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信息化战略探讨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言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体现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推动和提升力量,在推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的产业集群现象非常普遍,在欧洲、美国以及世界其它部分的许多区域,已经很多拥有竞争能力强大的产业集群,同时很多国家和地区(如OECD国家)正积极努力地通过聚集并专业化分工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而培育产业集群。从产业组织来看,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是基于传统科层组织结构,这种运行机制日益受到挑战。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形成的产业集群,凭借其兼备市场机制与传统单体科层组织结构的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在欧洲、意大利和中国浙江省三个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都充当了重要角色。正像波特所说:“即使全球化造成昔日形成产业集群的理由减弱,产业集群在竞争中日趋复杂、知识导向和动态的经济体中,其角色也愈来愈重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当前,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深度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集群信息化战略,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一、把握新时期产业集群发展的新特征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关于国家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将“集群”这个概念推向研究的舞台,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最主要的全球竞争性产业很可能集中于该国的“地理上的集群”。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具有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这些企业和机构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创造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且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当前全球化加速推进、新技术浪潮不断涌现、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区域把握未来世界发展的脉搏,加快产业集群及其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和资源整合效率,建立柔性化与网络协同制造系统,是新时期产业集群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成为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诸多研究表明, 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有着共同的特点, 即存在一种高效的、具有生态特征和自组织特征的区域创新网络。企业、政府、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自身创新及其协同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在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空间流动性日益增强,集群内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越来越重视加强区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创新网络的连接已超出地理界限的限制,区域创新系统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人才资源、创新创业氛围、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制度等软要素成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中最主要的支撑力量。
  (二)资源的快速集聚和整合成为产业集群获取竞争力的基础。区域竞争力已从依赖个体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封闭系统开始走向利用集群这个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整合集群外部资源来提升竞争力的开放系统。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创造必然要求内部活动主体迅速分析和处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技术,对相关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和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等)进行迅速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实现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快速响应,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能力、孵化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三)产业的柔性化趋势对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产业集群是企业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某种紧密联系,产业集群形成了特定产业的分工协作网络,地域上集聚的成员企业共同从事某一产业的生产和服务,通过成员间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来实现产业专业化。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市场中消费者偏好日益呈现多样性,世界工业中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由福特制时代转向后福特制时代的趋势,产业的柔性化特征日益显现。后福特制下柔性化特征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组织形式、生产流程、物流管理、劳动力雇佣等方面,与福特制下大规模标准化制造存在很大不同,对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建设提出了全新的协同快速响应的要求。
  
  二、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中的作用
  
  加快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快速整合和配置相关资源,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提升全产业链效率,推动商业模式突破具有重要作用。
  (一)驱动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良好运行,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助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管理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等方面的交流,有助于外部高端资源的集聚,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随着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促进产业主导技术的更新和升级,增加产业集群的整体收益,增强产业集群的辐射能力。集群信息化建设承担了集群架构知识的重任,形成内部知识积累和外部知识导入的网络体系,在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集群内由于产品的雷同而形成的恶性竞争现象。
  (二)推动高度弹性专精系统的形成和商业模式突破。学者们在对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弹性专精的概念,他们认为第三意大利的产业区形成,是源于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在地域范围内的集聚,而区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产业区内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专业化程度高,企业间协同作用强,可以与以大企业为核心的集群进行竞争。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产业集群信息化使产业集群内外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产业或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促使跨产业、跨机构、跨区域的联结与互补向更大规模化与密集化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高度弹性专精系统的形成,使集群企业通过有序的竞争与合作达到或接近最优生产规模。同时,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新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和商业流程不断涌现,使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三、集群信息化战略的突破口
  
  (一)以虚拟制造和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推动集群商业模式创新。改变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大部分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在加工制造环节、趋同定位和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现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整个价值链相关环节的互动和协同推进。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部分行业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可尝试建立“虚拟经营”模式,对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新架构,从制造产品向“产品+服务+连锁”的后端延伸,加快研发设计、自主营销、品牌建设,加快企业生产外包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与设计创意产业相结合,实现制造业从简单加工装配为主向深度加工和全过程设计制造方向升级。如服装行业中,森马、美特斯·邦威、雅莹等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全新改造,实施虚拟经营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服装产业集群组织形态的变化,促进了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的配置整合。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业集群渠道建设,推动集群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的发展,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内部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引导制造企业、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联合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的物流效率。
  (二)以网络协同制造为突破口,建立新型分工协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有制造技术,在产业集群内部建立网络协同制造系统,对传统的制造资源进行系统化和快速化整合和配置,增强活动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以及协调能力,增强制造单元的智能性、系统体系的柔性以及组织结构的敏捷性,从而提升制造系统的竞争能力。在产业链较长和具有规模优势和的产业集群内,可依托工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协同设计制造、生产任务异地监控和技术交流等支持服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供应链协作管理水平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响应速度,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以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建立集群共享式知识网络。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集群内企业和外部协作单元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的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同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集群内主体之间、各种社会化中间组织、大学、科研院所之间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与产业集群对接的重要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产业集群内迅捷的知识学习和共享网络,使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可以迅速在内部推广,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例如:嵊州领带、余杭家纺、大唐袜业等产业集群通过与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和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成功探索了面向行业和集群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当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四)以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提升集群商贸流通体系运行效率。产业集群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商贸流通体系发挥着巨大作用,建立产业集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物流信息互通、数据共用、资源共享,提高商贸流通效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集群内部制造和商贸流通领域可协同推动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设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发布、电子结算,同时通过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市场的规模化发展。集群中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连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的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实现集群协作经营和管理一体化,提高集群主导产品销售的规模和服务水平。
  
  四、结语
  
  信息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集群的生存环境乃至生存方式,加快集群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进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充分重视集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实施集群信息化战略,推动集群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共享性知识网络、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集群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加快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和升级,使产业集群真正成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导力量,塑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
其他文献
在全球蜂起的网络战争中,中国是否有取胜的实力?    互联网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制海权、制空权之后,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世人瞩目:制网权。2009年5月30日,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5国用户登录微软MSN时出现提示:“810003c1:我们无法为你提供NETMessenger服务”。微软宣布不再为这些国家的用户提供MSN接入服务,Google、雅虎和美国在线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微软声
期刊
上海卢浦大桥附近黄浦江两岸大片平整的土地上,   新竖起了一座座漂亮而独特的建筑,这就是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这片面积为5.28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在184天的展期里吸引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以及70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当人们徜徉在世博园区,尽览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时,可能很少人会注意到,遍布世博园区的监控摄像头正如“鹰眼卫士”一般,巡视着园区的各个角落,为整个世博盛会的
期刊
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哪里破题?衡水市发挥后发优势,从花钱不多、基础较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入手,整合现有广播、电视、电信、通讯等信息网络资源,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发挥信息“先行官”作用,以此促进广大农村群众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政策的掌握,信息的及时了解,科技知识的学习,进而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的良性互动。眼下,在衡水许多地方,农民不仅可
期刊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各类信息的交换、中转和辐射的神经中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城市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不同于往的新态势。在纽约、伦敦、上海等世界性大城市,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日益复杂,对综合管理水平和风险应急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靠信息化助力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升级,为市民提供更多生活便利和保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促进社会公平,这些议题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导向的重要命题。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其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的政府信息涵盖了全社会信息的80%,它既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因而,政府信息应该公开。而公开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纸张书面形式的,如政府的一些公开刊物;也可以是电子形式的,如现在被称之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政府门户网站。随着科技的发展,载体的形式呈现出更
期刊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两高”、“两区”目标,按照“信息化强政、信息化便民”的思路,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政府各领域的应用。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助推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运用信息化来改造传统政务、优化工作流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政府考虑的重要内容,过去五年,海曙区在城市管理、治安管理、消防安全以及企业监管等
期刊
某日上午,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模块的“模块信息员”金全林照例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巡逻,脚步突然在水西门大桥前止住,一个占道摊点进入了他的视野。老金立即掏出他的“电子拍档”——“模管通”智能手机。只见他迅速按动快门,再用笔在手机屏上比划了几下……  几乎同时,建邺区城市模块化管理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收到了老金传来的“举报彩信”:9点54分,在水西门发现占道摊点。并附有现场照片一张。15分钟后,水西门模块的
期刊
以“大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新机制,是一项管理改革,其目的是探索和建立符合闵行区情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大联动”以“整合资源抓源头、综合治理保稳定、化解隐患促和谐”为最终目标;以“管理力量大整合、社会服务大集中、信息采集大平台、矛盾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联防、行政执法大联动”为工作思路,通过设立区、街镇和居村委三级“大联动”网络,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社会前端管理为
期刊
为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工程质量和资金的合理使用政府部门大都以政府采购方式,通过招、投标来选定项目的承建单位。为客观、公正起见,各级政府采购部门每标都要组成评标委员会进行评审,其成员要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近年来,笔者有幸常被抽中,故参与了大量的政府采购评标实践,着实体验和领略了一把投标者的甘苦与风采。  在感叹之余,笔者也常常和评委们交流分析评标场上胜、负者们的成败之道,深深感到:除客观原因外,主观
期刊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坐拥鲁北平原的山东省滨州市,母亲河穿城而过,滋养着这片版图面积达9600平方公里,辖六县四区370万人口的土地。2010年,在撤地设市十周年之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两大国家战略在滨州叠加,给这座曾养育过武圣孙子和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滨州,如同对待经济发展后发优势那样值得倍加珍惜和牢牢把握的,还有信息化建设的后发优势。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