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促进师生发展、以学评教为理念指导,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过程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建立发展性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式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业水平及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过程中,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方式;新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促进师生发展、以学评教为理念指导,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过程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发展性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评价内容立足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实施学习多元评价,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立德要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大功夫,要让学生踏实修好品德,使其成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知识与能力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获得会伴随着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在阅读力、观察力、历史想象力以及阐释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从对学生的評价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具体表现在学生看似能够熟练地背诵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但当这些知识在新的情境下出现,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或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进行阐述时,学生往往容易出错。
  如果教师能够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历史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就较为理想。因此,引导、考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在历史练习与测验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1】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P12)课后活动2: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自豪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的。”请你结合所学史实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试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案例2】结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文内容:
  (1)列举新中国科技成就,表格或分类列举都可(时间、人物、成就)。之后知识延伸教材(P95)课后活动2: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C辰示表格)。
  (2)阅读材料(P95):我们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位中国人更应该有信心。就是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上述案例均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二)过程与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明确强调三点:1.要发现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进步,注重学生对历史感知、理解、探究等方面发展变化;2.明确指出对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创新意识上的不断进步;3.提倡评价应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
  【案例3】结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内容,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用电子表格展示)。
  还可以延伸教材(P88)课后活动2:查阅相关报刊或网上资料,了解中国参加哪几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何影响?大胆地说出你的认识。
  【案例4】要求学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完成下列内容: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P80)课后活动:搜集我国历次阅兵所展示军事装备的图片(附加说明),并在班级举办一次展览,展现我国军事装备的进步,以说明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展示表格或做成PPT)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101)课后活动1:访问、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变化。(展示表格或制作PPT)之后,展示P99材料(表1)。
  这样的案例,既可以体现对学生在学习该段历史过程中感知、理解等变化的评价,又可以体现对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法等)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题,教师要关注学生所有,教会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掘历史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因素,“润物细无声”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要着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感受。
  【案例5】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58)课后活动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学生的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案例6】在2012年岁末的中国上空,飘荡着一个温暖的词汇“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使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中国梦”。结合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加油”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300-500字。(教师参照表2进行评价)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


  (一)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对学习内容的感受和体验,并把评价结果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
  【案例7】对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一课进行课前问卷调查(见表3)。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对学习过程、结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等诸因素所进行的全面评价,采取目标和过程并重、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交融的价值取向。如课堂评价、日常评价等,但都必须立足于有效实施教学,侧重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并将其落实于教学行为和方法。
  【案例8】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P12)课后活动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除了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许多值得纪念的英雄,如杨根思、罗盛教等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以“最可爱的人”为主题,进行故事演讲。要求:主题突出;事迹具体;表达出英雄们身上体现的精神;语言流畅,情感充沛;150-200字,时间为8分钟。(教师参照表4、表5进行评价)

  课堂评价法有利于推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提升其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新课程历来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主要用来测量不能被客观性试题很好测量的学习结果。表现性评价需要创设一定的主题活动,例如历史古迹调查、历史探究活动、历史辩论赛、历史资料收集、历史论文撰写、编辑历史报干U、历史分析图表制作等。
  历史学习表现性评价反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等级或者一个分数,分数、等级是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个性发展的积极肯定,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和适当鼓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评语”。评语是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一种交融,评语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使其吸取经验教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案例9】编辑历史报刊。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P52)课后活动2:想一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有哪些事让你感到自豪?请结合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辑完成历史小报,题目自拟。(教师参照表6进行评价)
  通过完成表现性评价,学生能感受到历史学科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教师依据课标在某一学习阶段和学段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特别侧重对学生学习任务质量和进步程度的评价。纸笔测驗是典型的终结性评价,初中的纸笔测验不同于高中,尤其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考测验,在考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时要关注学生的特点。
  【案例10】纸笔测验试题
  选择题:
  制作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线索,下面的时间轴(图1)包含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节点(参考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6、7、13课内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关系由合作走向对峙
  B.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命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的国共关系、一五计划、改革开放、港澳回归等重大史实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掌握构建时空观念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学生将史事前后顺序弄颠倒的现象,有时甚至可能闹出笑话。而制作时间轴是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明确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在考试中也应适当渗透学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为考试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结,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漫画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下面漫画(图2)是一位学生根据某节历史课所学而画。请问这组漫画的主题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内战
  D.法国革命

  下图漫画(图3)中不能反映出的问题(历史事件)是( )
  A.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是2049年
  D.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命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注重漫画、图表、学案等各种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功能价值,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创作漫画、图表等学习性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历史认识,从而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与文字材料相比,漫画、图表材料考查的多是形象思维能力——这更适合于读图时代的中学生,也更能考查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漫画、图表等类型的历史题目,除了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师要发现漫画、图表、图片等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布置常规的历史题目之外,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以漫画、图片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去表达。这既是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其优秀作品也可以成为教师日后教学的课程资源。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②③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三:
  (1)根據“材料一”回答,哪一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共中央是在哪一事件爆发后发表的通电?通电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④⑤相关的史实或历史结论。
  (4)根据上述图文材料,你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答案:(1)③(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号召全民族抗战。(3)④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4)围绕坚持中共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或从国情出发等方面作答即可。
  命题分析:本题依据课标中与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光辉历程相关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领导全民族抗战、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史实,借助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的阅读、辨析、提炼,意在考查学生表述、理解、感悟、运用等历史学科能力,使学生加深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渗透了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试题应充满生命力——背景材料新颖有趣、题干渗透学法指导、设问激发思维活力、追求能力和素养立意,甚至能给教师以教法启示、改进教学。如何才能提升历史试题的生命力?阅读与思考是关键。广泛的阅读之后,丰厚的背景知识与事实型知识才会储存在记忆当中。记忆中储存内容越多,越能够积累丰富而新鲜的素材,研制的试题才会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广泛阅读史学基础上选取的史料可以架起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价值观达成的桥梁,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教师的使命,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把评价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历史教师要保持家国情怀,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历史教师要坚信只有持续学习,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课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语言教学实现学科育人。在高三英语课本复习课中,教师应避免碎片化处理语言知识,以提升复习效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在情境中复习知识,在读写活动中有创造性地表达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三英语;课本;复习课;读写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
期刊
“一疑四读”的浸润式散文教学模式,一疑是指设疑;四读是指导读、通读、精读、情读。教师应初始抓文眼导读设疑,引导学生速入文章情境,引发思考。学生在解疑惑之余浸润其中,在沉浸之中感悟,在感悟之外关照,尤其是对生命力赞颂,对生活中“美”的感怀这一类的散文,比如《绿》《春》《紫藤罗瀑布》。教师要在疑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中浸润文本,渐进释“疑”,同频共振,引导学生以一种“绿”的情怀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从而感
期刊
摘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可以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從把握数学学科本质、立足知识结构、结合具体学情、联系教学经验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基于学生的视角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学生视角;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对于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分数还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多元的概念,它与
期刊
薄弱学校一般指基础教育中整体办学条件、综合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美誉度明显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学校。如何破解薄弱学校难题,使薄弱学校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所薄弱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特色发展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路,努力通过特色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学生和教师
期刊
英语教材是目前义务教学阶段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学生唯一接触到的英语语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教材的活用和重整成为研究的课题。  一、以教材编写理念为灵魂,让教材重整有章可循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
期刊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批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与教科书编者及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三个环节:阅读批注—交流展示—完善提升。教师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积累阅读经验。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每一次考试过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对语文成绩加以深刻反思,可以发现,试卷中得分
期刊
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活动就伴随着效率的高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思考,笔者认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应该有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灵活而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  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我们的感官在接受不同信息时,记忆的效果是不同的,单纯的以听觉来记忆知识效率是很低的。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按照课本内容机械地传授历史知识,课下再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对于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正在使用的各版本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在“整式加减”一章的修订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这既不符合教科书“一标多本”的教材建设体制的初衷,又将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局限于数学学科思维的羁绊。指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的理解,应依托数学学科核心知识,指向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带给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品格塑造、注意学习情境的主题化与生活化、学习内容的典型性与可迁移性、编排设计的螺旋化等设计策略的运用。
期刊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文本、学生、课堂及教师自身等影响课堂行为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是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宏观掌控的动态方案。精彩的教学设计对地理教师开展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必须服务并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教学设计为途径彰显立德树人的本质,考验着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设计环节中渗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当整合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兴起,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把握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找准诗词景物、体会景情关联,聚焦群文议题、匠心选择文体,比较归纳信息、内化语言运用等教学策略,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