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自我管理作为其中重要一项,核心在于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可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明确人生方向、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時间管理”作为自我管理的核心成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更能合理制定目标,实现自我人生规划,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就跟他时间管理好坏成正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应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而时间管理作为自我管理的核心成分,在幼儿期如果得到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培养,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既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游戏需要,又有利于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时间管理的活动,为同类幼儿园提供借鉴。同时通过研究,让幼儿感知到时间是有限的、宝贵的,自己的时间是可以管理的,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为幼儿自我管理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在幼儿时间管理活动研究的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将时间管理行为内化为时间管理能力,核心是将时间管理技能进行整合运用。通过自发自主的游戏式小组活动,历经游戏发起、游戏计划、游戏记录、游戏回顾四个阶段,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时间管理能力。
一、游戏发起
游戏发起作为幼儿时间管理游戏活动的开端,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起到“播种”的作用,发起游戏的价值、思路都关系到整个游戏是否能深入、持续,是否能为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应用提供足够的生命力,因此游戏发起环节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总结出,游戏发起要经历由教师发起——幼儿发起的阶段。
(一)教师发起
在游戏活动初期多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发起游戏,在游戏发起阶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游戏发起思路:
启发引领——在幼儿不会生成游戏时,教师要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游戏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发思考,深入探究,以此形成幼儿游戏活动的出发点。如:种植活动中,小组选择种什么、如何分工等,启发幼儿是否可以制作活动计划,以此引发幼儿通过种植活动形成可持续探究的游戏类活动。
解决问题——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引发幼儿分析、解决问题,创设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如:在运动会小组制作海报的活动中,幼儿对海报制作步骤不太了解,出现了分解事件困难的问题,由此问题教师引导幼儿生成了《运动会海报大比拼》的游戏活动。
聚焦主题——在主题活动之下,教师可发起针对主题的的游戏活动。例如在“春节”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起《新年快乐送祝福》活动及《我的春游我做主》活动。
(二)幼儿发起
伴随幼儿对游戏活动思路逐渐清晰,教师应将游戏的发起权交给幼儿。幼儿可发起多样的游戏,如来源于兴趣、生活、问题、游戏等等,老师的核心则是引导幼儿思考生成的游戏是否具有价值性和探索性,如何持续深入。
二、游戏计划
确定主题后,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计划表格,计划应包含六要素,即“主题、准备、时间分解、事件分解、人员分工、活动记录”,幼儿根据活动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计划。其中,教师要注重以下的重难点:
(一)计划主体随需要变化
教师发起游戏,计划主体为教师——在做游戏计划的初期,游戏发起者多为教师,此时教师为计划实施的主体,通过示范计划引导幼儿形成班级常用的图加文符号,帮助其了解图加文的表征方法。在教师做计划的过程中,幼儿感知事件分解、时间分解和人员分工,为自主计划奠定基础。
幼儿发起游戏,计划主体为幼儿——基于幼儿时间管理能力自主的特点,幼儿需要通过实践建构经验,因此,在幼儿发起游戏阶段,幼儿已达成自主计划的能力时,计划的主体应转变为幼儿,教师应退位,做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事件分解是难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分解事件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幼儿常出现的问题有分解过于零碎、任务分解不完全、事件与时间不能对应等等,容易出现整个计划失败的情况。因此课题组认为引导幼儿建立具体的分解事件的方法至关重要,通过梳理最终形成三种分解方法:
分工法——根据小组分工来分解任务。适用于单次活动,优势在于分解事件的初期,方便幼儿快速掌握,不足在于容易遗漏任务。
流程法——很多游戏是具有流程性的,根据步骤来分解任务,既不容易遗漏,又方便将事件与时间联系起来,最后再通过分工法将计划落实到人。
切分法——多用于综合性活动,根据活动内容将整个游戏活动切分成几项活动,再把每一项活动分成若干小任务,然后用流程法和分工法,将小任务分解为事件结合时间落实到人。
三、游戏记录
游戏活动中的记录对幼儿回忆游戏过程、表达游戏感受、梳理游戏思路、发现游戏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在记录时,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记录时间充足,二是记录内容清晰。
四、游戏回顾
回顾作为游戏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幼儿在游戏记录书面表征后再次用语言进行思维表征,有引导幼儿进一步反思游戏问题、解决游戏问题的意义,并能通过回顾、讨论,将游戏活动继续推进,由此引发更为深入的游戏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为有益的经验。研究中我们总结到,回顾环节需要关注回顾内容及回顾方式:
(一)回顾内容
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同伴的帮助下发现问题。“我遇到了……难题”、“我完成不了……”“我觉得他……环节做得不对”。
反思——在老师的帮助下追根溯源,反思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调整——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后,要通过调整计划来解决问题。我们会用到“计划补丁”的方法,在调整后的计划记录表上打上小小的“补丁”。
(二)回顾方式
包括情景回顾和作品回顾。
游戏类时间管理活动的开展尊重幼儿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及活动方式,也能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游戏类时间管理活动的开展体现了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的平衡,能实现有序不高控、紧凑不催促、宽松不拖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应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而时间管理作为自我管理的核心成分,在幼儿期如果得到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培养,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既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游戏需要,又有利于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时间管理的活动,为同类幼儿园提供借鉴。同时通过研究,让幼儿感知到时间是有限的、宝贵的,自己的时间是可以管理的,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为幼儿自我管理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在幼儿时间管理活动研究的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将时间管理行为内化为时间管理能力,核心是将时间管理技能进行整合运用。通过自发自主的游戏式小组活动,历经游戏发起、游戏计划、游戏记录、游戏回顾四个阶段,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时间管理能力。
一、游戏发起
游戏发起作为幼儿时间管理游戏活动的开端,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起到“播种”的作用,发起游戏的价值、思路都关系到整个游戏是否能深入、持续,是否能为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应用提供足够的生命力,因此游戏发起环节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总结出,游戏发起要经历由教师发起——幼儿发起的阶段。
(一)教师发起
在游戏活动初期多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发起游戏,在游戏发起阶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游戏发起思路:
启发引领——在幼儿不会生成游戏时,教师要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游戏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发思考,深入探究,以此形成幼儿游戏活动的出发点。如:种植活动中,小组选择种什么、如何分工等,启发幼儿是否可以制作活动计划,以此引发幼儿通过种植活动形成可持续探究的游戏类活动。
解决问题——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引发幼儿分析、解决问题,创设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如:在运动会小组制作海报的活动中,幼儿对海报制作步骤不太了解,出现了分解事件困难的问题,由此问题教师引导幼儿生成了《运动会海报大比拼》的游戏活动。
聚焦主题——在主题活动之下,教师可发起针对主题的的游戏活动。例如在“春节”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起《新年快乐送祝福》活动及《我的春游我做主》活动。
(二)幼儿发起
伴随幼儿对游戏活动思路逐渐清晰,教师应将游戏的发起权交给幼儿。幼儿可发起多样的游戏,如来源于兴趣、生活、问题、游戏等等,老师的核心则是引导幼儿思考生成的游戏是否具有价值性和探索性,如何持续深入。
二、游戏计划
确定主题后,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计划表格,计划应包含六要素,即“主题、准备、时间分解、事件分解、人员分工、活动记录”,幼儿根据活动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计划。其中,教师要注重以下的重难点:
(一)计划主体随需要变化
教师发起游戏,计划主体为教师——在做游戏计划的初期,游戏发起者多为教师,此时教师为计划实施的主体,通过示范计划引导幼儿形成班级常用的图加文符号,帮助其了解图加文的表征方法。在教师做计划的过程中,幼儿感知事件分解、时间分解和人员分工,为自主计划奠定基础。
幼儿发起游戏,计划主体为幼儿——基于幼儿时间管理能力自主的特点,幼儿需要通过实践建构经验,因此,在幼儿发起游戏阶段,幼儿已达成自主计划的能力时,计划的主体应转变为幼儿,教师应退位,做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事件分解是难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分解事件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幼儿常出现的问题有分解过于零碎、任务分解不完全、事件与时间不能对应等等,容易出现整个计划失败的情况。因此课题组认为引导幼儿建立具体的分解事件的方法至关重要,通过梳理最终形成三种分解方法:
分工法——根据小组分工来分解任务。适用于单次活动,优势在于分解事件的初期,方便幼儿快速掌握,不足在于容易遗漏任务。
流程法——很多游戏是具有流程性的,根据步骤来分解任务,既不容易遗漏,又方便将事件与时间联系起来,最后再通过分工法将计划落实到人。
切分法——多用于综合性活动,根据活动内容将整个游戏活动切分成几项活动,再把每一项活动分成若干小任务,然后用流程法和分工法,将小任务分解为事件结合时间落实到人。
三、游戏记录
游戏活动中的记录对幼儿回忆游戏过程、表达游戏感受、梳理游戏思路、发现游戏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在记录时,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记录时间充足,二是记录内容清晰。
四、游戏回顾
回顾作为游戏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幼儿在游戏记录书面表征后再次用语言进行思维表征,有引导幼儿进一步反思游戏问题、解决游戏问题的意义,并能通过回顾、讨论,将游戏活动继续推进,由此引发更为深入的游戏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为有益的经验。研究中我们总结到,回顾环节需要关注回顾内容及回顾方式:
(一)回顾内容
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同伴的帮助下发现问题。“我遇到了……难题”、“我完成不了……”“我觉得他……环节做得不对”。
反思——在老师的帮助下追根溯源,反思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调整——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后,要通过调整计划来解决问题。我们会用到“计划补丁”的方法,在调整后的计划记录表上打上小小的“补丁”。
(二)回顾方式
包括情景回顾和作品回顾。
游戏类时间管理活动的开展尊重幼儿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及活动方式,也能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游戏类时间管理活动的开展体现了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的平衡,能实现有序不高控、紧凑不催促、宽松不拖沓。