文字的描述,怎比得上陈晓旭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天真、万念俱灰时的伤心演绎得如此具有冲击力与感染力?
母亲是一位风风火火、性格泼辣的农村妇女,也是个超级戏迷,把《红楼梦》一集不拉地看完。但她很不喜欢林黛玉,认为那个娇滴滴、病怏怏的样子,没事找事,纯属吃饱了撑的,怎么会有男人喜欢?《红楼梦》中诸人物,她最喜欢邓婕扮演的王熙凤,认为当家人就得是那样的角色。母亲怎能了解她的儿子——一位春心萌动的高中男生的心思?
现在想来,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就是我青少年时代标准的“女文青”形象。80年代中后期,中国还处在文学兴盛之时,作家、诗人——哪怕只在省地级刊物发表一首短诗的业余作者,也会受到身边文学青年的追捧。大中学校园则到处是文学青年,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也搞起了文学社,刻印蜡板,油印我们自己的文学作品。说是“文学作品”,有点高抬自己,那只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梦的描绘。但当时,我们是那样真诚,觉得自己正做一件伟大的事。
文学社的一位女生是我的同班同学,长得清秀白皙。因母亲早故,有着与林黛玉相似的人生际遇,常落落寡欢,脸上带着愁容。她对男生多不假颜色,也许是因为都喜欢《红楼梦》的缘故,和我倒谈得来。她有一副好歌喉,《红楼梦》中的插曲能一首一首唱下来,音词俱准。那年寒假,我们一起去另一位同学、也是她的闺蜜家,路上三五好友打打闹闹,有人提议她唱一首《葬花吟》。她停住脚步,站在山路上唱起来。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个黄昏,歌声飘荡在田野上,所有人都怔住了。但自始至终,我只能把这份恋情埋在心中,就像喜欢书中的林黛玉和荧屏上的陈晓旭一样。
陈晓旭18岁角逐林黛玉这一角色时,凭她14岁时发表的一首小诗打动了导演王扶林。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那首诗很稚嫩,仅仅是文学爱好者的水平。可那番意境,和《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非常相似。真是诗谶呀。
新版《红楼梦》拍摄前,制作方大张旗鼓选秀造势,我一点也不关注;2010年该剧播出,我一集也没有看过。在我心中,没人能代替陈晓旭扮演的黛玉,不看不关注,便不破坏美好的回忆。后来,传出某贪官和新版《红楼梦》剧组主要角色扮演者的种种丑闻,我想还好,陈晓旭没看到这些闹剧。
再后来,音乐人苏越因合同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爱人、87版《红楼梦》中被看作“小黛玉”的晴雯扮演者安雯为减轻其罪罚,不惜卖房偿债,寄人篱下。由此我想起晴雯病中补孔雀裘那一幕,再联想陈晓旭的命运,不由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的青春,也与葬花人一起消逝了,留下的,只有这看客的喟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电影加画报时代,男青年的梦中情人往往是电影中的当红主角——同时,她们也是《大众电影》等杂志的封面人物。“文革”结束后,银幕上出现的娇媚活泼的女影星,成为一代男青年的女神,如刘晓庆、陈冲、张瑜、龚雪等等。
但晓庆阿姨这代影星当红时,我还懵懵懂懂,只觉得这些女人好看,而无情窦初开少年被异性美冲撞后的心旌摇曳。《红楼梦》在央视播出时,我刚读高二,对异性有了朦胧的向往。初三时就将《红楼梦》仔细读过的我,也曾无数次想象过林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究竟是何等模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不安全感,究竟造成林妹妹怎样的举止?
陈晓旭出场,一下抓住了我的心!那份带着尖刻的聪慧,那种纯真又多疑的少女情怀,那“刀子嘴豆腐心”的仁厚,完全符合我对黛玉的想象。那年暑假,我沉浸在对林黛玉命运的伤感中——尽管早就知晓“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悲惨结局,但文字的描述,怎比得上陈晓旭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天真、万念俱灰时的伤心演绎得如此具有冲击力与感染力?
母亲是一位风风火火、性格泼辣的农村妇女,也是个超级戏迷,把《红楼梦》一集不拉地看完。但她很不喜欢林黛玉,认为那个娇滴滴、病怏怏的样子,没事找事,纯属吃饱了撑的,怎么会有男人喜欢?《红楼梦》中诸人物,她最喜欢邓婕扮演的王熙凤,认为当家人就得是那样的角色。母亲怎能了解她的儿子——一位春心萌动的高中男生的心思?
现在想来,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就是我青少年时代标准的“女文青”形象。80年代中后期,中国还处在文学兴盛之时,作家、诗人——哪怕只在省地级刊物发表一首短诗的业余作者,也会受到身边文学青年的追捧。大中学校园则到处是文学青年,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也搞起了文学社,刻印蜡板,油印我们自己的文学作品。说是“文学作品”,有点高抬自己,那只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梦的描绘。但当时,我们是那样真诚,觉得自己正做一件伟大的事。
文学社的一位女生是我的同班同学,长得清秀白皙。因母亲早故,有着与林黛玉相似的人生际遇,常落落寡欢,脸上带着愁容。她对男生多不假颜色,也许是因为都喜欢《红楼梦》的缘故,和我倒谈得来。她有一副好歌喉,《红楼梦》中的插曲能一首一首唱下来,音词俱准。那年寒假,我们一起去另一位同学、也是她的闺蜜家,路上三五好友打打闹闹,有人提议她唱一首《葬花吟》。她停住脚步,站在山路上唱起来。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个黄昏,歌声飘荡在田野上,所有人都怔住了。但自始至终,我只能把这份恋情埋在心中,就像喜欢书中的林黛玉和荧屏上的陈晓旭一样。
陈晓旭18岁角逐林黛玉这一角色时,凭她14岁时发表的一首小诗打动了导演王扶林。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那首诗很稚嫩,仅仅是文学爱好者的水平。可那番意境,和《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非常相似。真是诗谶呀。
新版《红楼梦》拍摄前,制作方大张旗鼓选秀造势,我一点也不关注;2010年该剧播出,我一集也没有看过。在我心中,没人能代替陈晓旭扮演的黛玉,不看不关注,便不破坏美好的回忆。后来,传出某贪官和新版《红楼梦》剧组主要角色扮演者的种种丑闻,我想还好,陈晓旭没看到这些闹剧。
再后来,音乐人苏越因合同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爱人、87版《红楼梦》中被看作“小黛玉”的晴雯扮演者安雯为减轻其罪罚,不惜卖房偿债,寄人篱下。由此我想起晴雯病中补孔雀裘那一幕,再联想陈晓旭的命运,不由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的青春,也与葬花人一起消逝了,留下的,只有这看客的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