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不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而且教师还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要让学生课堂上应该怎样听课、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课后自己怎样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2.激发参与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我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1)、456×43+57×456 (2)、85×199+85 当然学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了,并且说明自己先前并没算过,而时运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学生们都很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算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会使用教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
为了在数学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获得解题的方法。例如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索,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的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得。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何来形成自学呢?我倡议学生购买一些竞赛的辅导书(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另外在下课前布置一些让学生自己探索的题目。例如,在学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怎样来得出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回家后自己想一想办法,也可以动手试一试。”第二天,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就来了,归纳一下大约有这样几种:1.给乒乓球绑上重物放入水中,先求出上升水的体积,再减去重物的体积。2.把乒乓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然后用盖子盖上让水溢出,在拿出球看水下降多少。3.测出直径用公式计算。……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方法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不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而且教师还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要让学生课堂上应该怎样听课、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课后自己怎样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2.激发参与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我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1)、456×43+57×456 (2)、85×199+85 当然学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了,并且说明自己先前并没算过,而时运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学生们都很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算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会使用教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
为了在数学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获得解题的方法。例如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索,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的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得。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何来形成自学呢?我倡议学生购买一些竞赛的辅导书(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另外在下课前布置一些让学生自己探索的题目。例如,在学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怎样来得出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回家后自己想一想办法,也可以动手试一试。”第二天,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就来了,归纳一下大约有这样几种:1.给乒乓球绑上重物放入水中,先求出上升水的体积,再减去重物的体积。2.把乒乓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然后用盖子盖上让水溢出,在拿出球看水下降多少。3.测出直径用公式计算。……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方法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