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活不设防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ab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洁工人的三次敲门
  
  我刚去新加坡时,住在一个朋友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木门和玻璃窗,好让空气流动起来。当然我也没忘记朋友的叮咛,于是将外层的铁栅门和栅窗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封锁完好。
  刚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定,一边吃着提子和木瓜,一边百无聊赖地翻着朋友留下的新加坡时装杂志,这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
  站在门外的这个男人确实让我有些紧张,三十多岁的模样,大热天还穿着咖啡色的夹克衫,衣服上洒满了大块小块的污渍,满脸都是汗水和尘灰混合后再用手擦过的痕迹,黑色微卷的头发上,浮着灰灰的一层。那人激动地用一种哼哼叽叽的怪异腔调向我比划起来,让我在紧张中有一点想笑。看他的容貌和语言,应该是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新加坡人,他们中有大部分懂英文甚至华文。于是我用英文、紧接着补充了一句中文问他“有事吗?”
  他仍然用马来语在那里哇啦哇啦地挥舞个不停,还不时用手指着我。这让我不禁有些生气了。“听不懂,听不懂!”我丢给他几句他一样听不懂的句子,径自回到沙发上继续看自己的书。
  那个奇怪的腔调在门外继续唠叨了半分钟,终于消失了。
  不记得过了多长时间,敲门声再次响起。我再次走到门前,还是刚才那人。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讲着他的马来语,并且还抓住铁栅门摇了两下。他的语速越来越快,额头的汗顺着面颊流出一条条沟印,看着他将手伸进了铁栅门里面,激动地指着我,我一下子警觉起来,不禁有一些害怕了。这楼里的居民本来稀少,加之白天都上班去了,这……
  瞅着他将手缩回的瞬间,我迅速“砰”地一声关上了木门,捂着七上八下直跳的心口,心想着这新加坡良好的社会治安原来也只是徒有虚名。
  约摸已经过了五点半,楼道里渐渐有了零零星星上楼的脚步声,大约是有些居民已经回家了。这时候敲门声第三次响起,此时我已经不那么害怕。小心翼翼地将木门打开,果然,又是那个男人,真是阴魂不散,这次,他拎了一只装着涂料的塑料桶,手里拿着一把刷墙用的刷子。看着我远远地盯着他,他将刷子伸进桶里蘸了蘸涂料,开始在楼道里比划起刷墙的姿势,接着将刷子高高举起,掀起衣角,“啪”,一滴浅蓝色的涂料滴在他的衣角上。看着我似乎明白了这些动作,最后他指了指衣角的污迹,又朝着我指了指。我愣了一下,终于明白,他一直指着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的身后。我扭头望过去,客厅另一头的窗外,正晾晒着朋友早上刚刚清洗的床单。
  这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被我误会、遭我厌烦、甚至被我“砰”地关在门外的男人,是一个墙体清洁工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顶着横眉冷眼,为的只是在他工作的时候不弄脏我窗外晾着的床单。
  
  先取商品后付款
  
  那是个星期天,我决定去一家离住所较近的叫west mall的商场。出门,乘两站地铁,出了地铁站即是新加坡的商场,多数商场都是这样连着地铁站的,非常方便。除了麦当劳和肯德基门面很小,商场里餐馆很多之外,其它的好像跟中国也差不多。
  因为是星期天,商场里的人也比较多,我在二楼闲逛着,发现了一个卖化妆品的店铺,进去一瞧,熟悉的牌子还真不少,有兰蔻、CD、圣罗兰、雅诗兰黛,应有尽有。店铺外的走廊上有几辆花车,这倒是跟国内一样,商场作一些临时促销,通常都会用到花车,将一些促销商品用花车推到最显眼的地方。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卖些女人用的首饰、护肤品和香水。花车旁边的人比较多,大概也是冲着优惠酬宾而来。我没敢太靠近花车,我怕跟在国内一样,那些营业员一看见有人凑近,恨不得连拉带拽地不让你走。看了一会我才慢慢往前凑,没有人理我,我这才放心地拿起花车上的商品,营业员这才说了一句“需要什么,您自己挑”,然后忙着解答其他顾客的问题去了。
  我挑了思妍丽的面霜和洗面奶,还有一瓶莲娜丽姿的香水,这时候,那个已是中年妇女的营业员,才开始给我讲解着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定我购买之后,开始给我打包。她笑着将包装袋递到我手中,用右手指向右边,说在中厅的收银台交费。
  “哦。”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将包装袋放回花车上,准备先去交钱。
  “您不要了,”那个营业员看上去满脸疑惑。
  “要的要的。”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认为我不要了。我只是先去交钱,再回来提货。
  
  她又将包装袋搁在我手上,又指了指右边。接着就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我抱着包装袋开始往右边走,一步一回头,我想那个营业员一定忙中出乱了,最起码买东西要先到收银台交钱,再凭发票回柜台提取商品。中厅的收银台离这里要弯好几道弯,几个大门都是敞进敞出的,我要是拿着东西跑了一定没人知道。
  我飞快地折回去,将包装袋又放回花车,对那个营业员说:“我还没交钱呢。”
  “那您去中厅交呀,您不知道怎么走?”
  “知道知道,我先去交钱,交完钱再回来取东西。”
  “那为什么,中厅很远的,你拿着它去交钱,再去逛你想逛的地方。”她又将那个包装袋塞到我怀里。
  “那……没问题?”
  “没问题呀。”
  这时候终于有顾客拿着商品走了,我就紧跟在别人后面。一起去了收银台缴了费,才总算放下心来。原来,这里还真是可以先取商品后付款的。
  后来我问了同学,证实那几个敞进敞出的大门也确实没有什么鸣警的机关。奇了。那么如此良好的买卖秩序,也许是得益于新加坡严厉的法律制度吧。
  
  陌生人冒雨相送
  
  又是一日,从商场回来,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刚走出地铁,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我出门时没带伞,虽然住处离地铁站只有3分钟的路程,我却奈何不得。打Taxi似乎不太合算,虽然只有2.4元新币的起步价,但想着刚才在商场花掉了太多钱,怎么样我都不愿意再从口袋里掏一分钱了。
  我站在地铁出口处的走廊尽头,望着马路对面的小区,等着雨停。偶尔有一两个人从身后过来,顶张报纸什么的,就奔马路对面去了。
  我怕淋坏刚买的商品,就一直站着。新加坡的雨通常来得快去得快,我想一会就会停的。大约3分钟过去了,雨没有停,反而下猛了。刚才出门时还骄阳似火,我穿着吊带装和短裙,趿拉着拖鞋,这会儿,风吹在身上,有些冷了。
  这时,旁边出现一个年轻人,正撑开雨伞,准备过马路,他看见我,就走过来,说:“我送你过去吧。”我打量了他一番,冲他摇摇头,没有说话。那个人也没再说什么,自己撑着伞过马路去了。
  雨还是下个不停,风也越来越大,我冻得嘘嘘地吐着气。坚持不住了,得叫辆Taxi。无奈这条街上出租车本来不多,这会稀稀拉拉地过来几辆,里面全载着客人。我只有在那里上牙磕下牙地冻着。
  刚才那个年轻人又从马路对面走来,手里拎了些水果,大概他刚才是到对面商铺买水果去的。我实在后悔刚才没让他顺路送我过马路,让他再回来看我这副窘相。
  年轻人过了马路,进了走廊,收起了雨伞。我低着头装作没看见。感觉到他朝我这边走来,“还没走吗,住哪?”
  像遇到救星一样,“那边”,我指了指马路对面200米开外的小区。
  “哦,不远,我送送你吧。”
  “你,顺路吗?”
  “现在不是,不过没关系,反正不远。”
  他笑了笑,我也笑了笑。就在他的伞下在雨里走着,我还是谢绝了他帮我拎东西的好意,东西还是自己拿着放心。
  一路上反复地说着“谢谢”,我也没有其它的话。到了我住处的楼下,我转过身来,才发现年轻人衬衣左边的袖子全湿了,而我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却无一处明显的水痕。
  几番下来,我已经深深喜欢上了新加坡,对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十分信赖。渐渐地也融在其中,像新加坡人一样不随地吐痰,垃圾纸屑一定要投到垃圾箱,提款机前一定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遇人需要帮助时友好地伸出援助之手。
  
其他文献
女人的美千姿百态;女人的眼睛含有风情万种。小眼睛女人的和风细雨总让人想起阳春三月。小眼睛女人有那份独有的自然纯朴的亲和力,小眼睛女人有那份恰到好处的细致和精巧。小眼睛女人有那份独特的酣甜醇香的醉意,小眼睛女人有那份如歌如诗的绵长的余味。小眼睛女人用提炼过的目光看世界、看生活,看美丽!    经典小眼睛  文/采采    我喜欢小眼女人,因为我就是小眼女人。我曾经一度很自卑,因为自己的眼睛比别的女孩
期刊
2003年9月24日下午3:30分,一场听证会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第十法庭开始。这场听证会的双方当事人邵建岳和赵素仙在整个余姚市可谓名闻遐迩,因为他们打了一场为时15年的“马拉松”官司,辗转在余姚市人民法院、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前两级法院为他们的这场官司下了8份裁决文书,余姚市电视台跟踪采访连播三集。  这场15年的官司起因于1987年7月21日,赵素仙在慈溪市周巷卫生院生下了
期刊
这个城市在70年前产生了一种人叫作“小资”,这批人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在70年后,他们的身份会成为这个城市从20-30岁的人们的一种风气。  在谈论“小资”之前我想要提一个老同学,在我读初中2年级的时候他转学进来,然后我们共同从13岁到14岁做了2年的初中同班同学。在我13岁的时候,这个男同学在一次班会上又唱又跳地把一首叫做《莫尼卡》的歌曲演绎得我们目瞪口呆,然后告诉我们唱这首歌的是一个叫张国荣的香
期刊
本刊记者首先赶去中学接触老师,毕竟学生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因此对于早恋问题,老师有首先的发言权,可以帮助记者在调查之初就掌握一个大致的情况。当然,老师在“早恋”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态度决定着“早恋”问题的性质——如今的早恋,究竟是还不是“犯规”行为?  记者特地选择了一所极具平民性的高中和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高中,在普遍性和典型性上都有兼顾。    “眼神”和“
期刊
1935年,私塾被当时的政府明令取缔,似乎这有着两千多年的中国教育方式真正消失了。然而,事实是直到2003年12月31日,私塾在中国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之前,在21世纪的中国湖南平江县,正宗私塾依然存在,依然教授着古文、古诗和古礼。  记者在2003年12月31日前走进了田园诗般美丽的湖南平江,陪伴着中国最后的私塾和末代塾师共同走向中国私塾教育的终结,也亲眼目睹了私塾——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
期刊
张三是我的同学,两年前下岗了,自己开了一家卖鞋的小店。店面不大,也就12平米。刚开张的时候,他找到我,让我给他的鞋店起个名字。我随口起了一个“张三鞋店”,应付了事。  不久,张三找到我,说他要改牌子,让再起个响亮点儿的名字。我问他改牌子的原因,张三说,他对门也是一家鞋店,自从张三的店开张后,对门立即做了一面大牌子,上面写着“某某鞋城”。我说:“对门的店面有多大?”张三说:“还没有我的大,顶多10平
期刊
民间进行亲子鉴定的理由    在经过了上述的调查后,作为记者,我们是客观和中立的,尽管我们亲眼看见了眼泪、愤怒、无奈,亲身经历了热心、冷淡甚至暴力,也弄清楚了并不存在所谓的“司法腐败”,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解开这道“血疑”难题的钥匙只有一把——亲子鉴定。一切似乎都在亲子鉴定这个问题上卡了壳,民间进行亲子鉴定似乎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了,它成了民俗、人情和法律彼此牵扯互相冲突的焦点,为此,我们决定
期刊
“明天晚上到我这里喝酒”和“明天晚上到我家赴宴”,这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一样,就是说有一个喜欢当冤大头的人决定出点血请你去吃他喝他,只不过地点不是我们惯常去的苍蝇馆子或星级酒楼,而是他的家。两句话的意思虽然相同,但意味却迥然相异,前者显得随意,像是哥们儿在随便约一约,而后者则有点庄重得装腔作势了。  据我所知,文人是有举行家宴的嗜好和传统的。古代的姑且不去说,单说胡适之先生和林语堂先生那样的大文豪,都
期刊
在英国,灯泡的包装纸上都有警告:Do not put that objectinto your mouth!意思是不要把灯泡放进口中。嘻嘻,有谁会放这东西进口中?  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谈及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有本书也这样说,原因是灯泡放进口后便会卡住,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但我十分怀疑,我认为灯泡的表面十分光滑,如果可以放进口中,证明口部足够大到能让其出入,因此理论上应该可以拿出来。  回到家中,我
期刊
在上海市区繁华的徐家汇,有一片安静的空间,透着静静书香,那就是1860年修建的藏书楼,令人惊异的是,到今天,这楼还发挥着它的作用,还有些管理它使用它的人,在常人眼里,也许他们只是些怪人,但他们确实有自己的独特生活。    静默的力量让人平静    郭娴,20岁,上海外国语大学3年级学生,2003年12月到徐家汇藏书楼进行实习。以前她来徐家汇,不是随着人流涌入东方商厦,就是钻入张开在路面的地铁通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