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乐陶陶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82岁,身体健康无大病,亲朋好友见我虽然头发斑白、牙齿有缺损,但背不驼、腰不弯、走路轻快,都说我不像耄耋之年的人。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保健的方法,我不好意思地写了一首顺口溜,供大家一笑。
  老夫今年八十二,生活自理身体好。
  养生方法怎么谈,且让我来表一表。
  鸡鸭鱼肉变换吃,荤素搭配均匀好。
  杂粮面条禽蛋奶,蔬菜豆腐不能少。
  时鲜水果适当吃,蜂蜜木耳大红棗。
  家常菜肴宜清淡,细嚼慢咽八分饱。
  “三无”食品切莫食,霉变食物都抛掉。
  腌菜腊味应少吃,隔夜饭菜不再要。
  烫嘴汤水别急喝,口腔黏膜受不了。
  冰冷瓜果宜少食,戒烟限酒少吃椒。
  久坐不动看电视,血流不畅易疲劳。
  充足睡眠勿熬夜,读书写作多动脑。
  坚持散步常锻炼,常摩穴位勤洗澡。
  春秋季节乐出游,开阔眼界心情好。
  有病切莫乱投医,正规医院去治疗。
  老夫老妻常相伴,互让互谅不计较。
  一视同仁待儿孙,家庭和睦别吵闹。
  乐于助人夕阳红,不争名利没烦恼。
  如今迈步新时代,健康长寿乐陶陶。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常让人眼花缭乱。在大快朵颐的时候,不少人心里会犯嘀咕:这健康吗?本文提醒,带有以下4个字的食品要谨慎选择。  味  木瓜味月饼、牛乳味饼干、樱桃味可乐……一般来说,带一个“味”字就说明这种食品中可能并没有这种味的材料,而只是有用食用香料调配出的味道而已。  以馅料为例,市面上不少水果味的馅是用冬瓜做的。这是因为,相比于水果,冬瓜不仅容易保存,价格也低
期刊
能即时减轻痛楚的止痛西药是家庭常备药,但西药往往只能止痛,不能治病,且易产生依赖性及“戒断症状”,还可能损伤胃肠黏膜,破坏凝血机制,故中老年人不可随意服用。传统的中医止痛方剂不是“神经阻断药”,而是通过行气、理血两大动能,标本兼顾实现整体调控下的“通则不痛”。只要严分寒热虚实,严格适用标准,严遵药量用法,就会使某些毒副作用限制在最小范围,从而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自助止痛(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更有效果)
期刊
刚说过的话就忘了,事情重复说,东西放在哪里想不起来,出门容易落东西,严重者甚至不认识家人……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特效药,很多人会寻求用中医药调治。  中医认为,老痴有肾虚精亏、心气不足、瘀血内阻、痰迷心窍等不同的病变机理,可以通过体表刺激疗法防治。人体体表有五脏六腑的经络穴位,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就能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产生内源性
期刊
茂幸雄是一名从警42年的日本警察。在退休的前一年,他被调到福井县坂井市三国町的东寻坊工作。“坊”在日语里有“和尚”的意思,“东寻坊”曾是一个僧人的名字。  东寻坊是旅游胜地。那里有着绵延一公里的岩柱,全耸立在日本海之中。海水深达17米,岩柱高达50米,陡峭险峻,气势雄伟,震撼人心,颇为壮观。  东寻坊也是自杀的高发地。一是因为每年大约有100个日本人从这里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二是因为东寻坊有
期刊
1950年,我跟随首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的步伐,来到朝鲜,负责后勤保障工作。1952年10月14日,朝鲜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战斗开始没多久,上级决定要我参加向祖国人民汇报团,我心想回去了,就不一定还有机会上战场,因此,我向中转站的同志说:“让我再为前沿阵地出点力吧。”中转站的同志说:“阵地上的水比较紧缺,你就负责送水和苹果到X阵地去吧。”  第一次送水和苹果的途中,我正好碰上护线员小郭同志
期刊
家住江西省乐安县湖溪乡东堆村的郝美莲是笔者的同乡,她出生于1928年,今年93岁。笔者近期趁回老家之便采访了她。她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生活可自理,而且思维清晰、说话吐字清楚,听力亦佳,只是视力稍微差些。前不久,她不慎摔伤,造成股骨颈骨折,现已基本痊愈。我和她做过多年邻居,对她的情况很熟悉,觉得她的养生法很有借鉴意义。  ★心态乐观★  早年,郝美莲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她家里人多,全家主要经
期刊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有句名言:“人不可以无年(寿年短)。”此言出自他为文徵明写的《文先生传》。明代江南公认的四大才子是: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前三人诗、字、画各有所长,可惜年岁不如文徵明长。徐祯卿、祝允明、唐寅的寿命分别是32岁、66岁、53岁,而文徵明活到89岁高龄,成就最高。一般来说,活的时间长一些,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多一些,造就也会大一些,因此王世贞发出了如上感叹。  这并不否认自
期刊
老屋是故乡的标志。如今故乡发生巨变,老屋已成了回忆。  记忆中的老屋,是一栋低矮、简陋的平房:四列三间,泥巴瓦,土砖墙。屋后有一片竹林,还有一棵百年老樟树,四季树影婆娑。那年夏季的一天下午,天昏地暗,紧接着下起了暴风雨。老屋被风吹得晃动不已。突然,西面的半堵墙坍塌了,年逾花甲的祖母也被瓦片砸伤……此后,新建一栋房屋成了全家人的梦想。  没过多久,父亲买来两头小猪崽,用家里的谷糠潲水和地里的蔬菜、池
期刊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是现代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在画坛拥有很大的名气。值得一提的是,潘天寿取得的成功,离不开绘画大师吴昌硕的悉心教导和提携。  1923年,经朋友介绍,26岁的潘天寿辞别家乡,来到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担任绘画老师。当年夏天,他开始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也就在那个时
期刊
金秋,油茶籽捡收的季节,我又回了趟当年下放的石溪村。山丘上栽满了油茶树,一株株枝繁叶茂,粒粒油茶籽挂满了枝头,好一个丰收的年景!我兴奋地走进这片油茶林,看着满山的油茶树,闻着阵阵茶油的清香,不禁又想起了当年跟房东文元婶学捡油茶籽的趣事。  记得那年我是头一次捡茶籽,根本不懂怎么去捡,文元婶知道我的心思后,递给我一个竹篮子,然后从油茶树下捡起几粒茶籽,教我辨认什么样的是新茶籽,什么样的是陈年的黄壳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