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父女关系最重要

来源 :网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去采访王越的时候,他正在球场边观看女儿王语慧进行体能训练,给王语慧指导的是前突尼斯国家队的外教,快速跳过一段梯绳之后,没有任何的停歇,王语慧跑到网前进行截击,这种有球和无球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当今网坛体能训练的新模式,看到女儿近乎完美地完成一组动作,王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作为父亲,同所有把子女送往网球之路的家长一样,王越说自己有非常疯狂的一面,在女儿出生的第一天就希望她成为最顶级的女子网球选手;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教练,王越是理智和冷静的,采访中他一童强调,网球是一个高难度的项目,“打造第二个李娜”是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实力、运气、天赋、努力……只有各种机缘巧合,才可能实现大满贯的远大梦想。
  《网球》:什么时候决定让女儿走向职业网球之路?
  王越:她是2002年7月出生的,在她生下来的第一天,我就希望她成为一名顶级女子网球选手,但是她是否有这么好的天赋,她是否能吃苦,具备那颗伟大的冠军之心,这个现在都不好说。在她六岁之前,刚开始就是玩,扔扔球,没有非常系统的练习,我不认为孩子需要三四岁就拿起球拍,过早的训练可能让孩子更早的厌倦网球,我女儿从未每天都打网球,没有课时也不是每天都打,我认为在网球之外,她还应该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包括舞蹈、钢琴,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综合发展。女儿大概在六岁时开始有规律打网球,一礼拜三次,相对比较系统,至于能否一定练成功,这个谁也无法打包票,我们都在探讨和摸索。
  《网球》:女儿现在的情况如何?
  王越:因为准备要去国外网球学校,她这个学期没有上学,休学在家,每天三小时英语,一个礼拜补一次数学和语文,剩下时间都在练球。现在打比赛,她经常打不过别人,我一点都不着急,现在赢不代表将来赢,你现在需要的是练对的东西,东西练对了,以后自然会赢。但是,我一直跟她说,现在做任何事情,都得跟以后有关系,每做一件事,都得奔着将来赢去的。
  《网球》:选择将女儿送去国外网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王越:首先一点就是竞争,国外网校有大环境的竞争,有不同的教练来帮忙。我给她计划的道路是,希望她能在埃弗特网校练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确定打法,让心智相对成熟。埃弗特网校对培养女子选手很有一套办法,像美国新星凯斯都出自这个学校。我跟这个学校关系不错,可以说有些私交,他们可能对我女儿的训练更专注一点。我女儿在8岁时去过埃弗特学校,当时是参加夏令营,这次我想尝试一段时间,让她适应一下比较残酷的竞争环境,让那边的顶级专家做一些评估。同时,语言是个很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是世界语言,去美国可以过英语关。英语好了,自信心就提高了,可以跟更多的人去交流。
  如果她是职业选手的料,我再把她送到欧洲训练,西班牙或者法国的网校。我觉得顶级选手要有丰富的打法,欧洲和美国的培养理念、选手的风格、技战术打法都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希望女儿是全能型选手,技术结构是非常完善的,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打法。欧洲的网校比美国教的更加细致,有更多的来回,更强的身体能力,更棒的体能和韧性,美国人打法比较单一,就是比谁快,比谁猛,欧洲人是很细致的,怎么合理怎么来。
  《网球》:如何评价女儿现在的技术特点?
  王越:从她开始练球第一天起,我的理念是技术要非常全面,希望接近完美,当然,不可能有绝对的完美,但一定要打造最好的技术结构。截击,发球,削球,她什么都会,她现在的截击和发球技术,在国内同龄孩子里水平是非常高的,她有非常好的反拍底线,非常好的击球点,我认为她的技术结构,除了正手还有瑕疵,其他都是比较完整的。正手需要增加力量,反手是双手,不存在力量问题,但正手练起来,她的肌肉力量不够,不过我相信等她年龄大一些,身体能力提高以后,正手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给她定的目标是,到她十二周岁的时候,她的技术结构要接近完美,现在她还有差距,所以这些天在拼命训练,看是否能在十二周岁的时候达到这个目标。对于职业选手来说,技术结构近似于完美,这个是最容易的,只要你花足够的时间,重复足够多的次数,任何孩子都可以做到。除了技术,我还在花大量的时间来开发她的身体能力,她还只有11岁,但她的步频已经足够好,像下午这个体能教练,以前带过突尼斯国家队,已经请他一年半了,一个礼拜两次,每次两个小时。上午的有球训练是我带她练的,平时她还有很多教练员,我喜欢请很多不同的教练来教她,每个人可能给她新鲜的东西,这样她可以更广泛地吸取别人的优点,但因为她年龄比较小,有时候别人给她的东西太多,这样会扰乱她,最后我就告诉他,你要听你爸的。(笑)
  《网球》:你女儿是怎样的一个性格?这样的性格是否适合成为职业网球选手?
  王越:她的性格比较安静,不是很活泼,比较内向,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她比较有主见,内心有自己的想法,做事会心里有数。她不那么外露,特别有韧劲,其实这种性格还是比较适合打网球的。我们打击过她很多次,说你真的有缺陷,就把网球当作是锻炼身体,别坚持训练了,但她不服,我无数次把她说哭,练哭,她擦干眼泪继续干,我要求高,她也能做。她是个特别有韧劲的孩子,我记得她在六七岁时,当时有个教练要她跳绳,连续100个不间断,那时候她年龄太小,又是刚学网球,这个任务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她不停地跳,一直在哭,我知道她完不成,不过我一直在旁边看着,我女儿坚持了三个小时,一直哭一直跳,但就是没有说放弃。
  《网球》:在支持女儿成为职业选手过程中,是否曾经有过一些犹豫?
  王越:她身上有很多让我为之兴奋的东西,她有非常好的专注力,一般的孩子,十分钟、十五分钟专注力就涣散了,我女儿可以达到45分钟,非常专注,平常做作业根本不用管,一个小时,她动都不动,很迅速把作业做完了。网球是很需要专注力的运动,我比较欣赏女儿的这个优点。还有,她的耐力很好,似乎恢复得很快,累了还能接着打,经得住折腾,比如说早上练完,中午没饭吃,下午还能接着练体能,网球比赛很漫长,没有规律,如果遇到下雨,需要上场、下场好几次,经得住折腾是优秀网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特质。专注力和经得住折腾这两点,她的身上都有。她自己很喜欢网球,很想打网球。我是他父亲,有疯狂的一面,我给她看很多录像,一起研究技战术;但我也是职业教练,我比较理智,很冷静。我觉得成为最顶级选手,第一位的是天赋,而并非努力。必须有足够好的天赋,再加上你百分之百的努力,才有可能成为顶尖高手,我一直相信这一点。很多人说你是“纯天赋论”,我说是的,网球就是纯天赋的运动,李娜是有无与伦比的天赋,跑动能力,身体能力,身体的协调性。但是,光有天赋,没有好身体支撑也不行,天赋加后天的努力等于顶级选手,有天赋不努力不行,没有天赋光努力也不行。   我女儿不算具备顶尖天赋,我也多次犹豫过,但每次在我犹豫时,她就用一些努力来验证,可能我之前的观念是错误的,她不服,她~直在努力。她想通过这个证明:我天赋不够好,但我非常努力,也许也能达到很高的高度,郑洁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身体条件不好,但通过无与伦比的努力,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说,如果要我女儿将来成为李娜这样的球员,我觉得这可能过于奢望,但如果通过她的努力,能够达到郑洁、彭帅这样的高度,我认为这也是非常成功的。
  《网球》:你会特别注重哪些细节?
  王越:最重要的是培养她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每做一件事,我会非常明确地告诉她是多少钱,比如花钱请外教学英语,我要她看着我刷卡,看着我交钱。在买东西时,她经常跟我说,爸爸太贵了吧,要不不买了。她非常有成本意识,在西班牙,我让她自己付钱,就是想告诉她,我很努力地对待你,你也要很认真地对待你做的事情,我欣慰女儿是一个内心很健康、知道努力的孩子,至于她是否能成为下一个李娜?我不敢说她会,但我希望她能,我给她创造能够创造的一切条件。
  《网球》:你在执教柏衍时一定收获了很多经验,这些对你现在执教女儿有哪些启发?
  王越:我一直认为,柏衍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中国男选手。我觉得比较失败的是,当时对他太好,过于欣赏他的天赋,没有强加给他必要的身体训练。他很有天赋,也很聪明,他经常用很多借口来逃避身体训练,比如肚子疼、肩部不行,这最终造成现在的伤病。这么有天赋的选手,到现在没有完全出来,我觉得当时对他过于仁慈和迁就。对于任何选手,无论他的天赋如何,都需要铁腕治理。在我女儿身上,她没有柏衍的天赋,我就跟她说,你需要更加的努力,包括身体和技术的训练,她也很认同。
  《网球》:你如何平衡父亲和教练这两个不同的角色?
  王越:对于青少年培养,我一直希望传达一个观念,那就是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必须逼她做很多事情,然后他才会真正习惯这个事,接受这个挑战,有了成绩、有了成就感后,他才会慢慢喜欢这个事情。小孩是需要逼的,但尺度需要把控好,这个尺度也是区别顶级教练和普通教练的标准。对女儿的培养和教育,我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刚开始时我过于严厉,是标准的严父型,当时很多人都批评我,说要多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教育,从内心来说我也很愿意这样,但我不知道这对她的网球是否更好,这很难说。真正残酷的父亲可以培养出冠军,能培养出冠军的父亲未必和子女关系很好。现在我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至少看了十多本关于教育的书,我很注重和女儿的沟通,说实话,我女儿将来不一定能拿冠军,我首先希望和她有好的关系。现在对我来说,第一位是维持好的父女关系。
  《网球》:在李娜、郑洁、彭帅这批金花集体爆发之后,中国网球出现了青黄不接,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王越:可以说,中国特色就是举国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体制有着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对青少年选手来说,举国体制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巨大的帮助,国家队凝聚了最高水准的教练和运动员,集中了最好的资源,让全国最好的教练来执教全国最好的选手,大家在一起相互竞争,此外还有一些制度优势,包括男帮女。
  过去这些年,国家集中训练的模式过早变成了单兵作战,大家偶尔才集中训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自为营,我不认为中国网球这十年来,中国的教练和体能师足够支持一对一这样的单飞,比如教练员是否足够好,理念是否完善,选手之间的竞争是否足够强,我觉得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网球》:国内现在有很多种培养球员的方式,你觉得哪种方式更有可能培养出顶尖的网球选手?
  王越:如何培养顶尖的网球选手,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模式,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国内现在有很多网球学校,聘请了一些高水平的外教,这也是国外培养优秀选手比较传统的模式,我觉得网校培养机制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需要有大量的选手,这个学校里面需要有很多优秀的球员,他们可以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让最好的球员有机会脱颖而出。
  第二种方式是由企业支持的网球俱乐部。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它非常强的~面,比如资金保障,有很好的配置,硬件设施很好,有很好的教练。对于这种模式而言,因为得到了社会力量的支持,选手的训练和比赛费用相对比较充裕,这种情况下,如何去帮助球员塑造一颗伟大的冠军之心,让运动员明白这份钱来得不易,让选手在一定压力下进行训练,这应该是所有家长、所有机构更多去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种模式,是把优秀的选手送到国外网校,包括尼克网校,西班牙、法国的网校。我觉得国外网校有两个非常大的优势。一是国外网校有更好的竞争,选手基数大,来自不同国籍,大家的打法也不同,欧洲人是这么打,美国人那样打,亚洲人又是一种不同的打法,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如果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打法,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相比之下,在国内成长起来的球员,很少有机会接触不同打法,见到别人心里有点怵,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选手从准职业到职业要花三四年的时间,如果在国外训练,可能这个时间只需要一年到两年。
  国外网校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有很多优秀的教练,这些教练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来源于他们曾经带出了非常多的选手。国内有一些家长和教练,感觉自己懂一点网球,经常是闭门造车,在电视看费德勒这么打,就觉得自己没问题,他们可能看到的是表面现象,真正对网球的理解,很多人是不够的。像国外成熟的网球学校,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他们的积累比国内多一些。
  《网球》:很多人认为,在青少年时期,中国选手和欧美选手差距不大,但在从青少年选手转为职业球员这个阶段,两者的差距逐渐越来越大,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越: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不是没有网球人才,而是没有真正把人才完全规划好,让他们顺畅的成为“李娜接班人”。中国有很多非常有天赋的选手,比如赵迪和田然,她们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网球的希望,被认为是“下一个李娜”,现在来看不能说完全夭折了,但可以说是渐行渐远。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要好好反思,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在青少年转职业的过程中缺乏经验。最好的方法是看国际上是怎样的路径,我们可以去学习,就是拿来主义,每次夺冠李娜都感谢团队,是因为她知道团队的重要性。从青少年选手转为职业球员,我觉得我们可以去借鉴国外的经纪人制度,经纪人不是只帮助你去找赞助,更重要的是帮助你安排比赛和选择教练,这一点对青少年球员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像赵迪和田然这些选手,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充满天赋,什么原因没有让她们充分成长起来,还有一个是心理方面,没有人去辅导,缺乏心理建设。没有人天生注定是冠军的,都是努力的结果,要有一些挫折,经过磨练,要真正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优秀的待遇,赢得别人的尊重。中国选手在青少年时期出了点成绩,大家就会给太多的赞美,我们应该总结和反省,她们更多的是需要历练,遵循职业道路的规律,不是给她们包上华丽的外衣,给她们无止境的所谓的支持,没有支持到他们真正需要的。
  《网球》:球员要想成为“下一个李娜”,你认为他们最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王越: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是需要着重培养的。首先是技术结构的合理性,这个非常重要,包括李娜在内的顶级选手,他们在技术上的瑕疵是非常小的,没有明显弱点,可以说是近似于完美。我一直强调,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技术动作必须合理和完整,这是他们成为最顶级选手的前提。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以后的发展道路就会相对平坦。
  第二是身体能力的开发,这对青少年选手尤其重要。青少年选手未必一定要又高又大又灵活,但在青少年时期,必须注重体能训练。过去练体能可能就是沿着体育场跑圈,现在更多的是专项技术体能的训练,比如有球和无球的结合。以前,青少年的训练特别强调速度和力量,这在现在同样重要,但同时加入了灵敏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般来说,选手的体能就不会太差。
  第三个必须具备的特质是需要有一颗伟大的冠军之心。对于选手来说,最难的不是体能,不是技术结构,而是渴望成为冠军的心。这跟选手的家庭背景、成长道路、教练培养等很多因素有关。顶级选手之间的对抗,技术层面其实都差不多,决定最后胜负的完全是你是否拥有这颗冠军之心。
其他文献
数字  1/60000  瑞士天王费德勒在去年圣诞节宣布妻子米尔卡再度怀孕,而据瑞士媒体《20 Minuten》的最新报道,他们的二胎很可能又是双胞胎。如果消息属实,费德勒就将一跃成为4个孩子的父亲,而有医生披露连生2对双胞胎的概率大约仅为六万分之一。  2016  据网球网站tennisworldusa报道称,大威在最近找到了自己的“新宠”。她在博客上写道自己痴迷于乒乓球,一周练习3个多小时。她
期刊
升级  细分高压球  职业赛事中罕有失误的高压球,在业余比赛中却频频出现,它不仅仅只是丢掉了一分,更多的,是打丢这种看似简单的球之后的懊恼、后悔、遗憾和耿耿于怀。这不仅多少会影响到后面的比赛,也会犹豫是否还要坚持自己的上网战术。因此,学会打好高压球是升级网球水平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  想要打好高压球,最重要的,是能区分对手挑起的是哪种类型的高球。是进攻型的还是防守型的?如果是进攻型的,你要谨慎处
期刊
声音  谁是WTA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新星?答案非尤金妮·布沙尔莫属。2013年,她当选WTA年度新秀,而在刚刚过去的澳网女单比赛中,她发挥出色闯入四强。布沙尔不仅战绩出色,她甜美的长相也为她赢得了不少注目,虽然她在接受采访时回答最想和贾斯汀·比伯约会伤了不少男粉丝的心,但是却依旧挡不住她在球迷中不断攀升的高人气。在推特上,布沙尔喜欢像个小女生似的谈天说地,当然还少不了和自己同样爱搞怪的好闺蜜罗布森互
期刊
一个倒下又站起的英雄,这样的桥段曾经属于2011赛季的费德勒,那一年他的排名曾掉出TOP3,自2003年八年来首次在大满贯赛场颗粒无收,之后的2012赛季,费德勒强势爆发,再次拿回了世界第一的头衔,并将自己的大满贯冠军数量增加到17个。  上个赛季,穆雷为英国人实现了等待76年的温布顿冠军梦想,纳达尔重新登上了球王宝座,小德在赛季末上演了24场连胜的疯狂,费德勒收获的却是反复不断的背伤,以及一段不
期刊
一位大家最熟悉的天津网球带头人,却一再要求记者不要在文章中提到他的名字,他说他只是一个天津网球人而已。这是一种谦虚;更是一种宣告:为什么天津网球队拥有全国最大的人才储备,为什么天津网球拥有全国最大的集团优势,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熔炉,所有的人都将投入其中,无论是题军还是失败者,无论是基层教练还是管理者,他们都将融化为同一个图腾——天津网球人。  如果没有亲身投入到这火热的熔炉里,外人很难想象里面的精
期刊
超达国际网球学校成立于1998年,作为一家民营网球学校,超达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这十六年中,网校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翘楚。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他们也从未停止探索,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训练体系,为省队、国家队等地输送了大量专业网球人才。  “现在我们这里的常训的专业队员有100多人,业余训练的有300多人。除了网校,我们现在还有14家网球俱乐部,分布在10个省份,这主要是和各地的
期刊
2013年9月底,星河湾网球俱乐部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国内第一家职业网球俱乐部。  “俱乐部的运行模式是这样的,由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和马伟开教练一起合作创办。马教练担任俱乐部总教练。他在职业网坛打拼了很多年,本身手上就有一些高水平的球员和教练资源,而黄董事长则负责提供场地和住宿和一定资金来培养选手。我们的定位是职业方向,高水平的球员都可以来这里训练,当然随着俱乐部的发展,如果要发现好苗子,也会
期刊
和国内很多网校和俱乐部相比,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匠心之轮网校,那就是“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个简练的网络用语很好的概括了匠心的特点:场地设施完备,除室内外硬地球场外还拥有国内罕见的红土球场;教练团队外教为主,球员和外教全英文沟通。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股东——阿根廷人卡洛斯。他每年不仅都会带着中国“一姐”李娜在匠心之轮进行训练,而且还会利用陪伴李娜的间隙亲自指导学员们的训练。因此,在很多
期刊
这也许是男子网坛历史上最顶尖的的四重奏组合,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和穆雷,他们的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总共赢得了38个大满贯冠军,而且这个数字在今后可能还将不断更新,但至少在现在,这个处在金字塔尖的“贵族阶层”正面临着统治的危机。人们已经无数次看到四巨头欢庆胜利的笑容,但在未来,也许将越来越多地看到他们四人挥手远去的背影。  1  时间回到一月的墨尔本公园,瓦林卡在2014年澳网1/4决赛中取得长盘
期刊
“在今年澳网青少年赛场,张莹和曹思齐凭借排名直接入选,郑妩双在澳网亚太区外卡赛青少年比赛上获得冠军,我们俱乐部同时有三名球员进入大满贯青少年正赛名单中。”据壹壹贰叁俱乐部负责人介绍,俱乐部原本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帮助球员的ITF世界青少年排名突破前一百。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俱乐部仅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球员们摊名的攀升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俱乐部的预想。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壹壹贰叁这个名字时,都会好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