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近年来,在呼吸内科病房治疗护理肺心病患者90余例,通过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关键词:肺心病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6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2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多发生于北方的冬春季节,并随年龄增大和吸烟习惯延长而出现递增趋势,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预后不良。
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表现是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或在寒冷季节里症状更为明显。肺心病的早期,心肺功能处于代尝期,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病人安静时可以没有症状,所以该病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只要出现以下情况,往往提示已患有肺心病:
(1)长期反复咳嗽、咳痰。
(2)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
(3)稍微活动如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以好转。
(4)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
(5)心率加快,心律不齐。
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近年来,在呼吸内科病房治疗护理肺心病患者90余例,通过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程长,需经过长期的治疗,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患者经济负担大,造成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特别是危重患者,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此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加强病情观察
缺氧早期出现睡眠形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故观察神志变化尤为重要。其次要观察咳嗽、咯痰、呼吸情况,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最好能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在进行氧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血压,心率有无变化,如有异常,即使报告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
肺心病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持续静脉滴注药物,输液侧肢体制动,以及持续血压监测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不舒适的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既便于固定,保护血管,又可增加患者肢体活动度。②避免血压计袖带长时间捆绑在患者四肢,做到随测随绑。③使用床上桌、海绵垫、软枕、靠垫、气圈等器具,协助变换体位,抬高患肢,减轻局部受压及肿胀。④指导家属给患者做肌肉按摩,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如左右活动,屈曲活动,3次/d。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合理给氧,选用能提供较稳定的氧浓度、患者易于接受、用后无不适感觉,并能坚持长时间应用的鼻导管或鼻塞给氧。以防止脱落或堵塞,并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呼吸。浓度和流量:由于肺心病大都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只有在缺氧时刺激呼吸中枢。当吸氧后随缺氧的改善,消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反使呼吸减弱,血中二氧化碳潴留更多,可麻醉呼吸中枢,导致昏迷。所以宜给低浓度(20~30%),低流量(1~2升/分)吸氧。因为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较氧大21倍,因此在短暂吸氧时,吸入的氧气大部分分布于通气良好的肺泡里,以后才弥散到毛细血管中,所以间歇吸氧或短时间吸氧对缺氧的纠正不持久,所以肺心病病人吸氧必须长时间持续吸氧。每天吸氧15h以上鼓励患者多饮水,雾化吸入,湿化痰液,并采用叩胸、拍背、体位引流等方法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口咽、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导致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深呼吸,加强呼吸锻炼,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吹哨式呼吸,每天呼吸训练2~4次。
5 饮食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少食多餐,防止便秘和加重心脏负担,如有水肿,应给予低盐饮食,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g,限制水的摄入。在疾病的缓解期,做到每餐荤素搭配,粮、豆、菜混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不可少,特别是绿色叶菜类含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对提高细胞免疫力有重要作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有助于排痰。
6 加强健康教育
由于肺心病是长期慢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心衰、呼衰得到较好控制即可出院。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1)劝导患者戒烟,避免烟雾、粉尘和各种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防止诱发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
(2)坚持按医嘱服药,养成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做到不私自停药,如有漏服不能补服,安定药物等镇静药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慢性肺心病人即使用了常人能耐受的小剂量安定药也会使处于逐渐衰竭的呼吸中枢雪上加霜,使呼吸更趋衰竭,甚至呼吸停止。所以患有肺心病、慢性肺气肿的病人千万不要随便服用安定、氯丙嗪等镇静安眠药来治疗烦躁不安、失眠症状,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监护使用。
(3)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根据心肺功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心肺的储备功能。
(4)教会患者自己观察病情,如:数脉搏、观察尿量、观察水肿程度等,如出现脉搏加快,胸闷气短,尿少,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通过长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我科收治的肺心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肺心病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心病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6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2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多发生于北方的冬春季节,并随年龄增大和吸烟习惯延长而出现递增趋势,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预后不良。
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表现是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或在寒冷季节里症状更为明显。肺心病的早期,心肺功能处于代尝期,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病人安静时可以没有症状,所以该病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只要出现以下情况,往往提示已患有肺心病:
(1)长期反复咳嗽、咳痰。
(2)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
(3)稍微活动如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以好转。
(4)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
(5)心率加快,心律不齐。
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近年来,在呼吸内科病房治疗护理肺心病患者90余例,通过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程长,需经过长期的治疗,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患者经济负担大,造成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特别是危重患者,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此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加强病情观察
缺氧早期出现睡眠形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故观察神志变化尤为重要。其次要观察咳嗽、咯痰、呼吸情况,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最好能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在进行氧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血压,心率有无变化,如有异常,即使报告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
肺心病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持续静脉滴注药物,输液侧肢体制动,以及持续血压监测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不舒适的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既便于固定,保护血管,又可增加患者肢体活动度。②避免血压计袖带长时间捆绑在患者四肢,做到随测随绑。③使用床上桌、海绵垫、软枕、靠垫、气圈等器具,协助变换体位,抬高患肢,减轻局部受压及肿胀。④指导家属给患者做肌肉按摩,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如左右活动,屈曲活动,3次/d。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合理给氧,选用能提供较稳定的氧浓度、患者易于接受、用后无不适感觉,并能坚持长时间应用的鼻导管或鼻塞给氧。以防止脱落或堵塞,并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呼吸。浓度和流量:由于肺心病大都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只有在缺氧时刺激呼吸中枢。当吸氧后随缺氧的改善,消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反使呼吸减弱,血中二氧化碳潴留更多,可麻醉呼吸中枢,导致昏迷。所以宜给低浓度(20~30%),低流量(1~2升/分)吸氧。因为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较氧大21倍,因此在短暂吸氧时,吸入的氧气大部分分布于通气良好的肺泡里,以后才弥散到毛细血管中,所以间歇吸氧或短时间吸氧对缺氧的纠正不持久,所以肺心病病人吸氧必须长时间持续吸氧。每天吸氧15h以上鼓励患者多饮水,雾化吸入,湿化痰液,并采用叩胸、拍背、体位引流等方法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口咽、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导致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深呼吸,加强呼吸锻炼,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吹哨式呼吸,每天呼吸训练2~4次。
5 饮食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少食多餐,防止便秘和加重心脏负担,如有水肿,应给予低盐饮食,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g,限制水的摄入。在疾病的缓解期,做到每餐荤素搭配,粮、豆、菜混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不可少,特别是绿色叶菜类含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对提高细胞免疫力有重要作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有助于排痰。
6 加强健康教育
由于肺心病是长期慢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心衰、呼衰得到较好控制即可出院。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1)劝导患者戒烟,避免烟雾、粉尘和各种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防止诱发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
(2)坚持按医嘱服药,养成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做到不私自停药,如有漏服不能补服,安定药物等镇静药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慢性肺心病人即使用了常人能耐受的小剂量安定药也会使处于逐渐衰竭的呼吸中枢雪上加霜,使呼吸更趋衰竭,甚至呼吸停止。所以患有肺心病、慢性肺气肿的病人千万不要随便服用安定、氯丙嗪等镇静安眠药来治疗烦躁不安、失眠症状,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监护使用。
(3)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根据心肺功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心肺的储备功能。
(4)教会患者自己观察病情,如:数脉搏、观察尿量、观察水肿程度等,如出现脉搏加快,胸闷气短,尿少,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通过长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我科收治的肺心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肺心病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