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字概念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概念是一种对数自发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启蒙,数字概念的形成绝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的数字概念呢?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 创设情境,接触数字概念
  建立数字概念比较困难,小学生在他们的认识过程中,是从低级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认识,是从形象的表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作为小学老师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事物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的感知和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加牢固地建立数字概念。
  即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出示壮观的教学楼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数一数各种物体的个数,进而初步感受和认识数,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深刻,自然很有兴趣,随后让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比如教室里的门、窗、电扇、黑板、书包里的书的本数等,并用“教室里有5把电扇,用5来表示”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并且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
  2 在活动中发现数字
  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建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并得到表现,这是心理学家的科学结论。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数字密切接触,体验到数字与生活亲密关系。
  如在教学认识数时,我开展了“我要和数字交朋友”的活动,孩子们知道打电话要用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每天要上几节语文课,几节数学课,读书要看几页几行,每人的身份证号码有几位数,自己的年龄有几岁,每节课要上多少分钟等,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便容易掌握。
  另外,教学中的“猜数游戏”、“开火车”、“手指游戏”“找朋友”等活动和课后关于数学概念方面的调查活动也经常用到。
  3 主动探究,形成数字概念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字概念。
  比如: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学具分别摆在数位表的个位和十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学具摆出了不同的数,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怎样才能用一定个数的学具既不重复、又不漏下地摆出所有数的规律,然后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看学生能否直接说出几个学具所能摆出的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出摆数的奥秘。
  4 亲自操作,感受数字概念
  以具体形象为主,是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必要途径,有效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操作观察等有机结合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发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下,在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形成,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学生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会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计算的方法,在对多样化结果的交流中拓展思维,丰富数学认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小棒引导学生实施动手操作,充分理解凑十。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又让学生到操场去量一量,使每位学生感知1米、10米、100米的实际距离。在关于建立数字概念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去亲身实践,组织他的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字的启蒙概念。
  5 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数的概念
  解决问题必须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数字概念也是其中之一,数字概念的建立来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升华。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后,我出了两个班级在庆祝“国庆”文艺演出中评委给出的分数,看看哪个班的成绩好。学生先算出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根据平均数的大小决定哪个班的成绩好。再如学习了加减法后,让学生数出班上男女生的人数,解决的问题是:“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巩固了数的要概念。
其他文献
面对文化多元化、教育终身化的二十一世纪,传统的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满堂灌”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 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  1 因材施教、面向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因人施教;分组协作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因人施教;分组协作;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活动;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定位。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体现信息类工作任务情境,采用任务引领,关注结果驱动,突
期刊
【摘要】 让音乐真正起到它的社会性、人文性效应,扭转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不协调性,用“美“的表现形式,唤醒学生的音乐艺术天赋。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冶情操;创造力;身心健康;观念;改革;兴趣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艺术,对提高人们的素质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是活跃大脑思维,提高智力,促进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本文将从爱国主义的概念、在初中语文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在初中语文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1 爱国主义的概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出,化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完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科学探究正好符合所提的要求,它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关键字】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学习;策略  1 关于“探究式”的理解   探究式主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
期刊
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是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而目前普遍因为生源素质问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只有为学生架起更多“桥梁”,准备更多“船只”,才能创造更多获知的机会。教学中,用有效地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下面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谈几点个人体会:   1 重视前言、绪论的教学  教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说话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本训练形式。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教给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说话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促进儿童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认识和看法。  1 正确看图,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小学看图
期刊
【摘要】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体育探究品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兴趣;参与;实践  1 创设情景,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的方式对传授内容自由的表达、质疑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体现了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寻新的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
期刊
心理学家断言:“记忆是一个人的才智之母”。学习语文也不例外,丰富学生的记忆,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善于记忆语言的超凡能力。然而,怎么在教学中丰富学生语言记忆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用朗读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是理解语言、记忆语言,加深语感,发展思维的必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采用多种阅读形势:如:个别读、领读,或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