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述这个人活得很真,人皆以为“痴”。这和现在的观念类似,老实人活得真实,常被人当作傻帽。就连女婿谢万也抱怨:“人们说您痴,您确实痴。”王述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成名晚点而已。”王述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安贫自足,不求闻达,并不为世人所知,后为丞相王导赏识提拔,征召他做属官,三十岁以后才渐渐知名。古人寿命短,相较于魏晋那些七八岁的神童,三十岁已算大器晚成了。
一次宴席上,王导每发一言,众人便争相称赞,马屁声此起彼伏。王述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说道:“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王丞相又不是尧舜再世,哪能事事都正确?理是这么个理,但话不能这么说。所以,说他痴,真是一点不假。这种场合,下属自然要恭维拍马,会聊天的都这么聊,又何必较这个真儿?王述就是要较这个真儿。难怪谢安用“掇皮皆真”评价他,一点没错,去掉皮囊,剩下的全部是率真爽直,绝无半点虚伪与矫情。
后来,王述升任尚书令,按照官场套路,至少要拜拜座师,请请同僚,感谢一下领导栽培吧?在王述这里全省了,委任状一到,他便要走马上任。儿子王坦之看不下去,提醒说:“应该谦让一下的。”老爹一脸不高兴,问道:“你觉得我不能胜任这个职务?”儿子说:“不是不能胜任。谦让是一种美德,恐怕不可或缺。”面对儿子的圆滑,王述反问:“既然我能胜任,为何还要假模假式地去谦让?”进而感慨:“人家都说你能超过我,我看未必!”
活得太真实,定要得罪人,所以郑板桥无奈感叹“难得糊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羲之就看不惯王述的真,本来“琅琊王”就看不上“太原王”,尤其是王述的声誉越来越高,他更是愤懑。当王述出任扬州刺史后,作为会稽郡守的王羲之成了他的下属,王羲之竟向朝廷建议把会稽郡从扬州划出去!王述甫一上任,便派人密查王羲之的不法行为,王羲之自知理亏,辞去太守职务,因愤慨竟至命终。
王述也做过糊涂事。当初,因早年丧父,家庭贫困,王述刚被起用为宛陵令的时候,收受大量馈赠,被举报。王导派人对他说:“名父(王述的父亲为蓝田侯)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这句话说得很有水平,以王述的性格,想必聽后定会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无论做到多大的官,王述不但干干净净做官,就连赏赐俸禄也全部散给亲朋故旧,清廉绝伦,为世人赞叹。人无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就是活得真实,“善莫大焉”。活得真实的人,一定是个有担当的人。相反,矫揉造作,虚与委蛇,争名夺利,活到最后又能如何?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活法,但活得像王述那样,至少不累。
一次宴席上,王导每发一言,众人便争相称赞,马屁声此起彼伏。王述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说道:“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王丞相又不是尧舜再世,哪能事事都正确?理是这么个理,但话不能这么说。所以,说他痴,真是一点不假。这种场合,下属自然要恭维拍马,会聊天的都这么聊,又何必较这个真儿?王述就是要较这个真儿。难怪谢安用“掇皮皆真”评价他,一点没错,去掉皮囊,剩下的全部是率真爽直,绝无半点虚伪与矫情。
后来,王述升任尚书令,按照官场套路,至少要拜拜座师,请请同僚,感谢一下领导栽培吧?在王述这里全省了,委任状一到,他便要走马上任。儿子王坦之看不下去,提醒说:“应该谦让一下的。”老爹一脸不高兴,问道:“你觉得我不能胜任这个职务?”儿子说:“不是不能胜任。谦让是一种美德,恐怕不可或缺。”面对儿子的圆滑,王述反问:“既然我能胜任,为何还要假模假式地去谦让?”进而感慨:“人家都说你能超过我,我看未必!”
活得太真实,定要得罪人,所以郑板桥无奈感叹“难得糊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羲之就看不惯王述的真,本来“琅琊王”就看不上“太原王”,尤其是王述的声誉越来越高,他更是愤懑。当王述出任扬州刺史后,作为会稽郡守的王羲之成了他的下属,王羲之竟向朝廷建议把会稽郡从扬州划出去!王述甫一上任,便派人密查王羲之的不法行为,王羲之自知理亏,辞去太守职务,因愤慨竟至命终。
王述也做过糊涂事。当初,因早年丧父,家庭贫困,王述刚被起用为宛陵令的时候,收受大量馈赠,被举报。王导派人对他说:“名父(王述的父亲为蓝田侯)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这句话说得很有水平,以王述的性格,想必聽后定会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无论做到多大的官,王述不但干干净净做官,就连赏赐俸禄也全部散给亲朋故旧,清廉绝伦,为世人赞叹。人无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就是活得真实,“善莫大焉”。活得真实的人,一定是个有担当的人。相反,矫揉造作,虚与委蛇,争名夺利,活到最后又能如何?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活法,但活得像王述那样,至少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