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提到:“文学不是描写真实,而是创造真实——真实是无法描写的。”小说是作家自我对所生活着、存在着的世界最好的认知呈现。小说的任务是在真实的生活之外,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投射以人类真实而复杂的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爱情这一主题从来都是亘古如新,无数的文人墨客书写了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飞跃,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需要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只要打开微信,或者买张机票,哪怕相隔千里,也是咫尺之遥。但价值观的失落,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命运的不可扭转,使得双方心中的距离越来越远,隔膜越来越深,由此在爱情之外、人性之中,产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又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陈斌先的《落枕》(《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描写了一个看似俗套的爱情故事:在书店举办的一次读书会上,作为特邀嘉宾的大学老师大树,认识了朗读《再别康桥》的书店职员晓红,在她的朗读中,大树感受到了她身上所带有的别样的暮气,“像腐烂的香木味,香沉沉的”,晓红则在之后的交流中猜测出了大树的故作伤感,双方便觉得遇见知音,爱情陡然到来。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生活却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味儿。晓红和大树是同类人,都充满了对现状深深的不满。大树虽然是这座城市中最高学府的学院老师,教学认真,却因为学生浮躁,无心读书而感到失落;他相信爱情,却发现同事热衷于情感游戏,而母亲逼迫他找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女儿结婚生子,改变命运,他所追求的是神圣纯洁的爱情。晓红家庭贫苦,母亲因为癌症去世,父亲和弟弟在外打工,晓红在书店的工作如同鸡肋,无法使她在城市扎根,因此她想要的是安定美满的生活。两个人追求不同,自然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大树游离于生活之外,将文学想象投射在晓红身上,却迫于生活与母亲的压力无法实现,只得暂时“欺骗”晓红;而晓红希冀的则是与大树结婚,进入全新的世俗生活,而两人在故事中多次生发出的“人生如痴人说梦”的感慨,则更像是不想努力去改变现状,却依旧故作深沉的无聊喟叹。结尾作家没有戳破晓红的误解,故而保留了故事的最后一丝温情。同样是非大团圆式的结局,王军华的《红尘往事》(《飞天》2018年第8期)却更加细腻地描绘出女性在爱情中心理的复杂与纠缠。八年前,会计英子在电影院偶然认识了一个男子,继而陷入了爱情,将单位十万元的流动资金给了对方“投资”,发觉被骗之后自杀未遂,又查出怀孕,于是英子在生下儿子之后入狱服刑。八年之后,英子出狱,成为环卫工人。儿子已经八岁,但英子总是痛苦又纠结地认为,那是欺骗自己的男人的化身,于是一边爱儿子,一边折磨儿子。阴差阳错,多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英子救下了一个身负重伤的男人张余,认为这就是当年为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男人,但自己似乎对他还有感情,于是英子又陷入了爱与恨的纠结之中,再加上别人给她介绍的对象大非,还有自己亲生的、似乎一出生就带着赎罪感的儿子,英子平静的生活再次波澜起伏,她的仇恨与难以掩饰的爱,使她陷入了两难境地。结局张余买了新房要跟英子结婚,英子为了给儿子平静安稳的生活向警察举报了张余,却被告知张余是杀人犯,而不是害她有了八年牢狱之灾的男人。故事中的種种巧合、情感的虚实转换让人不得不感慨命运无常,而英子始终求而不得的爱情、与儿子之间充满创伤的亲情也令人唏嘘。同样表现爱情中的曲折复杂与两难选择的还有何也的《从偏离到极度》(《飞天》2018年第8期),小说从邢晓在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选择起笔,从一开始的偏离,到最终的脱轨,展现了现代人在直面情感时心中的迷茫与困顿。
亲情同样是文学创作中无法避开的话题,但亲情未必都是温暖的,在作家笔下,我们还看到了亲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杨方《苏梅的窗子》(《青年文学》2018年第8期)以大姐的意外死亡起笔,通过大姐的葬礼让大姐夫、大姐的情人高峰、大姐的两个女儿、二姐、三姐、父亲、母亲、小编等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在对话中完成对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抽丝剥茧似的将大姐短暂一生的故事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外地长大的大姐一直是家族之中的一个异类,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大姐在以跳塘威胁父母嫁给大姐夫之后,却又不顾流言蜚语,与高峰婚外同居,给家庭蒙羞。尽管大姐夫与邻居家的寡妇也存在私通之事,但因为是暗中进行,反而没有招来大家的激烈指责。大姐夫与大姐的两个女儿为了各自的目的制造了这起意外,并共同掩盖着事情的真相。“我”始终以局外人冷漠又同情的眼光看待大姐的不幸命运,又被动地去寻找大姐死亡的真相,虽然无果,但在微信公众号“敢死队”小编的帮助下,我发现了大姐手机里在窗边裸身坐卧的照片,才明白自己以及家人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过大姐。敢于直面内心、追求自我自由与幸福的大姐,与自私虚伪、唯利是图的“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结尾姐姐胡灵的男朋友信最终与妹妹胡翩翩在一起,让人觉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加深了小说的讽刺意味。杨方在若隐若现的充满疏离感的描绘中,让我们直视人性的黑暗深渊。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徐诺的《知更鸟》(《青年文学》2018年第8期),徐诺用充满哀伤与异域风情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因为肤色差异造成的两代人之间的悲剧,从小失去父母的罗宾逊,因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重新找到母亲的下落,知更鸟宛如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支撑着罗宾逊寻找到自己的母亲,但已经成为名人的母亲,却因为地位和名声而没有勇气与他相认,直到罗宾逊意外死亡,母亲才后悔不迭。作家往往更热衷于书写悲剧,因为悲剧往往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更加发人深省,能够到达人心灵的最深处。
同样是描写情感,本季的文学期刊中的其他作品也各有特点。彦龙的《五月之殇》(《北京文学》2018年第8期)以简洁质朴的笔触描写了一对高三男女同学因文学结缘的情感故事,却又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而引发悲剧,隐喻色彩浓厚;叶晓燕的《梅花落》(《大观》2018年第8期)采用穿越题材,以梅花作引,叹息着从春秋时期到现代穿越千年的情感与遗憾;韩光的小小说《对手》(《芒种》2018年第9期)则别出心裁地运用军事题材,在双方棋逢对手的军事演习中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战斗激情;何延华《赶马的洛桑》(《青海湖》2018年第8期)、米荆玉的《海怪》(《青岛文学》2018年第8期)、明月的《卧驼岭》(《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字里行间则都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似乎对于故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深情。 在现代社会中,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使人们戴上了厚厚的假面,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尔虞我诈和算计,真情与信任无处可寻,越来越多的人在充满着人性考验的角逐中迷失了自己。白芷的《魔镜》(《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算计”的故事。银行职员杨冬藏十二年前参加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时,被家里有权有势的李中华冒名顶替,杨家父母的上访在二人之间结下梁子,十二年后,杨冬藏为得到人事股长的职位,打算将家里祖传的铜镜送给李中华,但内心的尊严和骨气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而大哥春生提出借钱又加重了杨冬藏的压力。分社主任方田在这个时候伸出了援手,最终让杨冬藏送出了铜镜,坐上了分社主任的职位,也开始大量接触与社会商人之间的灰色交易,这使得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悄悄地发生改变,他变成了如同方田一样在主任的位子上只知道收贿受贿、溜须拍马的人。大哥的回乡让杨冬藏私下送出铜镜的事情败露,同时父亲告知他铜镜竟然价值三十万,寝食不安的杨冬藏鼓起勇气向李中华索要铜镜未果,还中了李中华的圈套,于是在方田的鼓动之下,杨冬藏向银监会举报了李中华,却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轻松。对于权力和欲望的追逐让杨冬藏感到疲惫,而铜镜背后的故事,让杨冬藏开始反思自己这样生活的意义何在?最终,他选择了回头。可以说,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杨冬藏只是一枚棋子,方田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者说,没有赢家,每一个人都只是欲望的奴隶而已,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沉重。幸而杨家兄弟之间的亲情,以及结尾杨冬藏的放手仿佛又让人看到了一点光明的尾巴,保留着人性向善的希望。同样的,段吉雄的小说《曼珠沙华》(《延河》2018年第8期)也塑造了一段争权夺利的故事。副县长陈鹏有着极大的政治野心,三年前的他初来乍到便接管了县城中棚户区拆迁改造的任务,陈鹏的雷厉风行与慧眼识人使他站住了脚跟,也建立了以公安局副局长王威为首的属于自己的“队伍”,为的就是在这个县城开创属于自己的“大场面”。陈鹏的老谋深算,使他顺利利用了房地产开发商秦龙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却又将陷入绝境的秦龙无情抛弃,致使秦龙跳河自杀,而陈鹏成功处理了危机,被调任到另外的县城成为了“一把手”。一开始,陈鹏也是秉持着清正廉洁之心的国家干部,面对秦龙等商人的贿赂不为所动,但接连不断的钱财诱惑与陈鹏的权力欲望助长了他的贪欲,于是他打着“兄弟义气”的幌子,将他人作为自己政绩的垫脚石,一切都在他的筹谋与算计之中。小说的结尾陈鹏与渐渐疏远、却依旧是利益共同体的王威一同去看电影《让子弹飞》,屏幕上黄四郎与张麻子的对话,与座位上的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效果,而长得跟死去的秦龙一模一样的电影院老板,更是放大了结尾的神秘性与讽刺效果,宛若轮回的预言。两部小说选取了类似的题材,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用锋利的笔触剖析当今社会存在的灰色问题,发人深省。同样的题材,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却有着不同的叙述方式,唐晓勇的《突击检查》(《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以简短的篇幅,塑造出了一个与上面两个故事不同的政府官员形象。宫德福在村里扶贫,近一个月没有回家,老婆牛丽丽搞“突击检查”,跟着宫德福在村里四处走访,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在平淡鋪叙的语言中勾勒了以宫德福为代表的舍小家、顾大家,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国家干部形象。而有令峻创作的《冬至晚上的茴香苗饺子》(《飞天》2018年第8期)通过叙述“我”和丈夫“黑小子”平淡又甜蜜的生活中发生的插曲,告诉读者在面对诱惑时该如何选择:在设计院工作的“我”与在省直机关工作的丈夫结婚一年,在都市定居,虽然双方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尽如人意,背负着房贷与外债的压力,但依旧和和美美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冬至那天,丈夫拿了六建公司给的二十万“辛苦费”回家,“我”大吃一惊,冷静地帮助丈夫分析形势,说服丈夫去纪委自首,哪怕会耽误仕途,也不拿昧良心的钱。作家用家长里短式的叙述手法和充满方言特色的语言,以及饱含地域特色的环境描写,为我们讲述了平凡人家不平凡的选择,充满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意趣。孙英的《缝补幸福》(《芒种》2018年第9期)则描写了残疾老人谢师傅清贫但依旧自强、善良、自尊的优秀品格,书写着藏匿于平凡生活与身边小事中的人性之美。温燕霞的《蹈火者》(《芒种》2018年第9期)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文体结构,通过消防队员杨龙洲的心路历程,以及多个与救火有关的故事,展现了消防官兵的职业生涯与日常生活,字里行间弥漫着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与敬佩。
乔叶的《随机而动》(《青年文学》2018年第9期)以独特的文体形式,引用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事无巨细地记载了中年单身女子格子在手机的陪伴下,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睡觉一天的生活。从无趣的工作,到暧昧纠结的情感,乔叶以缓和温婉的笔触,细致地描绘出以格子为代表的大部分当代中年女性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图景,虽然都是平常细节与琐碎小事,但极具生活实感。有人热衷于进入生活,那么也有人想要逃离生活,却又遭遇失败。万胜的《绑架》(《北京文学》2018年第9期)正书写了一个被生活绑架的警察李锐的平常琐事,李锐有着忙碌又体面的工作,但生活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妻子生孩子之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儿子,儿子又不爱上幼儿园,偏偏父亲也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李锐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的“绑架”与“被绑架”:儿子被他绑架上幼儿园,他被上司和案件绑架、被前妻绑架,最后他绑架半痴呆的父亲上养老院,最终李锐尝试逃离,却还是迷失在生活里。李锐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一出生都被贴上了无数的标签:在家庭里是父母儿女,在工作中是下属上司,在学校中是老师学生……我们在形形色色的标签中被生活绑架,迷失了真我,却又不得不在取舍与选择中顶风前行,无处可逃。选择类似题材的还有刘亮的《上坡路》(《鸭绿江》2018年第8期),李师江的《饺子》(《青年文学》2018年第8期),均是在日常化生活与现实的冲突中,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繁冗,从而思考自己对于人生该如何选择。
作家用风格各异的笔触细腻地勾画出真实的文学世界,作品在被阅读的过程之中与读者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因而读者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洞察人性之复杂,坚守人心本真向善的希望继续前行。感知黑暗之痛楚,方知光明之美,领悟了文学的真实,方能在行走中获取生命沉淀下来的力量。
本栏责任编辑:王方晨
在文学创作中,爱情这一主题从来都是亘古如新,无数的文人墨客书写了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飞跃,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需要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只要打开微信,或者买张机票,哪怕相隔千里,也是咫尺之遥。但价值观的失落,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命运的不可扭转,使得双方心中的距离越来越远,隔膜越来越深,由此在爱情之外、人性之中,产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又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陈斌先的《落枕》(《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描写了一个看似俗套的爱情故事:在书店举办的一次读书会上,作为特邀嘉宾的大学老师大树,认识了朗读《再别康桥》的书店职员晓红,在她的朗读中,大树感受到了她身上所带有的别样的暮气,“像腐烂的香木味,香沉沉的”,晓红则在之后的交流中猜测出了大树的故作伤感,双方便觉得遇见知音,爱情陡然到来。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生活却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味儿。晓红和大树是同类人,都充满了对现状深深的不满。大树虽然是这座城市中最高学府的学院老师,教学认真,却因为学生浮躁,无心读书而感到失落;他相信爱情,却发现同事热衷于情感游戏,而母亲逼迫他找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女儿结婚生子,改变命运,他所追求的是神圣纯洁的爱情。晓红家庭贫苦,母亲因为癌症去世,父亲和弟弟在外打工,晓红在书店的工作如同鸡肋,无法使她在城市扎根,因此她想要的是安定美满的生活。两个人追求不同,自然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大树游离于生活之外,将文学想象投射在晓红身上,却迫于生活与母亲的压力无法实现,只得暂时“欺骗”晓红;而晓红希冀的则是与大树结婚,进入全新的世俗生活,而两人在故事中多次生发出的“人生如痴人说梦”的感慨,则更像是不想努力去改变现状,却依旧故作深沉的无聊喟叹。结尾作家没有戳破晓红的误解,故而保留了故事的最后一丝温情。同样是非大团圆式的结局,王军华的《红尘往事》(《飞天》2018年第8期)却更加细腻地描绘出女性在爱情中心理的复杂与纠缠。八年前,会计英子在电影院偶然认识了一个男子,继而陷入了爱情,将单位十万元的流动资金给了对方“投资”,发觉被骗之后自杀未遂,又查出怀孕,于是英子在生下儿子之后入狱服刑。八年之后,英子出狱,成为环卫工人。儿子已经八岁,但英子总是痛苦又纠结地认为,那是欺骗自己的男人的化身,于是一边爱儿子,一边折磨儿子。阴差阳错,多年之后的一个夜晚,英子救下了一个身负重伤的男人张余,认为这就是当年为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男人,但自己似乎对他还有感情,于是英子又陷入了爱与恨的纠结之中,再加上别人给她介绍的对象大非,还有自己亲生的、似乎一出生就带着赎罪感的儿子,英子平静的生活再次波澜起伏,她的仇恨与难以掩饰的爱,使她陷入了两难境地。结局张余买了新房要跟英子结婚,英子为了给儿子平静安稳的生活向警察举报了张余,却被告知张余是杀人犯,而不是害她有了八年牢狱之灾的男人。故事中的種种巧合、情感的虚实转换让人不得不感慨命运无常,而英子始终求而不得的爱情、与儿子之间充满创伤的亲情也令人唏嘘。同样表现爱情中的曲折复杂与两难选择的还有何也的《从偏离到极度》(《飞天》2018年第8期),小说从邢晓在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选择起笔,从一开始的偏离,到最终的脱轨,展现了现代人在直面情感时心中的迷茫与困顿。
亲情同样是文学创作中无法避开的话题,但亲情未必都是温暖的,在作家笔下,我们还看到了亲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杨方《苏梅的窗子》(《青年文学》2018年第8期)以大姐的意外死亡起笔,通过大姐的葬礼让大姐夫、大姐的情人高峰、大姐的两个女儿、二姐、三姐、父亲、母亲、小编等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在对话中完成对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抽丝剥茧似的将大姐短暂一生的故事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外地长大的大姐一直是家族之中的一个异类,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大姐在以跳塘威胁父母嫁给大姐夫之后,却又不顾流言蜚语,与高峰婚外同居,给家庭蒙羞。尽管大姐夫与邻居家的寡妇也存在私通之事,但因为是暗中进行,反而没有招来大家的激烈指责。大姐夫与大姐的两个女儿为了各自的目的制造了这起意外,并共同掩盖着事情的真相。“我”始终以局外人冷漠又同情的眼光看待大姐的不幸命运,又被动地去寻找大姐死亡的真相,虽然无果,但在微信公众号“敢死队”小编的帮助下,我发现了大姐手机里在窗边裸身坐卧的照片,才明白自己以及家人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过大姐。敢于直面内心、追求自我自由与幸福的大姐,与自私虚伪、唯利是图的“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结尾姐姐胡灵的男朋友信最终与妹妹胡翩翩在一起,让人觉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加深了小说的讽刺意味。杨方在若隐若现的充满疏离感的描绘中,让我们直视人性的黑暗深渊。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徐诺的《知更鸟》(《青年文学》2018年第8期),徐诺用充满哀伤与异域风情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因为肤色差异造成的两代人之间的悲剧,从小失去父母的罗宾逊,因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重新找到母亲的下落,知更鸟宛如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支撑着罗宾逊寻找到自己的母亲,但已经成为名人的母亲,却因为地位和名声而没有勇气与他相认,直到罗宾逊意外死亡,母亲才后悔不迭。作家往往更热衷于书写悲剧,因为悲剧往往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更加发人深省,能够到达人心灵的最深处。
同样是描写情感,本季的文学期刊中的其他作品也各有特点。彦龙的《五月之殇》(《北京文学》2018年第8期)以简洁质朴的笔触描写了一对高三男女同学因文学结缘的情感故事,却又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而引发悲剧,隐喻色彩浓厚;叶晓燕的《梅花落》(《大观》2018年第8期)采用穿越题材,以梅花作引,叹息着从春秋时期到现代穿越千年的情感与遗憾;韩光的小小说《对手》(《芒种》2018年第9期)则别出心裁地运用军事题材,在双方棋逢对手的军事演习中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战斗激情;何延华《赶马的洛桑》(《青海湖》2018年第8期)、米荆玉的《海怪》(《青岛文学》2018年第8期)、明月的《卧驼岭》(《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字里行间则都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似乎对于故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深情。 在现代社会中,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使人们戴上了厚厚的假面,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尔虞我诈和算计,真情与信任无处可寻,越来越多的人在充满着人性考验的角逐中迷失了自己。白芷的《魔镜》(《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算计”的故事。银行职员杨冬藏十二年前参加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时,被家里有权有势的李中华冒名顶替,杨家父母的上访在二人之间结下梁子,十二年后,杨冬藏为得到人事股长的职位,打算将家里祖传的铜镜送给李中华,但内心的尊严和骨气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而大哥春生提出借钱又加重了杨冬藏的压力。分社主任方田在这个时候伸出了援手,最终让杨冬藏送出了铜镜,坐上了分社主任的职位,也开始大量接触与社会商人之间的灰色交易,这使得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悄悄地发生改变,他变成了如同方田一样在主任的位子上只知道收贿受贿、溜须拍马的人。大哥的回乡让杨冬藏私下送出铜镜的事情败露,同时父亲告知他铜镜竟然价值三十万,寝食不安的杨冬藏鼓起勇气向李中华索要铜镜未果,还中了李中华的圈套,于是在方田的鼓动之下,杨冬藏向银监会举报了李中华,却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轻松。对于权力和欲望的追逐让杨冬藏感到疲惫,而铜镜背后的故事,让杨冬藏开始反思自己这样生活的意义何在?最终,他选择了回头。可以说,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杨冬藏只是一枚棋子,方田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者说,没有赢家,每一个人都只是欲望的奴隶而已,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沉重。幸而杨家兄弟之间的亲情,以及结尾杨冬藏的放手仿佛又让人看到了一点光明的尾巴,保留着人性向善的希望。同样的,段吉雄的小说《曼珠沙华》(《延河》2018年第8期)也塑造了一段争权夺利的故事。副县长陈鹏有着极大的政治野心,三年前的他初来乍到便接管了县城中棚户区拆迁改造的任务,陈鹏的雷厉风行与慧眼识人使他站住了脚跟,也建立了以公安局副局长王威为首的属于自己的“队伍”,为的就是在这个县城开创属于自己的“大场面”。陈鹏的老谋深算,使他顺利利用了房地产开发商秦龙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却又将陷入绝境的秦龙无情抛弃,致使秦龙跳河自杀,而陈鹏成功处理了危机,被调任到另外的县城成为了“一把手”。一开始,陈鹏也是秉持着清正廉洁之心的国家干部,面对秦龙等商人的贿赂不为所动,但接连不断的钱财诱惑与陈鹏的权力欲望助长了他的贪欲,于是他打着“兄弟义气”的幌子,将他人作为自己政绩的垫脚石,一切都在他的筹谋与算计之中。小说的结尾陈鹏与渐渐疏远、却依旧是利益共同体的王威一同去看电影《让子弹飞》,屏幕上黄四郎与张麻子的对话,与座位上的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效果,而长得跟死去的秦龙一模一样的电影院老板,更是放大了结尾的神秘性与讽刺效果,宛若轮回的预言。两部小说选取了类似的题材,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用锋利的笔触剖析当今社会存在的灰色问题,发人深省。同样的题材,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却有着不同的叙述方式,唐晓勇的《突击检查》(《安徽文学》2018年第8期)以简短的篇幅,塑造出了一个与上面两个故事不同的政府官员形象。宫德福在村里扶贫,近一个月没有回家,老婆牛丽丽搞“突击检查”,跟着宫德福在村里四处走访,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在平淡鋪叙的语言中勾勒了以宫德福为代表的舍小家、顾大家,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国家干部形象。而有令峻创作的《冬至晚上的茴香苗饺子》(《飞天》2018年第8期)通过叙述“我”和丈夫“黑小子”平淡又甜蜜的生活中发生的插曲,告诉读者在面对诱惑时该如何选择:在设计院工作的“我”与在省直机关工作的丈夫结婚一年,在都市定居,虽然双方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尽如人意,背负着房贷与外债的压力,但依旧和和美美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冬至那天,丈夫拿了六建公司给的二十万“辛苦费”回家,“我”大吃一惊,冷静地帮助丈夫分析形势,说服丈夫去纪委自首,哪怕会耽误仕途,也不拿昧良心的钱。作家用家长里短式的叙述手法和充满方言特色的语言,以及饱含地域特色的环境描写,为我们讲述了平凡人家不平凡的选择,充满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意趣。孙英的《缝补幸福》(《芒种》2018年第9期)则描写了残疾老人谢师傅清贫但依旧自强、善良、自尊的优秀品格,书写着藏匿于平凡生活与身边小事中的人性之美。温燕霞的《蹈火者》(《芒种》2018年第9期)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文体结构,通过消防队员杨龙洲的心路历程,以及多个与救火有关的故事,展现了消防官兵的职业生涯与日常生活,字里行间弥漫着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与敬佩。
乔叶的《随机而动》(《青年文学》2018年第9期)以独特的文体形式,引用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事无巨细地记载了中年单身女子格子在手机的陪伴下,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睡觉一天的生活。从无趣的工作,到暧昧纠结的情感,乔叶以缓和温婉的笔触,细致地描绘出以格子为代表的大部分当代中年女性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图景,虽然都是平常细节与琐碎小事,但极具生活实感。有人热衷于进入生活,那么也有人想要逃离生活,却又遭遇失败。万胜的《绑架》(《北京文学》2018年第9期)正书写了一个被生活绑架的警察李锐的平常琐事,李锐有着忙碌又体面的工作,但生活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妻子生孩子之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儿子,儿子又不爱上幼儿园,偏偏父亲也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为了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李锐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的“绑架”与“被绑架”:儿子被他绑架上幼儿园,他被上司和案件绑架、被前妻绑架,最后他绑架半痴呆的父亲上养老院,最终李锐尝试逃离,却还是迷失在生活里。李锐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一出生都被贴上了无数的标签:在家庭里是父母儿女,在工作中是下属上司,在学校中是老师学生……我们在形形色色的标签中被生活绑架,迷失了真我,却又不得不在取舍与选择中顶风前行,无处可逃。选择类似题材的还有刘亮的《上坡路》(《鸭绿江》2018年第8期),李师江的《饺子》(《青年文学》2018年第8期),均是在日常化生活与现实的冲突中,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繁冗,从而思考自己对于人生该如何选择。
作家用风格各异的笔触细腻地勾画出真实的文学世界,作品在被阅读的过程之中与读者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因而读者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洞察人性之复杂,坚守人心本真向善的希望继续前行。感知黑暗之痛楚,方知光明之美,领悟了文学的真实,方能在行走中获取生命沉淀下来的力量。
本栏责任编辑:王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