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意象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意象的成因,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老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意象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深层思想。
  本文就以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花”意象为例,阐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的分析方法。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意象的分析
  李清照将花的意象运用到词中并不单单是为了咏物抒怀,而是有自己的情感寄托与人生哲理。可以说,“花”意象贯穿了她一生的情感经历与人生遭遇。她写“花”不同于他人,更深刻也更细腻,所传递的意蕴更深厚。因此,老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里通过分析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含义,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李清照情感经历以及人生遭遇的了解。
  1.少女时期的“花”。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诗文样样皆通,学富五车,在文坛上盛极一时。状元郎王拱辰的孙女是她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因此,李清照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浓厚的环境里,生活无忧无虑,涉世不深,没有局限于闺阁之中,加上她本身性格开朗,天真活泼,少女时期的词便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例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一词中形象地写出了李清照青春气息的美好。即使是“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这样萧瑟的场景,也能被她发现“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的清新景致。
  2.少妇时期的“花”。
  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就已与赵明诚成婚,这时脱去了少女时期的懵懂无知。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生活得相当幸福。无论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都表现出了两人之间伉俪情深。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心思细腻,对待爱情大胆追逐,却又活泼俏皮,娇憨可爱,这是爱情给予她的滋养。
  3.孀居时期的“花”。
  李清照生活的晚期,不仅遭遇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还痛失夫君赵明诚,悲伤的心情无以复加,只能将自己复杂的感情寄托于“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充满了丧夫之痛,丧国之悲,以黄花自比,写自己的憔悴与凄惨,委婉的表达了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哀愁。到后来已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境地。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注意意象的成因
  1.“花”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自古,无论是绘画、艺术、文学、造园工艺都有“花”的存在。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将“花”引入到生活中,通过将花朵的纹样雕刻在石器上来装扮生活。在隋、唐以及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的发展达到空前绝后之境,可谓鼎盛时期。插花、赏花以及买花的现象随处可见,插花还成为四艺之一,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重要部分。李清照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当时的“花”文化依旧很繁荣,并且李清照出身大户人家,“花”文化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2.“花”与女性有不解之缘。
  花代表的是美,每一种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自古就爱将美人与花相对应。例如《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曹植诗中的“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再如《红楼梦》中“娴静时如姣花照水”,都充分运用了花的特性来描写女性。而李清照对于“花”的热爱也近乎痴迷,常常以花自喻,以花抒情,所以李清照常常用“花”意象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
  古诗词里的意象是诗人表达内心的一个载体,只有分析和了解了意象,高中生才能真正读懂诗词的含义。因此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意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曾经十分感慨地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学无止境,古人尚且如此望洋而兴叹,更何况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但也正因为如此,专门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于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某些具体的知识领域里打下坚实的基础,既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下面,笔者就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些个人
期刊
《圆周角》这节课以前也上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效果十分不理想。那次我采用的方法是开门见山法。我是抛出了圆周角的定义,并结合图形给予正确的示范,并把能想到的几种顶点在圆上的角都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是不是圆周角,是不是顶点在圆上的角都是圆周角?为什么两边要和圆相交,如果没有两边都和圆相交会犯什么错误,对照图形一一指出。苦口婆心,可是结果偏偏是让人失望,单元复习时有一次再提问圆周角定义,学生竟然
期刊
如何把《课标》精神贯彻到复习课中,让复习课也充满生机和活力呢?听了我校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了9B Unit 1的两堂复习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一、以话题为主线展开复习  冒老师以“whether to move to Mars”为主线围绕“why will we move to Mars ?How do we move to Mars ?When Will we move to Mars?”等话题展
期刊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多向互动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具体到位的讲授,科学明确的提问,真诚机智的对话和细致智慧的倾听。倾听是联系讲授,提问和对话的纽带,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倾听学生的观点,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做一个智慧的引领者。  首先,要体现关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  课堂教学
期刊
合阳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古称有莘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县域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95所,在校学生、在园幼儿共5.7万余人,在岗教师4700余人。多年来,合阳县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建设品牌教育大县为目标,先后实现了省级教育强县、省级“双高双普”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等发展目标。教育质量也伴随着教育综合实力的增强逐年稳步攀升,高考成绩连年
期刊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它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人人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我校在探索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把分层教学作为高效课堂的最佳支点,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员发展”的课堂管理理念,尝试了“走班式学科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差异为基点,探索高效课堂模式  众所周知,学生因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期刊
德,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亦是生命的底色。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品德来弥补,而一个品德不全的人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依我多年在学校管理岗位上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应重视以下几点,努力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教育改革新常态。  一、领悟教育真谛,明确德育目标  什么是教育?我国著名教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英语教学的切实需求,录音式的家庭作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纳,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应用。特别是移动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微信、QQ等软件工具,让学生更灵活、自由地将自己朗读的成果记录下来,进行集体交流与反馈;同时这种作业形式还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效地巩固英语知识内容。要真正发挥出录音式家庭作业的积极效果,我们还需要使其贴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让他们能够从中
期刊
当下一些课堂中喧嚣、热闹现象的背后,是学生对于教师“迎合”心理在作祟,这样的课堂缺少了学生独立意识生长的土壤,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独立见解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抓住学生意识、能力发展这一黄金时期,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考方式,做到不盲从、不迎合,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真
期刊
有人认为,梁启超之《新史学》是黑暗旧世界透露出的第一缕曙光。作为治史大家,梁先生认为史学是最博大、最切要的学问,能够起到“爱国心之源泉”的作用。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爱国心之源泉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试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去寻找答案。  一、历史事件的形象性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本课的学习需要能够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需要让学生知道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中日《马关条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