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渊源小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zhao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从初具雏形到最终确立,有一个相当的发展过程。由三民主义思想形成到“三大主义”的提出,再到“三民主义”名词最终确立,三民主义终成统一的革命理论,对中国现代革命思想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进步成分同西方文化先进成果相糅合和的成功典范,擘画出中国繁荣兴盛的美好愿景,为无数仁人志士所笃信。然而,三民主义并非一创立就名扬天下,景从如流,亦非开始就声势浩然,应者云集。三民主义从一普通理论发展成为时代先声,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实经历了一个相当的过程。
  以往国内学界有关三民主义的研究,多集中于新三民主义理论以及孙中山身后三民主义流变等领域,虽有涉及三民主义的早期发展历程,但对于三民主义渊源的清晰解读仍然付之阙如。①
  自1644年满清入关至1894年甲午战争,全国各地反抗清政府的武装斗争或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或以“驱除鞑虏”为宗旨,其斗争理论皆可视为源于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1895年甲午战败后,孙中山于11月24日在檀香山建立了革命党组织——兴中会,兴中会盟书曰:“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②“创立合众政府”一词的提出,是为民权主义思想之滥觞。自此,革命党人不仅要推翻满清政府,还要推翻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政府。“继起之他派革命党,如日知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咸以提倡共和政体为号召”。③
  民生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理论中最晚形成的。1985年9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漫游欧美诸国,考察政治社会基本状况。1896年10月,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经友人四处奔走,在英国政府的过问下,清使馆被迫释放了他。孙中山伦敦蒙难之后,他在伦敦长期停留,看到了欧洲资本主义所暴露出的矛盾,逐渐关心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了民生主义的构思。据孙中山回忆:“伦敦脱险后则暂居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完成也。”④孙中山对于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的单税论⑤十分推崇,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主张的提出,即是受亨利·乔治思想的启发。
  1905年7月同盟会创立时,其誓词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⑥,实分别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之具体体现。同盟会采用上述十六个字为誓词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当孙中山提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誓词之时,在座的同盟会员有数人对于“平均地权”提出疑议,要求取消。孙中山“剀切解释,至一小时之久,众始无言。” ⑦
  早在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军事训练班誓词》中就首次使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誓词。这个由孙中山组织的训练班设于东京,学员必须宣誓孙中山制定的誓词,该誓词为最早完整体现三民主义思想的纲领。自此一直到1905年同盟会创立之前,孙中山共5次采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说法。⑧
  在《民报》创刊之前,孙中山经长期考察,思索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虽已具有三民主义之思想,惟尚未有确定之名词。1905年10月,孙中山为《民报》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他说: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⑨
  此“三大主义”概括来说,民族主义是为了求得国家的独立、民权主义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民生主义是为了解决政治革命完成之后的经济问题。
  考虑到革命党人对于民生主义疑虑颇多,孙中山特在《发刊词》中强调:欧美国家因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社会弊端积重难返,社会革命恐怕为期不远,而中国应提前避免重蹈欧美国家之覆辙。“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見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⑩
  《民报》发刊词中的“三大主义”,虽然内容还不够具体、明确,尚有待进一步阐发,但它标志着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三民主义终于蕴育而生。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进一步将“三大主义”概括为三个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民族革命就是要革“夺汉人政权、灭汉人国家”的满洲统治者的命。孙中山当时还是从种族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他说:“那民族主义,却不必要什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譬如一个人,见着父母总是认得,决不会把它当作路人,也决不会把路人当作父母;民族主义也是这样,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的。满洲入关到如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我们汉人就是小孩子,见着满人也是认得,总不会把来当作汉人。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根本。[
  11]
  孙中山在回顾中国的社会情况时指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1000多年尚未推倒,现在仍受满族封建统治者逼迫,所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两大旗帜必须立即举起,一时也不能延缓。政治革命就是要推翻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孙中山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12]
  社会革命就是要解决随着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孙中山指出,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严重“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13],到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酿成革命。故“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14]
  孙中山非常关注土地问题,他考察了欧美和中国的土地问题,认为欧美文明进步,地价日涨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之地价也将日趋高涨,“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十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日要个解决的法子,这是我们同志应该留意的”。[15]
  直到1906年,孙中山虽然提出了“三大主义”,也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进行了初步的理论阐释。但“三民主义”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三民主义”这一称谓也未被世人所认可。事实上,“三民主义”的说法,并非孙中山手创,而是由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提出。1905年香港《中国日报》代理《民报》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埠销售业务,冯自由时任《中国日报》社长,在广告上登载“提倡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一语时深感冗长不便,乃简称“三民主义”以代替“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6]。
  1906年2月,《中国日报》及《有所谓报》联合香港学界发起追悼陈天华大会,冯自由为陈天华作挽联:“生平得爱友二人,星台殉国,近午何之,可叹吾党英才,又弱一个;灵爽凭健儿五百,公武鸣钟,自由不死,誓覆满酋政府,实践三民。”[17]据冯自由回忆,从这之后“三民主义”这四个字才逐渐出现在《中国日报》的论说中,海内外各报纸也渐为采用。
  1909年,胡汉民曾讥讽冯自由“三民主义”的简称并不通顺恰当,而孙中山则认为“三民主义”的简称比较合适,“三民主义”的提法才得以最终确立。冯自由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概括为“三民主义”,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虽其初衷乃是考虑方便简称,并未有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纳入为同一理论体系的考量。但随着中国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团结,三民主义遂成为一面理论的旗帜,指引革命事业蓬勃发展。
  
   注释:
   ①涉及三民主义的渊源历程的相关论著主要有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张军民:《对接与冲突——三民主义在孙中山身后的流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蒋永敬:《百年老店国民党沧桑史》,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93年。相关论文有:蒋顺兴:《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萌发于何时》,《民国春秋》,1998年第6期;韩隆福、刘平政:《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历史作用》,《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2期。
   ②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盟书》,《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0页。
   ③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1页。
   ④孙中山:《孙文学说》,黄彦编:《孙文选集》(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⑤亨利·乔治在《进步与贫困》一书中认为,社会文明越进步,土地效能越大,于是地价飞涨,地租日高。社会各阶级从文明进步中得到的利益,以大土地为多,贫富悬殊的现象由此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亨利·乔治主张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废除其他各种税收。他想用这种办法免除民众的各种捐税负担,剥夺大地主坐享文明进步利益的特权,使得贫富差距得以缩小。
   ⑥同盟会之誓词曰:“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天运某年某月某日。”载于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第132页。
   ⑦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第131-132页。
   ⑧分别为1903年《东京训练班誓词》、1093年秋冬时在檀香山之兴中会誓词、1903年12月美国旧金山兴中会誓词、1904年春孙中山手订美国洪门致公总堂章程、1905年春于布鲁塞尔创立之革命团体誓词。参见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三集,第199-201页。
   ⑨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88页。
   ⑩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89页。
  [11]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24页。
   [12]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25页。
   [13]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26页。
   [14]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31页。
   [15]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26页。
   [16]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三集,第208页。
   [17]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177页。
  
   (作者简介:张铭雨(1988-),男,辽宁鞍山人,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
其他文献
动词的划分与词类的划分是紧相连属的。笔者以《文通》为重要界线与参照,把汉语语法的词类以及动词的划分界定出几个阶段,这样便可以大体上看到动词是怎样一步步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动词。  关于汉语词类研究的重要性,龙果夫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序》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词类问题有巨大的理论的和实用的意义,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离开词类,既不可能理解汉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出血部位大多为鼻腔前段出血,止血处理比较容易。下鼻道穹窿顶部出血多系动脉破裂出血,出血较凶猛,量大,因该出血部位隐匿、深在,鼻腔止血、填塞
对语言基本单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汉语基本单位的研究源于对比语言学,尤其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以综述,时间以2004-2009年为限,以期为该课题的研究做小结、为后来研究做铺垫。   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中,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文化、翻译、跨学科研究等,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领域——语言单位对比研究。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英汉对比的基础是
许多人认为超现实主义作家利用自动写作总是创作些稀奇古怪甚至让人费解的东西,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这并不足以概括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的所有特征,布勒东曾经说过,用自动写
卫生院中药计量不准确,患者可否要求卫生院承担责任?rn律师同志:rn某患者到卫生院检查治疗,医生经过诊断给他开具了中药处方.他到卫生院药房配药时,却发现药房的工作人员没有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中原强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经济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商业十分繁荣,是战国社会商品经济发达的典型代表。赵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繁荣的原因何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一、赵国商业的繁荣受到战国时期国际背景的影响和国内政策的保证    赵国商业的欣欣向荣同战国时期的时代大背景是不可分的。正如傅筑夫先生所说,“特别是到战国年间,随着经济的变
肥胖分为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从致胖原因分析,前者以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为主,后者以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为主.
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译者的文化身份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文化失衡的背景下,相对弱势的文化在翻译策略通常上面临一种困局:在译者(或来自强势文化、或来自弱势文化)或“归化”或“异化”的抉择中,弱势文化被改写甚至歪曲;而强势文化的地位却被不切实际地拔高。这反过来又加剧文化失衡的局面。本文从弱势文化(尤其是来自弱势文化的译者)角度出发,讨论这一困局相应的对策。      一、困局    当今世界,文化交
身为兵家的戚继光独具慧眼,对武术的军事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将武术应用于练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武术练兵思想体系。从训练内容的选择,次第的安排,到完善的制度保障,乃至将领的教育,都深受武术练兵思想的影响。      一、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冷兵器时代,以其自身的优点备受众兵家的青睐,戚继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军事训练中,戚继光对武术予以特别的关注,《练兵实纪》和《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症状之一,也是耳鼻咽喉科急诊之一,可由鼻病或全身疾病引起。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易导致贫血,严重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